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入汉》第1041章


千丝万缕的缘由联系在一处,注定了汉朝的稳定,即便朝中只是权臣主事,也没有人敢妄动分毫,更不用说要兴风作浪了。
“陛下南下之事,越思越是不妥,应元如何看待此事?”何攀在尚书台内与江统促膝长谈。
江统眉头一挑,哑然笑道:“此事你我讨论不下数十次,惠兴还有何疑虑?”
何攀叹道:“陛下耄耋之年雄心不减,此乃我朝之幸也。不知为何我却觉得陛下心思过重,隐隐有些忧虑……”
手握呼雷阙的职权,何攀乃是文立之后大汉文臣之中权势最重之人。虽然不再时常跟随刘禅,可坐镇许昌让何攀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对于刘禅的观察也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江统身为魏国降臣,能够跻身当朝文臣之最,与何攀并驾齐驱同样不是简单的人物。见何攀打破了忌讳提起,略加思索说出了心里话道:“如此说来我也觉得陛下心情阴郁,似乎另有心事,只是为人臣子,陛下不言,我等也只能揣测而已。”
“哦?想不到应元也有同感!”何攀语调提高,随即又低声道:“我虑陛下心事,乃是殿下迟迟无法平定河北扫除胡虏,因此与大将军多番商议献策。如今胡人粮草殆尽,只要殿下能够稳重行事,胡人退回塞外当不奇怪。”
江统摇头道:“话虽如此,刘元海之性格手段绝对不会如此简单让出河北。北伐之战牵动大半国力,再筹南方动武,对百姓并非益事。朝堂之上尚且不能尽认此理,市井之间百姓更是难以理解。强行征伐仍是可行,但其损害,怕是一言难尽矣!”
何攀想了想道:“东方战事连连,大将军坐镇西方仍是按兵不动,想来事态并未如此严重。那刘渊如何强悍,终须无法与司马昭等人匹敌,只不过占据骑兵之利让人难以应付耳。陛下南征之事,即便筹划,也需数载,况且陛下素来圣裁独断,我等之言怕是难以动摇陛下心思。”
想一想陛下的过往,江统也只能苦笑道:“陛下决定的事情确实难以更改,但陛下之担忧我等不能不做考量。所言既是效果甚微,其根本在于我等未明陛下之困惑,难以找到重点。倘若能了解陛下所思,当设法为陛下排解忧虑才是。”
说到这里,江统把眼去看何攀,似乎别有用意。何攀见了只是摇头道:“我虽掌握呼雷阙,可对陛下之忧虑也无甚了解,若有便不在此反复与君商议此事了……”
“但事分轻重缓急,南征之事尚须年岁,河北之争不过旬月。太子殿下挥军奔赴黎阳,我中原虽少兵丁,但不可毫无准备,当调集一军以为后备。”何攀想了想,把话题拉回来道。
江统手捻须髯端坐道:“不错,我也正有此打算,北方之事若休,有殿下出面,想必南征之事仍有斡旋余地。”
……
军营之中,汉朝大将军姜维负手而立,站在一副地图前凝神细思。花白的鬓发,枯瘦的面孔,若非身形仍是笔直,眼神仍是坚毅,此刻的姜维看起来与寻常的老叟并无不同之处。眼角的皱纹堆叠,可眼中的光芒仍是闪烁着智慧。
热气腾腾的汤药放在桌案上,静静的没有声响,不知道要多久才会被那需要服用汤药的老者端起。
心中一丝丝的波动敲打着心灵深处,那是对胜利的渴望与执着。姜维竭力安抚内心的冲动,知道所谓的胜负手即将出现,而自己按捺心情到那个时候,获胜的几率将大大的提升。可是这样一来,对于另一端的战场便是无能为力了。
“哈……”姜维突然笑了笑,旋即又摇了摇头。自己年轻的时候遇到这等的战机也是稳稳的抓住,如今身经百战反而是难以平复心绪,反倒不如少年时期了呢……
夜风送入营内,伴随脚步声,一名将领步入营中。见那桌案上的汤药仍是未动,不觉摇头,轻声吩咐帐外的亲兵端出去加热。
“大将军……”
“通知罗将军,机会快要来临!”姜维不给这将领说话的机会,打断对方的说话道。
第三百七十五章 军情第一(上)
雷声滚滚,水溢四野。
数日大雨使得平原城外的胡军苦不堪言,尽数退到了丘陵上安营,避开积水的缠绕。可即便如此,许多营帐仍是难免被雨水渗透,潮湿的气候与环境让胡人的士气一落千丈。
好在各地捷报频传,平原东北方的三座城池,以及乐陵国境内的汉军早被胡军数阵击败,不得不退却。汉军离着平原越来越远,而平原城内的汉军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出战,这围而不攻的战术,对于普通的兵将来说反而是辛苦。
