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末世独善》第38章


美梦在付诸行动并成功前始终都只是个梦,至于事实是否会如人期望的发展那可就未必了。
同米国一样,在撑过了几次毁灭性的灾难后现在世界上幸存下的各个国家都开始走上了与时间和自然做斗争的发展之路。
是幸也是必然,这些国家幸存人口中大部分都是高技术方面的人才,即使残酷亦不得不承认,国家在拯救民众时选择技术研究方面的人员先行撤离的确是对人类发展最好的选择,可这对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的剩下的那些又是何其的不公。
得益于这些科学家们日以继夜的研究,得到了喘气时间的幸存者们都相继开发了各种抗灾的设备,米国的诺亚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欧陆各国联合开发的‘救世主’号等大小不同的船只,中国也争分夺秒的研究着。
当现代科技失去用武之地,古人留下的各种发明又重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如地动仪和浑天仪等为人耳熟能详的仪器,还有些人们平时很少听到的如中国宋代天文学家苏颂和韩公廉合作制成的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等,对观察天象推理灾难都起到了令人震惊的效果。
在研究者中最有权威性的几位老者在实验了得到的数据后不尽感慨,科技看似一直在往前进步,可丢弃了祖宗留下的知识的我们究竟是前进还是退步就谁也说不清了,研究
了几十年甚至是花费几代人的成果其结果却是古人早已得到了的,这不得不说是个讽刺。
因为有这些设备,也因为在现代设备失灵的第一时间就被重新启用,在后来的地震中中国的损失远远小于其他各国,避免了许多无谓的伤害。
但要想保证同胞的存活,只是减少损失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没有其他国家的发达、也没有联合各邻国共同发展的能力,所能做的只是在不停止研究的同时继续在电台里呼吁各地民众的自救,只是是否还有人能收到就不得而知了,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
纷纷扬扬了几个月的大雪等恶劣天气在震后终于停止了肆虐,消失了的阳光又重新冒出了头,雪水消融、万物复苏。人们在掩埋了死难者后,擦干净眼泪,又投入了为以后日子的拼搏,生活还在继续,活着才有希望。
即使没有国家的号召,各地区的幸存者们还是为了生存先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船运动,一度失传的木制造船术又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连几个只知道点皮毛的工匠都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相近的尚能来往的地区就合起来一块研究,没有造船匠师的就尽己所能,伐木打下手,以前的保护珍稀林木之类的现在谁还会放在心上,活下去才是第一位。
按理说,中国现存的林木肯定经不住这种胡乱砍伐,砍无可砍了才是,可当地的人们发现一颗头天砍断的树只要不断根没过两天又长成了几天前的规模,原来稀稀拉拉的林木也日渐茂密,以前可列为古树保护圈养起来的几人合抱的巨树如今也是习以为常到处可见。这也为造船提供了众多良材,而不用担心船只的限制发生争抢。
沿海的人们划着小船到各处冒出水面的山头上伐木,遇到幸存的就带回聚居地,没有地区和语言的隔阂,人们操着带着各种口音的普通话像一大家子一样生活在一起,组成新的村落,这时的人们只知道多个同类就多个希望。
处于高原地区的人们比沿海生存条件要好些,雪停止后走出避难地的人们遇到来自现在的中央地区以前的西藏派发出的通讯员通知,呼朋引伴收拾家当向着政府所在地,新的首府聚集。
B市早在第一次大海啸来临时就被倒灌的渤海湾的海水淹没,幸好大部分人员已经撤离,只有少部分被追尾的海水卷走,后都暂时安置在了蒙古境内,寒冷的冬天里极端的天气又夺走了一些年老体弱的同伴的生命,幸存下来的人们在雪停后又开始了迁徙,他们的目标也同样是新的首府:拉萨。
之所以定都拉萨并号召人们的迁徙,除了高原的地理位置,也是因为
