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鱼缸里的鱼》第31章


回家后,颜嫣开始忙开了。妈妈的同事王叔叔帮自己联系到一家报社实习。
颜嫣跟着王叔叔来到报社,诺大的房间里,人们各自忙碌着。王叔叔把颜嫣带到了总编室。
“袁总编,我们侄女,颜嫣。我上次给你说过的?”
袁主任抬起头,“好,颜嫣,王师给我说了,说你是——哪里毕业的?” 
“S大学新闻系。”
袁总编递过来一张表:“你先把表填了,一会儿我带你去见老师。”
颜嫣埋头填表。
“那我先走了,颜嫣,好好干,有不懂得多请教袁主任。”王叔叔说,便给总编打个招呼,走了。
颜嫣把表递给了袁总编。
“跟我来吧。”袁总编随便浏览了一眼,起身,颜嫣跟在身后。
袁总编走到一个办公工位旁,给来人介绍说:“颜嫣,王师的侄女。S大新闻系的。挺优秀的一个女孩子。”
说完,指着一位四十来岁的男人,说:“杜斌川老师是我们这里的一个老记者。你好好跟着杜记学,以后争取留下来。这里待遇还是很好的。”
颜嫣点头。杜记头发有些花白了,个子不高,戴个眼睛。
“哦,哦,S大学的大学生啊,不错!”他似乎显得特别高兴。
“您也是那里毕业的吗?”颜嫣讨好地说。
“不是。我是想,呵呵,你会用电脑打字吧?”他边说边用一根指拇敲击键盘,看着他的一指禅功,颜嫣都为他着急。
“会,我帮你打吧,杜老师。”杜斌川一听求之不得,立即把手写稿推到颜嫣面前,“年轻人就是能干些。我回家睡个午觉,你打完了就回去吧。啊?!”
颜嫣郁闷地敲打键盘……
第二天,颜嫣已经坐在电脑面前浏览新闻了。杜斌川走来,夹着个包,手里捧着杯牛奶。
“一大早就来了啊?看新闻啊?走,今天我带你去采访。”
一听说带自己采访,颜嫣就有点兴奋起来。自己还从来没有出去采访过呢,实践经验比书本来得直接。
颜嫣跟着杜斌川,来到某单位二楼,推开门,黑压压的一片人。
“杜老师,这是?”
“哦,电视电话会议。你就在这里听吧,找重点记下来。”杜斌川坐下,跟周围的一些人打打招呼,摆开笔记本开始记起来。颜嫣对这种时政从来都不感兴趣,也只有硬着头皮开始写。字越写越潦草……半小时后,杜记者小声地对她说:“我有事出去一下。你记完了自己回报社打出来。我会过来修改稿件的。年轻人嘛,多磨练。”说完,拍拍她的肩膀走了。
颜嫣硬着头皮记了一大堆,就是倡导廉正嘛,乱七八糟的内容冗长杂乱,简直无从下手。回到报社,颜嫣开始郁闷地敲打键盘。“倡廉电视电话会议今起召开……今天,我市各部门都在学习倡廉电视电话会议……”难道这样写?头脑发晕,颜嫣随手抓起一篇报纸,看看有没有一点灵感。
“写好没有?”杜斌川看着颜嫣皱着眉头,“我说,你打!昨日,我市文化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在市电信局会议室,召开了由国务院召开的倡导廉政电视电话会议。……”
“那个女孩子如何?”韩冰的父亲躺在床上,翻阅着报纸。
“什么行不行的,大学里还不是搞来耍的。冰冰的事情由不得他。”韩冰的母亲对着化妆镜抹着护肤品。
“我看未必然,上次那个杨月月电话直接打到家里了,我问过了,是唐主任的侄女,韩冰还不是没有丝毫动静。这一会,呵呵。”韩冰的父亲放下报纸。
“哼,那个女孩子,完全没有长大,歌也不会唱,又不大方。我觉得还不如杨月月。韩冰也不知道看上她什么了?”
“不要什么事情都给孩子拿主意,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你自己留意点!”
“恩,要不,你去问问唐,那女孩子如何?其实,问也没有多大意思,她自己都说是县城的,又多大出息?还能栓住我们家冰冰?”
