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离殇》第18章


?br />
父亲也说:“有为父一人送,你们俩就好生在家为你们的母亲守孝吧。”
说完三人离去,留下两兄弟面面相觑。
三人还未走出几步,我们就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喧闹。随之三人被簇拥着回到了灵堂。我们乜斜一看,竟然发现是所有的兄弟把三人送进了门。
八哥率先关切地问:“为何如此?你不是极其不愿意嫁给秦国太子吗?”
四哥立刻补充:“相信秦国也是讲理的,我们完全可以和谈。”独孤夫人也不停提示丽棠还有和谈的可能。
丽棠环视众兄弟,拘谨地抿嘴,不知说什么。气氛瞬时而僵。
可忽然丽棠长叹一声,应声跪下说:“诸位这些日子对小女的照顾和爱惜,小女没齿难忘,愧然无以为报,只得长跪而谢。”
我们赶忙劝丽棠:“何出此言?你在我燕国,对我们带来了多少恩惠,你忘了吗?你这几日为我们所做的饭菜,让我等在守灵期间得到了些许慰藉。如此之恩情,我等都将重谢。”
慧兰关切地呼唤小姐起来,可丽棠仍跪着,不愿起身。
最后在我等一致劝说下,父亲扶丽棠起来。而当丽棠抬起脸庞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她又是泪如泉涌。
六哥劝道:“不要哭了,嫁给秦太子也好,毕竟不怕被人欺负。以后好好生活,迎合他的喜好。祝愿你们百年好合。”
慧兰也解释道:“小姐,看诸位公子都肯放手了,你也放下,重新开始吧。”
丽棠抽泣着,迟迟没有答话。父亲安慰道:“小姐劳神伤心过度,恐对身子不好,还是回房休息。”
丽棠摇头长叹,微微低下身子行礼道:“诸位珍重,丽棠去也。”
诸兄弟皆欲言又止,丽棠已蓦然转身。父亲转移话题,对我们说一句:“明天就出头七,要安葬了。为父要送丽棠,时间紧迫。你们好生张罗。”说完也转身。
慧兰已随着小姐转身,却不忘回头,对六哥说了声“珍重”。在我们茫然之时,三人已离去了。
三人已去,众人围在室内,久而无语。最终八哥一句打破沉寂:“你们说,现在怎么办?”
四哥冷不防说一句:“与其思念于红尘,不如相忘于江湖。”说完,叹气而去。
四哥一句点破天机,众兄弟亦心领神会,随之默默而别,徒留六哥和我。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十九节 送别 '本章字数:2767 最新更新时间:2014…02…21 21:08:19。0'
此时应当是六哥把守灵的班交给我,我淡淡地说:“六哥你可以去了,现在是我守灵。”
六哥鼻子内一阵窸窣,低声说道:“罢了,能陪母亲最后一程,多几个时辰又何妨?”怅然的我无力再去劝解,便让六哥留下了。
才失去母亲,丽棠又离开;两件事接踵而至,让我心绪如弹断的琴弦,感叹这变化无常的离殇。我缓缓地跪在了团垫上,不敢看六哥,不觉眼泪再次在眼眶中打转,逐渐朦胧。
六哥也沉默了许久,接之叹息一声,迟迟才说:“她们都走了,不知道还要再失去谁?”
我亦反应迟钝,久之应答:“世事无常。我们甚至不能看清人的本质,独孤夫人母子究竟是好是坏,我从前都没看清。我还能看清未来吗?”
六哥听后,不做声了。接之我俩继续默默守灵。恁时节正是,
宵小窜梁,暗箭难防。正邪倒置,出步辄伤。
沉冤积枉,委身相抗。曲直不辩,家人离殇。
英姿红妆,鹤舞霓裳。沉鱼落雁,伊人何方?
