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盛宋》第140章


而耀武扬威一番的人,如今倒是全都变成了平头百姓。虽然这击中钱粮颇丰,但是这有官阶和没官阶。
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最起码他是没有了给那太宗上折子埋怨地方父母官的权利了。这样一来他们能够称霸一方的美梦倒也是离破碎不远了。
这太宗一贯是一个颇为偏执的人既然他认定了一件事,那他就一定要把它做好的。故而在对于一些行为不轨的世家后人时。
这太宗的手段不可不谓之毒辣,尤其是因着他们迁出了一大串的贪官污吏的时候。这太宗真的是想杀人的心都有了。
要知道这太宗也明白如今的那些官员的年俸并不是很高,故而有很多人在暗地里还是有不少的进项的。
当然这些进项皆是来路不明的,只是这太宗没有想到这些官员竟是已经大胆到了这种程度。
敢受那么多的贿赂,一时间倒是把这太宗给气个仰倒。干脆也是顾不得要自己的颜面了,当即就大刀阔斧的把这些贪污受贿的人,
全都发配边疆了,反正现在国库空虚他们去给朝廷贡献余热倒也是可以的。这太宗也是很清楚这朝中不受贿的人。
恐怕是寥寥无几,倒也是不敢下狠手。只是把那几个以往太过嚣张的,或是不办事实的给清除了。
太宗这一手来的是名正言顺,自是不会有人多说什么。毕竟这食君之禄为君分忧,那些人拿着这太宗给的俸银。
却做那贪赃枉法的事情,这又有谁敢出面为他们求情。毕竟他怎么自己如今也是自身难保了。
当初他们之所以能够对那太宗指手画脚,无疑是因为他们占着一个理字。可是如今却不同了,要知道这孔夫子可是没有告诉过他们这当了官就可以收受贿赂了。
这太宗眼看这这需要打压的人也已经被打的差不多了,倒也是开始收手了。毕竟如今这朝中不干实事的官员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了。
这朝中的官员倒也是只剩下了原先的五分之三了,虽然人少了。但是胜在这些留下来的,都是能够干活的。
故而这太宗倒也是很大发善心的把他们的俸银给提高了一个档次,毕竟那么多的人走了。
这银子自然也就会多了,这太宗自是不会傻到继续让那些官员过手头紧缩的日子。毕竟这太宗如今可以认定了。
这人手头一紧就会想要走歪门邪道,若是他们有足够的银子让他们过那种小富人家的日子。
想来他们也是不会在冒险去做那种犯法的事了,毕竟虽然有不得杀士大夫的规定。但是这太宗身为皇帝想要他们不好过的话,那办法还是多的是的。
一百五十五、风波又起因花椒
当然如今对太宗来说对那些贪官污吏最好的惩戒方法,无疑及时这抄家了。一来能够替这国库减少些负担。
二来也能从根头上杜绝了他们东山再起的可能,要知道如今他们其实是一点实权也没有的。
所依仗的无疑就是他们手里的那些钱财,如今这把他们的钱财全都收了回来。到时候他们恐怕是真的生不如死了。
看着这太宗那雷厉风行的手段,这刘娥心里就不由得直冒冷汗。这太宗倒也真的不愧是一代枭雄。
在断断一个月之内竟是把这一切的事情,全都料理的七七八八了。其实这倒也怨不得那太宗手脚麻利。
要知道在经过第一次的抄家之后,这太宗看着那明显丰腴不少的国库。这心里就别提有多欢乐了。
故而每每当这太宗看到那些贪官污吏的时候,那眼神根本就不像是在审查罪犯。更像是一个山沟沟里出来的孩子。
突然之间看到了一大堆的金银财宝一样,就差点要流口水了。这太宗说到底也是一个苦命的娃。
那太祖皇帝说的虽然很好听,用“杯酒释兵权”替这大宋接解除了这军阀各据一方的危机。
可是也替这大宋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要知道光是那些节度使每年的俸银就已经足够让那太宗有骂娘的心都有了。
可是他还不得不咬着牙的每年都送出去那么多的银子,并且还要和他联姻。这换谁谁不火啊!
