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而生》第3章


在里头。可这样的情形……倪岳暗自叹了口气,对于Jill的星途而言,林星不能说不是一颗定时炸弹。她又看了一眼面前的照片,那双大眼睛正勾魂地看着自己。
—————————————————————————————————————————
晚饭过后,Jill便挨着母亲坐着,看看书报享受一会儿难得的清净。身边隐约传来母亲身上的味道,让他的心里感到一份踏实。想起小的时候,自己也是这样,挨着母亲写作业,而母亲则在一旁,拿些衣裳缝缝补补的。
那时,家里甚是贫苦,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吃睡全都在里头了。到了晚上,自己也就是这样看看小人书,玩玩积木。偶尔,也会趴在窗台上,看看对门人家的电视……
“怎么不看电视?”陈惠红转过头来问道。
“整天就围着那东西转,不想看了。”Jill回过神来,见母亲正慈祥地望着自己。
“你想看吗?我帮你打开。”
“不用。”陈惠红连忙按住想要起身的儿子,又笑说:“不是你演的不喜欢看。”
呵呵,Jill听了哑然失笑。常听母亲抱怨自己这个戏不该接,那种镜头不该演,可到头来竟是除了自己演的,别的都看不入眼了。应该再没有比她更忠诚又挑剔的粉丝了吧。
“这次,你又是和谁演呢?女主角是谁?”忽又听母亲这样问道,语气中似乎还夹杂了些异样。
“真的还不知道。”Jill摇了摇头,想到即将开始的拍摄,心中已没有了前两年的悸动和不安。
这些年,随着工作越来越繁忙,他就越是感觉远离生活。究竟什么才是现实,哪个又才是真正的自己呢?他又摇了摇头,想着拍完这部戏该是好好休息一下了,然而,却不知道一场怎样的变故正在等待着自己……
第二章 回国
正如倪岳所说的,11月将至,新片投拍的各项合约就如约签订完毕,《冬日》剧组正式成立了。有关拍摄的各方细节,也逐步通过各个渠道向外透露开去。一时,上海的各大娱乐报章,电视广播,都将此奉为第一谈论热点。与此同时,Jill与林星的绯闻又再度抬头,登上了各类杂志的头版头条。几番下来,倒是新片尚未开拍,就已经火了一半。
“这是Jill下周的日程,你看一下。”一个年轻人走进倪岳的办公室,手里还揣着公司为Jill安排的一周日程明细。
“谢谢。”
通常,一个艺人的工作计划是分阶段的。根据他们发展的现状,将来发展的趋势,以及公司的用人安排,最远的可拓展到未来两年。不过,纷繁复杂的通告安排,演出计划,训练课程,即使有再多的经纪人或秘书,恐怕都难以将艺人们多达两年的工作安排妥当。因此,星火公司便专门设立了统划部,用以对这些艺人将要接下,或是已经接下却不再适用的工作,进行审核,并且在做了统筹安排之后,以周为单位拟成详细的日程清单,再交给他们各自的经纪人进行具体操作。
唐骏,一个三十出头光景,带着金丝边眼镜的瘦高个男人,是星火公司统划部的经理。他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着和冷静,深得林总的信任。这次,他便是受了林总的嘱托,全权负责这三四个月Jill的活动统筹。既保证了对《冬日》摄制的足够支持,同时,也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没问题吧?”倪岳看日程的当口,唐骏并没有走开,而是找了个座坐了下来。见倪岳看完了,便问道。
“嗯。”倪岳粗略地应了一声。按照日程上所显示的,上半周Jill需要完成定装,剧组见面,与导演和编剧开会,参加电视台的一个娱乐节目等多项工作。而从周四参加开拍仪式后,便要正式投入《冬日》的拍摄工作了,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开拍仪式是晚上六点半开始,在金茂裙楼二楼的水晶厅。Jill他们几个主要演员最好下午三点左右就到。”见倪岳没有疑问,唐骏又接着补充了几句。“韩方那里的事没什么问题吧?”
