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的世界》第41章


出来。
那段时间,我没有再用嘴吃过饭,一直靠注射能量剂来维持身体机能,每每看到饭菜,我喉咙间都会一阵阵涌动,那段时光,该是我这辈子最难忘最不愿意重来的时光,我不由想起了”金铭”,这个家伙,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体会到那种折磨。
穿越回来的半年前,我拥有了虚拟核,也摆脱了需要经常进食补充身体机能的生物本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rob出去了3次,每次回来都似乎在重复着最开始的动作,让小宾帮他清理记忆。机器人的记忆有些不尽相同,他们对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印象非常深刻,也或者说,每当他们有意想起某件事的时候,便犹若身临其境,从新来过一样。
而记忆淡化处理,更像是人类生物本能中的遗忘,忘记痛苦,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M20141225的自转非常慢,白昼长达40多个小时,从我们脱离希姆斯号已经过去了十多个小时,天空中的明亮却并没有变化。我没有看到散发出这些光芒的恒星,大气像浓雾一样,笼罩在整个星球上。
接下来rob没再出过V2飞船,所有的行动都由船上的智能设备完成,远空一道飓风向我们袭来,这道飓风直达天际。从外太空看,一个巨大的漩涡出现在M20141225的大气层中,旋转翻滚,若在地球上,这该是一场暴风雪之类的天气,可在这里,却并非如此。
V2飞船开始向上拔起,此行的任务已经完成,在V2的临时种子库中,已经多出了数十头形态各异的氢化鱼,这颗星球上的种子非常单一,人类播撒它的主要原因,也只是为了研究种子的生命机能原理。比如说,为什么最开始捕获的那些氢化鱼,肉球变紫后提取氘和氚的能力会提高十倍以上。
人类虽然有自信走在万物进化的最前面,却并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物种进化的原理和变化,倘若真的有一天世间万物的缘由变化都被掌握,那人类可能已不再是人类。
V2返回希姆斯号母舰后,希姆斯号的腹部再次射下一道光柱,同样,一层淡蓝色的光幕在M20141225大气层外将这道光柱阻拦,紧接着涟漪一般扩散至整个星球,星球防护锁一开一锁,看起来毫无变化。可实际上它却包含了人类最尖端的科技结晶。
没有星球防护锁的存在,远处那颗比M20141225大上几百倍的恒星,早就让这颗星球上掀起了惊涛骇浪,而无处不在的宇宙辐射,即使有着M20141225大气层的保护,也并不能如星球防护锁那样彻底的将其过滤,即便如此,生活在液态海洋中的氢化鱼还是发生了我们并不知道的变异,种子记录仪中记载了种种详细信息,它被布置在M20141225的卫星带中,绕着这颗星球日夜不休的转动。
我并不是什么生物科学家,即便是有着它们的帮助,我也并未能从它们拷贝的记录中研究出氢化鱼发生变异的原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一世因为我的存在,这些记录将得以保留,也算是为人类研究和发展生物进化,做出一份贡献。
小宾已经导航向下一个任务目标,在此次rob分配到的两百多个任务中,算是比较独特的任务之一,前往一颗类地星球,进行90%以上纯合度的环境改造,播种小生态圈种子。
早在近千年前,人类就模仿地球大自然生态圈建立与世隔绝的人造生态圈,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今天人类构建小型生态圈已经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即便如此,最小的生态圈也比单一的物种种子要复杂和珍贵的多。
如果说之前氢化鱼种子播种的目的是为了供人类研究和发展生物进化,那么生态圈的播种,则纯粹是为了给人类文明留下火种,倘若有一天人类文明所处的太阳系甚至于波及更广的部分银河系遭受到毁灭,人类完全可以逃离那里,在这些早已播种下生态圈的星球上重新繁衍。
希姆斯号上装载的生态圈,面积达到五万平方米,其中包含有近8000多个物种,是现今人类文明中,型号最小的”微生”生态圈。
