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外传》第13章


ā!?br /> “飘柔说自己又柔又顺,海飞丝说自己去除头屑烦恼,潘婷说自己能营养头发,沙宣说自己能增添光彩,伊卡路就说自己是植物精华……”唐若水把宝洁旗下的几个洗发水牌子的口号一口气说出来。
“宝洁公司搞得早,广告又做得凶,好位置都被它占住了。其他牌子怎么办?就看它能不能找到新的说法。夏士莲黑芝麻说自己黑亮柔顺,夏士莲绿茶说自己去油清爽,清扬说自己是男士去屑,舒蕾说自己保护头发……这些说法搞起了综合,差别小一些,但多多少少也能占一点地盘。诸位,我知道,很多营销人、策划专家每天苦思冥想,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新的说法。千万别小看一个说法,那是几亿、几十亿的市场。”
赵老师随后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差异化就是为产品找说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5课 说法有多少,差异就有多少(2)(1)
范总有些坐不住了:“照你这么说,产品的差异化,就是企业自己说出来的?顾客能任你说什么是什么,他感觉不出来吗?”
“唐若水,你肯定用过不少牌子的洗发水吧!你说说,你感觉它们有多大的差异呢?”赵老师把问题转给唐若水。
“我不知道。估计有一点吧。”唐若水实话实说。
赵老师:“你听到没有?人家要的就是这‘估计’,也就是消费者的感觉。虽然不能确定,但人家多说几遍,说得肯定一点,很多人慢慢就会当真了。范师傅,这个道理,你应该有体会啊?”
几个学员们“哧哧”笑起来。赵老师的意思是,当年我卖拐给你的时候,在我的说服下,你还不照样把自己的一条好腿当成瘸腿。
听到有人笑,范总马上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他木着脸,急着反问:“我们说的是产品,你别拿人的器官作类比,好不好?我看,你这个差异化,也玩不出多少花样来。你能把一个说成两个,难道你能说成十个不成?”
“那看我们怎么说了!”赵老师从地上捡起一截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这节课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如何给相同的产品寻找差异?
“脑筋急转弯呗!地上3个猴,树上骑(7)个猴,他说是4个猴,我说是10个猴,差异不就出来了吗?”趁着赵老师背向着人群,有人小声嘀咕。
“嘿嘿!谁呀?是谁这么聪明?”赵老师也被逗乐了。循着声音的方向,他认出是深圳灰狗房地产营销顾问机构的首席顾问吴忠信。“就你先说,怎么样实现差异化?”
吴忠信:“首先要努力寻找自己产品的特别之处,然后将它放大、放大再放大。比如我们干房地产这行的,在小区里挖一个人工的小水池、小水渠,经我们一描绘,就成了‘湖景公寓’‘我家住在河岸上’,这不就是差异吗?如果楼盘邻近某个公园、绿地,虽然隔着几条马路,整个小区只有几个房间看得到,但我们说这是‘风景社区’‘公园物业’,差异不也出来了吗?”
“房子总是有不同的地方。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样的房子,所以你们怎么说都可以。但其他类型的产品,功能、性能上基本差不多,怎么找出不同来呢?”赵老师明知故问。
吴忠信:“只要肯动脑筋,差别总是可以找出来的。大的地方没有,小的地方总有吧?功能一样,生产方法、工艺流程是不是一样呢?流程一样,原材料总有一点差别吧?原材料一样,使用产品的方式可不可以搞出些不同呢?产品一样,服务上总可以搞些不同吧?再不凑巧,产品的外观形状、颜色总有些差异吧?有位伟人说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到底是干策划的,难不倒啊!”赵老师发了吴忠信一张消费券,“你说的方法,是实现差异化的第一招,用得也最多。大家再想想,整点复杂的。”
刘本仁:“要敢于标榜自己是某一方面的‘第一’‘之最’。如果达不到整个行业第一,就说某个单品第一;在整体质量、性能上达不到第一,在某个细微的地方总有特长吧?在整个市场的销量占不了第一,总可以找一个省、一个市吧?第一的东西最让人相信。科特勒就是这样说的。”刘本仁翻开一本《菲利普?科特勒精彩观念集》,念了起来──
每一个品牌应努力成为某一利益上的“第一名”。第一名的定位可以是“最好的质量”“最佳的服务”“最低的价格”“最好的款式”“最安全的性能”“最高的价值”“最快的速度”“最大众化的产品”“最便捷的使用方式”“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可信”“最有声望”等。如果一家公司坚持不懈、反复强调这些定位中的一个,并且能令人信服地进行传播,它就可能出名,并取得优势。
第5课 说法有多少,差异就有多少(2)(2)
黑大春深受启发:“我觉得不仅要敢于说,还要抢先说。要争取把自己的某个特点先说出来,哪怕同类产品都有这个特点也没关系。中国人讲究‘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先说等于占山为王。你先说出来,消费者就认为这是你的独家优势,就只认你。乐百氏矿泉水最先说自己‘27层净化’,消费者就想啊,经过这么多环节出来的水,肯定干净啦!其实,哪种纯净水没有经过一二十层净化?但有谁敢跟在乐百氏的后面说,‘我也是27层净化’,或者‘我是26层净化、28层净化’?你要是这样说,无疑是帮乐百氏抬轿子,消费者还会认为你在抄袭呢!”
