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961年,胡适因病入台湾大学医院。12月10日,胡与前来照料的秘书胡颂平因其他的文章谈到了当年赠陈光甫的诗。胡说:“那是1938年做的。那时中日战争发生一年多,我和陈光甫两人在美国华盛顿替国家做了一些事(桐油借贷)。我有一张照片。光甫说:你在照片上写几个字纪念吧!我就写了这四句诗。一直到了1947年在南京选举‘总统’那年,陈孝威要我写字,我因为这首诗只有24个字,就写了给他。这是完全对抗战发生而写的。陈孝威回到香港,在《天文台》上发表了。当时有人把这首作为过河卒子‘胡适卖身给蒋介石’的话,大大的攻击我。这首诗变成我最出名的诗了。现在《征信新闻》,又误把它作为1948年在北平出来后做的诗了!”(《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编著,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年出版。)胡氏所说的“有人”,不能说单指郭沫若,但至少是包括郭氏在内的。
'22' 范文澜《看看胡适的“历史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载《历史研究》,1955年第3期。
'23' 李长之《胡适的思想面貌和国故整理》,载《胡适思想批判》,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出版。
'24'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罗尔纲著, 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胡适对罗尔纲的栽培,可谓充满了挚诚并付出了心血,但胡适从不以此沾沾自喜或居功自傲,正如他在《师门辱教记》序言中所说:“如果我有什么帮助他(罗)的地方,我不过随时唤醒他特别注意:这种不苟且的习惯是需要自觉的监督的。偶然一点不留意,偶然松懈一点,就会出学习漏洞,就会闹笑话。”胡氏的提醒,应该说不仅是对罗尔纲一人。“不苟且”三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谈何容易。几年和十几年后,学界那些“我的朋友”知识分子,在经过三番五次的“洗澡”后,几乎全面倒伏,一个个走上了“苟且”之路。在这条路上所发生的不只是“漏洞”和“笑话”,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叹息与悲怆情怀,即便如罗尔纲这样一个平生以“不苟且”自励的学者,面对胡思杜的公开声明和胡适的朋友、学生与亲人纷纷与之划分界线的新的大背景下,也产生了“苟且”的念头并且“有所为”。可以说,罗尔纲当时的想法和做法是有违“不苟且”的师教的,而在过后的回忆文章中仍作如是言,颇有为自己开脱的意味。当然,在当时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要做到 “不苟且”是大不易的。这个“大不易”绝不逊色于胡适所说的“抗战不易”。在那样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欲“苟且”尚且不易,何况“不苟且”乎?诚如史家唐德刚言:“个人的行为原只是沧海之一粟,在社会行为的整体中,只是随波逐流,奚足臧否?”(《胡适自述》第86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
注释(3)
'25、26、27、28、29、30、31'《师门五年记》,罗尔纲著,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32' 《师门五年记》,罗尔纲著,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据该书附1958年12月7日胡适写的“后记”,说:“尔纲这本自传是1945年修改了交给卢吉忱的。后来吉忱要我写一篇短序,我的序是1948年8月才写的。可能是我的序把这书的付印耽误了。1948年8月以后,吉忱就没有印这书的机会了。1952年我在台北,问吉忱取得此书的修改稿本。1953年我去美国,就把这稿子带了去。如今吉忱去世已好几年了。尔纲和我两人,成了‘隔世’的人已近10年了。这几年里,朋友看见这稿子的,都劝我把他印出来。我今年回国,又把这稿子带回来了。我现在自己出钱把这个小册子印出来,不作卖品,只作赠送朋友之用。”
