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集》第13章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解】:
1。琵琶行:这首诗作于宪宗元十一提(816)秋。原题为琵琶引,引、行都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2。左迁:贬官。
3。凡:共。
4。暗问:低声询问。
5。间关:鸟鸣声。
6。水泉冷涩:声音如同泉水从结冰的水道上流过那样滞涩。
7。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8。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9。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10。钿头银篦(bi4):妇女头上饰物。
11。浮梁:江西景德镇。
12。呕哑嘲哳(zha1):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3。向前:刚才。
14。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琵琶女的出场。“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是很有艺术特色的。
 
韩碑
七言古诗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
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
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
封狼生'豸区''豸区'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
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
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
阴风惨澹天王旗。
□'上朔下心'武古通作牙爪,
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
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
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
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
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
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
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
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
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
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
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
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
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
粗沙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
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
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
相与'火亘'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
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
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
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注解】:
1。元和天子:指宪宗李纯。
2。封狼:大狼。
3。'豸区'(chu1):似狐狸。
4。“贼斫(zhuo2)”句:元和十年(815)六月,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砍伤了御史中丞裴度。
5。轩:轩辕氏,即黄帝。
6。羲:伏羲氏。
7。法宫:路寝(皇帝治事之所)正殿。
8。日可麾:用《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这里比喻胆敢反叛作乱。麾;通“挥”。
9。斫:砍。
11。武:韩弘之子韩公武。
12。古:李道古。
13。通:李文通。
14。无与让:即无人可及。
15。濡染:润湿。
16。灵鳌(ao2):传说中海的大龟,这里指负碑的石龟。
17。'火亘'(xuan1)赫:声威昭著。
18。淳熙:淳正、光明。
19。胝(zhi1):胼胝,手脚皮肤的老茧。
20。封禅:古代帝王宣扬功业的一种祭祀仪式。
【赏析】:
这首诗记述了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情意深厚,笔力矫健。实际上,攻破蔡州,李'上朔下心'确立大功,然而裴度却是整个战役的领导者,作用自然更大。况且韩碑既未抹煞李'上朔下心'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以为此诗“意则正正堂堂,辞则鹰扬凤翔,在尔时如景星庆云,偶然一见。”全诗分为五个部分。从开头到“长戈利予日可麾”,为第一部分。写宪宗削平藩镇的决心和淮西藩镇长期跋扈猖獗。从“帝得圣相相曰度”到“功无与让恩不訾”,为第二部分。叙述裴度任统帅,率军平蔡的功绩。从“帝曰汝度功第一”到“言讫屡颔天子颐”,为第三部分。叙述韩愈受命撰碑的情形。从“公退斋戒坐小阁”到“今无其器存其辞”,为第四部分。叙述撰碑、树碑、推碑的过程,并就推碑抒发感慨。从“呜呼圣皇及圣相”到“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结束,为第五部分。赞颂宪宗、裴度的功绩和韩碑的不朽价值。诗叙议相兼,吸取了韩诗散文化的某些优点,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屈复《玉溪生诗意》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朱彝尊说:“(句奇语重)四字,评韩文,即自评其诗”,这些都颇有见地。

燕歌行并序
七言乐府
高适
【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扌从'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解】:
1。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
2。'扌从'(chuang1):撞击。
3。金:钲,行军乐器。
4。旌旆(jing1)(pei2):旗帜。
5。逶迤:弯曲绵延不绝。
6。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
7。“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凭陵,侵凌。
8。塞草腓(fei2):塞上的草木枯黄。
9。“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解除重围。
10。铁衣:指远征战士。
11。“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