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春深》第259章


了宁大爷或是听到了人说宁汉声,才会引起相应的联想。
“是,太太英明,我婆婆以前在大爷院子里管着汤水,”那女人汗都下来了,“我婆婆身子虚,那些鬼啊神啊的都爱找她~”这也就是承认了叶睐娘的话,“有人说她是羊角疯。”
“唉,不是她身子虚阴气重,是你婆婆得了癔病,”叶睐娘看了一眼榻上的婆子,“这样的身子应该好好静养了,”
“那她怎么知道那么多我儿子的事?”大宁夫人有些不敢相信,或许是不愿意相信,“许多话都是我和我儿子私下里说的。”
“夫人,要知道内宅里到处都是眼睛和耳朵,”叶睐娘看到宁夫人神色一变,连忙道,“民妇不是在质疑夫人治家的能力,夫人想一想,她和您说的是不是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
“那倒是,”谁家没有几桩见不得光的事情,“儿子”与自己确实说的都是一些家常话,“你的意思是这个蒋婆子是将我们的话听了去,然后故意学着哄我?”
“她不是故意的,她是病了,当然这些话她一个粗使婆子也未必是亲耳听闻的,”当主子的最恨下人欺瞒,“想是今天蒋妈妈受了什么刺激,或是被人教训,或是与人争执,情绪上有了波动,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叶睐娘看向地上跪着的女人,“你想一下,你婆婆是不是在情绪激动时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是,”那女人满头是汗,“都是奴婢的罪过,还请主子饶命,奴婢的婆婆真的是不是故意的,她有这毛病府时许多人都知道的~”甚至仆妇们中间还有许多人希望她被自己的亲人“上了身”以期能通过她来见到自己的亲人。
“唉,算了,你将她带下去吧,”大宁夫人疲惫的挥挥手,她是空欢喜了一场,原以为见到了儿子,谁知道竟然是下人犯了病,“让外面的人都闭好了嘴!”传出去真成笑话了。
叶睐娘唤醒蒋婆子,让她随了媳妇下去,又向大宁夫人一礼道,“夫人也是一片慈母之心,只是夫人再想想,若是宁大爷总是回来,岂不是一直都不能安心的离开么?”她这个无神论者来到这个世界还真是“入乡随俗”了,“夫人也莫要再强求,现世的人活的好,往生的人在天上也能安心。”
“我何常不知道这些,只是我那声儿,”大宁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情绪波动,人已经完全没了精神,“我可怜的孩儿啊~”宁家子嗣单薄,到了这一代才有了两个男丁,谁知道长子宁汉声年纪轻轻又去了,“每每想到这些,我都要替他走。”她始终以为是自己时刻催逼儿子苦读,才生生累垮了儿子的身体。
“娘~”儿媳区氏听婆婆提起这些伤心事,也跟着失声痛哭,婆婆没了一个还有一个儿子,而自己,才二十岁,就成了个活死人。
看两个人都痛哭不已,张氏和苏璃都过来轻声安慰,叶睐娘则轻声叫了桃子过来,命她泡了两杯自己给张氏配的安神茶与二人润喉舒缓精神,据今天张氏所说,宁汉声去世也已经有一年了,想来宁夫人和区氏已经过了最悲痛的时期,今天这样的失态也都是因为蒋婆子忽然冲过来说自己是宁汉声的缘故,想来哭上一阵也就能平息,倒是蒋婆子这样下去只怕会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自己在众人面前断定她有“病”之后。
二百四十七、陈 粮
“你婆婆的病其实并不是什么大病,”叶睐娘看着偏房里流泪的另一对婆媳,今天这一闹怕是蒋婆子的差事会没了,“你婆婆不是什么羊角风,只是她平时受不得刺激,若是能保持心境平和,发病的可能就小些,若是再有这样的情况,你要学会转移她的注意力,也不要让太多的人围着她,多吃些大枣、莲子、蜂蜜、粳米、猪心、猪肝、鸡蛋、瘦肉之类的食物,”叶睐娘斟酌着蒋婆子家里的情况,“用胡萝卜捣碎加了姜汁每天喝上一些也不错。”
她微笑看着蒋婆子,“蒋妈妈,你也这么大年纪的,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就算有人言语上冲撞了你,只当是阵风过去就是了,老是与人争执不也是替孩子们得罪人?你儿子和媳妇甚至孙子不都得在宁家做人?”
