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来军Ⅰ机器人的崛起》第44章


摺驳髡嵌龋宰继炜罩械摹颓荨泄セ鳌!ヶ馈谠獾饺婕谢骱筲Р患胺溃布浔换骰倩蚧髀浣?万台,剩下的4万台‘鹰隼’立即调头逃跑。
‘猛禽’在将‘鹰隼’逐出2000米后,随即转身返回到丹佛城内,‘毁灭者’则留在城外继续攻击对手。‘鹰隼’在受到伏击后不敢再过于靠近丹佛城,于是东美军方转变战术,将‘战车’开到了队伍的最前排。
‘战车’,重型攻城机器人,外形类似于坦克式重型装甲战车,并且也因此得名。‘战车’长8。8米,宽4米,高2。5米,电力驱动,共有8对主动轮和负重轮,时速50公里,采用激光测距,装有热成像仪,具有夜战能力。‘战车’的重量为28吨,其中炮弹存量5吨,护甲重达18吨,防护力非常强,必要时可以当做肉盾顶在部队的前面。‘战车’的炮火口径为88毫米,有效攻击距离为3000米,虽然炮弹威力比不上‘毁灭者’,但是能够发射装有腐蚀液的酸性炮弹,对建筑和移动单位都能造成巨大的伤害。
‘战车’在‘毁灭者’致力于消灭东美军方的工程和守卫机器人时,开始对‘毁灭者’进行炮袭。‘战车’的炮弹击中‘毁灭者’后,并没有对其造成太大的伤害效果,大部分‘毁灭者’只是被炸毁了外面一层护甲,内部系统并没有遭到破坏,仍然能够继续发射炮弹。
但是很快地,被击中的‘毁灭者’开始纷纷散架。原来酸性炮弹在击中‘毁灭者’后,炮弹内部的腐蚀性液体开始侵蚀‘毁灭者’的金属部件,使其逐渐变得又软又脆。当这些‘毁灭者’试图发射炮弹进行反击时,由于构成‘毁灭者’身体部件的金属材料遭到侵蚀,金属晶粒之间失去了结合力,几乎完全丧失了金属强度,结果被炮弹的反作用力一震,受到侵蚀的部位立即化为粉末。一台台‘毁灭者’的激光瞄准器、电磁炮管等身体部件就这样灰飞烟灭,而这些受到腐蚀的金属材料是很难重新回收利用的。
在近1千台‘毁灭者’先后瘫痪之后,西美军方撤回了剩下的‘毁灭者’,有127台‘毁灭者’中弹太多,结果不仅它们自己几乎化为了灰烬,就连负责运送它们的‘传送者’也失去了移动能力,不得不被抛弃在丹佛城外。
就这样,‘战车’打退了‘毁灭者’的一轮攻击,丹佛城外四处散落着双方单位的金属碎块,但是没有一方去进行收集,以免在收集过程中遭到对手的袭击,这样做反而得不偿失。东美军方的工程机器人获得了短暂的安全空间,能够继续制造守护机器人;而西美军方在1千台‘毁灭者’被击毁后,暂时停止了对敌方单位的骚扰,似乎是在思考下一步的对策。战场陷入了平静之中。
2047年9月8日,sky报告道:“长官,我军完成了推进计划的第一步,4千台‘守护者’和6千台‘守望者’已经占据了丹佛城外3千米处的阵地,能够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持。接下来,我们应该立即展开第二步的行动计划,将另外1万台守卫机器人推进到距离丹佛城2千到3千米的范围内。这次的推进要比第一次的推进更加艰难,我们必须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对敌方的行动及时作出反应。”
伊斯特点点头表示赞同,“很好,我会立即通知E300进行第二步的推进。所有战斗操作队员都必须时刻关注对手的一举一动,不惜一切代价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是,长官!”队员们高声回答。
工程机器人再次行动起来,守护机器人的位置离丹佛城越来越近。这时,西美军方的‘毁灭者’利用丹佛城外围城防的掩护,在躲开东美军方的间谍卫星‘鹰眼’的情况下,找到了合适的角度并对进入攻击范围内的敌军单位进行炮击。东美军方的推进再次受到干扰,守卫机器人的建造工作被打断,而且无法对对手进行还击。
Infi报告道:“长官,敌方‘毁灭者’的站位非常巧妙,‘战车’无法对其构成威胁。我们必须想办法消灭‘毁灭者’,否则推进计划将无法再继续下去。”
伊斯特盯着大屏幕沉思片刻,却也想不出什么解决的办法,于是转而问sky道:“E237,我们应该怎么办?”
