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狼骑》第149章


因为同是武将,所以王廷臣对施大勇的暴虐行为并没有多少不适,难得的为施大勇说了些关门风情,施大勇对这个副总兵大人也十分的礼敬,一点也没有持功自傲,这让王廷臣很是满意,对施大勇也高看了一眼。
派往关门回报的快马已经回来,说道经略大人领着众官正在等候。
一听恩师亲自在关门下等候,鹿鸣忙吩咐加快行军速度,半柱香后,施大勇终于看到了久闻大名的山海关。
首当眼帘的自然是由那成化八年进士,山海关人萧显所题的“天下第一关”巨匾。几个大字写得极是苍劲有力,令人提气。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关门 孙承宗 酒宴
关门前,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人群当中,立有一长幡,上书辽东经略及大学士等字。长幡下,摆着一方长案,长案后,正坐着长幡的主人孙承宗。
数百持矛士卒以间隔一人的距离列队相迎,关门上的箭楼,也插着许多旗帜。便是不远处的虎头上,也是旌旗招展,关门下,更是笑声起伏,人人翘首看向北方,神情极是期待。
孙承宗端坐椅上,掩须不住合首,与身边幕僚们不时笑谈几句。神色间不见焦急之色,淡如太师般,眉毛间,更如宽厚长者般。
不过他不急,有人却是心急,待看到锦州兵马终于来了,左参议,孙承宗好友鹿善继这才松了口气,忙向孙承宗低声说了句,后者微一点头后,鹿善继脸上立时现出笑容,兴冲冲的便迎了上去,人未至,声先至。
“老经略知道是施将军亲自进京献捷,早早便在关门候着了,来来来,施将军快随本官去见老经略大人。”说着就伸出手来,很是自来熟,就好像与施大勇是相识多年的故交般。
施大勇不识得这鹿善继,见他年约五十有余,身着从四品官服,想来应是这关门官员,忙冲着他笑一点头,翻身下马后,却低声问王廷臣:“王将军,这是何人?”
“经略大人的幕僚,在经略衙门任职左参议,姓鹿名善继,在经略那里极是有面子,你须得恭敬些。”王廷臣介绍后,又看了一眼鹿鸣,淡淡的加了句,“鹿参议也是鹿参政的堂伯父,与鹿参政一样,都是经略大人的左膀右臂。”
“噢。”
一听是鹿鸣的堂伯父,又是孙承宗的心腹幕僚,施大勇忙大步上前,拱手冲对方行礼,极是有礼道:“有劳鹿大人相迎,末将这就去见经略大人。”
“好,好。”
鹿善继笑着竟上前抓了施大勇的手,也不容对方多说,便领着他向关门走去。
后面鹿鸣见了,暗自一笑,知道自家这伯父是在替恩师招揽人了,可是等会自己却是要力谏恩师把这施大勇调走的。不过现在恩师和伯父所想与自己大为不同,须得费些口舌才行。
想着自己的心事,不动声色的领着一众属官们跟在后面。
曹变蛟、蒋万里、邵武等施部将领也一齐跟在后面,众人对这关门感情各异,谁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会从这关门而过往京师报捷,这与当初出关之时心绪大相境庭,心绪自然各有不同。
关门的盛情相迎却一扫先前鹿鸣等官员的冷脸给锦州军上下带来的阴霾,士卒们在那里,不住打量眼前这座雄关,一个个均是兴奋不已。
那一百多建奴俘虏也是头一次看到大汗和诸位贝勒爷口中的山海关,曾几何时,大金的铁蹄离这关门是多么的近。今日亲眼看到,却是如今这般情景,当真是说不出的苦涩。
“末将锦州参将施大勇见过经略大人!”
一见孙承宗,施大勇便慌忙跪下要行大礼,一众部下也都跟着跪拜行礼。
“请起!快快请起!”
孙承宗的心情格外的好,竟然起身亲自搀扶施大勇,笑着对他道:“施参将乃我大明功臣,锦州一战,力敌东虏大军,声震宇内,老夫不过一待罪之人,如何能当施参将这大礼。”
“经略大人何出此言?”施大勇有些糊涂,孙承宗说这话什么意思。
孙承宗却不解释,哈哈一笑,扬手朝西南方向一指:“此处不是说话时,老夫已叫人在靖边楼备下宴席,今日定要与施参将畅饮三杯才是。”
顺着孙承宗的目光看去,果然有一座形似箭楼的小楼耸立在峰岭之上,依稀可见有仆妇在那进进出出,看样子是在准备酒菜。
施大勇却有些为难的道:“末将奉命押送建奴首级和俘虏进京,京里圣旨又催得急,末将不好耽搁。”
“哎,无妨!”
