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之抗日猎人》第34章


,高知人从不妥协,表达态度也不暧昧,非常顽固。日俄战争中,在曾是第一代师团长的乃木希典大将的指挥下的第11师团隶属于第3军。旅顺要塞攻坚战,以及东鸡冠山的恶斗中都有第11师团的身影。攻破旅顺后,第11师团被派属于鸭绿江军(指挥官:川村景明大将)参加了奉天会战。日俄战争之后,师团从1909年开始大约两年间担任了在满州驻屯的任务。1920年第11师团出兵西伯利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驻屯。而1932年1月至5月的128事变(日本人称之为:第一次上海事变)中,第11师团也出动了。 1937年8月,813上海事变再次把第11师团招到上海。在上海罗店附近,中央军精锐罗卓英的第18军的坚强防守下,第11师团也尝到了苦头。在他们面前是后来被称为:“白色铁墙”的坚固工事。无论是炮击还是轰炸都不起作用,这个阵地的攻防战持续了近一个月。第11师团终究用人海战术成功的突破了“白色铁墙”。之后,第11师团没有参加南京攻坚战,而是途径台湾回了国。1938年9月被派驻满州。1939年10月,步兵第22联队(松山)被抽调出编入了第24师团。 太平洋战争初期,第11师团还是在满州驻屯。1944年2月,第11师团和第1师团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出来,编成了第6派遣队并派往关岛。这支部队后来改称独立混成第10联队,在关岛全军覆没。之后,师团在满州驻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11师团和第57师团(弘前)一起被调回本土。第11师团驻守在四国,准备和美军的本土决战。在准备中,第11师团迎来了投降的一天。 第十二师团(久留米师团) 通称:剑编成时期:1898年10月1日编成地:久留米补给军区:久留米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台湾投降时所属部队:第10方面军 所属步兵联队(编成时):第14(小仓),第24(福冈),第46(大村),第48(久留米) 所属步兵联队(投降时):第24(福冈),第46(大村),第48(久留米) 从满州到台湾,生锈的宝刀 第12师团在1898年被设立,由来自福冈、佐贺、长崎(九州北部,含大分县一部分)的官兵构成的。福冈从古代就是和中国、朝鲜有相当程度的交流。福冈人也非常开放和富有人情。佐贺县以前是锅岛藩,锅岛藩的武士以对君主的忠诚而闻名。另外有着“佐贺武士走过的地方连草都不长”的谚语,象征着佐贺人做事的彻底性。长崎在幕府末期与中国和荷兰有着很广泛的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虽然有接受国际文化的开放性,但是缺乏积极性。平时编制的第12师团,配属有野战重炮兵旅团(野炮兵联队一个,独立山炮兵联队一个,野战重炮兵联队二个)和重炮兵联队(旧要塞炮兵队)三个、高射炮联队一个、战车联队。作为对中国大陆展开侵略扩张时的重要师团而存在。 日俄战争一爆发,第12师团被编入黑木为桢大将所率领的第1军。日俄战争之后,从1918年8月开始约一年间,第12师团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了俄国的革命。1932年的128上海事变中,师团主力虽没有出动,但是派出了以三个步兵大队、一个山炮大队为基干组成了混成第24旅团(旅团长:下元熊弥少将)于1932年3月前往上海。旅团在上海的吴淞口登陆成功,与在吴淞镇—庙行镇—大场镇一线固守的国军张治中的第5军混战成一团。混成第24旅团花了将近3个月才占领了庙行镇。之后与第9师团(金泽)一起攻下了南翔镇。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被签订之后,旅团奉命回国。 1936年4月第12师团奉命到满州驻屯。1941年7月小仓的第14联队被编入新设的第25师团。在满州期间,第12师团的主要任务是讨伐当地的抗日游击队。1944年11月师团被派往台湾。第12师团从朝鲜釜山经海路前往台湾,途中载着第12师团的运输舰中的3艘被美军的潜水艇击沉。1945年1月,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第12师团主力陆续到达台湾,在台湾西海岸担当防卫。就这样,这支生力军在没有和美军交过手的情况下,在台湾无条件投降了。 