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采风流》第62章


张铎似笑非笑说:“哦,不知唐总编除了前来祝贺和一睹我的风采,还有什么目的啊?”
唐天豪说道:“我听说张大导演那里有一份书稿,希望能到我们报社连载。”
张铎讥笑道:“想不到唐总编的消息还满灵通的!”
唐天豪叹气说:“职责所在,不得不如此!我听说张导有一份历史类的书稿,《东北晚报》没要,不知可有此事?”
张铎坦然说:“确实有过这事!”他写了书稿,自然是要发表,《东北晚报》不收,他还要找其他的报社,《松江晨报》虽然得罪过他,却也遭受了挫折。况且在商言商,并非不能合作。
唐天豪大喜过望,说道:“不知能否让我看看书稿。”
张铎说:“看看稿子倒不妨事。”说罢打开电脑,找出文档给唐天豪看。
唐天豪深知机会难得,坐到电脑前认真地看起稿子。他今日来此,实在是因为《松江晨报》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之前在报纸上诋毁孟南星而被广大小说迷抵制,让《松江晨报》的发行量已不足十万份,虽经他及时调整,却依旧没能挽回流失的人气。
此时网络文学还没有兴起,直接出版又风险过大,所以这个世界小说面世的第一渠道就报纸。一部好的小说是绝对可撑起一份报纸的,就如同前世《神雕侠侣》撑起刚刚创立的《明报》一般。其实金庸先生除了武侠小说,社论写的也很好,高峰期每日一篇,纵论天下大事,尤以大陆和香港问题为主,数十年间从无间断,累计数千万字,影响深远。可时至今日,人们能够记住的却还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几部小说而已。
唐天豪一生阅稿无数,一目十行,不到两个小时就把稿子看完,当他放下鼠标时,张铎问道:“唐总编,不知拙作可入的了法眼?”
唐天豪眉头微皱,出声问道:“张导,我冒昧问一句,这部书里的史料来源何处?”
张铎笑着说:“书中内容主要源自《明史》和《明实录》。”
唐天豪的眉头越发皱了起来,他国学功底深厚,学识渊博,阅读时便已经发现,这部书虽然语言幽默风趣,可涉及的史实史料却均出自正史,并无信口开河,虚假演绎的成分。
可问题就出这里,如果张铎写的是历史演义,倒也没什么,这类小说本就很多,王诚就是写历史演义的大家。可写正史那就另当别论了,那可是大师学者们的自留地,如何肯让张铎这颗野庄稼长起来。那些大师学者们的书籍销量固然比不上通俗小说作家,可论社会地位,文化政治上的话语权却是通俗小说作家望尘莫及的。这本《明朝那些事》不出则已,一旦出世,定会把现在的文学界、史学界搅得天翻地覆,他现在终于知道《东北晚报》为何不肯连载这部小说了。
他们的发行量经过这几个月的暴涨,如今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一时半会没有向上发展的可能。听说下部要连载的《射雕英雄传》也是一部不弱于《天龙八部》的武侠传奇,《东北晚报》自然不肯弄险。可《松江晨报》已经到了步履维艰,难以为继的地步,好不容易有机会拿到张铎的连载,哪怕明知《明朝那些事》会给报社带来磨难与非议,却也顾不了那些了。
唐天豪闭了下眼睛,随即睁开狠心说道:“张导,我们《松江晨报》对你这部《明朝那些事》非常看好,想要连载不知你意下如何?”
张铎笑着说:“稿酬千字四百,如果唐总编同意,可以去找我父亲签合同,我这边一会还要赶飞机。”提到签合同张铎就有些无奈,谁让他还不够十八岁呢!
