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的奏鸣曲》第76章


“这不可能!”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布雷斯特要塞前指挥官波尼亚夫斯基更是脸红脖子粗。
“来的路上,我在南方的军校呆了一天,借了一些报纸路上看。你们知道法国人建立了一个新的编制——炮兵师吗?”伊琳娜问。
大家面面相窥,表示不明觉厉。
“有空多看看书,不要把时间花在喝酒泡妞上。”伊琳娜看着面前这些人,无力的解释着:“法国人已经开始集中使用炮兵了。炮兵师的编制有重炮团,还有专门的要塞炮团。你们觉得这是准备干什么呢?”
“他们早就准备进攻要塞了!”波尼亚夫斯基脸色大变。
“是的,在法国人的炮火下,你们估计要塞能坚持多久?”伊琳娜眯着眼,又想起奥斯特里茨的隆隆炮声。
还有那个白衣怒马,胆大妄为的负心汉。你还好吗?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快节奏的,又啰嗦了一阵,下面快节奏。
、失败
伊琳娜对战局判断的很准,拿破仑对进攻俄国策划了很久,对夺取布雷斯特要塞更是有完备的计划。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计划是炮兵天才——马拉纳元帅亲自制定的。
拿破仑向整个欧洲征集人员和物质,他的大军集结在波兰的边境。六月中旬,俄罗斯的情报人员才得到消息,拿破仑皇帝和他的元帅们离开巴黎,去向不明。
这份情报来得太晚了。
1812年六月二十四日,一个注定震惊欧洲的日子。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和他的元帅们——马拉纳,苏尔特,马塞纳,内伊,达武,缪拉,古斯塔夫——率领五十万法军越过边境,杀进波兰。与此同时,波兰人揭竿而起,五万起义军攻占华沙,迎接法军的到来。
波兰总督一边告急,一边把全部兵力都收缩到布雷斯特要塞,坚守待援。远在万里之外的俄罗斯参谋部,接到波兰告急的第三天,就接到布雷斯特要塞失守的噩耗。
“这不可能!这决不能可能!”亚历山大皇帝几乎要崩溃了,说好的三个月呢?怎么变成三天了?往深处想想,坚固如布雷斯特要塞仅仅坚守了三天,那莫斯科呢?
“完了!”老将赫尔庆立即想到,法军的胜利打乱了俄军的计划。现在俄军的三十万正规军,五十万后备军,散布在从明斯克到莫斯科的几千俄里土地上。
这是待宰的羔羊啊!
赫尔庆带着禁卫军紧急出动,昼夜不停赶向前线。同时他命令米高扬带领彼得堡师留在莫斯科,就地扩编为彼得堡军,三个月完成扩编,赶赴前线。
新鲜出炉的克里木侯爵,伊琳娜。斯特鲁维希被授予上校军衔,负责组建新的禁卫炮兵师,随米高扬一起行动。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米高扬哀叹着,却又不得不竭尽全力去完成。
俄罗斯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一个俄罗斯人,都拿起了武器。
卫国战争,开始了!
战前参谋部的部署变成了灾难,贝尼格森任命了三个指挥官,却互不统属。好斗勇猛的巴格拉季昂率领他的军团在明斯克以西与法军展开激战,计划御敌国门之外;德莱克利却在明斯克修筑工事,准备打一场保卫战。
在聂漫河畔,巴格拉季昂和法军开始会战。俄军英勇无畏的刺刀冲锋给法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仅仅是麻烦而已。法国人同样不缺乏勇武,还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
拿破仑在正面战场击败了巴格拉季昂,而古斯塔夫的骑兵军绕道包抄,彻底宣布了俄军的毁灭。要不是巴格拉季昂当机立断突围,这支俄军差点被全歼。
就是这样,也有超过五万人阵亡或者失踪。从聂漫河到明斯克,俄军的尸体随处可见。
由于古斯塔夫的大胆狠辣,死死咬住俄军不放。损兵折将的巴格拉季昂无法直接返回明斯克,被迫转道。这样,德莱克利就不得不陷入孤军奋战的地步了。
他本应该撤退的。但是由于他的部队常驻明斯克,和当地贵族居民有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德莱克利决心死守明斯克,等待赫尔庆公爵的援军。
这一等,就等来了明斯克会战。军史上称之为明斯克歼灭战。
十五万素质参差不齐的俄军和五十万训练有素的法军在此地会战,德莱克利败得很惨。要不是部下拼死保护,连他都会死在法国人的炮火下。
明斯克会战,马拉纳元帅史无前例的把三个炮兵师集中使用,四百门大炮创造了战争史上最猛烈的炮火。这些在布雷斯特要塞建功立业的炮兵,几乎轰平了半座城市。在战争女神的轰鸣声中,俄军的坚固阵地土崩瓦解了。
十五万俄军,阵亡和失踪超过了十万。开战刚刚一个月,俄军就损失了一半兵力。
巴格拉季昂和德莱克利费尽千辛万苦合兵一处。征集每一支部队,每一个壮丁,每一把步枪。竭尽全力的阻击法军。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一次次血腥的战斗成功的拖住了拿破仑前进的脚步。沿途俄军烧毁房屋,破坏水井,运走粮食和人员。法军无法从当地获得补给,也没有得到任何老百姓的支持。
大家惊讶之余又都有点疑惑,他们是为了革命而来,推翻亚历山大的□□,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共和国。为什么俄国人如此淡漠和抗拒?