这里已是全中国医疗、科技、教育最全面的地区,这里已集中了中国最后的有生力量,不管是为了发展还是生存,大量的劳动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集中现如今幸存的人们,统一规划、分配,将各行各业的人员集中起来才是当前首要的出路。
此时原居于拉萨的人自然就体现出了优势,虽然在暴雪和地震中一样的苦不堪言可至少躲过了长途跋涉的苦楚,那些此时还在路上的人们谁知道到了目的地还会剩多少……
徐母和小儿子躲在避难地紧紧抱在一起取暖,等待着她丈夫领取分配的食物回来,虽然地震过去,不过被震毁的房屋尚未重建,人们暂时还是要住在聚居地一段时间,幸好有国家的庇护,拉萨以及西藏附近地区的人们得于免于暴露在严寒中。
白天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无行动能力的幼儿由人看管晚上再统一回到聚居地休息,这样的日子坚持了几个月,眼看雪化了,人们的劲头更高了,都想早日重建家园。
徐母有时也会想起她的另一个儿子,如果不是他也许他们一家都葬生在了海啸中,只是他只身一人在外就生死未卜,每每想到也泪流不止,只是马上又会在小儿子的呼叫声中忙碌,眼前需要她照顾的事情太多,没有太多时间来给她缅怀,她最需要保证的是身边这个尚处于稚龄的孩子的衣饱,其他的她也无能为力了……
☆、入世
在与世隔绝几个月无界里过了一年多后;徐维两人静极思动想去外面看看,村人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花了半天时间打通通道,又花了半天堵上了外面的洞口布上迷踪阵掩住洞口,两人就下了山。
此时雪停也有了一个星期,避难的村人已返回了村庄;村里有几户门前挂着白绫,还好不多多是家里有老人的;徐维和傅鹤远远看了眼知道大多数村人无恙,两人也并未入村绕过山村径直下了山离开这一处世外桃源。
两人也没有一定的目的地;走到哪算哪到处走走看看,考虑到现今的灵气浓度,某些在末世前属于尚未被涉足的地方可能有一些灵药的出现;两人决定去东北一带逛逛。
大兴安岭地区在灾前就是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所在,傅鹤想去找找有没有可以炼丹的药材,单靠无界自己种植想要炼制筑基期丹药有些不够了,好些两人现在用得上的丹药的药材都没成熟,所以才想到外面看看有没有现成的好移植,另外路过湖北也还可以去神农架看看。
此时的徐维还不知道中国已有四分之一的陆地变成了海洋,雄纠纠气昂昂的雄鸡丰满的腹部已被海洋吞掉了一块肉,若非云贵高原位置够高,只怕也同样不能幸免。
开着车两人沿着国道向前,时不时的停下越过地震裂缝后将车放出再继续前进,在进入四川后地表裂缝越来越多,有些地方大段的路面都无法行车只能步行,两人干脆收起了车徒步前进。
在路过一些新的村庄时偶尔也会稍事停留,打听下现在的情况,可惜除了本地事物村人对外界情况知道的也不多,在得知两人要远行纷纷劝阻,表示欢迎他们留在村里一起生活,热情的有些过份。
在辞别了又一个聚居地又行了两日,两人已来到了神农架景区,末日前这里是离深山最近的一处村庄,在过去就是一些未开发的原始地带。
夕阳下的村庄沉现一片的死寂沉沉,村里大多数保持完整的房屋显示了地动对这里的影响不大,而幸运的躲过了天灾的这里此时却是杳无人烟。
两人警戒的看了下周围确定附近没有危险后走入了村里,天色渐暗此时进入森林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即使是有修为在身,大自然永远是深不可测的存在。
在村里兜了一圈找到唯一的一家专为接待进山游客的旅馆,收拾了间疑似会议室的房间以作休整,两人决定明日一早再进山。
草草吃过了晚饭,拉上厚厚的窗帘隔绝火光映出窗外,两人围坐在火堆前商量进山路线。傅鹤看管着火焰不时的把四散的火星扑灭,防止这间暂时的栖身之所毁于徐
维的一时兴之所致之下。
没错,兴致,在外界无可奈何重回点灯熬蜡时代徐维突发奇想也想过过野营的生活,还美其名曰早日适应外界的环境。
就这样本可以回无界舒舒服服的休息的两人就动手扯去了房间内厚厚的地毯,砍了一些木制家具做木柴升起了篝火,全程傅鹤动手,徐维负责指挥。
倒不是徐维懒于动手,他对自己有兴趣的事还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