《天之问》第51章


带来祸患,太低则痛苦,太高则危险。”
这个女生又问:“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幸福最大化?”
楚老师说:“尽管每个人对幸福定义有所不同,但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可以说说他们的共同点,也可以叫指导原则。首要的一点是必须‘活在阳光下;其次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并把事情尽量做到极致;最后是尽可能成全自己的爱好。其中的内容大家去细细揣摩,在此无需多言。”
有一个男生问:“从事艺术的人是不是要很娇傲?对骨子里的骄傲这句话怎么理解?”
楚老师说:“不骄傲的人绝对创作不了优秀的艺术作品,而真正的骄傲从来都是和蔼可亲的,可一旦涉及到他引以为傲的领域,就会表现出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舍我其谁的状态。这种状态已经融入到了心里、血液里,俗称‘骨子里的骄傲’。”
有一个女生问:“艺术大师的传记里常常说,只有获得真正自由的人才可以创作伟大的作品?这是什么意思”
楚老师说:“真正的自由,就是抛开一切束缚,直达自己的内心,体会并尊重生命,最终达到超越自我的一种状态。只有灵魂是自由的人,才可以创造出高精度的作品。从这个意义说,世界上那些不朽的作品如金字塔、泰姬陵等绝对不是由奴隶创造的,他们只是担当了劳动力。”
有一个女生又问:“ 刚才楚老师讲到了自由,虽说简短,却很精辟。自由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想请问楚老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父母的唠叨?”
楚老师笑呵呵的说:“你的这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然而,先请大家思考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的父母于曾年轻过,于曾像你现在一样抱怨过他们的父母,为什么现在却又甘愿成为他们曾经‘讨厌’的人呢?”
那个女生一时无语。楚老师继续说:“是因为他们已经度过了年少的岁月,切身体会到了生活、包括人的情感、心里等滋味,能够看到你现在这个年龄不可能看清楚的事物本质,变的成熟起来,不再随意的挥霍生命时光。无数的事例早已得出结论,谁游戏人生,最后毕将是游戏自己。希望你能耐下心绪听听你父母在说些什么?他们毕竟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你、最在乎你、永远不会放弃你的人。祝你好运!”
整个礼堂里一瞬间像是炸开了锅,许多人在窃窃私语,有相互询问的、有自言自语的、还有的眼睛变得湿润。
过了好一阵,有一个男生站起来问:“灵感是我们创作的最好助手,如何才能常常保有灵感?”
楚老师笑说:“这位同学真是狠狠地将了我一军,我们都知道,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灵感几乎等同于生命。千百年来,多少的天才艺术家都梦想着那份‘灵感’能够时时闪现。关于如何保有灵感,我没有现成的好答案,但可以分享一点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当你们每次创作时,不是万不得已,就不要一口气把兴奋度、好感觉都用完用尽;而应该是在一个比较高点时就停止创作,根据我的经验,这会让每一次创作都处在莫名的兴奋中,‘灵感’就能常伴左右。另外,当还无法进行创作时也不要勉强,可以采用‘哲学思维’的方式去观看、阅读完全不相干的书籍。比如最基础、最枯糙的哲学原理。”
有一个女生笑问:“我问一个人人都渴望的问题,如何才能成为优秀、卓越、大师。”
楚老师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事情做好,即可成为优秀;把这些方法进行总结归类,形成理论,就可以成为卓越;在此基础上,如果能直达事物的本质,找到事物基本原理,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理论,就成为了大师、王者。”
艺术学院的这番问答式演讲热烈非凡,比原计划超出三个多小时。在这些‘特别’的学子们意犹未尽的目送中,楚老师、吴修风在许校长的陪同下离开了。
第二天下午,吴修风来到楚老师家里。在喝茶时,他说:“老师,昨天的切身体会让我感慨良多,我感觉思想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
楚老师笑说:“那当然,稍微遗憾的是,昨天是针对‘艺术’方面,有特定的倾向性;而我们是做学问的,今天没有什么事,就把这一课补上。”
吴修风大喜:“我正有此意,请老师指点。”
楚老师笑说:“不如由我提问,你来回答,顺便检测一下你思想进度。”他紧接着就说:“获得他人敬重的方法?”