孤房空广,残烛微晃。饮尽相思,杳无天光。
这一天我不知是如何度过的。第二天,两件事并行不悖:其一,母亲安葬。其二,父亲护送丽棠赴渑池与秦太子会面。同行的还有兰建将军。
大部分人都选择参加后者,毕竟母亲是以戴罪之身离去的,于情于理不想沾所谓的晦气。或许很多人也想一睹丽棠的花容月貌。
送葬的马车上,只有三哥、六哥和我三个。而与此同时,在不远的邺城西门,人群想必是熙熙攘攘。
沉默许久,六哥终于说:“三哥,昨晚我们都一起守灵,也没有和父亲道个别。”
三哥郁郁许久,缓缓地说:“父亲又不是去打仗,送到了很快会回来。”
六哥却说:“这次没有那么简单,还有一场谈判,兰将军就是陪去谈判的。”
三哥头也不回地说:“打就打,父亲武功盖世,秦太子乳臭未干,奈何不了父亲。”
六哥叹道:“大兴干戈乃不义也,但愿能谈妥。”
我们跟着长叹,马车沉重,去陵园的路如此漫长。
一路上我一直希望时间能慢点,可是终点终将到达。当轱辘旋转逐渐减速,最终停止时,我明白母亲从此要与我分开。霎时间,千头万绪向我袭来,让我在慌乱中近乎迷失方向。直到耳畔响起三哥冷冷的一声“快下车,马上开始”。
我六神无主地走下马车,只见眼前依山体坐北朝南地挖了一个龛,旁边有涓涓溪流。这应当是一个风水极好的地方。仆人开始麻利地搬运棺橔,其步履沉重,步步重击着我的心。
仆人用架子把棺橔悬在土坑上,渐渐放下绳索。于是我看见随着绳索下降,棺橔逐渐淹没在地平线下,直到触底。
仆人开始填土,三哥说了声:“让我们也送母亲最后一程。”我仍在犹豫,六哥也催我去。我跟在两位哥哥身后,迟疑着捡起一旁的铲子。我凝滞着,眼看着众人协力下,泥土飞涌填满了坑。我才明白这就是所谓的阴阳两隔。
我不由得瘫软跪下,祈祷、空虚和慌乱在心中纠缠着。而眼前,仆人已开始立碑。
接下来的事我都置若罔闻,直到酉时末我们回到府内。一大家人都回来了,愀然饭毕,除了四哥外几兄弟聚在大哥的房内,互相讲述今日的场景。
八哥绘声绘色地描述:“今日送别父亲一行人的队伍声势浩大,城墙上每个垛口都挤满了送别的眼睛,当然其中很多人是为了一睹丽棠的美貌。”
这样的气氛里,我们显然已无心去关注丽棠的美貌,八哥见我等无兴趣,也作罢。大哥顺势补充:“父亲和兰将军一共带了几百兵马,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把丽棠送回去后,秦太子就此罢休,或和谈成功,则化干戈为玉帛,此乃上好。若是秦太子蛮不讲理,我想,以父亲的武艺精湛,足矣拒秦兵于崤函关外。”
我听了此话,心仍悬着。丽棠为了燕国,宁可告别燕国的新欢,回去那个自己有恨的地方。而我等都失去了如此一挚友。既然已付出此代价,但愿不要兵戎相见,否则太不值得。
三哥轻描淡写地说:“也好,丽棠留在此处,反而会招惹是非。我看诸位还是相忘于红尘,以免积怨于情缘。”
显然此话没人赞同,因为大家都箴口不言。久之,六哥总结道:“我们还是静观其变。”
这一静观其变持续了数日,期间每天都传来前方的状况。我们都期待着和平的结局,可没想到第四天,大哥告诉我们:“父亲、兰将军已带着丽棠在渑池与秦太子相会。秦太子强说丽棠在我燕国蒙受不白之冤,需要我们给个说法。”
八哥忿然说道:“竟如此蛮不讲理。因为丽棠的书,我们都被折腾得鸡犬不宁。他竟敢恬不知耻地倒打一耙?”想到那本书,我又不自主战栗了一下。
三哥勉强从亲人离殇中走出,稳重地说:“八弟莫要动怒,我看父亲以一当十,再加上河间河内的民兵,抵御秦兵不义之师稳操胜券。秦太子只敢做个幌子,未敢轻动。”
六哥却叹道:“欲加其罪何患无辞?秦太子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打过来,而那些民兵游勇,由于连年战争,恐怕不会为我等效力。”
众人劝六哥且宽心,六哥只得勉强点头。忽而八哥问:“这些日子很少看见四哥,他该不会又有什么阴谋吧?”
我们无心搭理四哥的事,却不觉耳畔传来熟悉的声音:“愚兄近日亲赴西城门送父,又前往凭吊段夫人,自然鲜少与兄弟们相会。还望八弟莫要见疑。”
众兄弟依然忿忿的,四哥见状,温柔地说:“何至于此?皆兄弟也。”
我们仍然有所不满,把头偏过去,只有八哥针锋相对:“你有把我们当兄弟吗?”
四哥听后,深情地辩解:“真不知你们听信了谁的谣言?巫蛊的事,我亦在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