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后攻记》第23章


垒好鱼梁道后这些民夫并没被人放回去,攻城的各种器械每天都有损失,他们这些民夫还要负责去砍伐树木,运送器械,此外还要运送军粮来这里。林桐几乎已经绝望了,他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回去了。
这天林桐正跟几个民夫一起拉木头的时候却看到了一个熟人,一个月没见,王成他怎么成了骑兵了。
“王大哥!”林桐并没喊出声来,只是喃喃的念着。因为王成此时看起来也不过是一小兵而已,他前面还跟着几个将官模样的人。
王成是猎户出身,感觉最是灵敏,林桐的目光和那无意识的一句低喃,已让他若有所觉,朝着林桐这里一瞄,王成眼中一喜,对林桐比了个等我的手势。
是夜,王成便打听到了林桐所在的营帐。林桐这才知道,原来王成已成了燕山王的旗下,现在就跟着那天接粮的白马小将。
等林桐一细问那白马小将是谁,王成的回答却让林桐懵了。罗成,燕山王罗艺的儿子,今年才刚二十有一,一身好武艺,万夫不当之勇。
罗成,隋唐第七名好汉,据说是以罗士信为原型的人物,可那是演义中的人物,怎么会真出现了!这还是他知道的那个隋唐吗?
这是按照历史前行的隋唐,还是小说中的隋唐,自己是在梦中吧。可为什么这个梦这样的真实,林桐一时间竟忍不住笑了起来,可是笑着笑着,眼眶便已泛红。他跟儿子到底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连历史都跟以前的时空不一样了,他脚下踏着的还是那块熟悉的土地么。
王成还以为是林桐心情郁闷,也没说太多,安慰的拍了拍他。
“林老弟,你这一身力气,若是……”接下来的话王成并没再说下去,他知道林桐心中有牵挂,是不可能像他一样参军的。
林桐擦了擦脸,他要求王成一件事,帮他离开这里,他要回潞城,他要回自己儿子身边。表面上是林楠在依靠着林桐生活,可是林桐知道,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儿子,只要有林楠在,不管多苦,他都觉得自己能熬下去。
“王大哥,你能帮我个忙吗?”林桐两眼直勾勾的盯着王成,心跳如擂。
事实上,林桐一开口,王成便知他要说什么。要走个民夫,对现在的王成来说并不算麻烦,只需要跟他的上头一说,说需要几个民夫去做些活计,这人就带走了,只是回去的路上就有些麻烦。现在这里聚了不知多少兵马,民夫,林桐这路上若是不躲着那些人,还是会被人拉去。
“只要能离开这里,不管发生什么我都要离开这里”林桐顿了顿“王大哥,不瞒你说,我这几次跟着去运粮,发现运来的粮草越来越少,不少民夫都无粮可运。”
王成加入了骑兵,自然不会知道这些跟粮草相关的事宜,也就是林桐心细,跟着去扛粮的时候发现这几次车上的粮食都放不满,而且一次比一次少,稍微一想便知后方八成是出了什么问题。
林桐挖空心思回忆了许久,终于让他想起了一个人——杨玄感,就是此人揭开了反隋的序幕。历史上的杨玄感在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句丽之时叛乱了,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是自此之后,各地的反王就层出不穷。
现在隋军的鱼梁大道已经筑成,八轮楼车也弄好了,攻破辽东已经是指日可待,为什么又有第三次,因为这次后方有人反叛了,粮道被断了。
现在还没什么,只要等后方的消息传来,这里顷刻间就要大乱。到时隋军匆忙后撤,高句丽那边若是那时从城里出来追杀一阵,上年的悲剧便又是一次重演。林桐可不想被高句丽人砍了脑袋,垒成京观,任人观赏。
其实林桐不知,这次隋军撤退,高句丽并没敢追出来,他们在城中等了两天,等确定不是诈敌之术时才赶了出来,最后只杀了几千个跑的慢的。
21
21、归来 。。。 
“你是什么意思!”王成呆呆的看着林桐,嘴巴一张一合了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缺少军粮可是要命的事,若是在其他地方也就罢了,这可是在打高句丽,一个不好就是全军覆没。
“王大哥你也莫急,我说的你要是不信,就出去拉几个民夫问问,看看他们这次去运粮,一车才运了多少回来,你只要一问便知。”林桐一把拉起王成。