王强接着说:“创维的‘健康电视’,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他们开发的100Hz彩电,画面不闪烁,于是创维的广告就说,‘不闪的,才是健康的!’这样创维在消费者心中就成了健康电视的代表。其实这项技术,并非创维独有,只是创维把它放大了,提高到健康电视的高度,就与其他以‘清晰’为口号的电视机形成了差异。”
孙午说:“叶茂中为涪陵乌江榨菜做策划,打出了一个‘三榨’概念,附带提炼出了‘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工艺流程。其实,这在涪陵榨菜中是很普遍的做法;还有家新出的陈世家醋,打出了‘精选五粮’‘七蒸七酿’的概念,五粮啦、七蒸啦,也是很常见的工艺。”
“这几个例子都不错,”赵老师对几位的学员的发言很满意,“只要你的‘说法’是独特的,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就要赶紧说出来,不要怕别人是不是也这样。谁能先说出来、说得最好,消费者就会认为这是你的独特优势。大家再看看路长全做的一个案子──”
什么是“响瓜子”?
我们在为阿明瓜子做定位时,大胆地把阿明瓜子的诉求定位在“响”。这样,就一刀把中国的瓜子切割为两块,你别的竞争品牌再厉害,你们都是香瓜子,我是“响”瓜子。
“响”被当成了购买的理由,产品被赋予了感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产品变得与众不同!
事实上,所有的瓜子在嗑的过程中都会发出“咔咔”的响声,我们只是将它放大,用它来激活消费者对一个普通产品的认知。
陈秋萍:“哎呀,这个广告我也看过,但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除了那些受了潮、沾了水的,所有的瓜子都会‘响’啊!”
赵老师:“现在意识到已经晚了!人家已经说出来,就成了人家独有的了。我们下一步要面对的问题是:如果这些‘说法’都被别人抢了先,或者你一时半会儿找到不到新的‘说法’,怎么办?”
陈秋萍想了一会,说:“那就为这个产品编一个新的类别。在这个新的品类里,我总会属于有众不同的、有差异的产品吧?现在不光营销人,连卖西瓜的都懂得编品类了。前些年他们吆喝的是‘沙瓤’‘保甜”,现在干脆喊什么‘寒瓜’‘冰糖瓜’,乍一听,还以为出来了一个新品种呢!”
赵老师笑着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营销人和卖西瓜的,本来是一家嘛!”
孙午:“制造新品类,确实是一个好方法。比如说中旺集团搞的‘五谷道场’方便面──前两年,方便面市场被康师傅、统一、龙华等几个寡头垄断了,新的产品几乎水泼不进。中旺集团别出心裁,借助当时人们对油炸食品的担心,推出了一个‘非油炸方面便’的品类,广告语是‘拒绝油炸,留住健康’。陈宝国将一碗油炸方便面一巴掌推开,说‘我不吃油炸的方便面’,这个广告一播出,原本四平八稳的‘油炸方便面’市场立即炸开了锅。消费者像突然省悟过来似的,对那些油炸的大品牌产生了怀疑,同时也记住了中旺的‘五谷道场’。虽然康师傅、统一等厂家全力反驳,还搬出了权威机构,但五谷道场不动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