唐天豪觉得千字四百的价格还算公道,毕竟《天龙八部》连载前,张铎的稿酬就已经是千字三百了,凭借张铎现在的名气,千字四百倒也说的过去。不过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他更愿要那部只听过名字的《射雕英雄传》。毕竟张铎新派武侠小说宗师的地位已经确立,书迷群体已经固定,新书即便比不了《天龙八部》,也不会差到哪去。《明朝那些事》书虽然不错,就是风险太大,读者能否接受这种风格的正史还在两说,若是大师学者跳出来非议的话,就更加艰难了。
唐天豪答应下来,表示会尽快找张铎的父亲签合同,就赶回报社了。张铎先去金家还了车,又打车前往机场,准备飞往西北,拍摄“西夏”和“灵鹫宫”的戏份。
如今《天龙八部》剧组一切都走上正轨,除了张铎导演功力日深外,演员们因为对角色的理解越发透彻,演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像纪连城的萧峰,石天佑的慕容复,金玉芝的王语嫣,周晓的木婉清等,都深得原著精髓。加上这部戏场面宏大,制作精良,武打效果出众,张铎对于未来的收视表现,还是很有信心的。
内地武侠片的武打效果一直是被广大观众所诟病的,这一世的香港影坛成就虽然不及前世,但是在武侠片、动作片上依然有不小成就。《天龙八部》剧组更是花重金从香港请来一位武术指导,这在内地电视剧制作中还属首次。
第五十四章 杀青
张铎乘飞机去了长安影视城,每天除了继续拍戏,还要抽出两个多个小时的时间来写稿。因为只是把脑海里记得的小说打出来,完全不需要思考,两个多小时足矣敲出一万四千字,其中《射雕英雄传》一万,《明朝那些事儿》四千。
张铎对于《松江晨报》倒没什么太多恶感,否则也不会把《明朝那些事儿》交给他们连载。虽然《松江晨报》实力弱了些,但他也知道这部书面世将会遭受怎样的阻力,前世的“明月门事件”虽不曾亲身经历,可仅仅读百度百科的词条,就足以让他惊心动魄。
这一世碰到编辑们也并非等闲之辈,吴惟忠、唐天豪又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些,两人不过是一个有的选,一个没的选罢了。《松江晨报》若非步履维艰,唐天豪又怎么可能冒这等风险。
回到报社后,唐天豪向江芷兰汇报了商谈的结果。《松江晨报》只是家三流小报,自然不能像《东北晚报》那样设立什么常委会、经委会、编委会的。日常工作都由总编唐天豪负责,再有几个主编和部门经理配合也就够了,只有重大决策才会由江芷兰拍板。
江芷兰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能够当上社长完全是家里运作的结果,在业务上的事基本都是听唐天豪的。在征得江芷兰同意后,唐天豪又前往兴山找张振兴签合同。
合同签过之后,张铎才把书稿用邮件的方式发过去,在经历了几天的筹备之后,在2月20日这天,《明朝那些事儿》终于开始在《松江晨报》上连载了。
《东北晚报》这时雄霸北方,覆盖江淮,窥视全国,自然不会把一个小小的《松江晨报》放在眼里。在唐天豪亲自上门协商,加上张铎的电话要求之后,《东北晚报》连续三天在连载后加了新书预告,告知广大读者,孟南星的新书《明朝那些事儿》将在20号这天开始连载。
2月20号这天早上,原本无人问津的《松江晨报》忽然变得畅销起来,那些喜欢看晨报、日报的读者在选购报纸的时候往往加上一份《松江晨报》,让众多卖报的大爷大妈喜上眉梢。
李君豪是张铎的脑残粉,原本是只喜欢看晚报的,今天却是特意早起买了份《松江晨报》,来到公司之后,连早饭都来不及吃,便打开报纸,找到小说连载看了起来。
《松江晨报》连载的第一章大约四千多字,是由前世的第一第二两个章节合并来的。李君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看完了,看过之后却有些奇怪,因为这实在不像小说,又不是历史演义,说它是正史吧,又有些不像,好在趣味性倒不差,细品起来还有些滋味。
此刻在《松江晨报》覆盖的几个城市里,到处都是一些看过之后颇感疑惑的人,好些人甚至怀疑这究竟是不是孟南星写的。
而此刻的媒体舆论则安静的过分,大概是嗅出了什么味道,竟没有一家媒体对《明朝那些事儿》做出评论,仿佛这本书从未发表过一般。
当然,目前发表的字数太少也是媒体不评论的一个原因。按照这个世界小说连载约定成俗的规则是,报社在文言文小说连载到两万字,白话文小说连载到六万字的时候,做一个读者问卷调查,媒体也是在调查结果公布后进行评价。
《天龙八部》是因为万字更新才提前引发舆论风暴,可按照张铎此时的人气,《明朝那些事儿》的争议,一点评论都没有,却显得有些诡异了。
张铎每天继续写稿,拍戏,连载《天龙八部》和《明朝那些事儿》。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