罗尔纲在该书所附的《关于〈师门五年记〉》中说道:“他(胡适)于1958年12月17日,在台北过68岁生日,和北京大学成立60周年的校庆纪念日,在12月7日晨把《师门辱教记》书名改为《师门五年记》,写了篇后记,亲题了书名,赶着付印,以为十日后作对贺寿人的回礼之用。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1958年,68岁12月谱记:……在这个聚餐会上致词的,有梅贻琦、黄建中、陈大齐、朱家骅、王世杰、罗家伦等人。聚餐前全体校友向胡博士三鞠躬贺寿,会后同学会上向胡氏赠送织锦签名祝寿册。胡氏回赠校友每人一本《师门五年记》。”
又,据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1962年2月24日记:“下午一时与出席院士共同午餐。……饭后回到住宅。……四点十分,先生起床了。……胡颂平……问:‘吴健雄是中国公学的同学,送她一本《中国公学校史》吗?’先生说:‘好的,你送她一本。午饭时,我和他们谈起《师门五年记》;他们从外国回来的四位院士。也送他们每人一本。”胡颂平提到的四位院士是吴大猷、吴健雄、袁家骝、刘大中。这天下午五时,胡适宴请院士酒会。致辞完毕,心脏病突发,倒地不起,当场去世。
'33、34'罗尔纲《两个人生》,载《光明日报》,1955年5月4日。
'35'任继愈《论胡适在禅宗史研究中的谬误》,载《历史研究》,1955年第3期。
'36'夏鼐所言即殷墟发掘早期著名的“殷墟漂没说”,因李济、董作宾等发掘人员当时缺乏对殷墟地层,也就是考古学上所说的层位学的充分认识,把发掘出土的宫殿旧址当成是洪水冲击留下的痕迹,这个错误直到梁思永加盟之后,才有了正确的识别并改正过来。
'37' 徐苹芳《批判我的“白专道路”》,载《考古通讯》,1958年10期。
'37'王家楫《批判我的旧思想》,载《人民日报》1951年12月26日。
'38'周一良《批判胡适反动的历史观》,载《人民日报》1954年12月9日。
'39、40、41'《批判胡适主观唯心论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师座谈会发言摘要》,载《光明日报》1955年1月6日。
'42'冯友兰《哲学史与政治》,载《哲学研究》1955年1期。
'43'吴景超《我与胡适——从朋友到敌人》,载《光明日报》1955年2月8日。
但愿来生不姓胡(1)
就在大陆各色人等蹲在不同的场所角落唾液横飞展开批判,并于各种报刊杂志对胡适及其同党如傅斯年等“学霸”和“打手”口诛笔伐、开膛破肚时,1955年5月,突然又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据美联社纽约3日电讯: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霍雷斯·杰尼公开撰文,建议台湾蒋介石政权“根据长期出借的方式把存放在台湾地窖里的大部分伟大的中国艺术珍藏送到美国去”,以便保护好这批“东方艺术之花”,“美元不能衡量其价值”的“无价之宝”。而这个保护也是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不可逃避的国际义务”。
当此之际,中国大陆部分民主党派人士感到蒋介石夫妇与一帮难兄难弟,还在台湾孤岛上寻欢作乐,优哉游哉地活着,并以中华民国“正朔”自居,继续做他们的“总统”与文臣武将的美梦。而自己摇摆于国共之间辛辛苦苦折腾了几十年,到现在还是一个夹在国共中间的“尾巴”,并没有真正自主自立,成为主宰庙堂或一方地盘的好汉。为摆脱“尾巴”的阴影,有几位地位较高、嘴巴较硬的人士便鼓动中共下决心拿下台湾,把蒋介石一家连同一班文臣武将统统赶到大海中喂鱼鳖虾蟹。
就在一片“拿下台湾”的鼓噪声中,大海那边一干人马与美国政府皆有警觉,于是便产生了关于藏在台湾的“国宝”何去何从的议论,以及各色人物纷纷蹦将出来出谋划策,以显其能的情状。
费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杰尼不知天高地厚地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蹦将出来放了一通错误的厥词,立即引得世界情报部门和中国大陆、美、台等各方高度关注。中共高层闻讯,立即作出强烈反应,由郭沫若、周扬等出面迅速组织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科院考古所、敦煌文物研究所,以及全国各地文物管理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和全国档案人员,连同部分高校师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击,严厉“痛斥和揭露美帝国主义与蒋匪的罪恶阴谋”。为达到更加明显的战果,在郭沫若与周扬具体策划指挥下,除由大陆报刊发表战斗檄文,还要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架设在福建省前线各种型号和用途的电台,以及香港广播电台和其他一切可动用的平面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短兵相接式的讨伐
