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成军(四)
2月22日,天色阴沉沉的,广西已经进入了雨季。在阳光下绿意盎然的大瑶山也蒙上了一股阴沉的感觉。韦泽摸了一把汗水,把肩头的竹扁担挑着的两个竹篓放在小山般堆积起来的物资上。
山风中有着春日山林的清新味道,树木、草丛、山花,还有浓浓的湿气。平日里看山,在阴云密布的时候,感觉整个山头笼罩在浓厚的云层里面。现在韦泽就站在着浓云下,其感受更加强烈。
行军司马张应宸按照规章,在沿途已经布下联络哨位,十几站联络者之间可以用更快的速度通讯。甚至连晚上都能够派人送信。得胜之后,这条通讯线路马上就运作起来,只用了两天时间,永安城的消息就传到了韦泽这边。
张应宸气喘吁吁的跑到韦泽面前,“韦卒长,南王已经下令,先派了三个卒的兄弟前来接应我们。”
说完这些,张应宸忍不住靠近一点,带着喜色压低声音说道:“韦司马,只怕那三个卒的兄弟以后就归你统领了。”
对如此猴跳的家伙,韦泽一点都不讨厌。韦泽想起他上学期间当上学生会干部的时候,哪怕是个文艺干部,那也算是得到了提拔,欢喜雀跃的心情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韦泽笑道:“应宸,现在搬运缴获,那三个卒的兄弟就归我统帅。可我回到永安,这三个卒的兄弟还是得归南王统领。你想事得一码归一码。”
张应宸没什么体制内的经验,跟没有吃过这些方面的亏。他并没有听出来韦泽话里面劝诫的意思,而是毫不在意的说道:“韦卒长,你回了永安就能提升为旅帅,总得再给你补三个卒的兄弟。”
“应宸!”韦泽收起了笑容,“你刚才就说了,我想升为旅帅,得先回到永安城。可我若是丢盔卸甲伤亡惨重的回到永安城,你觉得我还能升为旅帅么?南王只怕就要砍我脑袋。”
听了这话,张应宸一愣,“韦卒长,我们可是打了大胜仗,怎么会是丢盔卸甲呢!”
“那是我们曾经打过大胜仗,现在我们可没有把这些缴获搬回永安城呢。若是路上被清军截击,我们该怎么办?清军不会让咱们这么顺利的回永安,若是遇到大队清军攻打,为了兄弟们的性命,我只能带着大家先逃回永安。到时候咱们灰溜溜的回到永安,就算是打过大胜仗又有何用?”韦泽非常认真的劝道,“应宸,做事得有始有终。这八字现在顶多画了一撇而已。”
张应宸也是个聪明人,听了韦泽的话,方才那股子烧燥劲很快就过去了。他认真说道:“属下现在就派人去探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清军突袭了咱们。”
“赶紧去吧。”韦泽很赞同张应宸现在的看法。劫夺粮草的时候,韦泽他们是进攻的一方,清军是防御的一方。现在这个角色发生了全面变化,韦泽他们背上了缴获的包袱,整个行动遭到了极大限制。
到了22日下午,前来接应的三个卒的兄弟终于赶到。一瞅那堆积如山的物资,也吓了一跳。两万多斤的物资中,一半是粮食。还有千余斤食盐,酒肉也有一千多斤。火药铅子有三千多斤,剩下的则是布匹之类的军需。
韦泽当即就召开了会议,“当下城内急需的乃是盐巴、火药、铅子。反倒是布匹、粮食不太缺乏。诸家兄弟,清妖丢失了这些东西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我觉得不若请刚来的兄弟们先带了那几千斤东西赶回永安。等这些最重要的物件送回永安之后,你们再回来接其他的粮食等物,大家觉得如何?”