“是。”倪岳起身泡了两杯咖啡,将其中一杯递给了唐骏。“那些演员都有自己的经纪人,直接和剧组联系了。之外就另有两个工作人员会和我们有比较多的接触。”
“嗯。”唐骏点点头,知道倪岳所指的其中一位是以韩方赞助方的身份来的,而另一个则是随行记者。“那个韩方派来的随行记者,据说是在韩国留学的中国人,还只是个实习生,你得多费点心。”
“我知道。”
—————————————————————————————————————————
韩国,首尔。
高丽大学是韩国大学中排名第二位的综合大学,坐落于首尔市城北区安岩洞。它始建于1905年,原名为普成大学;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与中国的多所重点高校建立有友好院校关系。目前,这所大学有着30000多名学生,设有81个学科,17个大学院。其中包括有法科学院、经营学院、文科学院、媒体学院、政经学院、国际学院、理科学院等等。
由于韩国特殊的山城地貌,因而整个校园也是连绵起伏,错落有致。时下正处深秋,站在高地,大半个校园尽收眼底,那些点缀在楼宇石阶间的红枫绿叶迎风摇曳,别有一番宁静和雅致。
学校的正门呈石灰色,略带有欧洲中世纪建筑的风格,模样有些像两个的凯旋门并行而立,中间由一道铁栅栏相连。校门的两侧没有太多的装饰和绿化,简洁中透出一股严谨。
穿过这道敦实的校门直往北向高处走,就是媒体学部了。一双已有些旧了的白色球鞋正快步蹬上通往那里的石阶。郑远真看了看手表,已近十一点,离约定的时间不久了,于是又加紧了几步,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你们好……”。
“你好……”。草地上有三两学生正聚着吃便当,见着郑远真,相互间便有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郑远真是个身材娇小,留着一头乌黑过肩直发的女学生。在这个崇尚浓妆,惯常□的国家,令得只爱轻点朱唇的她,虽无惊艳之处,倒也独有一番清新淡雅。而白球鞋,本色的牛仔裤,外加一件绒制或毛类的外套,就是她在这个季节中最常做的装扮了。
自从在上海的母校完成两年学业的那个暑假后,郑远真就作为交换留学生,被推荐来到了这所大学。留学的日子是辛苦忙碌的。虽然奖学金可以勉强支付这里昂贵的学费,但生活费还是需要依靠打工来维持。故此,即使离国快两年了,她都没有回去看过一次。
“想家吧?”媒体学部新闻系系主任曾经这样问她。“想,很想。”她直言不讳。远在他乡留学,有谁会不辛苦,不想家呢?不久后,她便得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去上海。
走进媒体学部的大楼,即刻可以感受到其特有的专业氛围。门厅内,正对大门的墙面中央贴满了获得教授们认可的摄影照片。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揭自社会发人深思的,也有取自生活感人至甚的。照片区域的一侧还布满了社团活动的一些公告,另一侧则张贴着学部内的教学活动通知。所有这些,都像是一个个齿轮,带动起大楼鲜明灵活的节奏。
穿过门厅,走上二楼,郑远真停在了走廊尽头左侧的一个办公室门口,稍稍调匀了呼吸。
“主任。”敲门得到应允之后,她放缓了脚步,走入了新闻系主任的办公室。
“来了?坐吧。”系主任是个个子不高,有着传统韩国长相的中年男人。在韩国,没有留学经验的人是很难留任大学教授的。这位主任早年便曾在中国留学过一段时日。许是同样的留学经验,又或是出于对中国的一份亲切感,系主任对于中国来的学生也给予了一定的照顾。
“上次和你提过的那个实习机会,现在已经定了下来。”系主任说着,从一边的书架上掏出了一个信封递给她,“喏,这里面就是推荐信了,还有一些实习反馈的资料。下个星期就该出发了,到了上海的公司,就把这些交给他们。里面有那里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其他的我都已经替你联系妥当了。”
“谢谢你,主任。”郑远真诚心地双手接过那个信封,感觉鼓鼓的好像自己的心脏。
“也不用谢我,泰宇集团旗下的泰宇娱乐公司和我们部一直都有往来,正好又有这样一个机会……其实对新闻系的学生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好机会,只是能去上海,也就想到你了。”主任笑着点点头,拍了拍郑远真的肩膀以示鼓励。
主任说得不错,担任剧组的随行记者的确不会是媒体学部学生的努力方向。对于那些一心向往着穿梭于时事前线,记录历史每一真实瞬间的普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