与其在雨水中泡着,在营帐中冷得发抖,倒还不如扛起刀枪与汉人拼个你死我活,杀个热血四溅来的痛快。
或者解除平原的围困,有万余铁骑在旁监视,谅必汉人也不敢轻易的出城。要知道无论汉人如何卖力,两条腿终究是跑不过四条腿的。
兵卒们有什么想法也只是想法,上面的指令不下来,一切都是空想而已。怨声四起,便是胡将也多有不满,这天气继续下去,将士们便是生活都觉得麻烦。
比起城外的胡军,平原城内的状况还算上是稳定。百姓与守军同仇敌忾,对于胡人自然是仇视无比。实际上留在河北的百姓,在经过了胡人的统治后,对于汉朝的治理是抱有极大的幻想与热忱的。
当初没有选择放弃家园,或者无法逃脱胡人的魔掌,如今有了机会,自是人人珍惜。而城中的粮草足够全城食用两月,这一点的保障也使得人心更加的团结稳定。城中的积水还不足以淹没排水沟渠,而城外的护城河水位暴涨之下,倒是颇有向四方溢出的架势。
这雨恼人,可也带来清凉的时间。
胡人禁不住雨水的冲刷,不得不退出远远的,这让守城的将士精神上为之一松,有了喘息与休息的时间。这样大的雨,胡人若是要攻城,本身的行动与攻势就要受到影响,而守城一方的影响则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胡人即便奸诈,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气候出战,能够彻底的放松,汉军似乎可以把接连数日的紧张氛围一扫而空,彻彻底底的做一个完整的恢复。
留守平原的垣延对此并没有表示出松懈的态度,城内的巡逻,夜晚的巡城依然在一丝不苟的执行着。所不同的是大量的军卒投入到了城内的排水,以及百姓们的住所修缮等问题上。百姓对于守军的支持,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得到了人心,才是最主要的。
万众一心也不是敌人的对手,那只能说敌人实在是过于强大了。
雨水顺着屋檐滴答滴答的滑落,前仆后继的响声比起前几日要好了许多,可经过数日的积累,这样阴郁的天气总是使人难以敞开胸怀。
巡视城内后,垣延一行将领进入了府邸之中。府内的仆人早已泡好了茶水,并且吩咐下人备汤羹饭菜,供给一众文武填饱肚子,驱除寒冷。
“胡人多有懈怠,此刻想必料定我等不敢出战,倘若击之,胜算几何?”垣延方才巡视城内,主要是对于军营有较多的观察。见汉军虽然辛苦,可精神饱满,士气高昂,倒是颇有一战的资本。
若是以往,这般困境之中垣延竟有主动出战之意,必然引起众人的惊诧。可如今垣延经过与祖逖修复关系后,似乎也刻意的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有出战的念头,颇为冒险,可也显露出了锐意进取的决心与渴望击退胡虏的雄心壮志。
大将高衡待茶水入腹后,觉得有了一丝暖意,接过话题分析道:“我观胡骑仍有万余在彼,雨中突袭虽是可取,但进退之间若无周全之策,怕是危矣。”
历经数次大战后,高衡的勇武与智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即便有时稍有偏激,但大多时候还是少数能够掌握大局的将领之一。此刻高衡第一个来阐述自己的看法,没有人觉得不妥,反而许多人将其当做自己发言的根据,反复思考着。
垣延点了点头,被困约有七八天,而这雨也有三天的光景。从始至终平原守军没有流露出任何出城作战的迹象,相信在最初的期待与严防之后,此刻的胡人在天气的影响下,将会是警惕性最低,惰性最高的时刻。
若要一战,便是此刻!
但高衡所言不无道理,出击容易,退兵却是困难。当汉军占据主动,可以冒着风险出其不意的给予敌人重创。但无论结果如何,收兵返回平原城时便是要承担最大风险的时候。如果不能妥善的避免胡骑的追杀,怕是这一趟还真就是有去无回了。
“胡人所退甚远,若欲与战,当先了解敌情……军中可有合适人选?”垣延手指轻巧桌案,不理那热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