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剑关刀》第20章


“快说,要怎么做!”杨延郎有些迫不急待地道。
“就是它。”说着朝方才见到的机械看去。
杨延郎一愣道:“你是说要用这床子弩来射杀萧挞凛?”
此刻李继隆也疑惑道:“此弩射程虽远,但精准度却并不高,再说那萧挞凛乃当世绝顶高手,怎么可能站着不动让人射杀?”
关承羽依然面带微笑道:“如果小子有办法让他身不能动呢?”
杨延郎李继隆二人同时一惊,他们自然不难想象一个人站着不动,被这种弩箭射击是个什么样的情景,绝顶高手,我呸,只要你还是人,就只有一个字,死。
“那该如何确定他的位置?”杨延郎道。
“本来这会是最难办的一点,但方才他不该急着射我三箭。”
“是他!”
“这开弓三箭射出千步之人怕当今世上还并不多见。”
“不错,当年父帅便是伤在他的箭下才被俘的。”
“如此便更可确定必是他无疑。”说着朝城门偏左侧方里许外的一块高地指去,道:“就在那里。”
杨延郎二人一看,果然见高坡周围不断有探马飞跃,于是更加深信不疑。
关承羽接着道:“能否多调些床子弩到此。”
李继隆立时照办,不一会工夫已从城墙他处转过来数十架之多。
关承羽看着点点头道:“机不可失,一下我用天地之力将其锁定,就把弩箭全压上去。”
二人点头齐称“明白”。
此刻的北城外辽军的攻势越发猛烈,随着里许外高地的探马往来逐渐频繁,辽军渐成三面包围之势。形势的发展对宋军越发不利,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似乎再不足以激发将士们的士气。虽然天下第一剑的到来很快地传进每个守城将士的耳里,但仅凭他一人之力真的就能为战事带来转机?
“天地有情,为我所感,惶惶天威,以剑借之。”
霎时间,北风立止,一股来自天地间的威压似是让整个战场的人都心跳沉重,此时战斗已被迫停止,因为双方的将士们皆不清楚下一刻会不会就是末日的来临。
此刻只见一蓝衣俊伟少年高举宝剑傲立于城门前的十丈高空,似天神一般睥睨下方。目光流转处,似有万千利刃跟随,让人不敢仰视。
接着少年宝剑前指,天地威压似是受到了少年的驱使,直向里许外的高坡笼罩而下。
一息,二息,三息过后,高坡之上十几骑人马吐血倒地,只留下一人一骑尚在强作支撑。
李继隆看到此幕,哪还不知时机已到,紧跟着一声令下,数十架床子弩齐声敲动,一支支弩箭呼啸而起向着高坡上的一人一骑凶猛击落。
辽军统率,萧挞凛,身中六箭,亡。
一时间辽军大乱,宋军则士气大振。李继隆趁机打开城门,反杀而出,辽军不得将令,未敢撤退,急剧消亡。
关承羽正要将聚起的天地之力散去,却发觉有一道精纯的天地元气沿宝剑进入了自己的身体,迅速与自身的真气融为一体,一时间功力不但尽复,并且尚有精进,更为重要的是对天地的感观能力再有提升。
此时他突然发觉北方正有一股熟悉的气息正在向自己接近而来。他微微一笑,快速锁定了那人,那人立生警觉,止住身形,稍后倏然退走。
关承羽即答应饶他一命,便果真未再出手。向下看了一眼厮杀的战场,一声长叹,就那么凌空踏步离去。随着天地之力的散去,澶州数十里气象忽变,须臾已是大雪纷飞。
经此一役,辽军元气大伤,萧太后悲痛莫名,五日不朝。
二十六日,宋真宗抵达澶州,宋军士气更盛。萧太后见大势己去,罢战言和。
杨延郎抗议:“契丹顿澶州,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瓢掠,率在马上。愿饰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
宋真宗根本没有挫败辽军的信心,遂以不愿劳民伤财为由驳回。
萧太后利用宋廷怯战弱点,胁迫宋归还后周从辽手中收复的关南l0县地。宋廷虽拒割地,但又恐辽乘黄河封冻过河,危及东京,乃答应岁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达成撤军协议。十二月初七,互换誓书,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订立后,杨延昭以为国耻,乃拒绝朝廷“勿伤北朝人骑”之命,与张凝、石普等痛歼辽军游骑不止。及辽军北退又不顾朝廷“勿追契丹”之命,独率所部万骑,进抵辽朝边界,破古城,俘馘甚众。