小说推荐
- 从台北到北京:胡同台妹眼中的大陆
- 作者:宫铃】内容简介放下成见,让我们重新认识一次!台湾,在地图上遥远,书里很近;在影像间熟悉,却始终更像个传说。她明明白白存在,又清清楚楚的不同。她与大陆就像一个原点的两条射线,已在渐行渐远的轨道中走过了太多不同的风景。失却相同乳汁的同胞,还能否仅靠着血脉的连接亲切如初?剥除了好奇和想当然的猜测,我
- 最新章:第47章
- 飘零一家:从大陆到台湾的父子残局
- 作者:亮轩】作者简介亮轩,台湾名作家,本名马国光,祖籍辽宁金县,1942年10月10日生于重庆北碚,五岁到台湾,成长迄今“国立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毕业,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广播电视研究所硕士。曾任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及联合报专栏组副主任等,亦曾在世新大学教授语言逻辑、修辞学、美学等。
- 最新章:第48章
-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
-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全集小说作者 郭语作者简介郭语,原名郭玉章,祖籍江苏扬州,客居皖北,抗战期间出生南阳。生于忧患,长于战乱,自幼随母逃难多年,历经沧桑,倍受磨难,碌碌无为,颇爱文学。著有《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共三十四章,约四十万字,现寻求出版,望有识之士能给予支持《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郭语著尊敬
- 最新章:第93章
- 南渡北归
- 作者:岳南序章烽火照京都(1)_南渡北归1:南渡序章烽火照京都北平的7月,酷暑已经来临。每到这个烟雨飘渺,蛙语蝉鸣的时节,总有一些城里城外的老汉提了鸟笼,或托一把无边无沿加无嘴的“三无”茶壶,三三两两地聚集到胡同口或马路边一棵槐树下,不时摸两把落到头上的槐蚕,拖着圆滑的京腔,议论起多少年之前,哪朝皇
- 最新章:第142章
- 南渡北归i,ii,iii
- (﹏(﹏《南渡北归I,II,III》全集作者:岳南南渡北归》为作家岳南2011年出版的最新力作,该作品自出版后便不断加印,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南渡北归》三部曲,是首部全景描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的史诗巨著《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
- 最新章:第142章
- 上校别惹我(北方南方)
- =书名:上校别惹我作者:北方南方文案阔别后,再重逢,是否人心依旧?曾经无奈失去,如今能否夺回?一步步踏进黑暗漩涡,看安阳如何小心翼翼解开谜底,搏一个锦绣前程。觅一个如意郎君,看细水长流,数天长地久…唔,温馨的高干文。复仇什么的,狗血什么的,装逼什么的,通通都有哦~已有多篇完结V文,欢迎打包带走~作者
- 最新章:第132章
- 24北.极光(台湾版)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靳惜何夕】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24北.极光(台湾版》作者:白水木文案【24北.极光】迎着光飞去,心才不会被曾经受伤的影子遮蔽。两人的缘份注定要在此相遇,却
- 最新章:第66章
- 天庐风云(台湾版)
- 作者:飞凌第一集人物介绍艾 里:故事主角。凯曼王国的天才剑士,是十年前封印了魔王的五英雄之一,但自封魔之战后便飘然隐逸。现在总是为了路痴、贫穷而困扰。落魄万分的他已令人完全无法联想到十年前的翩翩风度。兰妮娅:出身贵族之家,却没什么贵族骄气,为了寻找离乡的平民爱人而离家出走。本身不通武技,但颇有武学鉴
- 最新章:第517章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 作者:陈羡作品相关编辑推荐 迄今为止最值得购买,最清晰、最全面解读南北朝历史的白话读本 公元六世纪,有三件大事影响深远-头一件,是北方的六镇之乱,第二件,就是南方的侯景之乱,而在南北两大乱之后发生的第三件大事,却是隋文帝统一中国。在大乱之后,中国居然没有像中世纪的罗马四分五裂,反而迎来了大治,以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