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歌》第179章


“那些庸碌小族不足为虑。且说其中势力较强盛者。自从去年中部大人拓跋猗迤病卒以后,其部众为拓跋鲜卑东部大酋禄官所吞并,北部草海尽数落入禄官之手。拓跋猗迤的三子普根、贺侉、纥那都还年幼,故而余部由猗迤之妻惟氏统领,自参合陂东迁至此,占据了代郡西部的小片地域,苦苦支撑。”
“拓拔鲜卑中部势力衰弱,代郡相当的地域掌控在乌桓人和段部鲜卑的手中。乌桓人乃东胡余种,汉时,霍剽姚击破匈奴左地,徙乌桓各部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塞外,并设护乌桓校尉驻于上谷郡,专门处理与之相关事宜。此后数百年,乌桓逐渐内迁入塞,族人散居幽、并二州者不下数万,分由五六个部落统领。虽曾为前魏武皇帝所击破,势力仍不可小觑。乌桓人位于代郡境内的,主要是罕山、白山等乌桓别部,部众约莫三千余。”
“段部是与宇文部、慕容部并称的东部鲜卑强族。当代族长段务勿尘被宁朔将军王浚表为辽西公,统领胡汉之众三万余家,控弦五万骑。其势力范围自昌黎郡南部起,绵延千里,遍及幽州各地。近两年来,他们有进一步向西扩张之势,其子疾陆眷所部人众频繁出没于上谷、广宁等地,觊觎代郡。”
邵续向右边走了几步,抬手作势:“再有一支重要势力就是聚集在常山的贼寇。常山横绝塞外,东连太行,西跨雁门,东西绵延五百余里。自汉末时,此地便是群盗之渊薮,至今仍被诸多塞外杂胡马贼盘踞。其中最为凶残强悍的一支,被称为“常山贼”。这支马贼来去如风,在东至沮阳、西至繁峙的广大区域里四处烧杀掳掠,甚至鲜卑人和乌桓人也不敢轻易捋他们的虎须。”
“代地胡人势力便如适才所述,彼等的数量比当地在籍汉人要多三倍以上。纵然诸胡不占城池,也足以导致代郡太守的政令不出郡治以外,以致整片地区仿佛幽州之鸡肋。”邵续退还到平台之下,向陆遥躬身施礼:“将军,诸位,此图所示,大致如此。”
“有劳邵公。”陆遥向他微微颔首,陆视线从二十一名将校脸上掠过。哪怕是丁渺、沈劲这两个素来有些不靠谱的惫懒人物,此刻都感觉得出陆遥定有大事,故而神情严肃的很。至于其他众将,无不屏息以待。
陆遥大步向前,在硕大代地形势图的背景下昂然站定。
“各位,如果沿着大晋北疆,由东到西画一条直线,则代郡是这条直线上重要的一点,恰位于段部鲜卑和拓跋鲜卑之间。如果以上谷之北的拓跋鲜卑东部单于庭作为起始,由东北斜向正西画一条弧线,则代郡仍是这条弧线上重要的一点,位于拓跋鲜卑东部和西部两大势力之间。而如果以更大的尺度来看……”
邵续伸展双臂,仿佛将整幅地图包揽在怀中:“代郡胡汉杂处,乃是汉人与北方胡人交汇的一点,位于南方的农耕区域和北方大漠的游牧区域之间。”
“自雁门繁峙东行一百八十里,越恒山,即至代郡。代郡的正南与冀州的中山、常山相连,东南方是幽州的涿郡。而在东北方,代郡与上谷、广宁二郡山水相连,三郡形成一个整体。上谷、广宁、代郡三地,通道幽燕,襟带山河,东顾可扰辽海之戎,西出则震飞狐之师,更兼南接沃野,北控大漠,不愧为北疆锁钥之地。细析三郡地理,凭群峰之险,有粮米之饶,得胡市之利,更兼自古以来为强兵劲旅所出。自赵武灵王改制,胡服骑射,代地精兵即为天下之冠。汉时,卫霍皆由代郡发兵以攻匈奴。及至前魏时,代河内裴潜曾上表说:‘代郡户口殷众,士马控弦,动有万数。’毫无疑问,代郡乃北疆重镇也,无论胡、汉,得之者昌!”
“这些年来,只因其位于各大势力夹缝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北疆各强族如拓跋部、段部彼此顾忌,才不敢妄动。但,胡儿们彼此顾忌,我们何须顾忌?这样的局面,正是我们用武之地!”陆遥提高了嗓音,炯炯注视着堂下诸将:“现在,距离拓跋鲜卑祭天大典尚有月余时日。在这一个月里,我要大张旗鼓,拿下代郡!”