第十三师团(仙台师团) 通称:镜编成时期:1905年4月1日 1925年5月1日取消番号废止,1937年9月10日重建 编成地:仙台补给军区:仙台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长沙投降时所属部队:支那派遣军 所属步兵联队(投降时):第65(会津若松),第104(仙台),第116(新发田) 日俄战争中轻取萨哈林 日俄战争末期,日军在本土的师团都已投入到满州的前线,而本土一个师团也没有,相当空虚。在这状态之下,1905年4月四个师团(第13、14、15、16)被新设立。这时,日本为了在日俄战争之后的议和占有利的局面,所以立即计划占领萨哈林。编成之后作为独立第13师团被派往萨哈林。作为先锋的是步兵第25旅团(步兵第49、50联队和野炮兵第19联队第1大队),于7月7日在萨哈林登陆,直扑萨哈林南部。而师团主力于7月24日在萨哈林北部登陆。8月1日萨哈林的俄军投降,第13师团在萨哈林的战术任务完成。9月波兹马斯议和条约被签订,南萨哈林变成了日本的领地。日俄战争后,第13师团经过在朝鲜驻屯之后,于1907年成为了常设师团。自1920年1月到1921年5月为止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了俄国革命。但是一战之后世界各国普遍经济下滑,1925年的裁军中,4个师团的番号被取消了。而第13师团就是在1925年5月1日被废除了。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前线的需要,第13师团被重建。以仙台的第2师团为母体,步兵第58(高田,于1942年12月调往第31师团)、第65(会津若松)、第104(仙台)和第116(新发田)这4个联队构成了重建的第13师团。重建之后不久就被调往813事变的上海前线。上海事变之后,第13师团转战于南京、徐州。在武汉会战中,第13师团在富金山前举足不前,成就了国军71军、36师和宋希濂、陈瑞河的辉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13师团还是在华中驻屯。1944年5月参加了豫湘桂战役(大陆打通战),第二年因为战线缩小向长江沿岸后退,在节节败退中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 第十四师团(宇都宫师团) 通称:照编成时期:1905年7月6日编成地:宇都宫补给军区:宇都宫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帕劳群岛投降时所属部队:南方军属下的帕劳地区集团 所属步兵联队(编成时):第2(水户),第15(高崎),第50(松本),第59(宇都宫) 所属步兵联队(投降时):第2(水户),第15(高崎),第59(宇都宫) 让美军不寒而栗的抵抗到底 随着日俄战争末期兵力增强的需要,第14师团就是新设立的4个师团中的一个。1905年8月跟随第3军(乃木希典大将)进入满洲。日俄战争后担任辽东半岛的警备任务,不久就回国接受整编。1919年4月到1920年11月为止第14师团进入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1920年3月在俄国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日军的守备队(步兵第2联队第3大队)被当地过激派民兵所虐杀。也就是著名的尼港事件。1927年开始两年间,第14师团在满州驻屯。1932年的128事变(第一次上海事变)时,第14师团奉命前往上海增援。停战之后,被归为关东军所指挥,参加了满州境内大大小小的战斗。1934年5月回国。3年后的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件再次让第14师团踏上了中国的土地。第14师团被部署在华北,渡过了永定河南下,参加了保定会战和太原会战。徐州会战中作为合围徐州的策应部队,第14师团在师团长土肥原贤二的指挥下,切断了陇海线,在兰封和商丘拿桂永清和黄杰开了刀,把薛岳狠狠摆了一道。好在薛岳在卧薪尝胆之后在万家岭拿松浦淳六郎的第106师团好好出了口恶气。1939年末到1940年初回国整编。步兵第50联队被编入了第29师团。1940年8月,第14师团被任命在满州永久驻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爆发,经过了关特演(关东军特别演习),师团依然在满州不动。然而以瓜岛的败北为转折点,日军在太平洋上开始节节败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营策定了绝对国防圈(千岛列岛、硫磺岛、内南洋“马里亚那诸岛—卡罗林岛—马绍尔群岛”、西新几内亚、缅甸),但是要守这么漫长的防卫线,太平洋上现有的兵力是不够的。所以在满州驻屯的第14师团被抽调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