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仕途风流》第328章


经过将近一年的现场调研,再加上代永宏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这份算是报告书的稿子。
内容方面还没有经过整理,显得有些杂乱,不过皇明县各个乡镇有怎样的特点,包括各种优点缺点,全都有所列及。
还有就是代永宏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杨学斌看来,虽说算不上什么真知灼见,却胜在踏实,也就是俗语所称的接地气。
“嗯,老代,你这个工作做得好啊,既踏实又有实效,很好。”杨学斌拍了拍手里的稿子,笑着说道,“不过这样,老代的确太辛苦了,还是要注意身体啊。”
代永宏得到杨学斌的夸奖,高兴得都要合不拢嘴了,刚要开口说话,被身边的岳书丽拉了一把,想了想才说道:“这个,感谢杨县长的夸奖,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如果能够给杨县长一些启发,为县里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点帮助,我再辛苦也值得。?
杨学斌心里也觉得好笑,这个代永宏的脾气直率,刚才如果不是岳书丽拉了他一把,所说的话绝对和现在不同。这个脾气就和代小新一样,真不愧是父女俩。
只是这样的脾气混官场,恐怕只有吃亏的份儿,也是难怪会被发配到县政协,能够当上水利局的副局长都是异数了。
“这样吧,你先把这份稿子整理一下,形成一份报告交给我,到时我们在一起讨论,不过这也得年后了,明天我就要准备回家过年。”杨学斌看了看时间,起身说道。
这下代永宏和岳书丽就急忙留客了,想请杨学斌留下来吃饭,对此杨学斌当然不会答应,强调说已经吃过了,就不多打扰。
毕竟杨学斌是县长的身份,这两个人也不敢多挽留,杨学斌也就出门上楼了。
也就是房门刚刚关上,代永宏和岳书丽两人就安静下来,岳书丽有些颤抖的轻声说道:“老代,你说杨县长会看中你吗?还有没有机会?”
代永宏也有些激动,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也不知道,只是这份报告我得好好完成,只要让杨县长觉得我还有用,那就有机会。”
岳书丽叹了口气,道:“老代,以后无论如何,你的这个脾气得改了,不是每个人都象杨县长那样的。”
代永宏眉毛一扬,刚要说话,可又仔细想了想,叹息着说道:“你说得对,我这个脾气得改,以后我一定会注意的。”
说着说着,两人眼眸里面都有了些泪花,代永宏被调整到县政协之后,他们夫妻可是尝到了人情冷暖的滋味,遭受到白眼无数,原先还有的那些朋友,也都消失不见,甚至一些亲戚也都变了脸色。
如此的世态炎凉,就是代永宏人生中最好的老师,种种教训真是刻骨铭心。现在终于再次有了机会,代永宏也明白自己必须要有一些改变,如果现在这个机会再抓不住,那这辈子就真的完了。
两人说着话身子也越靠越近,不知不觉就依偎到了一起,这时房门突然打开了,代小新蹦跳着跑了进来,吓得他们两人立马分开,在孩子面前这个样子,真是让人脸红。
代小新却是浑然不觉,探头看了几眼,奇怪的问:“杨哥哪?走了呀?也不等我,真是的。”说完才转头看着父母,有些惊奇的说道:“妈,你眼睛怎么了?红红的?怎么哭啦?”
岳书丽转头拭去眼角的泪水,笑着说道:“那有,你个疯丫头,就不能沉稳点呀?风风火火的,象个女孩子样儿吗?”
