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荡寇志》第17章


战五日不分胜负。吴用只好设下陷阱欲擒风会,却擒到了李成。
李成倒不是故意中伏,但到了这个地步却不愿意白白送命,于是假降了宋江。宋江自从走了火、王,又变得求贤若渴起来。招了李成后,听了李成之言,打算招降大名府的另一员猛将闻达。吴用这时祭起了他的所谓照察之法,让杨志紧跟李成,并让二人前去迎战云天彪大军,好试探李成的真心。云天彪主力到达清真山,听到李成的消息后,众人大惊,只有云天彪心存疑虑,便派遣闻达前去试探。两军对阵,杨志出马大战闻达。这时李成痛下黑手,从背后刺死了杨志。并与闻达合力杀奔宋江,云天彪大军齐出,梁山大败,乱军中又折了孔明,失了吕方。
作为一个十八散仙级别的正面人物,李成失手被擒,按俞万春一贯吹嘘的那样,理应慷慨就义,这样既合符逻辑又成全了李成的形象。俞万春反正最后安排了李成一死,为何不轰轰烈烈?这样也符合后来俞万春对李成的评价,“壮哉此人,死犹不死矣!”可按书中的情节,李成的人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由于不是求荣,而是求生,所以我把他这种行为总结成“卖友求生”。
李成不愿白白送死,他自己想“我若任性拗他,白白的送了性命,与国家毫无益处,不如趁他笼络之时,我便将计就计投降了他,就中取事。或除得来宋江更妙,万一不能,就剪灭他几个羽翼,也胜于白死。”不管假什么朝廷贼寇的名义,这样做就是“失信”,当然也失了“义”。关羽投降曹操,一定要斩将立功,才会离去。就算宋江对李成没有那样的隆重,李成也至少应该像沮授一样,暗中设法逃走。前者有信有义,后者无信有义。可李成这样做就只能是无信无义了。
上面的分析表明了俞万春这个人的立场,就是对身分低下的贼,是不用讲什么信义的。反正是怎么实用怎么来,靠坑蒙拐骗赢得胜利也行。但如果梁山使用这些伎俩,他就会义正辞严的予以抨击。无怪他死后清廷对太平军采用了同样的手段,而俞万春青年时参与的剿匪行动,这些伎俩想必也是使用过的。
战场之上,李成想的是“今日如此徇情,臣多一友,君少一臣矣!”徇情两个字用到这里是什么意思?等于说,处于危险境地的人是杨志,而不是李成。李成根本不用考虑逃跑的问题,因为并没有人阻拦他的任何行动。吴用的所谓照察之法在哪里?既然让杨志监视李成,怎么最后反而让杨志上去单挑?监军上去卖命,俞万春的想像力的确与众不同。
李成的想法的另一个意思是,他根本没有把杨志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否则不杀杨志,只是君少一臣,并不会臣多一友。这就辜负了前面杨志对梁中书夫妇的情义。而这段杨志护主的情节,不是来自于水浒传,是俞万春自己把他的正面人物写成无信无义,同时把反面人物写成了有情有义。何也?
正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亮相武将:
康捷,种师道部下
军C武A智B情B名B
特技:'神行',S
一日能行一千二百里,连戴宗也望尘莫及。能擒戴宗、吴用,武艺不可能太低。
徐槐,杭州人
军S武B智S情A名A
梁山致败的关键人物,统军、智谋绝不亚于吴用。若非妖术,梁山真奈何不了此人。
任森,东京人,使烂银点钢枪
军B+武S…智B+情B名A
武艺相当于徐宁,而且作为徐槐的参谋,应有些统兵能力。
颜树德,四川人,使七十二斤镔铁大砍刀
军C武S+智C情B名B
武艺十分高强,但性格过于莽撞。最后酣战卢俊义、徐宁、张清三人的战例,虽然惊人,但由于是在乱军之中,此战例并非十分有效。令人称道的战例是力斩秦明,不过虽然稳胜秦明,但最后还是受了任森的帮助,武艺勉强评为S+。
蔡京,山东镇抚将军北宋末权奸。字元长。兴化军仙游人。
军C武C智B情A名A
大奸臣,但书中智商似乎受损。
杨志,杨家将后人,使刀
军B武S…智B情B名B
书中无出彩之处,但表现了与闻达、李成相当的武艺。
斩将擒将记录:
元阳谷头目千丈坑许平升死于乱军之中
