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官家替身》第41章


沟底”,宋天连忙进入正题道,“听下面的人讲,周县丞找宋天前来有要事相商?”
“哦,是这样的。”周县丞又恢复了笑眯眯的表情,热情洋溢道,“宋大官人传播爱国思想,成立救国锄奸队,为全县广大百姓及我等树立了好榜样!为显示对宋大官人救国行动之支持,周县令特委托某等,向宋大官人之锄奸队捐献粮食一百石,略尽绵薄之力,还望宋大官人不要推辞!”
送粮食给锄奸队,这是天大的好事啊!目前锄奸队两百来人,每人每天吃米面三升,这些“牲口”怎么就这么能吃呢?一天就得六石粮食,一石粮食目前市价九百文,一天就接近六贯的粮食开销。这些细微末节的东西,不算不知道,一算就吓一跳。宋天卖救国彩票赚了四千余贯,除去还曲掌柜的一千贯,租房整理修缮花了三百贯,做军服鞋帽,添置武器装备预付了七百二十贯,还有其它一些杂七杂八的开销,手里仅剩下一千五百贯左右,按每人每月军俸一贯算,光吃粮食发军饷也只能维持四个月。缺钱啦!宋天遭遇到严重的钱荒!
宋天需要赶快想法子赚钱!
周县丞送来一百石粮食,是雪中送炭啊!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会推辞呢?但是客气话还是要说的,宋天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说,“这怎么好意思呢?让县令及周县丞等众位官人破费,宋天于心不安啊!”
“客气了,宋大官人客气了!我等也只是略尽心意而已!以后东阿的治安还要仰仗宋大官人了!”周县丞端坐椅上,只是喝茶,似乎还在等什么客人。
“那,宋天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宋天朝周县丞拱拱手,以示感谢。
周县丞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这茶水的味道还算正,但是在县衙绝对上不了桌子。他放下茶杯,忧心道:“好教宋大官人知道,如今国事不平,县域内暗流汹涌,纷争不断,税收下降,周县令日夜为之操心,终至积劳成疾。我等看在眼里,亦是急在心里啊。”
好个“暗流汹涌,纷争不断”!这不是暗指他来东阿后,挑起一桩桩是非故事,引得东阿大乱吗!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人家刚刚送他一百石粮食,总不能翻脸不认人吧!于是,宋天便配合道,“周县令操心国事至此,令人感佩啊!宋天自知资历浅薄,不知能否为此效犬马之劳?”
周县丞见宋天上道,笑迷了眼睛,道,“有宋大官人力助,何事不平尔!当前周某确有一件公事,当借宋大官人之力,才能摆平,不知……”
“周县丞请讲,宋天敢有不从的!”
原来东阿首富于掌柜找到周县丞,表示愿意和宋大官人结束纷争,共同为东阿发展出力,他希望县衙在两人中间带个和。而县衙捐给锄奸队的一百石粮食,绝大部分都是于掌柜等大户人家捐献的。周县丞简要介绍了于掌柜的“和平”愿望,最后满怀希望道,“周某不才,本不能当次大任,无奈县令身体有恙,未能亲临,周某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周某斗胆提议,希望宋大官人捐弃前嫌,允许于掌柜给大官人敬上一杯酒,握手言和!如何?”
“这个吗……”宋天沉吟起来。于掌柜屡次支持吴雄和宋天斗,又阴险地设法阻止宋天发卖救国彩票,这种仇恨,宋天怎能淡忘!想必于掌柜屡屡失败,一样是恨意难消吧?今日这是怎么了,于掌柜居然送脸上门让人抽耳光?
还有,于掌柜和吴雄关系亲密。由于宋天特殊身份的原因,他肆意支持吴雄压制宋天。待吴雄宋奸身份被发现后,于掌柜又丢卒保车,果断地砸死吴雄,杀人灭口。这份果断和狠辣,不是一般生意人能有的。宋天坚信,于掌柜的宋奸嫌疑是逃不脱的。不过,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是宋奸。那么,就暂且饶过他这一次,退一步也许撑开云雾见月明。思纣良久,便不很爽地说,“有周县丞出马,宋天只好听从吩咐了。”
让周县丞承了情,宋天便不再客气,朝门外大声吆喝道,“小二,上酒菜!这顿饭我请客!”
周县丞连忙起身阻止,“今日这顿饭理应由于掌柜请!”随即吩咐门外道,“小二,请于掌柜进来!”
“哪能让你请客呢!”于广德从一步跨进“顺意”门,朝宋天、周县丞拱拱手,朗声道,“为给宋大官人赔礼,于某今日已经把醉白仙二楼全包下来了!希望宋大官人不计前嫌,大人大量,就允许于某做这个东,咱们来个一醉方休!”
