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兴衰录》第42章


严贰?br /> 广州没打成,陈邦彦只能退而求其次,陈邦彦派门生马应房和余龙一起收复了顺德。但是陈邦彦还是想打广州。
鉴于第一次广州之战余龙太不靠谱,陈邦彦决定重新招人入股,这次陈邦彦的运气不错,找到了张家玉。
张家玉是东莞人,1616年出生,诸位男同学可别听到东莞两个字就蠢蠢欲动,在明朝,东莞这个地方是标准的穷山恶水,绝对不是什么令人神往的好地方,所以生在东莞的张家玉也很贫穷。张家玉这个人是比较牛的,相传他生性聪敏,而且不同于一般的南方人(南方那个地方太阳厉害,一般都容易被晒黑,而且身材矮小),张家玉是个美如冠玉的大帅哥,还精通经文诗词书画。
而且这个人很有点古代的游侠的风范,〃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
人比人气死人,按说这样的人,说的好听的一点是游侠,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不务正业,吊儿郎当。但张家玉是个例外,这哥们娱乐和学习一个都没落下,玩也玩了,考试也过了。
18岁中了秀才,21岁中了举人,27岁中了进士,而且成绩相当好,进了翰林院当了庶吉士,所以这个人基本上过得是比较顺利的。
鉴于东莞这个地方以前很穷,好不容易有了个这么牛的人,所以张家玉在东莞是比较有名气的,大家教育小孩都会拿张家玉同学举例,大家都把张家玉同志作为榜样。
庶吉士是明朝的储备干部,明朝不少宰相正是庶吉士出身。所以如果按照一般的发展,张家玉同志混到老,估计最少也能当个副部级干部。
可惜,张家玉生的不是时候,虽然考的很不错,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他考上进士的时间:1643年。第二年,李自成就打进北京来了。
由于以前就有点游侠的风范,张家玉这个人非常的不迂腐。张家玉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起义军效力。不过李自成很快被清军打败,张同学没办法,只能又改投在南京即位的南明弘光帝,但是因为曾经想投降李自成,在弘光这一朝,那就是大逆不道,所以被逮捕入狱。
后来弘光政权覆灭,张家玉继续南逃,可以投降起义军,但是绝对不投靠满清。这个就是张家玉的想法。张家玉后来投靠隆武政权,在隆武政权里面从事军事工作。后来隆武政权覆灭,张家玉就回了东莞老家。
张家玉还是有点名气的,清朝两广总督佟养甲多次派人劝降,均被严词拒绝。清军进入东莞,到处烧杀抢掠,引起东莞人民的强烈反抗,水乡一带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抗清。张家玉是东莞最有名气的人,就被推为主帅。
此时张家玉率领部队已经打下了东莞县城,正准备和陈邦彦进一步行动收复广州。
在他们还没行动的时候,李成栋的大军就已经到了。
三月十七日,李成栋率大军进攻东莞城,没办法,数量上处于劣势,又是乌合之众对有过战斗经验的正规军,结果比较明显,张家玉失败。
张家玉分析形势,认为自己的实力比较弱小,只能打运动战。于是张家玉转战新安(深圳宝安)、博罗、连平、长宁、归善、增城各地,坚决采取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方针。
在张家玉发挥自己运动战特长的时候,陈邦彦也没闲着。
乘着李成栋的大军被张家玉吸引,陈邦彦联合了另一路义师攻占了江门。
正当大家都很忙的时候,忽略了另外一个人——就是佟养甲。虽然佟养甲没多少人,但是搞偷袭还是可以的。乘着陈邦彦进攻江门的时候,佟养甲突袭顺德,抓走了陈邦彦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小妾,把他们作为人质,招降陈邦彦。
敢在敌后搞运动战,显然陈邦彦不是软骨头,招降显然是没用的,要是有用,陈邦彦也不用搞这么多事情了,当顺民好了。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具有杀身成仁的决心的。
陈邦彦在招降书上凛然批复:“妾辱之,子杀之,皆唯命。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也。”这一妾二子,后来都被清军杀害。
清军搞阴招,陈邦彦决定要继续给佟养甲颜色瞧瞧。
第一次进攻广州功败垂成,第二次则胎死腹中(李成栋大军回援,没来得及实行计划),陈邦彦决定再拉个人入股。这次陈邦彦找的人更牛,他就是陈子壮。###第41章 岭南三忠2
