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第178章


然后,张须陀等赶紧进宫。
听了麦仲才的禀报,皇后终于相信,杨炎要谋反。
可是杨炎也是自己的亲孙子啊。
皇后年纪大了,年纪大的人有个毛病………护小。
还是魏征的话打动了她:“燕王若成事,太孙、代王等,皆恐不测!今若囚燕王,皇上宽仁,依废齐王故事,必不忍加诛,反或保全。”
立刻行动。
诏燕王杨炎、代王杨侑及杨杲、杨正道等诸皇子皇孙公主进宫,连我和沈莺的孩子也在其中………对杨炎是软禁,其他则是保护;
调骁果卫五百人、千牛卫三十人护卫双燕山庄………时间紧迫,把双燕山庄的人找进宫是来不及了;
拘拿段达等人;
遣使者诏命左右武侯卫平叛………此时朝廷还只知道刘元进反;
卫尉少卿宇文成都、洛阳尹王世充等下令由东都戒严,紧闭城门,百姓留于家中,不许外出;
加强皇城守备………护驾的御林军走了三万,剩下的除了在西都的,可还有差不多一半;
神策军严守东宫……
“诏命”燕王杨炎入宫的千牛卫遭到了反抗,但是很快,在骁果卫的增援下,反抗被击溃,杨炎被强行带进了宫。
刘元进没有及时向密谋者们通报麦仲才“失踪”的消息,使得密谋者们猝不及防。因为原定的时间,是这一天的下午,城外的叛军抵达城门,城内才举事。
所以,密谋者们的反抗是零散而缺乏组织的。
等到刘元进的叛军到达城外,城中的内应,虽然还没有肃清,但主谋都已经被捉,其他人只有躲藏隐匿的能力了。
刘元进和徐元朗的叛军按原计划到城外,却不见城中内应按原计划打开城门。
很快,平叛的禁军尾随过来,刘黑闼也在其中。
叛军大多是被蒙蔽的,知道真相,很快就放弃了抵抗。
一场预谋已久的变乱,很快消弭。
我在北京得到消息,惊愕之余,也有些庆幸。
立刻起驾,赶回东都。
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八月十五日,魏文通在济南府发动了“兵变”。借着“庆贺中秋”的名义,魏文通纠集亲信突然扣押了河南道观察使骨仪、镇守使阴世师、按察使游元、济南尹李百药等地方官员十余人,并将不肯附逆的骨仪、阴世师杀害,游元、李百药等数人被囚禁,其他几个官员加入了叛军的行列。
手上没有兵是造不了反的,魏文通谎称朝廷因为对高句丽战事不利,假传“征河南、河北丁壮东征”的“圣旨”,发动所属鹰扬府征兵,三日内,“集齐鲁之地五六万人”。
为了让这些人心甘情愿跟着自己造反,魏文通特意指示亲信,在征集的壮丁中散布“大军兵败,三十余万将士折损大半,即如来护儿、罗士信之流也已毙命”、“朝廷仓促起兵,粮械皆不及齐备,大军出发,凶多吉少”、“时进中秋,辽东即将天寒地冻,出征者即便不是战死饿死,也将冻死”……之类的谣言,一时间,人心惶惶。
八月底,魏文通已经征集新兵近十万。此时,东都杨炎被软禁,段达等被捕的消息夜已经传到济南。此时的魏文通,虽然明知凶多吉少,但是既然势成骑虎,也只能硬着头皮,企图“割据齐鲁,成分庭抗礼之势”。
九月初五,东都以大将军赵才领禁军四万进抵东平郡(今山东东平)。
东都平叛顺利,使得朝廷有些轻敌了。再说,赵才的大军八月二十日就从东都开拔了。通过从东都被捉的一些密谋者那里,东都的大臣们得知了魏文通参与谋反,本着“兵贵神速”的原则,加之没有料到魏文通居然纠集了十万之众,赵才被仓促派了出来。
到了东平,赵才得知,魏文通的叛军居然已经有十万。不过他并没有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十万成军不过十日的乌合之众,如何是自己精锐禁军的对手?