“对对!一醉方休!从今往后,咱县内各方群雄精诚团结,共同发财!”周县丞眼睛又笑成了一条缝。
“好!和气生财吗!希望我们团结一心,一边发财,一边救国!”宋天丢开不快,爽朗道。
酒菜一上桌,气氛顿时热烈起来。酒桌热气腾腾,觥筹交错,你来我往。大家开怀痛饮,朗声大笑,感情迅速升温。两个老奸巨猾,一个尚显稚嫩,结果宋天喝得醉意朦胧,被于掌柜他们扶着出醉白仙酒楼的。
于是,宋大官人和于掌柜和好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东阿县的大街小巷。
039章 州城来的大掌柜
不少人亲眼目睹,宋、于两大巨头在县衙大佬的主持下,把酒言欢,重归于好。消息千真万确。这代表了东阿三足鼎立局面的正式结束。于是,各类流言蜚语立刻烽烟再起,议论的焦点变成了黄家。
人们普遍认为,长期受于家打压的黄家,企图以投靠东阿新贵宋大官人而获得崛起的空间,机会抓得算是妙到毫巅。但是,就在宋、黄联盟刚刚结成,尚未见其开展实质性行动的时候,传出于家捐献粮食接好宋天的消息,这对于黄家而言,无异于当头一棒,黄家的崛起之路将变得扑朔迷离。
黄家以制作阿胶出名。阿胶被称为“滋补圣药”,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药三宝”,寸两寸金,历来被人们广为推崇。东阿是远近闻名的阿胶之乡,大部分人家都懂得熬胶技术,不过因为皮子难得,所出不多。最为有名的阿胶大户只有四家:于家、魏家、岳家、黄家。
于家自然是于广德家,其在东阿城有二十多间铺子,建有三个熬胶作坊,年产胶逾千斤,其老字号阿胶铺子大德堂,远近闻名。只是因为于家各类牲口皮子的生意做得特别大,几乎垄断了东阿及周边县府大部分皮子销路,故百姓只知其皮货商,而忘了其阿胶商身份。
魏家掌柜叫魏贵明,拥有老字号敬德堂,独创了一套熬制阿胶的新工艺,年产胶七八百斤,影响范围很广。其胶皮原料完全依赖于于家供货。
岳家掌柜岳胜春,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拥有独特的配方,熬制的阿胶醇香独特,很受顾客欢迎,年产阿胶时多时少,有老字号归德堂闻名于世。
黄家即黄裕隆家,一直是既熬制阿胶,又做皮货买卖。因为被于家挤压,皮货生意越做越小,阿胶熬制得倒是越来越出名了,传其家二娘子三四十岁的人,长得跟未出阁的小娘子似的水嫩。黄家在东阿城有十几号铺子,在老县城阿城镇也有三个熬胶的作坊,年产胶近千斤,其老铺子明德堂,大名鼎鼎。
在东阿,阿胶产量大小和质量高低决定了各家的财富排名和前景。阿胶的产量和质量,除了工艺配方外,取决于货源的质量高低和充足与否!
货源为什么有问题呢?牛能耕田,马能作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在大宋,牛皮和马皮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受到军方和地方政府严格的管控。像驴皮、骡子皮虽没有管控,却被归类为杂皮,是替代品,不是熬胶的主要原料。用后世话说,是掺假用的。
人们预言,在于家控制了北方生皮货源,并通过官府掌握了本地绝大部分货源的情况下,黄家的原料货源将越来越困难,即使有一些货源,像上好的黄牛皮、棕马皮等质量上乘货是绝对搞不到的,不久的将来,肯定是被于家挤垮的命运。
不谈人们替黄掌柜着急的事,且说宋天。自从宋大官人和于掌柜和好后,专心训练锄奸队,军士们均有不少提高。虽然被罚不准吃早饭的人,每天都有一二十人,但是好在中午都是文化理论课,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中餐再放开肚皮吃回来就是。
三两天后,军服长枪都配齐了,军士们全副武装,英姿飒爽,训练情绪又高涨一回,从此再没有跑不完二十圈而受罚的,徒手搏斗力量都大幅增强,队形队列也站得有模有样。
宋天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唯一的愁绪来自于钱!训练成绩噌噌往上涨,铜钱却像水一样哗啦啦往外流。
再不快些挣钱,断炊的日子就等在那儿了!
宋天坐在锄奸队办公室里,还在冥思苦想挣钱的法子,赚钱的事情却已经找上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