宋真宗知杨延昭之忠心,没有追究杨延昭是否有意破坏朝廷与辽国的和议。
年底,关承宇、梁木娇、侯公瑾、唐莹、关福五人抵达关索岭定居。
次年春,收到宋廷为柴郡主与杨延郎赐婚的消息。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二章 成长
第一节 关岭秘境 '本章字数:2837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5 08:19:53。0'
第二章 成长
第一节 关岭秘境
无数峰峦足底看,摩空日月走双丸。南征自是开山手,万古风云护将坛。
在滇东北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南北走向绵延百里的山脉,属于乌蒙山系的南延部分,它悬崖削壁,宛如长城,耸立于坝陵河西岸,高居于群峰之上,古时叫杨磨山;是通往西南边陲的必由之路。
三国时,诸葛亮率兵在云贵高原一带征战。劈山开岭为关,开辟了翻越此山脉的西南驿道,又命关羽之子关索留守。关索镇守这一带时,凡是关隘、险要之处,皆开凿通畅,使当地人行走方便,时人立庙以崇报典,至今思之。所以当地人就把这座高大险峻的山脉改称为关索岭。
山顶高出云表,茫茫雾海,气象万千。向东眺望,那一座座连绵不断的山峰像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旌旗排列在一起,在“旌旗”与关岭之间一片开阔地上隆起的几十个小山丘,像一筒筒战鼓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当年往来于京城与彩云之南的文人墨客把这种旌旗飘飘,战鼓雷鸣的壮丽景观称之为“七十二面吊吊旗”、“三十六筒花边鼓”。西望,一山高过一山,云贵高原的层峦叠嶂,遥接天际,苍山如海,如激浪扶摇而上。
东侧沿五尺宽的之字驿道盘旋而上须经43盘方抵山顶。至16盘处碧树蓊郁,石洞清幽,百花竟开,千鸟争飞。有马刨泉,水味甘冽,被誉为琼浆玉液。俗传 诸葛亮南征,关索为前锋,统兵至此渴甚,俄而乘骑刨地出水,故名马刨泉。
马刨泉左行百丈,有一巨石,石下有洞,洞口有草木所掩,不易为外人所觉。
此刻一高挑青衣少妇手提果篮向洞内飘身而去,洞口宽不足三尺,但行过五丈便开阔了许多,光线也愈发明亮起来,再有十丈许,出得洞来,始发觉洞后竟另有天地。
进口在内境的西南方向,本是一处悬崖,也是此间的唯一缺口。北面凹进山体,林木掩映看不见深处。自山顶往下看,即便没有雾气阻挡,也很难发现有此处秘境。
少妇出洞后直接沿山体东侧小径向北一路飘行,似是对此处环境十分熟悉。径旁树木种类颇杂,有云南松、云南含笑、大树杜鹃、兰花,还不时有松鼠出没。
待行出百丈,见一小溪向东流过,看其方位当知与外面马刨泉相应。
跨过小溪,少妇慢下脚步,此刻方才看清容貌甚为美丽。
“莹姐姐,这么早来接栖峦呀,平日里都是申时才来,怎么今日刚过午时就来了?”说话间只见一精灵般美丽的绿衣女子从前方密林处轻踏而出。
“阿娇妹子,怎么姐姐早些过来陪你坐会儿,你还不乐意呀?”少妇轻笑着道。
到了这里想必大家已猜到了这两人的身份,不错,正是那由京城迁来此地的梁木娇与唐莹二人。
此刻梁木娇一声娇笑拉住唐莹:“怎么会,你也知道,自打你们搬到山下去,我就连个伴都没有了,二哥他这几天又不在,可把我闷坏了,要不是需看着这几个孩子,我早冲下山找你了。”看到唐莹手中果篮,接着道:“这是什么?”
“呵,今天有学生家长送来几个果子,我带过来给孩子们尝尝。”
“咱们关岭秘境还缺果子吗?”伸手揭开布巾,“呀!梨子呀,这东西自打到了这边,可是不常能吃上了。”
“是呀,而且这还是纯正的河北鸭梨。”
“是呀,一个个就跟白娃娃似的,看着就让人流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