这个要求摆明了是便宜了新来的三个卒的兄弟,能把那些缴获运回永安,自然是大功一件。哪怕是韦泽抢到的,然而韦泽只要没能回到永安,先得到奖赏的还是那三个卒的弟兄。这等好事,兄弟们自然没道理拒绝。三名卒长立刻就答应下来。
有酒有肉,粮食也够,韦泽埋锅造饭,先让三个卒的兄弟吃的满嘴冒油,这才送他们出发。看着那帮兄弟每人带了十来斤东西踏上归程的背影,韦昌荣有些不解,“四叔……,卒长,为何要这么做?这摆明了是要让那些兄弟拔了头功。”
韦泽答道:“昌荣,我这次想把所有功劳都给得了,这才不忍心放弃这些不怎么要紧的东西。可若是半道上被清军攻打,那可连一半功劳都保不住。所以我才先把最紧要的盐巴、火药、铅子送回去。”
“那为何不是咱们送?”韦昌荣有些不忿。
韦泽对韦昌荣的这计较劲很熟悉,可体制内办事得有点大局观,一味的只替自己考虑,并不是一件好事。他答道:“既然是咱们打下的,咱们自然要管到底。把这三个卒的兄弟扔在这里,算是什么事?昌荣,有些时候不是吃亏不吃亏,而是得有担当。若是这三个卒的兄弟以后归我统领,他们自然觉得跟着我走,不吃亏。即便是他们不跟我,以后若是一起打仗,这些兄弟们也不会觉得我韦泽做事不地道。我们不怕得罪人,却没必要故意去得罪人。”
韦昌荣想了想,也大概明白了韦泽的心思,“卒长,却是我想的太少。”
话说到这里也就够了,韦泽没有评价韦昌荣,他换了个话题,“嗯!对了,我让你记下来的字,你记住没有?”
这下韦昌荣脸色立刻就不好看,“却是没有记住。”
“唉!”韦泽叹口气,他看过的历史书中,写着红军为了强化文化教育,花费了极大的精力。现在韦泽算是明白了,为啥红军要花费那么大的气力,想出了无数的办法。在这紧张的打仗期间,哪里有那么多精神一边打仗一边学习呢?即便是知道很多有趣的办法,韦泽也不敢把那些经验拿过来直接用,在当上旅帅之前,韦泽根本就能出风头。
想到这里,韦泽突然又生出一个想法。历史上形容一些奸臣的词汇叫做“大奸若忠”,就韦泽眼下的做事,只怕还真的有这种嫌疑呢。效忠于太平天国是韦泽的手段,而不是韦泽的目的。韦泽与太平天国唯一的共同点,仅仅是推翻满清。想到这里,韦泽忍不住苦笑起来。他心里面叹了一句,“人啊……,就是这么身不由己。”
不管如何,先运走了四千多斤东西,三百多兄弟连吃带拿,加上两天的吃喝,剩下要搬的物资只剩下了不到一万四千斤。搬运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紧要的事物先运走,韦泽反倒是不催着兄弟着急赶路,而是开始强化警戒,恢复部队的体力。同时也加强了一点文化教育。
列队,报数是最基本的东西。左右、上下,前后,东南西北,天地,还有从一到十怎么写,也是得开始学习一下的。就这么简单的东西,花了两天竟然也没能教出个什么来。
战士们也不是拒绝学习,但是战士们口音混杂,想统一成某个一致的语言就是问题。这也不能怪战士们。来自各地的兄弟都有各地的口音,若不是有兄弟会说湖南话,韦泽还真的不好骗过清军呢。
口音暂时无法统一,那剩下就是强行进行文字教育。这下韦泽就遇到了新的问题,就那么二十几个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文字,没学过认字的战士死活就是记不住。韦泽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就那么些个字,韦泽觉得21世纪的小孩子,两天就记住了。
而另外还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些比较急令的战士倒是能记住这些字,却始终没办法将文字与现实联系起来。遇到了这个问题,韦泽总算是恍然大悟。
在21世纪,绝大部分中国家长在孩子两岁之前,就开始教孩子数数。不少孩子三岁时候就能从一数到一百,在反复练习中更是有了数字与文字的概念。这些概念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在学校,在家里,在生活中被反复训练,反复应用,逐渐成了他们完全习惯的工具。
韦泽手下这二百多号兄弟,从十几岁到三十多岁的都有。这当中的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真正把文字与数学引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并且强行让他们建立起思维与文字和数字的联系,第一次建立起用数字与文字来整理自己思想的概念。
这等于是生生在他们已经形成的世界中,强行插入一个全新的体系出来。若是小孩子自幼这么学习,他们在感受到痛苦之前,就习惯了。对现在的太平军战士来说,他们就只能深深的感受到这个过程的痛苦。
联想到印度到了21世纪,还有大票文盲的事情。一个人只要能会写自己的名字,就算是摆脱了文盲行列。韦泽完全明白了以前没有形成概念的事情,一个不分男女老幼都接受过教育,能够掌握文化知识的工业国真的是无比伟大!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18章 成军(五)
2月25日,上次离开的三个卒的兄弟再?