******
多谢大柳树镇长、已被侵蚀、靖南伯的捧场!多谢阿歌、小robert的月票!另外也向投了红票的各位读者朋友致意,昨天的红票又一次突破三百了,螃蟹感激涕零。
第七十三章 逆取(二)
“什么!”
“不可能!”
“道明你是在开玩笑么?”
“将军千万不可冲动啊!”
瞬间之后,许多人同时惊呼出声,厅堂里一片喧闹。待到陆遥哼了一声,才又静下来。几名出声的将校对视了几眼,有的人只是因为单纯地惊讶而一时间脱口而出质疑,这时便感到尴尬。而有些人彼此交换着眼色,神情之中颇有些诡秘。不知为何,不大的厅堂里,突然间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陆遥仿佛对此一无所觉,他返身入座,将手肘架在案几上,双手交叠支着下颚:“自从离开邺城以来,陆某第一次召集军议,难得诸君就能踊跃参与、发言盈庭,我实在是荣幸万分。好的很,好的很!”
他的眼光从堂前诸人一一扫过,流露出饶有兴致的神情:“陆某的计划究竟有何不妥,却不知哪位愿意首先来不吝赐教?”
谁愿意首先来?一时间谁都不愿意。
厅堂两侧的松明哔哔驳驳地燃烧着,跃动的火光给陆遥的面容平添了几分难以预料的模糊感。他的嘴角带着温和的笑意,只有脸颊上那条灰白色的疤痕提醒着在场所有人,他们面对的人,不仅如彗星般崛起、威声匈奴汉国,更曾亲手斩杀河北群寇之首汲桑,迫得贼众降服。这样一名少年得志的将军既然主意已定,谁愿意去当先触这个霉头?
丁渺满不在乎地给自己倒了杯茶水。沈劲看了看薛彤的神色,决定不做这个出头鸟。
“赐教什么的,我不敢说。可是陆将军你的主意,实在没什么实现的可能。”半晌之后,一个清冽的女声响起。
第一个说话的居然是胡六娘,这几日里,她虽然辛苦制作了到堂上那北疆形势图,却全然不知陆遥竟然抱着这样的打算。此刻突然听到陆遥坦承计划,她的惊讶程度委实不下于任何人。这位绿林女杰原本就生性果敢泼辣,兼且并非陆遥的下属,因而言语颇少顾忌。
只见胡六娘敛衽施礼道:“陆将军,伏牛寨在河北绿林颇有声望,交往遍及北疆各地,诸郡内情无不深悉。故而上党太守温峤委托我胡六娘,为阁下在北疆的行动提供支持。正是因此,我若是不敢指出将军的谬误之处,便是辜负了温太守的重托。”
胡六娘单手轻捻裙裾,漫移莲步下堂,口中侃侃而谈。陆遥还记得初次在太行山中见她时,这位胡大寨主言谈举止娇媚动人,简直就像是熟透了的桃子。但此刻看去,又觉神态清冽如霜雪,果然女人善变,信非虚言。
“哦?”陆遥扬了扬眉,客气地问:“胡大寨主何以这般说?”
“何以这般说?”胡六娘重复了一句,虽然她竭力压抑,但声音中流露出压抑不住的愠怒:“陆将军,代郡的地方势力强盛到何等地步,我在这张图上已经表明得一清二楚。常山贼、乌桓人、拓跋鲜卑中部、鲜卑段部……这些势力中的任何一家,都不是你手中这一千三百人所能匹敌。将军要如何才能压制彼等?更何况,陆将军你是并州越石公的部下,不是幽州石刺史的属官。六娘想再问一句,将军打算用什么名义来掌控属于幽州刺史部的代郡?”
这两个问题抛出,堂下诸将立时一阵骚动,无他,皆因胡六娘所言,实在正中陆遥所提出计划的命门。
胡六娘近前一步,稍许放缓了语气,宛转低声道:“陆将军,我知你忧虑邺城之失使得朝廷威严扫地,因此也更难以控制拓跋鲜卑祭天大典时的局势。但毕竟祭天大典尚在旬日之后,胡六娘虽然鄙陋,却在代郡颇有相识,众人群策群力,未必别无良策可寻。”
“胡大寨主还请入座。大寨主虽说是应了温长史的邀请才与我们一同东出太行,但仅是这番言语,已然足证情谊,陆遥在这里谢过了。”陆遥向胡六娘拱手示意:“胡大寨主也确实见识高明,说到了关键所在。”
面对众人疑惑的眼神,陆遥信心十足:“但陆遥并非是信口胡言之人,更不会拿袍泽兄弟们的性命去开玩笑。诸位当中有跟随我参与晋阳大战的,应该很清楚这点。”
他抬手指了指沈劲:“就如老沈,这次没有急着跳出来,显然是长进了。”
这句话使得何云、楚鲲等来自于晋阳军旧部的军官一阵窃笑,将稍显紧张的气氛冲淡了些许。
“胡大寨主所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