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莺啭》第35章


看着他,馥之心中亦是一阵打鼓。
若说治病,其实庙宫里便有医药,百姓平日里得些小病,多是往庙宫里。可里面巫祝对于医术毕竟只是略懂一二,神鬼之事飘忽不定,稍微遇到些疑难,便是难办了。于是,自前朝开始 
,市中有了医家的医坊,宫里的太医署百姓碰不得,却可以去医坊求医,医坊便也渐渐兴起。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医坊中接触的多是市井之人和小户人家,自然低微了些。
馥之明白谢臻出身高门大户,无端要他给一间医坊帮忙自然不妥。不过据她所知,京中贵人富家多入牛毛,也并非人人请得起太医署的医官,大多也还是要到医坊请医的。卢嵩是陈勰弟 
子,医术不在话下,待日后名声壮大,医坊前途不可言喻。馥之和卢嵩商量过,早已准备好了拿利钱分成来加以游说,正要开口,这时,只听一阵脚步声在背后响起,却是卢嵩回来了。
“嵩琐事耽搁,怠慢了来客。”卢嵩歉然地向谢臻行礼笑道。
谢臻微笑,看看卢嵩,又将目光在周围屋舍转了一圈,最后,落在馥之欲言又止的脸上。
“足下欲在此开设医坊?”谢臻移开视线,向卢嵩道。
“正是。”卢嵩颔首。
“京中医坊虽不少,但以足下之能,必可独秀于林。” 不等卢嵩再说,谢臻已开口,声音缓而清晰:“东市人多而广,足下初来京中,此间可以为始;然,东市流于市井,足下若图大 
计,将来起色之后,还须另谋他处。”
闻得此言,馥之望着谢臻,眼睛忽而明亮。
谢臻却看着卢嵩:“不知足下可明白谢某之意?”
卢嵩怔住,随即,面上喜色浮现,忙向谢臻一揖:“多谢公子指点!”
谢臻略略颔首,不再言语。
卢嵩还想说什么,这时,东屋那边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屋主正领着人抬些东西。
馥之见卢嵩回首相顾,笑笑,道:“师兄但去,我等自处便是。
卢嵩笑而点头,又向谢臻揖了两揖,口中告礼,再次转身走开了。
谢臻看着那边众人忙碌的身影,神色静静。
少顷,他回头,却忽而触到馥之的目光。她正盯着自己,明眸中盛满惊讶和笑意。
“阿狐如今竟也是乐善好施之人。”馥之笑道。
谢臻扬扬唇角,深吸口气,却转身朝门外走去。
馥之怔了怔,跟上去。
“你要回去?”她问。
“嗯。”谢臻淡淡答道,抬手掀起门上的竹帘,走入前屋。
他高高的后脑对着馥之,遮去了那张脸上的表情,馥之心里忽而隐隐起了些小心。她望着谢臻的背影,片刻,脸上浮起笑容:“阿狐,我昨日做了甜糕,用的是新颉的带露海棠。”
“嗯。”谢臻仍是在前面走。
馥之咽咽喉咙,继续道:“你若想吃,稍后……”
话没说完,却见谢臻突然停下,转过身来。
馥之忙止步。
宽敞的屋里倏而无声。
光照淡淡,谢臻脸与馥之离得很近,俊美的轮廓上,深眸如墨,似乎隐约可看到自己的影子映在其中。
馥之望着他,正想张嘴,忽然,手上一动,被谢臻拿了起来,片刻,盖在了馥之的头上。
馥之怔住,过了会,下意识地抬起手。
谢臻却没有让开,继续将手移到她腮下,将粒Ю氲南荡笊稀?br /> “女子出门在外,时刻都要戴着粒Ю耄尚爰亲 !彼纳ひ粼谏戏降偷拖炱稹V讣涞奈氯韧腹看サ狡し羯希鹦┎豢勺矫囊馕丁?br /> 馥之一动不动地站着,看着他的手腕和袖口,只觉一股陌生的气息隐隐拂在鼻间,藏着些似兰似菊的味道,却极是恬淡。
未几,罗纱在眼前覆下,将上方的目光和呼吸隔去。
“知晓了?”谢臻的手收回,再问道。
馥之犹自发愣,片刻,点点头。脸上隐隐蒸热,薄纱下,只见他的唇边笑意深深,下巴的线条流畅而优美……
已是初夏时节,夜晚的庭中虫鸣阵阵,传到室中,愈加显得静谧。
馥之坐在妆台前,看着铜镜,手里的篦子梳着发丝,动作缓慢。
心里仍想着白天在那屋子里的情形,却觉得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堵在胸中,脸上赧然。
幼时,大人们曾取笑他们是小夫妻。谢臻以前也曾帮她戴过粒Ю耄踔粱拱锼┕路娜非酌堋?绅ブ创硬蝗衔鞘悄信椤?br /> 馥之没有兄弟,却与谢臻自幼玩在一处,于她而言,谢臻是个如兄长如挚友般的存在。他们相互熟知,相互了解,即便分开许多年,当再次见面,两人的关系依旧如故……
可如今,同样的事却搅得内心不安起来。
是有了男女之防么?馥之望着铜镜中的自己,不无疑惑地想。又觉得自己实在太懵,那时,若非阿四拿着一包饧糖闯将进来,她几乎不知该如何应对……
正想着,门上响起“吱”的声音,馥之的保姆戚氏捧着一叠收好的衣服进来了。
戚氏是除姚虔之外,馥之最亲近的人。自馥之三岁的时候起,戚氏便一直做她的保姆,即便后来姚陵夫妇双双仙去,她也还是留在馥之身边,一直跟到了姚虔家中。如今馥之随姚虔来京 
中,戚氏亦是跟来的为数不多的家人之一。
“叔父可睡了?”馥之问。
“还未曾。”戚氏道,走到衣箱前坐下。
馥之停下手中的篦子,望向戚氏:“为何?”
