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少女纯真追梦之旅:非梧不栖》第25章


铩?br /> 其实,她何尝不想过像小宛一样“呵手为伊书”的红袖添香的恬静生活。冒辟疆本是她青梅竹马的挚友,两人也曾有过海誓山盟,可在两人情爱甚笃之时,冒辟疆被迫因父亲远走。每次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当冒辟疆回来时,她已被吴三桂带走,人去楼空。
美丽于她,是无奈的累赘。
(四)斑斓·杨玉环
搜遍了脑海中有关颜色的词汇,仍然想不出有什么词可以贴切地形容她,最后我选了斑斓。
杨玉环是中华史上最凄凉的一代倾国佳人,而与之一脉相承的美丽又同样是相似的千秋骂名。她的真实如同好花在三春时开到明亮迷离。
她原本是唐玄宗的太子妃,那天她跟着太子去晋见,行完礼节的她正要步出皇宫,玄宗却叫她回头——她也未曾料到,这次回眸竟是她生命中的最大的转折。
回眸一笑百媚生。
玄宗实在无法抵抗这回眸一笑,那一笑使整个世界化喧闹为宁静,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纷纷成为一个个飘忽的影子。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世界于他已不再重要,他脑中充斥着那一笑所蕴含的千般娇媚、万种风情。
然后,他不择手段地得到了她,将她立为贵妃。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雕栏玉砌,文酒笙歌。唐王朝宛若濒将零落的黄花最后一次绚烂的盛放。
天宝年后期,公元755年,安禄山于范阳发动叛乱。
潼关失守,玄宗带着杨玉环逃往蜀地,行至马嵬驿。
士兵的不忿之情日益增长,他们杀了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六兵不发,一定要见杨贵妃尸首才肯发兵打仗。
烂漫花丛(2) 。。 。。 
玄宗不忍,可形势所逼,最后他不得不含泪颁下圣旨,命高力士缢死她。
望着高力士手中的七尺白绫,她嫣然一笑,倾城倾国。
她对他已彻底失望,与其苟活不如潇洒离开,了却心中无际的牵挂。然后,她用她年轻的生命,勉力止住了大唐王朝走向衰亡的脚步。
'1''1'历史只给了她们苍白的点缀,她们还了历史缤纷的色彩。她们远去时伶仃的孤影,成了我心中永远为之惆怅的心结。
(后记:写完此文有沉重之感,只为千年来中华史上的红颜无一例外,都被迫承载着祸国殃民的罪名,其实错不在她们本身,一个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内部密不可分,况且改朝换代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现象,又岂是这些名媛们能改变的?)
(五)项羽:死亦为鬼雄
巨鹿城下,项羽破釜沉舟,九战九捷。彭城大战,楚军以一顶百,以3万兵力大破刘邦60万大军,俘虏刘邦之父与刘邦之妻吕雉。荥阳大战,楚军再破汉军,刘邦被迫换装遁逃。豪情天纵的你跨着乌骓,瞬间已略去半壁江山。
金戈铁马,千骑卷平冈。
鸿门宴上,项羽心存妇人之仁,对范增的建议置若罔闻,尔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岂料项伯与之对舞,刘邦借口“如厕”逃之夭夭。范增拔剑碎玉曰:“杀项王者必沛公也。”
养虎为患,冥冥之中历史已被改写。
垓下,楚军军营。
觥筹交错,烛影摇红,虞姬翻飞的罗袖曼妙的舞姿让似水柔情没过项羽孤高自傲的心。一曲“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剑舞已成千古绝唱,怀拥她的躯体,感受体温的远离,项羽听到了泪珠划过心灵的声音。
美人自刎乌江岸,豪迈如项羽,原来也是这般刻骨柔情。
乌江岸边,战火连天,项羽拔出长剑,让自己的灵魂在汹涌澎湃的血光中走向彻底的宁静。
乌骓长嘶,乌江奔腾,天若有情天亦老。
(六)刘邦:无毒不丈夫
刘邦忍辱负重,在荥阳战中金蝉脱壳,他能屈能伸,在鸿门宴中狡计脱身。他雄才大略,耐心等待时机。他唯才是举,重用“汉初三杰”。
从斩白蛇起义到荥阳大战,刘邦已是项羽的手下败将,可最终却反败为胜,扭转乾坤,黄袍加身,君临天下,王者风范尽在其中!