颜树德斩元阳谷头目冰山韩同音
李成斩青面兽杨志
云龙擒小温侯吕方,后者在都省被正法
欧阳寿通斩毛头星孔明
康捷擒鼓上蚤时迁,解赴京师正法
范天喜逃亡自尽 
十七、逆转良机 '本章字数:3058 最新更新时间:2009…02…26 06:00:13。0'
从这本书的一开始,梁山就在俞万春的导演下节节败退。城池方面,曹州得而复失,兖州得而复失,青云山、清真山、冷艳山皆失,莱芜、新泰是梁山仅有的收获。武将方面,梁山好汉折了二十九名(八天罡、二十一地煞),招贤堂好汉折了二十名(包括投诚官军的马元和皇甫雄)。敌人则越来越强大、包围圈也越收越紧。前四十二回书的内容,虽不能说完全没有精彩之处,但由于根本没有平衡可言,加上俞万春时而信口开河、时而奴颜媚骨、时而胡编乱造、时而违反常识,让人越看越气愤,越看越窝火。
不想这个时候,天上掉下来一张馅饼。几经周折,火万城、王良连带着他们护送的西洋军师白瓦尔罕终于投入梁山帐下。这位白瓦尔罕乃大西洋欧罗巴国人氏,系彼国巧师?哑呢?之子,荡寇志中神秘奇书《轮机经》的传人。此人善于制造两种战攻器械,一为奔雷车,一为沉螺舟。
沉螺舟以后再说,奔雷车的出现使梁山在荡寇志里拥有了一次难得的逆转机会。凭借此车,梁山几乎冲破了官军的包围圈,甚至差一点干掉云天彪和陈丽卿。这奔雷车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简易的重型坦克,但拥有如下的特点。防御上,不怕枪箭铳炮,不怕铁蒺藜搠马脚。行动上,进退转弯却十分灵便,能跨越八尺阔的壕沟、五尺高的拒马;只是不能上高山,入树林。攻击上,一共有四种进攻方式,一、下一层钩矛,可以近距离斩敌擒敌;二、中一层劲弩,可以中距离杀敌;三、上一层两座“落匣连珠铳”,说白了就是两挺机关枪,可以远距离杀敌,当然由于连珠铳数量不够,大半奔雷车上用神臂弓代替;四、车后有四个翻山轮,可以发射大小不等的石子,至少有数百步的射程。好家伙!此车若真能实现,是何等的威力!我只是奇怪,二十辆如此巨大的样品奔雷车,白瓦尔罕如何能带出元阳谷,而不被徐槐发现?
李成事件后,云天彪反攻宋江,宋江则闭门造车,坚守不出,十八日内共造出二百零二辆奔雷车。吴用料定云天彪必败,在他可能退却的地点布下了埋伏。这一阵,梁山大获全胜,其过程只能用“平推”二字来形容。官军用常规方法根本抵挡不住奔雷车,折了大将胡琼。云天彪惨败后退入赤松林、又连遇伏兵,若非陈丽卿来援,云天彪早已丧命。
云天彪和来援的陈希真死守赤松林。这次他们挖了两丈宽的壕沟,奔雷车果然不能驶过。但吴用、白瓦尔罕将奔雷车驶到壕沟边,一面用奔雷车的强劲火力封住敌人的反攻,一面将壕沟填平,又趁南风火烧赤松林,再胜一阵。云天彪只好退守二龙山,陈希真则在山口平地上据河下寨,为犄角之势。
细论起来,陈希真的九阳神钟倒能克制住奔雷车。但如果想彻底破掉奔雷车,显然只有刘慧娘一人,不料她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病入膏肓了。
刘慧娘病中传书,让陈丽卿射杀中央车上皂衣执旗之人,也就是全军的指挥。陈丽卿依计出战,皂衣人被射死,奔雷车果然不战自乱。云、陈率军冲出,却不料这样的皂衣执旗之人,其实每车皆有一个,而每个都能指挥全军。奔雷车依就掩杀过来,陈丽卿右腕上中了一石,凭借马快,勉强逃得性命。
陈希真料定梁山必会从河下游的浅滩渡河,先破他的犄角营寨。于是让闻达用钢轮火匮之法布下埋伏,好炸毁奔雷车。不料一向迷糊的吴用也许是因为连连得胜,头脑突然清醒,识破了陈希真之计。梁山用掘子军挖地道的方法,将陈希真埋下的火药全部点燃,官军死伤无数,只好弃了营寨全军躲入二龙山。二龙山山高坡陡,陈希真又用当时刘慧娘守新柳时的竹笆子之法,加固了防线,两军于是在此相持。
荡寇志到了第四十三回,俞万春似乎突然明白了平衡的重要性。四十三到四十八这六回,是荡寇志中战争描写最为平衡的六回,可以说是全书的精华篇章。这六回里,双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