陈子壮,1596年出生,广东南海人,如果说张家玉同学很让人羡慕的话,陈子壮这个人就绝对能让人自惭形秽了,因为这个人是个标准的神童。而且据考证,这个人还有点半仙的属性。
陈同学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他的老爸陈熙昌是进士出生。传说陈同学7岁就能写诗,大家注意,这个不是打油诗,写的相当有文采,事情是这样子的,有一年中秋节,大概天气不太好,看不见月亮。官宦人家一般都喜欢搞点聚餐,所以陈家也搞了个聚餐,请了不少朋友,当然这些朋友也都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个时候,一个嘉宾感觉到比较遗憾,有感而发,便随口吟了两句古诗:“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银灯照碧波”。这个时候,年仅七岁的陈子壮小朋友,随口应道:“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
古代人都特别讲究所谓的大志,陈子壮小朋友有志向考个探花,所以,陈子壮小朋友从小就被报以巨大的期望。
有些人在压力之下,容易失常,有些人却能准确的把握自己的命运,陈子壮同学显然属于后者。
在大家的期望之下,陈子壮同学充分发挥他的天赋,20岁参加乡试(省考),全省第八名,发挥的不算太好,不过总算是获得了全国比赛的资格。
三年之后1619年,陈子壮不多不少,考了全国第三名,探花,准确考出了当年自己的预言,陈子壮成功转型成陈半仙。
不过虽然陈子壮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不顾仕途非常不顺利,不过这个不能怪他——如果这个时候仕途顺利的,一般都不太有好下场,因为这个时候是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候。
因为不太鸟魏忠贤,陈同学和他老爸全部被魏忠贤赶回家种田。因为和魏忠贤对着干,人品比较好,等魏忠贤倒台之后,因为文采比较好,陈子壮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给崇祯皇帝当讲官。
因为讲的非常好,崇祯皇帝尊称他为“先生”。很快他又当上了礼部右侍郎(副部级)。
但是,陈子壮也是有很大缺点的,因为少年得志,所以这个人是比较嚣张的。因此,也是比较能得罪人的。在被魏忠贤赶回去种田消停了几年以后,一下子算是翻身了,就得意起来了。
又犯了老毛病——嚣张,一下子把崇祯给得罪了。事情是这样子的,崇祯因为国家焦头烂额,所以想多找点人才来帮帮手,想从藩王里面选拔一部分有才能的人做官。
这个想法当然也没啥不好,但是陈子壮这个人那就是一根筋,读书读多了,多少会比较迂腐,又以为皇帝都该听他的,所以极力反对,而且话说的很难听。很有离间朱家之间兄弟感情的嫌疑。要知道,有些事情可做不可说。
本来反对一下,崇祯顶多也就是愤怒一下,。不过陈子壮显然是忘了朝廷上的藩王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要想诋毁一个人,是比较容易的,有藩王就发动力量极力诋毁陈子壮。
总算陈子壮当年不鸟魏忠贤,得到了天启皇帝张皇后的赏识,替他求了个情,本来要吃牢饭的,又被赶回家种地去了,这次时间比较长,一直到崇祯上吊还在种。不过这哥们倒利用种地时间,开了了书院。
因为这哥们中过探花,有这个金字招牌,教学生意搞得非常不错。
由于这哥们经过这几次折腾,名声很大,南明小朝廷成立以后,这哥们在弘光朝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在隆武朝更进一步,进了内阁,兼任兵部尚书,奉命回广东督办军务。隆武帝挂了之后,在广东的陈子壮拥立朱由榔,继续当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广州失陷以后,陈子壮跑到了南海,组织人马抗清。
接到了陈邦彦的邀请之后,陈子壮喜出望外,决定联合行动。经过前两次的教训,这次,他们做了周密的安排。
首先,向广州城派出了一大批卧底,多大呢,说出来吓一跳——3000人。其次,策反了杨可观、杨景烨、黄天锡等三位前明军官,让他们在城中做内应。
做好了准备工作之后,陈子壮和陈邦彦约定,约定七月七日为举事之日,兵分两路,同时进攻广州,陈子壮兵出九江,负责攻打西南方,陈邦彦统率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