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歌》第182章


,又何以对抗刘飞准备充足的突然抓捕?
“呃……我老沈脑子有点不够使。道明,你什么时候和刘飞勾搭在一起的?”沈劲张口结舌地道。
这厮说话实在太难听。哪怕是在如此纠结的场合,每个人都不禁大摇其头。
“刘飞!你这个小人!你这个出卖弟兄的奸贼!”侯镇突然狂叫起来。他不知何时已将嘴里的布团吐了出来,扯着嗓子嘶声乱喊。萧石连忙反手持刀,用刀柄猛力砸落。接连几下狠的,终于将他击晕过去。
“各位莫要惊讶,陆某并没有舌灿莲花的本事,刘队主也并非背主求荣之人。只不过,哪怕是再忠诚的死士也是人,而非工具。他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志向和目标。或许白勖是个例外,但刘飞并不愿意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断送有用之身于此。在建春门外那一次惊险万分的倒戈,已经足够偿还卢子道的恩情了。更何况……”陆遥似笑非笑地继续说道:“或许是成都王殿下的气运已然衰竭。刘队主与庆年兄你一般,都是成都王旧属,也是陆某的老相识了。老朋友说话,毕竟容易推心置腹,会有效果一点。”
在这个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的年代,纵然是像陆遥这样落魄到极致的世家子弟,仍然能掌握最基本的的人脉资源。卢志固然曾是成都王谋主,江东陆氏的杰出人物陆士衡与陆士龙二人,何尝不曾身任方面大员,乃至数十万大军统帅?陆遥自幼追随两位伯父渡江北上,十余年间,足迹踏遍了江东、中原与河北,往来结交的人物绝不在少数。这当然远不足以支持陆遥去在军政两道纵横捭阖,但用于自保,却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奇效。
“文浩兄,你看如何?”
“既然道明早已谋算周全,那便最好不过。”丁渺悻悻地点头。对于这位好战成狂的青年将军来说,显然今晚发生的一切都太过平淡了点。
“将他们都带下去吧,暂且看押起来……”陆遥挥了挥手,朱声立即与部下们将侯镇、曹敬宗和信使数人全都带离。至于白勖的首级和尸体,自然也被拖走。何云最是机灵,从后堂提了两桶水过来,将浸透了鲜血的地面冲刷干净,使得厅堂里浓重的腥臭气味略微散去。
“将军真是好手段。”陈沛的独眼闪烁着,向陆遥深深施礼:“然,请恕陈沛愚钝,有一事相询。”
“我军将校齐聚在此,正该坦诚相待。庆年兄只管说来。”
“却不知今日军议,究竟是为了捉拿叛逆,还是为了商议我们下一步的行止。”
陈沛这句话的意思表面上是在询问今日军议的目的,其实却是在问另外两个问题:对白勖等人的处置,是否就到此为止?白勖以外的汲桑降众,是否依然被视为朝廷将士,不受牵连?陈沛本是以良家子应幕从军者,更是成都王帐下文武兼备的骑督,言谈之中果然与草莽贼寇不同。
“庆年兄请放心,我适才已说过,今日并非鸿门宴,两厢也没有埋伏数百刀斧手。今日军议,正是为了商议下一步的安排,原无它意。白勖之事,陆某也是无奈,请诸位大可不必自疑。”
陆遥稍作沉吟,看了看躬身出列的陈沛和他身后那几名队主,决心把话说的更清楚一点:“当此危难时势,大好男儿应当建功立业于疆场,而不是无谓地成为朝廷宗室的争权夺利的牺牲。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还望庆年兄体会陆某的心意,除了白勖以外,我不希望再出现什么死伤了。”
在这时候,除了相信陆遥,还有任何选择么?陈沛等人对视了数眼,一齐躬身道:“是!”
陆遥返身落座:“胡大寨主。”
或许是刚才吃惊太过,胡六娘的神情有些恍惚,竟似没有听到陆遥的声音。
陆遥只得提高嗓门:“胡大寨主!”
“哦!我在!”胡六娘大跳起来。
“你适才问,身为并州属官,我们凭什么插手幽州刺史部所属的代郡,是么?”
胡六娘颔首道:“正是。”
“我已经回答你了,将要发生在邺城的事情,就是我们足以插手代郡的理由。”
“将军您的意思是……”
“卢志挟成都王之余威孤注一掷,邺城文武官员争权夺利,贼寇石勒虽败而实力未损,而冀州的丁刺史麾军南下……”陆遥向丁渺抬手示意:“只怕也有插手三魏的意图。或许是今晚,或许是明天,邺城将会再度陷入混乱。无论东海王一方得势,还是成都王旧部一方得势,无论是远在洛阳的朝廷中枢、还是冀州丁刺史,都会希望有人能为他们稳住北疆局势。诸位不妨想想,还有任何人会比我们更适合承担这个任务么?”