或许是愚昧吧?法国人这样想。等到他们得到解放,就会明白并且合作了。
只有少数人,比如在俄罗斯生活过的古斯塔夫知道,俄国人永远也不会合作。他们太固执和骄傲,不能忍受任何形式的征服。通向莫斯科的路,还很长。
八月初,赫尔庆公爵的援军赶到斯摩棱斯克,和巴格拉季昂还有德莱克利会合。俄军总算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会师。在斯摩棱斯克,三位统帅发生了剧烈的争吵。
赫尔庆坚持在斯摩棱斯克组织大会战。因为俄军已经集结了接近三十万人,而法军为了保护交通线,只剩下四十万士兵。而领教过法军威力的两位将军坚决反对。
“我们只有三十万新兵,法国人是四十万老兵。”巴格拉季昂提醒公爵。
“我们缺少重武器,火炮只有一百门,而法国人有四百门大炮。”深受其苦的德莱克利也劝着赫尔庆。
“我们有三十万愿意为国家战死的勇士,他们手里有刀。”赫尔庆公爵对任何避战的想法不屑一顾,执着的要死守斯摩棱斯克。
他不能放弃一座大城市,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大城市。亚历山大皇帝不会同意,他自己也不能说服自己。
战火从一座城市烧到另一座城市,人民都在看着军队。每个俄罗斯人把最后的面包交给军队,祈祷着,期盼着胜利。俄罗斯不能再后退了!
赫尔庆公爵向莫斯科发去汇报,向亚历山大表明自己决心在斯摩棱斯克决战。并且托付了自己的家人,特别是小孙子西蒙。
“我决心在此地击败拿破仑,不会后退半步。因为莫斯科在我的身后,祖国在我身后。如果您接到斯摩棱斯克失守的消息,那一定是我失败了,并且阵亡了。”
亚历山大皇帝接到信热泪盈眶,当即晋升年幼的西蒙为禁卫军少校,担当皇太子的卫队长。并且把自己能找到的部队统统派了出去,增援斯摩棱斯克。
在莫斯科扩编集训的彼得堡军接到圣旨,立即赶赴斯摩棱斯克增援。就这样,在伊琳娜回家不到三个月,彼得堡军完成扩编不到两个月。伊琳娜和她的部队,就要踏上战场,接受战火的考验了。
从莫斯科到斯摩棱斯克,逃难的百姓和贵族的马车堵住了道路。但是看到西进的军队,大家自发的让开道路。甚至在狭窄的地方,大家把自家的马车推下河里。
沿途狼烟滚滚,到处是烧毁的房屋。百姓们疯狂的破坏一切,不愿把任何东西留给法国人。这种情况,越是接近战区就越是明显。
“拿走吧,都来拿啊,把东西都拿走吧。反正我一会就把它全烧了,都来拿吧。”贵族们招呼着士兵,慷慨的敞开大门。
老百姓也走上前去,亲吻士兵们的额头,给他们挂上自己的十字架,送上舍不得吃的白面包。
彼得堡军一直强行军,战士们主动要求减少休息,可以早日赶到前线。米高扬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抚大家过于旺盛的战意。
“大家的热情很高啊!”米高扬感慨的说。
“是的,要是战斗素质和热情一样高就好了。”伊琳娜看着那些士兵们青涩的脸,担心的说。
“不要太悲观,我们已经尽力了。”米高扬知道伊琳娜一直在训练她的炮兵师,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不够,还不够啊。”伊琳娜叹息着。时间太短,太仓促,她的新兵,要和全欧洲最强大的炮兵较量,怎么能让她放心啊!
“希望在斯摩棱斯克,我们能坚持的久一点。”米高扬说。
“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我看过战报,法国人的炮兵师太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