蒋婆子被叶睐娘劝的一阵脸红,“难为这位奶奶看得起老奴,只是老奴这病,”
“放心,这不是什么大病,只要你按我说的做,注意别再与人生气,平时多出去散散步,在家里帮着媳妇带带孙子孙妇的,也就没事了,我再帮你开上副药,你若想吃呢,就常抓来吃一吃,我保证你以后会越来越好~”
叶睐娘让人找来纸笔,写了个药子,现在没有西药,幸亏她是个不错的学生,还记得几个药方,这丹栀逍遥丸所费药材皆不算名贵,蒋婆子这样的人家应该可以吃的起,“你让药铺将这药子制成丸药,一日两次吃起来也方便。”
“睐娘,你哪里会的这些,还开方子?”叶睐娘从蒋婆子房出来就看到家人都等在外面,叶书夏则直接问出了大家心底的狐疑。
“我平时就爱看些杂书,这癔病是在去看故去的烟姐姐时,听给她瞧病的太医说的,当时只是觉得稀罕,多问了几句,谁知道那太医也是个诲人不倦的性子,跟我仔细说了,”叶睐娘一早就想好的对策。
“好了,都快回去歇着吧,”今天的事于宁家来说,未必是自己家里在帮忙,没准人家还认为是家丑被别人看到了,张氏只觉得浑身疲累。
“母亲,这是大宁夫人送来的,”叶志恒将一张帖子送到张氏面前,“大宁夫人说她们先走一步,并请咱们回京城时到她们府上坐坐。”
请自己一家到宁家做客?张氏心里一松,看来是想开了。
“小姐,奴婢听到一个消息,”常妈妈进来道。
“什么事?”叶睐娘放下手里的账本,这次她回来,自己两间铺子的掌柜就把历年的账目送了过来,虽然相信这两位的忠诚和父亲的眼光,但自己的铺子还是不好一无所知,这几日叶睐娘将精力都放到的田庄和铺面上,还思索着要再干些什么才是。
“说是吴家要卖了咱们西院,”常妈妈一脸恨色,当初吴均买下这西院,怕是为了讨好自己小姐,现在没戏了,院子也不愿留下了。
“好啊,你去打听下价钱,咱们买下来,”叶睐娘禁不住一脸喜色,那时可是她童年生长的地方,也是父母生活一辈子的地方,现在自己可以当门立户了,能回到自己手里那是再好不过了,“你去跟叶成说一声,让他帮着打听吧。”永贵一家她留在了京城庄子里过年,周炳一家也留下看院子了,这次回来叶睐娘只带了桃李和常妈妈这几个洛阳的老人。
藏云庵的黄金她这次决定起出来直接存到银号时去,以便自己将来做生意用,看着厚厚的账本叶睐娘无奈的苦笑,她真的不擅长这些,若是可以,她更想将银子全放在钱庄里然后混吃等死的过上几年。可自家的院子,没有万把两银子是赎不回来的,不想办法挣钱,自己身后还有一大家了人呢~
“你想将西院买回来?”张氏眉头一动,那可是笔不小的银子,叶睐娘如何拿的出?“这吴家没有没落至此吧?我听说他们今年还要做陈粮的生意。”
“那里毕竟是爹娘住过的地方,”叶睐娘面色一黯,“侄女算了算,几处庄子和铺子的收益还有这次海上的收入,再加上珠玉满堂的帐目表嫂也从未亏待过睐娘,不行的话再将手里的首饰出脱一些,想来应该可以,侄女不想西院再落到外姓人手里~”
张氏倒吸一口冷气,自己这个侄女还真是不简单,上万两银子竟然说可以凑得出?“好吧,你既然心走到这儿了,我也不能拦着,只是你如今孤身一人,还要量力而行。”
“邦叔,你也是做了一辈子米粮了,可知道这陈粮是怎么回事?”张氏那日的话还是被叶睐娘听到了心里,吴均如此害她,泥人儿也有三分土性,而且这“陈粮”二字让她想起了前世看过的新闻。
“陈粮?”邦叔眸光一闪,“姑奶奶有路子?那可是门挣钱的买卖,只不过~”
听完自己米粮铺子大掌柜的科普,叶睐娘才知道,古代这储备粮也是大有讲究的,凡粮食支出之权归于仓部,保管及具体收发之权在司农寺。一类叫做诸色仓,为中央重点粮库;二类叫做正仓,为州一级地方管辖的粮库;三类为调节库,又分为和籴仓、义仓及常平仓三种。和籴仓保管由官府出钱按市价向农民收购的粮食;义仓是按田亩、户口等向农民征收的税粮,以“备岁不足”;常平仓的作用在于“均贵贱”,起到以丰补欠的用处。
经过明末之乱又是贫民出身的李自成更是知道粮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广建官仓,积极储备粮食,设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