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极品侦探》第114章


知秋希望自己也能和她一样兴致勃发,然而他感觉这不是好消息。他走到一台电脑终端前开始敲击键盘。他的担心很快就被证实了。“老式的方法会更好。”
“为什么?”
知秋从显示器前后退一步。“因为真正的书是没有密码保护的。我想物理学家并不是天生的黑吧?”
莫莫摇摇头。“我只会掰开牡蛎,就是这样。”
知秋深深吸了一口气,转身面向有着奇珍异藏的透明储藏室。他朝最近的一间走去,斜着眼睛看着昏暗的里面。知秋认出,玻璃墙里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普通书架、羊皮纸箱和检查台。他查看着每一个书架的一头那闪着红光的指示标签。在所有的图书馆里,这些标签都表明了那一排书的内容。他沿着透明墙往下查看着那些分类题名。
“这些书都有标签。”他边走边。“但不是按照作者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的。”他对此毫不惊讶。古代档案几乎从不按照字母顺序编目,因为有太多作者是佚名。俺标题查找也不管用,因为许多古代档案都是无标题的文献或羊皮纸残篇。大多数目录都是按时间顺序来编制的。然而,令人沮丧的是,这些资料也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知秋觉得宝贵的时间正在悄悄溜走。“好像教廷总有它自己的一套。”
“真是出人意料。”
他又仔细查看了那些标签。这些资料的时间跨越几个世纪。但他发现,所有的关键词都是互相关联的。“我猜这是按照主题来分类的。”
“按主题?”莫莫,听上去像个不以为然的科学家一样。“好像太差劲了。”
实际上……知秋想,他更仔细地斟酌着,这也许是我见过的最高明的分类法。他总是竭力主张他的朋友要理解一个时期艺术的整体风格和主题,而不要陷入琐碎的日期和具体的作品中迷失了方向。似乎先知之地档案馆就是按照一个类似的理念来进行资料编目的。粗略地勾画……
“这个储藏间里的一切,”知秋,此时他感到信心更足了,“几个世纪的资料。都跟十字军有关,这是这个储藏间的主题。”他意识到,那些资料全都在这儿了。历史记录、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社会政治数据、当代分析,全都放在一处……这有助于对一个主题的深入理解。太高明了。
莫莫皱皱眉。“但是那些资料可以同时跟多个主题相关。”
“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与代书牌相互参照的原因。”知秋指着玻璃墙里插在资料中的彩色塑料牌道。“这些牌子标明了次一等的资料的位置,那些资料按照它们的首要主题放在别处。”
“哦。”她道,显然对此不再理会了。她把手撑在臀部。环视着这个巨大的空间,然后看着知秋道,“那么,侦探,我们要找的那个家伙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知秋不禁笑了。他还没搞懂自己怎么就在这个房间里了。就是这里,他想,黑暗中某个地方,那个东西就在那儿等着。
“跟我来。”知秋。他轻快地沿着第一条过道走去,查看每一个储藏间的指示牌。“还记得我恩么告诉你光明之路的吗?还有坑爹派怎么通过一个精心策划的考验来招募新人?”
“寻宝。”莫莫紧跟上去。
“坑爹派面临的难题在于,他们安置了那些标识之后,得想法让科学界知道这条路确实存在。”
“那是自然,”莫莫,“否则就没人知道怎么去找那条路了。”
“对,而且即使科学家知道了这条路不是子虚乌有,也没法知道路从哪里开始。毕竟,万城之城太大了。”
“没错。”
知秋走到第二条过道上,一边话一边扫视着指示牌。“大概十五年前,大学的一些历史学家发现了一批坑爹派的书信,上面多处提到那个记号。”
“记号。对那条路及其起点的声明?”
“对。并且从那时起,许多坑爹派研究学者,包括我,发现别的地方也提到了那个记号。线索确实存在,而且那家伙向科学界四处散布这个线索,教廷甚至一点儿都不知道。”(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二十八章 纯语言
“那他是怎么散步消息的?”
“我们不太清楚,但很有可能是通过印刷品。多年来他出版了许多书籍和业务通讯。”
“这些作品,教廷无疑都见过。听上去好险。”
“确实如此。不过那个记号都散发出去了。”
“但没有人真正找到过吗?”