然而,赵才忘记了,魏文通是一员虎将,之所以到现在才是个从四品的河南道副镇守使兼济南府卫尉,只是时运不济。而且,相对于魏文通,赵才的确已经是“廉颇老矣”。
九月初七,魏文通大破赵才所部,赵才战死,余部两万余人逃至济阴郡(今山东菏泽),一时间,河南淮北大震,到九月中,济南、济北、北海、鲁郡、琅琊、东平、高密一府六郡尽为魏文通盘踞,聚众二十余万。
九月十六日,东都派出薛世雄、李景八万禁军进抵济阴郡,与赵才残部会合。
九月十八日,河南道彭城、下邳、东海等郡宣布“听奉东都王命,共讨单逆”,二十日,各郡及淮南道组织“勤王军”十万,防御重镇彭城(今江苏徐州)。河北道也“以兵勇守备河渡”。
九月二十日,魏文通派出的一支六万人的叛军进攻东莱郡,至十月,全郡大多落入叛军之手,但东莱郡城、威海镇等要害仍然被官军守住。
十月初二,魏文通兴兵十二万攻彭城,守军苦战十日,李景率军三万驰援,魏文通佯作退兵,十月十四日,魏文通在鲁郡东南山地设伏,击溃李景军,官军损失近万,李景本人也受伤,数月后病逝。
然而,这却是魏文通“最后的疯狂”了。
十月十三日,趁着魏文通主力在南面,薛世雄领禁军五万收复东平。十五日,张须陀自领两万官军抵达济阴郡,指挥平叛。
要知道,张须陀起迹就是在齐郡郡丞的任上,齐郡就是济南府。
不仅如此,此后张须陀平定河南民变,出任河南道首任观察使,在河南道的威望,又岂是一个副镇守使魏文通可比。
更要命的,是十月十六日,从高句丽得胜而归的六万大军由秦琼统领,会同河北道万余地方部队,渡过黄河。大家知道,秦琼也是济南人。
六万大军,百战雄师,又是新胜。不仅如此,魏文通等的谎言立刻被戳穿了………高句丽已平,东北边患彻底平息。
要知道,老百姓们虽然对十几年前那场惨败依旧心有余悸,可是对于高句丽的威胁,也是耿耿于怀。
而今,朝廷不过动用三十几万正规军队(总兵力近五十万,但有好几万是百济、新罗的盟军,还有近十万是突厥、靺鞨、契丹等族的“夷军”),用时不过数月,损兵不过数万,就大获全胜,朝廷的威望,可想而知。
魏文通的叛军大多是被蒙蔽的,此时自然人心惶惶,官军又适时展开心理战,宣布“只问元凶,受抚者免罪”。一时间,河南诸郡,纷纷归降:十月十七日,济南不战而降;二十日,北海郡、济北郡降……在东莱的叛军将领还欲顽抗,可是部下却将其擒拿后出降。不过十日,魏文通所据,只剩下鲁郡、琅琊两郡不过十县。
十月底,魏文通企图领部东走,由琅琊郡渡海,途中部属皆散,到了海边,只余二十余名骑兵。
第一百九十六章 魏文通的末路
面前是苍茫的大海。
魏文通骑在自己的战马上,二十来个最后的随从半环着在他的身后。
魏文通仰天长叹,潸然泪下:“我魏文通自命豪杰,可叹时运不济,今日已成穷途末路!诸位随我到此,雄信心中感激,实在不忍心再拖累大家。朝廷既有承诺,降者不究,诸位莫如就此散去。”
这些骑兵,大都是追随魏文通多年的老部下,领先一人,名叫郎宁时的拱手道:“将军平日待我等,义气当先,我等今日若是抛弃将军,岂非无情无义?”
魏文通摆摆手:“朝廷大军转眼即至,雄信即便不落入官军之手,也必会流亡海外,前途凶险莫测,诸位大多有家室,上有父母高堂,下有妻子儿女。雄信已误诸位一时,岂可再误诸位一世?随身尚有黄金百两,数目不多,且先散与诸位,也算单某聊做补偿。”
众将士哽咽一片,大多领了几两黄金,与魏文通作揖而别,却有郎宁时等五人,犹自不肯散去:“将军,我等愿意誓死追随!”
魏文通见几人意志坚决,感动地泪流满面:“诸位大义,单某此生何以为报?”
当夜,几人悄悄潜入附近一处渔村,偷了条小渔船,向东驶入大海。
两日后,由秦琼统领的一万禁军尾追抵达海边,却不见魏文通的踪迹。大海茫茫,一时夜不知如何去追,只好遣人到济南向张须陀禀报,请求协调水师搜索。
大乱甫平,自然少不得要安民。一般附逆者固然可以不问,但“大鱼”还是要处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