“你不要把事情想得简单。他能把她带回来就不简单。”
韩冰的母亲沉思,“让我要想想。明年他实习了,就让韩雪帮他在那边安排好。”
“韩冰——”屋里的这一头,韩冰正在给颜嫣打电话。
“实习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杜记一看见我可高兴了,我还纳闷呢,原来我名副其实一个打字员,帮他解决一指禅。”
“实习开始都这样,还是要多虚心。和老师混熟了,自然就会教给你东西。你也不要心急。”
“好。对了,你妈觉得我怎样?”颜嫣换了一个话题。
“挺好的啊,她问都没问。”韩冰自己也觉得很奇怪,按母亲的性格应该不会这么轻而易举放过自己,上次杨月月追求自己,打了个电话,自己就被母亲刨根问底问了半天。
“那就好。我还真担心呢。好吧,早点睡吧,明天还要给那个杜记者打字。”颜嫣嘟起了嘴巴。
“晚安。”
第二天,杜记者来了,颜嫣又开始了秘书工作。杜记者和颜嫣上午去跑了个卫生院的小会议后,又把颜嫣扔到报社,不知道去哪里了。
“我们要不断增强执政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和壮大党的群众基础,改进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颜嫣一边念,一边打字。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新修建好的川剧团,那个建筑真的有几分特色。”一个十分有磁性地嗓音震动着颜嫣的耳膜,让她忍不住回头去寻觅声音的主人。
声音的主人背对着颜嫣,个子很高,看起来体格比较健壮,头发有几分卷。回头,回头……颜嫣在心里默念。声音的主人似乎听到了颜嫣的祈祷,猛地把头转了过来。
第四十一章 实习2
更新时间:20100630 15:24:16 字数:1317 
很不幸的,颜嫣无数次证明了上帝的公平,好听的声音未必有好看的脸。男孩子五官明朗,但一脸的青春疙瘩让颜嫣最初的幻想跌到了谷地。
“你是刚来实习的吧?”男孩子很热情地凑过来打招呼,“我叫吴澄俊,跟肖记实习的。”
“你好,我叫颜嫣。”颜嫣点点头,又埋头开始梳理思绪了。
中午去哪里吃饭呢?颜嫣听到自己肚子饿得咕咕叫,心里盘算:这里离奶奶家不远,干脆去混一顿算了。正在考虑时,吴澄俊跑了过来:“美女,一起去吃饭?我请客。”难得有人请吃饭,颜嫣点头同意了。
两个人点了两份炒饭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吴澄俊离颜嫣很近,脸上的疙瘩颗颗分明。他注意颜嫣在看他的脸,便很轻松地说:“哎呀,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长豆豆。我去美容院很多次了,都弄不掉。很难看吧。”
“你还去美容院?”男孩子去美容院,颜嫣还是头一回听说。
“啊,我学的影视表演,总不能让青春美丽疙瘩毁了!你说是不是?”
“影视表演?”颜嫣有些疑惑了,“那你来实习什么呀?”
“多实习,多条路嘛,你以为影视表演就是当演员啊?以后还可以搞播音主持,当记者也行嘛,先把报社关系搞好嘛,以后路才广。” 吴澄俊很轻松地说。
颜嫣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母亲安排,她就顺应了她的意思。
“唉,同样的年纪,你的心思比我成熟的多。自叹弗如啊!”
“这个社会,就是金字塔,你要有所成,就必定踩着别人的肩膀上。而社会关系就是你攀爬的阶梯。以后找工作,高起点,自然比别人站得高。”吴澄俊说,“我呢,以后准备去C城。挑战大,机遇多。”
“我也想去,但现在扩张,大学生那么多,我读的大学也只能算作二流,没有名气,又不是金字招牌,毕业证连敲门砖都算不上!”
“所以呢,现在就是经验的积累。用人单位很注重能力素养的,文凭只是一个凭证而已。在报社多学点,以后总有用。”吴澄俊语重心长。
颜嫣不由地点点头,叹了口气,说“杜记者就让我天天打字,这些党政新闻模式都差不多,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学的。”
吃了几口炒饭,颜嫣便搁了筷子。
“那你就错了。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不简单。党政新闻在语言措辞上最讲究,因为是党的喉舌嘛。你看杜记,肖记好像成天在玩,其实他们是顺手拈来,饱经沙场的老将轻车熟路了。”
颜嫣连连点头,沉思片刻:“那我还是不能轻视啊。以后多向你请教。“
“请教不敢,你还是要多争取表现,不要把自己看作实习生,局外人,只有多争取,机会才能垂青你。”说完,吴澄俊咽了口饭,看看颜嫣,疑惑地问:“怎么了?你吃这么少啊?”
“有点硬,我胃不好。”
……
下午,颜嫣来到报社。杜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