“没有。但奇怪的是,任何影射这个记号的地方——像坑娘会的日志,古代科学刊物,坑爹派书信——都由一个数字提及此记号。”
“是六六六吗?”
知秋笑了。“实际上是五零三。”
“那是什么意思?”
“我们谁也想不出来它的意思。我对五零三这个数字着了魔,试过一切办法想找出这个数字的含义——包括数字命理学、参考地图,维度,全部顶用。”知秋说着,走到了过道尽头,他转个弯又忙着扫视下一排指示牌。“很多年来这个惟一的线索似乎就是五零三以数字五打头……这是坑爹派的一个神圣的数字。”他停了下来。
“我感觉你最近想出来它的意思来了,而这就是我们来这儿的原因。”
“不错。”知秋说着,让自己在骄傲中陶醉了珍贵的片刻。“那家伙写的一本书你熟悉吗?”
“当然熟悉了。在科学家中名气很响,最终脱销了的科学读物。”
脱销并不是知秋要用的那个词,但他知道秘密的意思。在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早期,那家伙想出版一本书,该书支持日心说,但教廷禁止此书的发行。除非在书中加入同样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教会的地心说——此种学说那家伙知道是绝对错误的。然而。他别无选择,只得遵从教会的要求,出版了一本书,让正确的观点和错误的观点平分秋色。
“你可能知道的,”知秋说,“虽然那家伙妥协了,但书依旧被视为异端,并且教廷将他软禁起来了。”
“没有好事不受罚的。”
知秋笑了笑。“太对了。然而那家伙还是坚持不懈,在软禁期间,他偷偷写了一本不太有名的书。学者们常常把这两本混淆起来。”
莫莫点点头。“我听说过。”
知秋顿时打住。大为惊愕,她居然听说这本关于行星运动与其对潮汐影响的没名气的书。
“嗨,”她说,“你现在是在跟一个意大利的海洋物理学家说话呢,她的父亲就崇拜那家伙。”
知秋笑起来了。然而这本书并不是他们寻找的目标。知秋解释道。这本书并不是他在家软禁期间所写的惟一著作。历史学家相信他还写了一本不引人注目的小册子。
“是本图解。”知秋说。
“我从没听说过。”
“你没听说过,我一点儿也不惊讶。图解是他最隐秘的作品——大概他对一些科学现象的论述是正确的,但却被禁止公开。就像他以前写的一些手稿一样,图解也被他的一个朋友偷偷带出万城之城在荷兰悄悄出版了。这本小册子在欧洲科学地下组织中间广为流传。后来,教廷听到风声,便展开了一场焚书运动。”
莫莫现在看上去被迷住了。“你认为图解里有线索?那个记号,关于光明之路的信息?”
“那家伙的‘记号’这个词就是从图解里来的。我敢肯定这一点。”知秋走到储藏间的第三排,继续查看指示牌。“档案保管员找一本图解找了好多年,但由于教廷的焚书运动。再加上这本册子的耐久性较差,这本书早就没再世上露面了。”
“耐久性?”
“是持久性。档案保管员按照完整性把资料从一到十排列。图解是印在莎草纸上的,这种纸就像棉纸一样,寿命不超过一百年。”
“为什么不用更牢一点的纸?”
“是他吩咐的,为了保护他的追随者。这样,任何携带此书的科学家被抓住了只要把书扔到水里就会融化。这对销毁证据极其有效。对档案保管员来说却太糟糕了。大家都认为十八世纪之后,世界上只有一本图解留了下来。”
“一本?”莫莫一时间看上去像着迷了一样,她环视房间,“就在这儿?”
“那家伙死后教廷就从荷兰没收了这本书。好多年来我一直请求看这本书,自从我意识到书里有什么之后就没停过。”
莫莫好像看出了知秋的心思似的,她挪到过道对面开始游览相邻的一排书架,把他们之间的距离拉大了一倍。
“谢谢,”他说,“找跟那家伙、科学、科学家相关的指示牌。你看到就知道了。”
“没问题,不过你还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出来图解里包含这个线索的。这跟你在坑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