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外传》第22章


产品选择的“不二”法则
不一:
属于新出现的产品──消费者没有消费经验!
不二:
产品的功效难以验证──批评者找不到确凿的证据!
……
第9课 先威逼,再利诱(1)
惩罚营销是绝招,连惊带吓促成交。
──贾昌荣(“新锐派营销咨询策划专家”、授之渔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
消费者不是专家,他们不知道热水器的标准是什么,但他们知道自己生命安全最重要。
──温韬
女人怕老、富人怕死、老百姓怕生病,这是自古不变的规律。因此,医生行当永不会消失,健康产品永不会衰退,恐吓营销也一定会有生存的空间!
──林隆建(营销人士)
月底,赵老师应邀出席了东北首届医药保健品营销高峰论坛;随后,又应邀到哈尔滨的一家制药企业,进行了两天的实地调研和讲座。魔鬼训练营开课的前一天,他匆匆赶回沈阳。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解决方案;哪里的产品卖不动,营销人就要顶上!”赵老师的脸上仍带着旅途的风尘,但话语中饱含兴奋,“你说这医药保健品吧,利润高,市场容量也越来越大,但问题也随着来了:竞争激烈,市场混乱,广告投放的效果不断下降。以前我说这个产品有啥好处,列个一二三,销售马上立竿见影;现在不同了,不管你怎么郑重承诺,怎么描绘美好前景,市场的反应就像是温吞水一样。作为营销人,应该怎么办?”
赵老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员们。
“把他摁在地上,直接掏他的钱包。”刘三笑嘻嘻着说。
“又在穷得瑟!”赵老师正色道。
乔西尔:“依我从事这么多年医疗保健品营销的经验,如果利诱吸引不了消费者,就要先采用恐吓的方法,吓唬他,威胁他,‘如果你不马上买我的产品,后者很严重’。特别是对那些身体有毛病的人来说,一吓一个准。”
“一语中的!”赵老师发给乔西尔一张天外天大酒楼的消费券,“这一个观点,医药保健品营销界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并且已经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恐吓营销理论。也有的人把它叫‘惩罚营销’,意思差不多。同志们,在这个重大理论的指导下,医药和保健品行业的营销工作,正在开创出柳暗花明的新局面。请翻到讲义的第66页──”
黄金搭档的软文恐吓
黄金搭档打出的概念是“添加矿物质的复合维生素”。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它提出了五个主题。五个主题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1.营养不良是造成死亡的70%因素;
2.中国人普遍存在营养不良;
3.如何改善营养不足;
4.如何纠正营养素误区;
5.黄金搭档是中国营养学会的成果。
上市之初,黄金搭档先后在媒体上推出了系列功效软文。这些文章包括:《营养不良害孩子》、《中国人怎么吃饭》《海军上将的悲剧》《白米惹的“祸”》《美国报道:人无维生素,只能活10天》等,从日常饮食角度谈我国消费者对维生素认识的不足,并特别讲述了由于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各种严重疾病:
1740年,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安森环球航行时,1 000多名水手全部在途中死于因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坏血症;
1970年代,我国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相继发生因缺乏维生素B1而导致的脚气病;
……
这些文章以重大事件为由头,娓娓道来,让消费者不得不承认自己对维生素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误区,不得不相信维生素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刘三,你看黄金搭档的恐吓营销做得怎么样?”赵老师问。
“那还用说,这是营销经典嘛!谁要看了这些软文,只有一个结论:如果不吃黄金搭档,马上就会出人命。”刘三说。
“知道怎么进行恐吓了吗?”赵老师又问。
“知道,就是指出问题的危险性与严重性呗!”
“用词不准确!不是‘指出’,而是‘强调’‘渲染’‘夸大’!很多情况根本不危险、不严重,比如说缺乏微生素的情况,一般人只要有正常的饮食,根本不会出现文章中出现的问题。你‘指出’有个屁用?”
“对对对!应该夸大、夸大再夸大!”
“这只是恐吓的基本方法,还有更高级的呢!”赵老师说。
投影幕布上接连打了三幅“逸肤雪”护肤品的报纸广告──
“逸肤雪”报纸广告
文案标题一:《皮肤“黑”就该被嘲笑吗?》
文案标题二:《她的容貌很好,但是皮肤有点“黑”!》
文案标题三:《她的衣着很好,但是皮肤有点“黑”!》
中心广告语:“明明白白”做女人!