广武山头,两军对垒,形势剑拔弩张,一触即发。项羽绑着刘邦的父亲,挟着刘邦的妻子,扬言要将刘邦的父亲烹成肉酱。古礼以“孝”为先,可刘邦居然在此时面不改色地道出一句“分我一杯羹”。之后,划鸿沟楚汉歇兵,可刘邦竟然在楚兵放回他的父亲、妻子和他的儿子后,立即毁约,乘胜将项羽逼至穷途末路,并一次次对这个曾数次宽恕过他的人痛下杀手,刘邦的心狠手辣让人发指。
刘邦生于乱世,局势容不得他有半分妇人之仁与儿女情长。
烽烟长河之中,江山已再易其主。
(七)韩信:成败皆萧何
韩信胸藏斗牛,却怀才不遇;无坚不摧,却知音难求。
韩信为了成就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理想而甘忍胯下之辱。他壮志凌云、雄才大略,却接连受到项王、刘邦的冷眼相待。韩信带着他那万人敌的剑术遁逃。
那夜,月凉如水,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一如韩信的心一般寒冷。
韩信恨天涯流落客孤寒,叹英雄半世虚幻。可是萧何追来了,他将韩信劝回了汉营。
之后,刘邦封坛拜韩信为大将军,那一刻,韩信的长袍猎猎作响,楚营中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玄冰般的杀气,透彻心骨。
于是,韩信感恩戴德,他南征北战、攻城掠地、无坚不摧,让久经沙场的项羽也头疼他的军事才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给了项羽一个致命的打击。韩信战功赫赫,助刘邦建汉后,坐地拥兵数万,功高震主的韩信忽略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政治策略。
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定计害死。
韩信去了,他留给人们的,也只剩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慨叹了。
[后记看过“霸王别姬”、“楚汉之争”等历史故事后,我不禁感慨万千,为那战鼓喧天、金戈铁马的沙场心驰神摇,为那金蝉脱壳、暗渡陈仓的妙计五体投地。
楚汉之争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但是个性的迥然不同,决定了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命运。同样是面对秦皇的威仪,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体现了他个性的真爽与豪迈。刘邦则叹曰:“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一句话透露出来的却是心计的深沉与稳重。
而韩信则是过于天真,如刘邦一般心计深沉的人,是绝不会容忍一个可以威胁他王位的人存在的。其定说是成败皆萧何?也不尽然,萧何不过是刘邦的丞相,一切皆听命于刘邦,所以有关韩信的历史舞剧,萧何只不过充当了演员这个抛头露面的角色,而真正的幕后主使,当属刘邦。
楚汉之争的历史舞剧已经谢幕,人物个性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漫天风尘的时代已经远走,站在历史长河的彼岸,我试图留住那久已随风而逝的壮美。] 
月亮·星星·树木
月光轻柔地溢过树梢,在地板上写下星星点点的美丽,几点疏星高傲地悬在深邃的天空,抱着固有的冷漠,俯瞰人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月露冷,梧叶飘黄。
负手立于无边落木之下,恍忽中有秋之萧瑟盈满心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空灵的声音仿佛传自千年之前,我清晰地看见那人孤独立于江边的身影:“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那人徘徊于水边苦苦追问江月何年初照的身影。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我陶醉,为这如水的愁情。面对无边的黑夜,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何喜欢以水喻愁,大厦楼倾,曲终人散终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秦淮河可以穿越千年,带给人沧桑的感叹。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欣赏他,那一身霸气与豪迈,一曲慷慨激昂的《满江红》,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保家卫国而战斗。千年前的词啊,千年后听来仍如此动人心弦,时光荡涤不了它的悲壮。
诗词赋予了文人们多愁善感、悲天悯人的性格,这样的文学瑰宝,本应千古传诵,万人景仰,可如今,却让人看到了不和谐现象。
社会竞争的空前激烈,封闭了人们的心灵。邻里之间的铁门妨碍了人们的沟通。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文学已无所遁形。
学校里的重理轻文是对文学没落的最完美的诠释。有时候,我会问我的同学,想学文还是想学理。几乎所有人都不假思索地说要学理。当我问到班上那个疯狂沉醉于文学的人时,她犹豫了很久之后,也说要学理。
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她淡淡地笑笑说:“我爸告诉我,学文没有出路。”
学文没有出路?或许。纵观社会,都是理科高材生备受娇宠。如今,再没人会对月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