偏偏这好人到头来全让那太祖给占尽了,要知道提出这个制度的人可是那太祖皇帝。而并不是这太宗。
若是那太宗做的好了,他们最多只是说那太祖皇帝的制度定的好,撑死了也只不过说那太宗最起码还有些良心。
记得那太祖的意愿,要好好的善待这些武将。更可气的是,如果这太宗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那大帽子可就会一顶顶的往这太宗的头上扣了。什么“皇位的来路不明”,“忘恩负义”,“不尊兄长”。
搞的那太宗简直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一样,至于那些文人则是更加的可恶。仗着那太祖定下的三不杀。
以及自己身后的世家力量,那嚣张的样子。别提有多让人不爽了,就连那太宗用错一个典故,都会有人前来嘲讽与他。
这换谁谁不生气啊!特别是在那太宗私自发动北伐成功后,这些士大夫们明显就像是那太宗欠了他们百八十万一样。
若不是那北伐成功了,这太宗恐怕早就要被那些人的口水给淹没了。想到这里这太宗的手下就又不由得紧了三分。
只是太宗的这番所作所为,却是把那刘娥给吓得不轻。要知道那龚美和刘希如今可都是和那文人一脉是脱不了干系的。
若是一个不慎追究了起来。到时候他们二人恐怕也是难脱干系啊!不过好在这刘娥冷眼看着。
这太宗如今对那士大夫所用的还是捧杀的手段,可是因着那贪官污吏的事情。这太宗就算是想要捧杀他们。
也是得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了,可是这刘娥也知道对于这些文人若是用强硬的手段。到时候这太宗恐怕就真的要成了千古罪人了。
故而只有这捧杀才是最适合那些人的。只是这捧杀、捧杀。当然是得要先有捧,那才会有杀。
毕竟对付那些文人,只有当他们把尾巴敲到天上去的时候。才是对付他们最好的机会,因为只有那个时候。
他们的警戒心和防备能力才是最小的,只是这刘娥也看的出来。朝中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经过世家的浸泡的。
想要把他们捧到一个能够让他们放松警戒心的程度。这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绝对不会小到哪里去的,最少也是需要个三四年的时间。
只要在这三四年中,想办法把那刘希从这知州事上换下来。让他继续去当他的武将,至于那龚美这刘娥虽然担心。
倒也不是没有办法,毕竟只要这龚美不和那些当官的往来。这问题自然不会大到哪里去,只是这刘娥也知道这件事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别忘了这书院里可是有不少的学子皆是官宦的后人,就那那陈氏兄弟来说。他们的父亲就是当官的。
当然这也有不少是世家子弟的后辈,虽然这书院说是向那些寒门子弟开放。但是这刘娥也知道如今这种世道。
能够读到书。并且可以有精力去那书院深修的多半皆是些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那些寒门子弟就算有读书的。
但是多半皆是把这目标定在了那考取功名上面,只要他们有这个心。那龚美到时候是势必不能够置身之外的。
所以这刘娥只是把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和那龚美说了一遍,至于这最后的决定。还是让那龚美自己去做比较好。
毕竟这主动劝掌握在那龚美自己的手里,这刘娥也知道那龚美如今是已经把这书院看成自己的命一般重要了。
要他不合那些世家以及官宦有所瓜葛,这无疑就是要他干脆去把这书院撒手不管。彻彻底底的当个隐形人啊!
这刘娥光是想想也知道那龚美恐怕是不会乐意的。故而才会让那龚美自己去做决定。当然和龚美相比。
那刘希就明显显得更加的棘手了,要知道这武调文在外人看来是合情合理的毕竟这人往高处走嘛!
可是若是这刘娥贸贸然的由文官调到武官。这其中就不由得不让人好好思索一番了。既要能够成功的让那刘希从那乌七八糟的文人团体中解脱出来。
当然虽然这刘希如今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文官,但是架不住他那知州事的官衔可是和这文官有不少的联系。
再加上那刘希的身份特殊到时候万一成了别人的活靶子,到时候这刘娥就真的只有替那刘希收尸的份了。
只是这刘娥是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那刘希重回沙场。只是她也架不住自己腹中空空。
再加上那刘芳是一早就在一旁喊饿了,这刘娥倒也是只好先把这思绪暂时抛到脑后去了。
安安心心的带着那刘芳去吃饭了,倒也不知是因为如今天寒地冻的缘故。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