吴修风说:“一是伟大,二是神秘。我们正常人不可能做到伟大,但却可以做到神秘;因此,口无遮拦、信口开河的人,从来都不被人所看重。”
楚老师说:“为什么有的孩子对父母没有仁德心?”
吴修风说:“无论何种关系,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分量是由感情决定的,而不是利益。现在的父母在关心、培养孩子时,过多的付出、过多的包揽。最为错误的是,在做一切时,还有意不让孩子知道其中的艰辛,还沾沾自喜的认为这是一种‘伟大’。这一切给了孩子一种错觉,父母并没有多么辛苦,一切都是轻而易举的。孩子没有感受到其间的情感,反而觉得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应该的。一个对父母没有感情的孩子,又怎么要求他体谅、理解父母呢?悲剧发生就不奇怪了。”
楚老师又问:“面对具体事件时,所学知识为什么用不上?”
吴修风说:“知道、明白与领悟是完全不同并逐步递进的三个层面;只有达到领悟,才能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说教往往没有说服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懂得这其中的含义。”
楚老师继续说:“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的管理?”
吴修风说:“最好的管理不是约束、控制;而是实现人们的自我管理。只要人们的仁爱、荣誉被启发出来,就会变得很愉悦。当这一切成为一种现象,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也就实现管理的最高竟界了:没有管理,只有目标。”
楚老师问:“为什么有大成就的人需要具有仁义之心?”
楚老师说:“仁义的力量无穷无尽。可以这么说,没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一定创作不了伟大的作品;没有情怀的人成不了伟大的行业王者。”
楚老师又问:“情感的力量?”
吴修风说:“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来源于情感;情感是控制、平衡、化解一切丑恶行为的唯一良药。如果回避人性的丑陋,则发展无法持久;如果不相信情感的力量,则人类(团体)必然蹦溃。”
楚老师问:“什么是建立文化的首要标准?”
吴修风说:“文化建立的核心因素是评价标准,一套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建设优秀文化的钥匙。”
他们俩正沉醉在学问的对答中,听见有人敲门的声音。吴修风站起开门,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在对着自己微笑。
他正要询问,听到楚老师说:“老顾,是你呀!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来人笑呵呵的说:“好久没见你了,来和你说说话。”边说边在沙发上坐下,端起楚老师给他倒的茶喝了一口,继续说:“还是你好哇,整天喝茶聊天,不像我。”
楚老师说:“听你这口气好像有很多伤心事,你怎么了?”
那位顾先生说:“还不是家族的事情,因为我们是小姓,常常被周围的大姓欺压,真是势单力薄。”
楚老师笑说:“哪有那么夸张,我们楚家在这里也是小姓,没感觉有谁欺负我们。”
顾先生说:“谁能比得了你呀?无论是大官小官,有钱没钱的人,谁敢跟你过不去?我们就惨了,不能比、不能比。”
楚老师说:“怎么回事?”
顾先生说:“外姓人家的欺负,我还能有办法,因为毕竟还有法律、有政府;但家族内部的人不争气,那可真的就没办法了。比如说,现在的人只知道如何赚钱,不管伦理道德,对自己的父母不闻不问,对自己的子女溺爱过分,对兄弟姐妹无情无义,对弱势群体冷漠无情,你说这算怎么回事?”
楚老师说:“这不是只有你们家族才出现的事,现在许多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种现象。这一切都是很多年前,有人提出的‘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思想带来的恶果。”
顾先生说:“我就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
楚老师说:“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在你们家族内部重新树立规矩,我们称之为家族文化建设。”
顾先生说:“这个我能听懂,具体怎么做。”
楚老师说:“把你想要达到的效果中最核心的部分提出来作为家族训戒,并且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