(注:标题中的“黑”字都加到最大号,再铺上黑底。)
看了这三则广告,范总有点不解:“这里面没有恐吓呀?”
赵老师:“这些广告是针对女人的,你当然不容易感觉出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女人,皮肤又比较黑,看到了这几个广告,你会有什么感受?”
范总:“可是我不是女人哪!”
赵老师:“假设你是女人。”
范总恍然大悟:“感到自卑,恨不得把自己的脸遮起来,对不对?”
赵老师解释说:“对!这是恐吓的一种特殊形式,叫‘羞辱’,跟恐吓的效果差不多。”
。 想看书来
第9课 先威逼,再利诱(2)
“但是我觉得,皮肤黑一点根本不是问题。这几年,黑成了一种健康和时尚的标志,明星们天天到沙滩上晒太阳,不就是为了把皮肤晒黑一点吗?”
“这是恐吓的高级形式,叫‘无中生有,编造危险’,知道不?”
“就是为了推销美白产品,人为地宣传一种观念,把黑说成是丑的、让人嘲笑的,对吧?”
赵老师按了一下电脑鼠标,投影幕布上打出了一个新的法则──
把顾客吓倒的“不二”法门
不一:极力渲染,夸大后果──扩大市场;
不二:无中生有,编造危险──创造需求。
范总盯着投影幕布琢磨了一会儿,又问:“要宣传这些危险,你就得在电视上做广告、在报纸上发文章,花钱多不说,这种负面东西毕竟让人感觉不舒服。如果消费者坚决不看这类广告,看你怎么办?急死你!”
赵老师:“你想不看就不看吗?你以为不看广告就躲得掉吗?大家回想一下,在你们的印象中,最早让你感受到恐惧的产品是什么?”
学员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最后答案集中在肤螨灵霜和螨婷香皂上。
“电视里每天播,一条条又肥又大的螨虫直往你的皮肤里钻;我好几次半夜里惊醒,赶紧拿镜子看脸上有没有螨虫。”唐若水说起来,仍有惊魂未定的感觉。
“这充分说明,恐吓营销的效果就是不一般。肤螨灵的老板要是知道了,肯定得意得很呢!”赵老师让学员们把讲义翻到第67页──
肤螨灵的营销奇迹
九鑫集团在推广新肤螨灵霜的过程中,耸人听闻地提出了螨虫的概念,并广泛列举出螨虫传染的多种途径(如夫妻传染、父母传染、母子传染等),此举果然见效。广告一出,立刻使许多女性恐慌起来,纷纷掏钱抢购。
后来,九鑫集团为进一步增强可信度,在促销现场又增加了仪器检测手段,显示镜下,果然可见让人心悸的蠕动的螨虫。正是巧妙地实施了恐吓营销,名不见经传的九鑫集团年收入近4亿元,获利颇丰。接着,九鑫又趁势推出了螨婷香皂等系列产品。
其实,所谓新肤螨灵霜原来就是肤轻松软膏,螨虫跟人体表面其他细菌一样,并非什么新发现。但正是一招恐吓营销就大获全胜。
“就是这个九鑫集团,把恐吓营销的事业在中国发扬光大,引向深入。它们不仅搞得早,效果好,还开辟了恐吓营销的两大光辉道路。”赵老师解释说。
投影幕布上又打出了一条新法则──
恐吓营销的两条道路
1. 喇叭式:广泛宣传各种症状表现,让顾客“对号入座”;
2. 义诊式:以免费检测验证严重后果,将顾客“请君入瓮”。
赵老师继续阐述:“‘喇叭式’是为了充分引起你的注意,在强大的广告声势之下,你想不注意、不自行对号入座是不行的;‘义诊式’是为了彻底把你搞定,有科技手段,又眼见为实,你不能不相信。这后面一招,在消费者不看广告时,作用就更重要了:我以免费的、关心你的方式,请你来──”
“一旦入了套,你就走不掉!”听到这里,范总忍不住打断了赵老师的话,“这就像街上的算命先生,你压根儿没理他,但他非要招手把你叫住,然后神秘兮兮地盯着你看半天,说你在半年之内有血光之灾。你一旦被吓住,就不由得不往他的‘瓮’里钻。”
赵老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