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何处》第11章


“……于是,大太太便将我逐出林家。所以,就有了我们的相遇。”
沈梦芙道:“那我要问问你,林家的老爷现在还好吗?”
念慈道:“我听绍卿说过,在绍卿两岁的时候,就患疾去世了。”
沈梦芙一惊,久久不说话。接着道:“照你所说,那个叫绍卿的孩子,对你真是用情之至,孩子,你可要珍惜呀。”
念慈摇摇头苦笑道:“如今我已被逐出林家,又何谈珍惜之说。”
沈梦芙拉住念慈的手,道:“丫头,绍卿还是惦记着你的。老话说,家和万事兴,伯母还是劝你回去,跟林家人把话说清楚,何况绍卿还是站在你这边,还是回去好好过日子,林家的大太太定会让你进门的。相信伯母的话,啊。”
林俊清也道:“是呀姑娘,那林家的老太婆也忒不讲理。你快回家,跟她把话说清楚,一切都好了。”
念慈道:“好,念慈便听沈伯母与林大哥的话,今日便回家。”
沈梦芙慈爱的将念慈耳边的发丝拨到耳后,道:“好孩子,回去吧。绍卿还在等着你呢。”
念慈向两人施了一礼,便离开了小庙。
两人目送念慈远离,林俊清对妇人道:“娘,如今我们到了潮安城。我们去寻我爹吧。”
沈梦芙幽幽地道:“哦,这件事不急。我们租个房子住,等时机一到,我们便……便……去看你爹。”她仰仰头,抑制着眼眶中的泪水。
林俊清答应了。
念慈来到林家的大门外。阿奇看到念慈,便从院内奔了出来。“二少奶奶,您可回来了。二少爷整整找了您一晚上呢!”
大太太正坐在客厅里与二太太说着话,便看见家丁来报,说念慈会来了。大太太吩咐家丁,道:“去,告诉那个女人,去祠堂里给我跪着去。我什么时候心情好了,她便什么时候起来。”家丁将大太太的话复述给念慈听,念慈听着沈梦芙的话,便走到祠堂中跪下。
此时绍卿正在苦苦寻着念慈,正无奈间,便看到阿奇向他奔来,阿奇欣喜地道:“二少爷,二少奶奶回来了。”
绍卿连忙道,“真的?她人呢?”
阿奇道:“现在二少奶奶被大太太在祠堂罚跪呢!”
念慈跪在祠堂中,地面潮湿阴冷,膝盖渐渐发酸发麻。正难受时,便听到一阵脚步声,念慈闻声望去,那人正是绍卿。绍卿走到念慈身边也跪了下来。念慈道:“绍卿,你这是何苦?”
绍卿笑得像孩子一样,道:“俗话说,夫妻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日我陪你。”
念慈也乐了:“夫妻之间,怎么会有这句话,这是谁的道理?”
绍卿道:“我的道理。”
念慈也乐:“那这罚跪,是‘福’还是‘难’?”
绍卿笑道:“在你眼中,是福,那就是福;是难,那必然是难,谁都挡不住。那你说说,这是‘福’还是‘难’?”
念慈调皮地道:“你猜。”说完便“咯咯”地乐了。
正当两人谈笑正欢时,家丁来到两人身边,对绍卿道:“二少爷,大太太说怕您着凉,让您赶紧起来呢。”
绍卿道:“你回去告诉母亲,今日我定与念慈在一起,你们的二少奶奶何时起身,我便何时起来。”绍卿刻意加重了“二少奶奶”这两个字。
家丁见自己拗不过绍卿,便又回去向大太太禀报了。又过了一个时辰,家丁又回来道:“回二少爷,这回大太太吩咐了,说让您想跪到什么时候便跪到什么时候。大太太说她诵经去了。”
绍卿便一把拉起念慈,道:“母亲原谅我们了。我们回去吧。”还没等念慈反应过来,绍卿便拉住她的手快速奔向了卧室。
念慈不安道:“绍卿,可是大太太什么都没说呀,我们这是……”
绍卿轻松地道:“母亲这个人,掌管林家几十年。因而有些好面子,所以原谅我们时要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我小时被母亲罚跪的时候,只要告诉我‘去佛堂诵经’时,便是原谅我了。在林家,我毕竟是她唯一的亲生儿子,所以母亲嘴上虽严厉,并且很强势,但对我是极好的,你放心就是。”
念慈道:“原来是这样,你有一个疼你的母亲。可是,我连自己的娘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绍卿握住她的手,“念慈,我们成亲那日事发突然,我想,我们好好做下去,母亲定会逐渐认可你这个媳妇的,定会把你当成女儿一般看待。”
念慈微笑着点了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