代小新被老妈一通训斥,也不敢再回嘴,只好吐了吐舌头,跑回自己房间去了。
杨学斌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想了想代永宏的事情,也觉得有些唏嘘,不过如果这人真的有才能的话,那就得用。
现在杨学斌觉得身边最缺少的就是人才,特别是对皇明县的情况了解,又有一腔热情想要做事的人才,真是太缺少了。
当然现在多考虑这些也没必要,还在先回家过一个好年再说,等到年后代永宏把报告正式的写出来,杨学斌再仔细研究一下,到那时再考虑给他一个相应的职务也不迟。
第二百九十九章 回家
杨学斌启程前往京城,路线却不是由省城西乡市走的,而是驱车先去的中南省,准备由中南省的省城坐飞机前往京城。
选择这条线路,当然是为了在回京城之前,再和自己的女人们聚一聚,其实就算杨学斌是在皇明县,她们也经常会过去团聚,这次杨学斌只是有些想她们了而已。
当然除此之外,杨学斌到云领市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向老师李华堂交作业,同时接受老师的考核。这些都是当初他参加老师的研究生学习答应好的条件。
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时候也会拖延一些,不过老师还都给他记着哪,数量累积下来,也足够让杨学斌头疼的了。
好在这些日子杨学斌也真是下苦工夫了,不仅工作上面兢兢业业,学业上面也是一点也没有放松,老师的考核他并不担心,其实更多的也是想借此机会和老师团聚一下,时间长了不见面,心里也很相信这位严师的。
这整个过程十分的顺利,在云领市和自己的女人聚会的同时,也和同学好友聚了一下,时间不长,也就停留了两三天的时间,过完小年两天之后,杨学斌就再次启程。
不过回到中南省,杨学斌也得到了一个消息,有关于中南省委书记王博远的事情,也有了着落。
王博远因为牵涉到省内领东高速的事情,急于捂盖子,丧失了就有的原则性,引起上层领导的不满,经过长时间的博弈终于有了结果。
这位中南省的一把手将会在年后被调整到全国政协工作,还不是正职,级别虽然不变,却是完完全全的已经靠边站。
这还是听于波说起来的,消息的来源自不必多说,肯定是来自他老爸于任中,当然更是来自那位省长陈鸿飞。
想来这下这位省长大人可真是得偿所愿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南省的书记一职,将会由他接任。
这件事情的尘埃落定,也是让杨学斌松了一口气,面对着一省书记的权威,就算是他也觉得压力颇重。要不然当初也不会答应安心借调到中西省来,毕竟一省书记的能量实在是太大了,避其锋芒也很正常。
当然杨学斌心里更有几分感慨,象王博远落得这样的下场,的确能够起到一个很大的警醒作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够体会到一省书记的威权之重,就算是中央想要处理王博远,都还用去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够成功。
所谓的封疆大吏的确是位高权重,所能做的事情太多,影响力也太大,真不是那么好动的。
不过好歹王博远终于是走人,离开了这个位置,他的权威和影响力也就随风而散,杨学斌心头压着的巨石也终于可以搬掉了,感觉轻松无比。
为此于波还劝他干脆就回中南省,反正他的组织关系严格上来说还在中南省这边,中西省那里只是一个借调而已。
想想看,以后中南省可就是陈鸿飞的天下了,而于波的老爸于任中也将会得到重用,最多在省委副秘书长位子上面过渡一下,然后就会接任省委秘书长,成为中南省的常委之一。
这样的条件之下,杨学斌可真就会是如鱼得水了,肯定要比较在中西省单飞强得多,不仅是位子,就是业绩什么的,也很容易得到。
这个建议要说杨学斌不心动,那完全是假的,的确如果回到中南省的话,各项条件就太好,不仅是官面上的助力强大,商界上面也是一样,并且女人们也都可以就近团聚,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只是杨学斌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还是拒绝了。
中南省的条件虽好,也很容易就能够做出耀眼的业绩,升职当然也会快得多。可是相应的挑战性就差得多,这样得到的成绩也就会大打折扣。
杨学斌这可不是矫情,而是经过仔细考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这件事情他回到京城之后,还专门找老爷子商量过,也得到了老爷子的赞赏。
用老爷子的话说就是,温室里面的树苗长不大,杨学斌要想真正的在官场上面走得长远,还得经历切实的磨练才有可能。
如果留在中南省,根本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并且做出来的成绩也会被有心人攻讦,实在是得不偿失。
老爷子的话,杨学斌是不能再同意了,其实依杨家的能力,为自家子弟运作一个厅级的位子,并不算困难,甚至上到副省部级,也都可以做得到。可是要想再往上走的话,那就要困难得多了。
其实这也已经是特别的惊人了,甚至可以这样说,整个华夏的世家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也不过了了几家而已,不过也都是在副省部级这个级别上面止步。
要是想往上的话,都已经超出能力范围,也更是担心会遭到反对和嫉恨,毕竟整个华夏正部级别的位子就那么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