问了几个民夫后,王成在原地愣了半响,眉头也拧成了一团。
最终王成还是帮忙把林桐带了出去,又找了一个跟他交好的兵士,花了些钱把林桐带上了船,看着林桐越来越远的身影,王成久久没有挪动一下。此时的王成是有些羡慕林桐的,他有家有牵挂,不像自己孤身一人,即使回去了也没人等。
上岸后,那人便催促着林桐尽早离开,林桐道了声谢,头也不回的走了。
如今官路是不能走的,只能走小道,好在林桐因为打猎跟着王成去了不少次山里,也算被普及了一些野外常识。只是山中的危险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古代的山林中尽是毒蛇猛兽,走路前必须要探探前路,是否有毒蛇。
而且这山间也根本没路,勉强认了方向前行,不少次都走到断崖处,只能退回去重新找路,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夜间根本不敢随便动,因为你不知哪里的土是浮土,一个不好就要踩空。有一次林桐被狼群困住,整整被困在树上呆了两天才下来,这期间饿了就只能从树上找虫子吃,渴了就只能等早上树叶上的露水。幸好这是初夏,否则光是山间晚上骤降的温度就能把人冻坏。
大概这样走了一个多月,林桐在山中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整个人瘦的不成样子,嘴唇裂出一道道血口,手脚上都是划伤,身上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等他见到人烟时,一时间只觉得恍若百年。那所谓的人烟不过就是个小村落,深山里的小村落,为了逃避徭役躲进山中的猎户们,没在官府入过名册的,总共也就十来口人。按照现代的话来讲,这些人其实就是黑户。
这些山民一看林桐的模样就知道又是一个逃跑的民夫,最近这些日子里他们也见了好几回了,第一回还能帮一把,第二回,第三回…这些人也实在是不富裕。给了林桐几碗热水,一碗热粥也算是尽力了。一个多月的冷食,第一次摸到热食,林桐喝的鼻子发酸。
等林桐缓过劲来,一问地方,才知道自己这一个月里竟还在河北打转,现在才跑到上谷郡,离着山西上党还有不少路,不过好在已经过涿郡了(今北京)。接下来上官道走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问清楚路之后,林桐借了针线,把衣服略略缝了一下,好歹能遮下皮肉。又把身后背的野兽皮子跟猎户们换了两三斤橡子面,一个皮质的水袋。他这野兽皮子没硝过,再加上这一个月里他也用了这些皮子挡风遮雨什么的。这皮子早被他糟蹋的不成样子,根本值不了多少钱,能换点吃的都是对方在可怜他。
从辽东跑回来的时候,林桐身上除了王成给他的那把匕首外,就没其他的防身物了,现在这把刀因为使用太多,早已卷刃。
得弄点钱才行,林桐看着手中的匕首默默想着。现在他身无分文,回去的路费一点都没,必须筹些路费。将匕首绑在削好的树枝上,在山里转了几天,仗着他那变态力气,捅死了一头送上门的野猪。将野猪的血放干净后,林桐扛着猪就下了山。
青天白日里,突然从山上跑下来一个浑身血泥的汉子,身上还扛了一头野猪,周围的山民远远的躲着看着。
如今已是六月底了,天早已热的不行,林桐在山上的时候还不觉得,一到了山下,顿时就觉得热浪迎面扑来,蝇虫也绕着他肩上的野猪不断飞舞。血渍混着汗渍,林桐此时觉得自己真是臭的可以。
这只是山脚下,离城里还有好一阵距离,自己若背这么一头野猪过去,不知要惹来多少蚊蝇,最糟的就是,这肉要是因为天热变质,人家就不收了。而且自己这模样进城也有一定的难度,守城的还不知放不放人。想来想去,林桐干脆借了一个木桶,当着这些山民的面将这野猪冲刷干净,直接剥皮卖肉。
山民穷苦,根本吃不起肉,这肉若是卖的贵了,根本没人买。林桐把肉一片片切好,放到铺好的树叶上,吆喝了起来“三文钱一块肉!三文钱一块肉!随便挑,随便选!”
这年月,一斤粟米都不止这个价钱了,何况是肉,林桐这肉也切的大,一块足足两斤多,没一会便被人抢了个精光。一头野猪能有多重,撑死了百十斤,刨去骨头,内脏,又卖了一个猪头,林桐不过得了不到百文。这些山民得了好处,戒心也放下不少,一个个指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