、劝伊好向红窗醉
第九章劝伊好向红窗醉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纳兰容若《落花时》
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黑纱,冉冉升起的旭阳为早晨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阳光穿过白云的空隙射下,将整个世界照得透亮起来。念慈起床时,绍卿已不在屋中,便欲穿上衣服去寻,在门外守着的杏儿闻声进来,手里捧着一套新衣服,道:“二少奶奶早。这套衣服是二少爷买给您的。您穿上试试。”
这是一件浅粉色的薄袄,配着枣红色的百褶裙,同时在腰下又垂下来一条藕荷色带子。整件衣服装饰素雅,领口、袖口与裙摆都绣着苏绣,便是那典型的江淮风格。短袄上绣着暗花,图案是几朵刚吐芽的兰花,颜色呈淡淡的灰色,瞧着那摸样便似用毛笔勾勒出来一般。
念慈穿上衣服后,坐在梳妆台前,由杏儿为其梳妆。三千青丝用发带束起,用一只翡翠簪子挽住,那簪子的尾部垂下条条金丝串珠的流苏,轻微晃动间便发出轻微“沙沙”的声音。杏儿将剩下的青丝分成两绺,分别垂于念慈的胸前,发式对称,好一派古典典雅之风。脸上略施粉黛,朱唇不点即红,耳间坠着小巧的青玉坠子,玲珑精致。如此装扮尽显一双灿然的眸,顾盼间风情万种。
念慈梳妆时,不见绍卿归来,几次不经意间透过雕着百花的玻璃木窗向外看去。聪明如杏儿,念慈的小举动都细致的看在眼里。见念慈有询问之色,杏儿便笑道:“二少奶奶想得二少爷这样紧,若是二少爷知道了,指不定高兴成什么样子呢。”
念慈听着杏儿的话,双颊微红,轻声地道:“哪里,我只是看着今日天气晴好,私下想着今日做些什么,哪里在想他?你这丫头,反倒打趣起我来了。”
杏儿笑道:“好好好,是杏儿想错了。可二少爷是为着您着想呢,刚才二少爷出去的时候,说不想辜负今日的好天气,想带着您出去散散心呢……”
杏儿还未说完,从院内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两人循声向外窗外望去,只见绍卿站在门外,身旁还停着一辆自行车。念慈隔窗望着他,淡淡一笑。只见绍卿七分头的发型,身穿灰色西服,胸间的衣兜穿出来一条银链子,想必是揣了一块银质的怀表。或许是天气暖和的原因,他并没有系西服外套上的扣子,只是随意的敞开外衣,露出了里边白色齐领的衬衣,在衬衣外面配着与外套同色的西背,西背上五颗扣子整齐的摆列到底,腰间扎黑色配铁质框型腰带,可见主人的整洁有致。再配上颈间系着的蓝、白、棕三色的条纹领带,同时腕间露出一块棕色皮带瑞士手表——好一个风度翩翩、衣冠楚楚的男子。
绍卿按了按车铃,对着卧室道:“念慈,起身了吗?今天天气不错,我正好无事,想带着你到郊外逛逛。”
念慈起身,推开卧室的门,站在门前望着绍卿。
绍卿望着她,只见念慈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身材纤细;腰身赢弱;配上粉色衣裳更显得楚楚动人,绍卿看着她,竟有些痴了。杏儿看着绍卿的样子,便悄悄清了清嗓子。
这时绍卿才回过神来,拍了拍身旁的自行车,对着念慈道:“念慈,我归国之后,好长时间没有碰这个。刚才我让阿奇寻了一台自行车,推来时竟有些坏了,于是我们忙一阵子,耽误了些时间,好在是修好了。我记得晚清年间慈禧太后坐过一次小火车,那速度还没有自行车快。”说着,绍卿便躬下身,做出一个邀请的动作:“能否请念慈姑娘赏个光,感受一下胜过慈禧太后座驾的殊荣?”
念慈看着绍卿那认真的摸样,笑着道:“既然绍卿先生如此诚意,那念慈,恭敬不如从命!”
绍卿甩了甩袖子,学着清朝官员的样子甩起马蹄袖,曲下右膝,向念慈打了一个千,然后迅速起身坐在自行车上,“娘娘起驾——”
念慈笑着行了个清宫屈膝礼,道:“遵旨。”便扶着绍卿的腰,坐在车子的后座上。
绍卿带着念慈迅速的冲出邻家大院,奔向潮安城的郊外。路边的田里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绚丽的花瓣多得似那天上的繁星,两人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