小说推荐
- 铁血之中华帝国
- 作者:九分之七【由文】引子铁血之华夏帝国简介他,用毛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一个大大的圈,注视这个圈圈良久之后,说道“把这些地方纳入帝国的版图吧”他,默默地注视着帝国西部的某个地方,一块儿巨大的区域,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这里应该是良田千万顷”他,回首北望,依依不舍,这是天赐良机,不容错过,错过就是过
- 最新章:第77章
- 铁血三部之二 铁血仍在燃烧
- 《铁血三部之二 铁血仍在燃烧》作者:花开花落水无情第1卷第一章 死里逃生第一章 死里逃生“砰,砰”硝烟四起,整个战场弥漫着如同地狱般的气息,炮弹在一个穿着迷彩服的特种军人身边响起,就算他是神,也无法躲开如此多的炮弹的爆炸范围,终于,他倒下了,在他闭上眼睛的最后一刻,他分明看到自己的战友,那些曾经和他
- 最新章:第68章
- 血荐中华
- 《血荐中华》作者:西方蜘蛛第一部 纸城铁人第一章 神秘宝刀2007年某月某日,中国某内陆城市。中国某师特种兵部队上尉,才从禁闭室里放出来,年仅二十二岁的年轻军官王竞尧趁着休息百无聊赖的在本市最大的一家古玩市场闲逛。他来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纯粹是因为无聊而打发时间“老板,有什么好东西没有”王竞尧
- 最新章:第580章
- 血淬中华
- 《血淬中华》作者:大风第一部 关河梦断第一章 探险石磨沟深邃神秘的“无名洞”看起来似乎深不可测,洞穴时宽时窄而又非常的平坦,最令人惊异的是已经走了十多分钟,它的走向却依然呈现为一条直线。突然,走在最前面的邢亮停下了脚步,有些兴奋的向着身后边喊道“华哥,小宇,你们快来,看看这是什么”紧走了几步,冯华和
- 最新章:第231章
- 血荐中华(西方)
- 作者:西方蜘蛛“铁血中华”系列的第二部。这部依然延续了第一部的铁血精神“崖山之后无中国,这次我们的主人公来到了宋末,来到了那个让中华文明倒退了几百年的时代,他将用他的铁血来改变这个时代。还是那句口号:我不要公道和公正,我需要的是铁血和刺刀!我要浇铸出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我要打造一个—铁血中华!第一卷
- 最新章:第596章
- 南明风雨之血沃中华
- 作者:不笑生前言《南明风雨之血沃中华》之中,神州城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市的世外桃源式的发展,由于发展的需要,不得不为自己的原料和商品的通路早做打算,只好优先向外扩张,要知道没有原料和商品流通渠道的神州城将一无是处。第一章 神的国度1节 海上烈风 1看起来,中国的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好的
- 最新章:第434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ISBN:9787533942786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和分裂之后,中华大地在隋唐两代重归一统。从此,中华帝国进入鼎盛期和成熟期,一气呵成而为唐宋元明清
- 最新章:第28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1ISBN:9787533941437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第十一卷《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
- 最新章: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