孙承宗笑着道:“皇上也不差饿兵,你们一路行来,肚中早饿了,到了关门,正好叫将士们吃饱肚子再赶路。再说,老夫虽是待罪之身,却仍是辽东经略,你们都是老夫的麾下,老夫怎么能连地主之谊也不尽呢?”
孙承宗这么说,施大勇自然不好再说什么,点了点头,又道:“那经略大人要不要验一下?”朝马车那一指。
孙承宗摆了摆手,“不必了,丘大人奏报上说得明白,老夫相信他不会欺君枉上。”
“如此,就叨唠大人了。”恭敬不如从命,在这关门耽搁点时间也不打紧,施大勇笑着应了。
孙承宗又对鹿善继、鹿鸣等人道:“你们也同来,老夫酒量不行,等会,须你们代老夫与施参将多喝几杯才是。”
鹿善继等人忙笑着应了。当下孙承宗在前,施大勇跟在后面,众人向那靖边楼而去。
王廷臣却是站在那里发呆,因孙承宗从始至终都没有与他说过一句话,也未邀他同往靖边楼,这让他堂堂山海关副总兵十分的不是滋味,也十分的尴尬。
在那呆了片刻,确认没人来请自己,王廷臣脸色一黑,暗一跺脚,带人自回营去了。
官员们散去后,关门的士兵们自发的围到了那些马车四周,迫不及待的要看看鞑子的首级,百姓们也凑热闹的挤了过去,好几千人把个关门前挤得水泄不通。
松山军也有意显摆,并不阻拦这些人,还把车上的干草掀起,提起车里的金军首级叫他们看得清楚。一些士兵渲染似的将当日大战情形说了起来,听得关门兵和百姓们听得极是紧张,又极是兴奋。
不过,那四具被削去手脚的人彘却是吓着了一些百姓,但胆大的更多,密密麻麻的围在那装着人彘的马车周围,指指点点,把阿昌阿、安巴灵武四人气得血性上涌,苦于嘴中被塞着麻布,要骂也骂不出。
更有胆大的百姓捡起地上的石块砸向那些“牧人”,但偶有“牧人”怒目相向时,却又发出尖叫声缩在一边,等到那“牧人”被锦州兵用鞭子抽得老实低下头去,又大起胆子小心翼翼的用石块砸了过去。
第一百七十二章 雄关东向
临上关门时,施大勇四周看了一眼,发现这山海关是倚山倚海而筑,西有角山长城,东有老龙头入海。又有敌台、战台5座,关隘一座,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等数座箭楼,配以山岭地势,端的是易守难攻。关门上又架有数十门红夷大炮,宛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山海关险峻如此,难怪直至明亡,这关门也未易敌手。施大勇心下感慨,暗道即便自己现在拥十万劲旅,要想强行破关,怕也是不能。又为皇太极宁愿走蒙古绕长城入关的战略表示佩服,否则,他满洲家当再多,也经不起这天下第一关的消耗。
见施大勇对关门地形有兴趣,鹿善继笑着说道:“自古尽道关城险,天险要隘在角山。山海关占尽地利,扼守南北交通,不敢真说是天下第一关,但不管东虏还是北虏,要想破关而入,却是想都别想的。”
鹿善继实是蒙古人,这北虏专指蒙古诸部,在他口中却是顺嘴到来,一点也无尴尬之色,显是汉化极深了。相同,鹿鸣听了北虏二字,也是无有异色,很是坦荡。
闻言,孙承宗却是微一摇头,正色道:“自古便没有所谓不可破的坚城,地利固然重要,可缺了天时人合,这再坚的城池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终有破败一日。因此,咱们万不能掉以轻心,以为坚城无失便可安忱无忧,却是时刻要打起精神来的。这世上事,怕的就是认真二字,但凡认真起来,才能保万无一失。若是不认真,便是给你再多的坚城,又有何用?”
“老大人说的是,学生失言了。”鹿善继脸色一红,有些惭愧道:“千里长堤尚且毁于蚁穴,何况是一座关门呢。当年我大明在关外有抚顺、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坚城在,朝廷上下皆以为不会失,岂料却毁在内贼之手,由此可见,这世上确是没有什么不失的坚城的。”
“祖大寿修大凌河城,也是修得城坚池固,可到头来也是说失就失了,唉,看来这坚城堡垒,似乎也不能奏其效。”
说这话的是推官宋司祺,说完之后却是立即就后悔了,有些不知所措的望着孙承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