Sky利用‘战车’的第一视角观察着‘毁灭者’的位置分布情况,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没有立即回答伊斯特的提问。伊斯特以为sky的头盔出了故障,听不到自己说话,正准备走过去帮他查看,这时,大屏幕中出现了‘先知’的身影。‘先知’报告道:“伊斯特指挥官,‘先知’发现西美军方在东美军方的部队围攻丹佛城时,分出了1千台‘掠夺者’和1千台资源收集机器人,对东美军方军事防区内的城市建筑进行破坏和资源掠夺。”
伊斯特看了看‘先知’转接到大屏幕上的动态图像,说道:“西美美军方想要借此扰乱我方的进攻节奏。如果我们不理会这个‘掠夺小组’,就会失去大量军事建筑和可利用资源;如果我们分出兵力进行回防,部队的行动又会受到对方的牵制,真是让人头疼。”
‘先知’问道:“是否要放弃回防?”
伊斯特摇摇头,“不,回防是必须的,但是不能占用太多的战斗单位。你必须计算出在短时间内能够阻止和消灭这个‘掠夺小组’的最低兵力数量,然后立即行动。”
“命令确认,‘先知’正在进行处理。”
伊斯特点点头,结束了与‘先知’的对话。紧接着,sky说道:“长官,要想让第二步的推进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现在只有一个办法,但是我不知道长官是否同意。”
“说出来听听。如果能够奏效的话,我会考虑的。”
Sky用自己的操作主机制作出了一个模拟推进示意图,将其连接到一张大屏幕上,一边进行模拟操作,一边说道:“丹佛城与我军混合部队组成的三面前线阵地相距3千米并呈相互对峙状态,敌方的‘毁灭者’和我方的‘战车’维持着这3千米距离内的动态平衡,敌我双方都不敢过于突前,这就形成了一个攻守上的僵局。我们要想打破这个僵局,不能仅仅依靠‘战车’的射程,还必须分散和削弱‘毁灭者’的火力,守卫机器人才能继续向前推进。”
伊斯特盯着sky传输到大屏幕上的模拟图像,等待sky继续说下去。Sky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牺牲一定数量的部队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时我方主要依靠守护机器人、‘战车’和‘狙击手’等射程较远的单位来提供火力输出,‘鹰隼’用来提供空中掩护,‘战士’和‘破坏者’由于射程较近,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因此,‘战士’和‘破坏者’可以作为肉盾,吸引敌方单位的火力,‘战车’和‘鹰隼’作为主要的攻击输出,尽可能多地消灭‘毁灭者’,和对方来一次兵力上的互换。”
“如果这次兵力互换成功,‘毁灭者’的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无法对我方单位造成有效的威胁时,‘战车’就可以利用数量优势继续和‘毁灭者’进行互换,压制‘毁灭者’的火力。不必担心对方获得战场资源并重新生产‘毁灭者’,补充‘毁灭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我方的守卫机器人可以趁机直接推进到距离丹佛城2千米处,‘战车’拆除丹佛城的外围建筑,让‘毁灭者’因失去城防的协助而无法对我方单位造成威胁。这样一来,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嗯,不错。这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我方的守卫机器人在丹佛城外2千米处站稳脚跟。中国人有句话叫做‘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既然如此,我们就和对手来个兵力互换,消灭他们的‘毁灭者’!”
伊斯特采纳了sky的建议,立即命令队员们进行相关的操作。东美军方的部队排列好阵型,开始向丹佛城所在的方向前进,准备和对手来个鱼死网破。
西美军方发现这一情况后,以为对手想要强冲,于是让部队做好了反击的准备。‘毁灭者’利用射程优势,率先向东美军方的部队发射炮弹,前排的‘战士’和‘破坏者’遭到攻击后开始不断倒下。与此同时,‘战车’也在试图攻击‘毁灭者’,但只是打坏了丹佛城外围的一些城防建筑,想要击毁‘毁灭者’还需要一些时间。
东美军方的部队在付出了近5千单位的损伤代价后,到达了距离丹佛城2千米处的位置。这时,队员们控制的部队遭到了‘毁灭者’和‘猛禽’的上下夹攻,部队的损伤速度开始加快。‘毁灭者’的炮弹开始在东美军方部队的中间爆炸开花,以达到更好的杀伤效果,这让东美军方感到有些难以接受,不得不疏散部队阵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