戚氏笑笑,道:“还不是阅那些策论。”
馥之闻言,颔首不语。叔父甚爱读书,每每坐下来,必先阅上一卷。只是,如今他身体不比从前,到该歇息之时,无论他做什么馥之也必定出面阻止……
“说来,也有一件趣事。”这时,戚氏忽然道。
馥之望向她。
戚氏问:“女君可记得那日主公提起的延寿宫筵?”
馥之颔首:“记得。”
延寿宫也在承光苑,为三十六宫之一,为太后所有。每年,太后总要在此宴请一回群臣及家眷,以示亲和恩慈。
戚氏笑道:“主公下昼接到宫中来帖,今年延寿宫筵改在本月,可巧,就在十五。”
庭桂
馥之讶然。的确凑巧得,这延寿宫筵那日恰恰就是自己的十七生辰。
她想了想,道:“无妨,邀去宫筵的人何其多,也不差叔父一人。”
戚氏却笑:“女君可不知,此次宫筵不同以往,京中为官者,秩比六百石才得邀。主公正在此列。”
馥之闻言,微微沉吟。
自来到京中,常有人来邀叔父宴饮。但叔父身体不好,又不喜喧嚣,多是婉拒。然而,此次太后所邀,只怕叔父推却不得。思索一会,馥之苦笑,她多半也是要去的,叔父既不在,难道 
自己一人留在家中过生辰?
“十五距今还有多日,到时再说不迟。”馥之道。
戚氏颔首,却又叹气摇头,一边将收拾好的衣箱阖上,一边说:“宜春亭会才过不久,太后又办延寿宫筵。老妇见京中士族多豪奢,原以为皇家一向倡节俭,当是不同,如今看来,却是 
一样铺张。”
馥之笑笑,与她闲聊几句,见天色不早,各去歇息不提。
“秩比六百石,庶族之家,十之八九都去不得了。”新安侯府中,新安侯窦宽将手中的纸帖看过,淡笑置于案上。
一旁,大长公主坐在胡床上,一名侍婢站在身后轻轻揉肩。闻得此言,她微微睁开眼睛。
“岂不正好。”大长公主拿起旁边小几上的茶盏,轻抿一口,微笑:“这般好事,近来可是少有。”
窦宽看看大长公主,微微颔首。
年初以来,皇帝选后的传言再起,太后这次延寿宫筵,便着实来得耐人寻味。
说来,皇帝做太子时,本有太子妃窦氏,正是窦宽的侄女。不料,在太子即位的前一年,窦妃病逝了。当时,先帝亦是身染重疾,太子无暇其他,便任由太子妃之位空着。而登极之后, 
朝臣多次进言立后,皇帝却以初立未定为由一再拖延。
这般状况于窦氏而言,实为棘手。当年随窦妃逝去,窦氏曾陆续送了几名女子入太子府,原指望她们之中有人得宠或诞下子嗣,借着先太子妃的名头,后位得来并非难事。不想直到现在 
,其中两人已成为了夫人,皇帝却仍绝口不谈立后。
想到这些,窦宽心中便是一阵恼火。
立后定坤,道理谁人不晓。后宫无主,太后便是尊长,皇帝既不热心,太后本该出面主持,谁知她竟也不加干涉。皇帝是何心思,尚须揣摩;而太后是何心思,窦宽却心知肚明。
太后母家郭氏,河内郡豪族。本朝以来,出过两位丞相,一位皇后,而现在的御史大夫郭淮亦出身郭氏。当年先帝为太子选妃之时,郭后曾一心荐入族中女子,但先帝未遂她心愿,终定 
下窦氏。窦宽明白,郭后一直心有不甘,如今做了太后,当然不肯再相与。
去年征西羯大捷,胡患平定,立后又被重提。与以往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