******
昨天下午有急事,忘记发布了,抱歉。晚上还会有一更。
另外,最近俗务缠身,导致更新很不稳定,螃蟹在此郑重道歉。感谢在这段时间依然给予红票、捧场和月票支持的兄弟姐妹老爷太太。欠的每一笔账都会还,螃蟹用节操发誓。
第七十六章 丁绍(上)
次日午时许,陆遥正勒马于一处高坡上,打量着行进中的队列。
昨日的军议之后,曾经担任相当职务的军校自白勖以下少了好几个。好在其余的军官都很得力,他们在陆遥的安排下,连夜重整队伍,迅速弥补了指挥空缺,并未造成不利的影响。只是现在将士们的步伐似乎有些疲沓,这使陆遥稍稍皱眉,但也没有什么办法。
近几年来的天时有别于往日,冬季多有严寒暴雪,而夏季则干旱酷热。五月初在并州时,还不觉得难忍;眼下小暑时节将近,陆遥稍微抬头,就被猛烈的阳光晃得眼花。烈日炙烤着大地,甚至将漳水河畔的地面都晒出了大片龟裂。即使水面上吹来的风,都是燥热的,带着砂土的气息。这样的暴热天气,使得行军速度不可避免被拖慢了。
丁渺从后方策马上来:“道明,估算路程,冀州军马快要到了。是不是先让将士们让开道路,也借机歇息片刻?”
陆遥点了点头,用马鞭指了指前方的一处河湾:“就到那里如何?汲水方便,视野也开阔。楚鲲,你去通知各营将士。”
楚鲲应声飞马而去。
陆遥眯起眼眺望着远处辽阔的平原,突然问道:“文浩兄,吾在并州日久,自觉眼界鄙陋,少识天下英杰……叔伦公是如何样的人物,你能为我说说么?”
陆遥口中的叔伦公,乃是冀州刺史丁绍,大晋疆域之中最有力的方镇之一。
冀州是天下十九州中有数的大州,刺史之职,历来非资望过人的大名士不能得任。严格来说,谯国丁氏门户并非当世一流;而丁绍此前的声望、官职也并不显要。偏偏这位本该弱势的刺史,执掌冀州数年以来“当官莅政,每事克举”,据说冀州士人无不畏而爱之。
陆遥这些年在并州从军,确实对这位崛起神速的高官不太了解。但想要在北疆有所动作以插手鲜卑几天大典,又万万少不了冀州的支持。更不要说陆遥夺取代郡以震慑鲜卑的计划了,代郡虽属幽州,却与冀并二州接壤。如果没有得到冀州刺史的帮助,陆遥很难有什么得力举措。
身在晋阳的越石公对此自然早有预料,所以才特意委任丁渺为陆遥的副手。
丁渺之父讳承、字伯渊,乃丁绍长兄、谯国丁氏当代族长,只因自幼体弱多病,故而不仕。丁渺乃是丁绍嫡亲侄儿,所谓“兄弟之子,犹子也”,两人关系十分亲密。丁渺对这位叔父自然熟悉之极。
听得陆遥发问,丁渺沉吟着说道:“家叔禀持本族门风,深通儒术,自律甚严。咳咳,与我这不肖子弟大是不同……他的性格刚毅详正,沉稳有断,昔日在乡中时,闭门洁己,从不妄与他人交游。是以,本郡士人望风敬惮。”
陆遥微微点头,他注意到丁渺使用了“望风敬惮”这个词。考虑到丁渺身为子侄,有为尊者讳的本能,这位丁刺史,或许是一位刚正严肃、甚至古板不太好相处的人,当代士风崇尚通脱旷达,如丁绍之类似乎很少见。
丁渺又道;“家叔后为广平太守,治政虽有细碎之讥,百姓无不赞之平易。当时朝中诸王争权,战火绵延至河北,以至于诸郡骚扰、糜有完邑。而家叔周旋于诸王之间,终于保全了广平一郡的安定。到了永兴二年,成都王司马颖故将公师籓、楼权、郝昌等聚众攻打邺城。家叔亲率郡兵南下救援坐镇邺城的南阳王司马模,一战摧破公师籓数万之众。南阳王得以保全性命,深感家叔之恩,特意立碑以谢。”
这番话里描述的丁绍,又与方才不同。这番话里出现的是一位擅于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吏、是一位对判断政治风向极度敏锐、擅于投机的政客、还是一位深通武略的军人。陆遥不禁对这位即将谋面的冀州刺史愈加感兴趣了。
两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