此次辛德勒号出征,总共携带了一百二十一枚生态圈种子,最小的”微生“六十枚,再高一级的便是”强生“,物种多达一万三千余种,携带四十三枚;之后更高一级的,为”亚生“生态圈,它同样包含了一万三千余种物种,不同的是,它的生态稳固程度,远远高于”强生“级生态圈,辛德勒号上载有此类生态圈十七枚。
而最高级最稳固的生态圈,被命名为”家园“,辛德勒号上只带了一枚,它占据了辛德勒号五分之一的体积,它的播种,将直接由舰长刘启新指挥完成,播种完成之后,将留下三百多名志愿者,生活在这个生态圈中,等待下次辛德勒号的到来。
在这之前,辛德勒号曾经播种过两枚家园级的生态圈种子,而今的它们,该是成为了另外两个地球一样的存在,成为人类文明在银河系南部(代号)的两条分支。
第五十五章 改造类地行星和播种
更新时间2015…1…5 7:46:29 字数:2444
希姆斯号离开M20141225后的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投放微生生态圈的目的地,类地一二三九行星。
整个银河系包含三千多亿颗恒星,围绕着恒星转动的行星,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如此庞大的数量下,人类探索和发现的天然类地行星,却不足万颗,远不是千年前天文学家所估略出来的上亿颗,而其中产生智慧生命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科学界一直流传着银河毁灭学说,大量的观测证据表明,在距今十多亿年前,一场波及整个银河系的灾难毁灭了当时本来很多可能已经孕育出智慧生命的星球。
至于造成灾难的原因,却是存在着种种猜测,有观点认为,某个来自宇宙深处的小型星系在很短的时间的融合进了银河系,从而使得整个银河系的稳定遭到破坏。
也有观点认为,早在数亿年前,整个银河系中存在着许多智慧生命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不仅仅局限于人类一样的碳基生命,也包括其他多元生命体。那个时期整个银河系中的智慧生命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而毁灭的原因,就是高等文明之间的战争。
无论是哪种观点,都似乎能从浩瀚的星空中找到蛛丝马迹作为凭据,时间的差距让这一切都没了实质性的考证,当然,如果真的证实人马座存在未知文明,那后一种观点,几乎就会成为对这一切最好的解释。
那个时候是否真的存在智慧生命和高等文明,人类现在还无从得知,即便是时空研究取得突破,人类也很难回到数十亿年前,这涉及穿越时空所需要的很多复杂介质,参照和各项技术。
虽然我有幸成为一名穿越者,但我对于时空穿梭的原理却不甚了解,而前世人类一直没有传送到很久以前,也是出于时空安全的考虑,这更像是佛家所讲的因果,也许数亿年前一个原子运动轨迹的改变,就可能导致今天人类的灭亡。
小宾的声音打断了我的胡思乱想,中央控制室的虚拟镜像中出现了类地一二三九行星的投影。
这颗行星天然地貌与数亿年前的地球非常相像,两者有着80%以上的纯合度,包括重力大气压力,液态水等等,这些都已经天然存在。也因此,我们此行对它的改造比起数百年前人类开荒火星,要简单的多。
希姆斯号并没有进入这颗行星的大气层,一道巨大的光柱从船身腹部直射而下,眨眼之间便接触到这颗行星的地表,滚滚的沙尘如同巨浪一般,涟漪般扩散出去。与此同时,希姆斯号上又飞出上百个直径约莫二十米大小的圆盘,如同千年前科幻电影中的外星飞船一样,飞向这颗行星的全球各地。
虚拟镜像中,类地一二三九行星地表上泛起一道道涟漪似的巨浪,数千个长度直径不一的光柱插满整个星球。
整整五个多小时,我静静地观看着整个过程,这颗星球上被改造过的地表,慢慢发生变化,监测数据显示这些土地已经跟地球上戈壁的土地有些相当。
希姆斯号上又飞出密密麻麻的一群低等机器人,它们的形态有些类似于千年前的无人机,身体下面拖着一个几米见方的盒子,穿过大气层进入类地一二三九行星的高空中。我想起了小时候捅马蜂窝时的场景,大概是与此时的场景有些相像。
这些无人机一样的机器人,飞行速度非常快,从进入大气层后,身下拖着的一个不明材质的盒子,发生了变化。
盒子的周身露出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小孔,混合了各种微生物在内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