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第174章


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三月底,征讨高句丽的大军云集辽东,就在这“箭在弦上”的时候,却出了一点意外………唐国公李渊亡故,李世民请求回家奔丧。
大战在即,怎可临阵易将?我当然没有同意。
唐国公长子李建成,袭唐国公,咸阳侯李世民进封咸阳县公,甚至连颇为不肖的李元吉,也被封为伯爵。
四月,来护儿派遣副帅罗士信为前锋,攻打盖牟城(今辽宁盖州),罗士信“一战而下”,俘获高句丽兵民两万余,于其地置盖县,旗开得胜,与此同时,李世民部从捷顺城出发,水陆并进,到了四月中旬,李世民与罗士信会师于今天的辽宁庄河西北一带,辽东半岛上,只剩下小股的高句丽军还在顽抗。
四月二十日,隋军主力包围了辽东城,面对坚城,来护儿围而不攻,而以被俘的高句丽兵民三万余人绕城挖掘深壕,断绝辽东城与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隋军两万包围了辽东城东南二十里的白岩城(今弓长岭一带),因为白岩城地形易守难攻,隋军并不强攻。
盖牟城失守,辽东、白岩两城被困,急坏了北部傉萨高满,他急忙命乌骨城派出一万多援军北上,试图解白岩之围。
乌骨城的高句丽军小心翼翼地通过了白岩城东南的山地,领军的高句丽将领不禁冷笑:“我道隋军用兵何等厉害,原来不过如此,若在山中埋下伏兵,占据要道,我必不能至此!”
当他听说前方只有三千隋军步卒列阵之时,高句丽将军更加放心了:“隋军至此,不过三千人,我有万余,必可破敌。”
隋军只有三千人在平原列阵,领兵的,是已经升任车骑将军的苏定方。
高句丽人以五千骑兵发起了攻击………在平地上,五千兵扫荡三千步兵,实在是太容易了。
当然,高句丽人夜知道隋军强弩的厉害,五千骑兵中,有一半是重甲骑兵………这是高满手中的王牌。你隋军的连弩、神臂弓一类,对重甲基本没有用,车弩和床弩,毕竟有限。
然而隋军已经装备了新式的强弩………蹶张弩………所谓蹶张,就是用脚上弦,脚的力量比起手臂,又要大得多了。
比起连弩、神臂弓,蹶张弩的射程和穿透力,都要大得多………足以在两百步的距离内穿透高句丽骑兵的重甲,而比起车弩和床弩,又要容易携带得多………比起神臂弓就大和重那么一点。
一张蹶张弩,配有两名士兵,一人蹬弦,一人上箭。
而苏定方的三千士兵中,有八百张蹶张弩,其他还有神臂弓和连弩,可以对付轻装骑兵。
重甲骑兵的防护性强,可是问题是,他的速度会慢许多,慢到足以让隋军的蹶张弩从容射击。而轻装骑兵,本来是在重甲骑兵后面跟进,其快速机动的优势便打了折扣,况且还有隋军的神臂弓和连弩在等着他们。
面对威力巨大的蹶张弩,高句丽的重甲骑兵开始慌乱起来,一些骑兵后撤,反倒冲乱了身后跟进的轻骑兵。
突然间,高句丽步兵的两侧,响起一阵狂野的呼喊………两千突厥、契丹骑兵呼喝着向着高句丽步兵冲来……
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定高句丽2
高句丽人企图退回乌骨城,然而在山区里,隋军已经埋伏下一千步兵。
六千隋军,将两倍于己的高句丽军杀的全军覆没。
眼看援军无望,白岩城守将柳言投降,被任命为“岩县县令”,以白岩城设置岩县。
白岩攻克之后,隋军又集中兵力,攻下了辽东城附近的横山、磨米两座小城,设置横山县,将辽东城彻底变为一座孤城。与此同时,另外一路以靺鞨军为主力,汉夷混编的军马则拿下了玄兔城(今辽宁沈阳),设置了玄兔县。
白岩等城相继失守,高句丽军心大乱,麦谷、后黄、银山等城守军不战而走,鸭绿江北,只剩下了辽东、安市(今辽宁海城)、苍岩(今辽宁桓仁)和乌骨四城,还有高句丽军把守。
五月初七日,李世民下属水陆军一万,进入了鸭绿江内,而主力三万,则兵困乌骨城。
此时的乌骨城内,高句丽北部大人(傉萨)高满,还有四万大军,驻守坚城。
“隋军兵临城下,诸位以为该当如何?”高满召集守军将领商议。
“傉萨大人,我军尚有四万之众,乌骨城中,尚有百姓数万,隋军不过三万,我众敌寡,不足为虑。”高句丽将军柳成说道。
“怕是不尽然吧?前时我军万余,却败于六千敌军之下,而今隋军又以水师断绝鸭绿江,我乌骨已成孤城……”乌骨城主高明说道,这高明,却是高满的侄儿。
高明言犹未尽,柳成大喝一声道:“你如此讲,难道是要降敌不成?”
高满见状忙道:“今日召集诸位,乃是商议守御之策,保我乌骨周全,众将可畅所欲言。”
柳成冷哼一声:“大人,敌军远来必定疲惫,末将愿意领兵一万,今夜偷袭敌营,挫挫隋军锐气。”
高明还要争辩,却见高满道:“将军神威,正是我高句丽的干城。乌骨安危,便托付给将军了。”
散了会,高满刚一回府,那高明便跟进来,高满见状,向他使个眼色,唤进密室。
“伯父,今日何以应允那柳成出城?莫非我等商议之事,伯父心中,却是有变?”
高满闻言,冷冷一笑:“贤侄,伯父今日所为,正是欲成大事。今日之议,本为探听众将的态度,我等明白他人态度便可,却不可让他人知晓我等心思。”
“还是伯父心思缜密!只是伯父既然已经知道柳成的心意,何以答允他出城偷袭?他若成功,我等之事必败!”
高满又是一声冷笑:“我等既在,他如何能够成功?如今城中守军,你我伯侄可以调动者,不过半数,其余皆听命于泉盖氏,又以柳成为首。柳成若在城中,我等起事,还要大费周章,还好柳成有勇无谋,竟然主动要求出城偷袭,真乃天助我也!”
当夜,柳成领一万高句丽军出城偷袭隋军,李世民却已得到高满密报,虽然将信将疑,却还是早做了预备,柳成所部,折损大半,余下千余,由柳成带着逃回乌骨城下,高明却以深夜情势不明,拒开城门,柳成只得带人继续逃跑,在鸭绿江边,却又遇见隋军,柳成战死,部下只好投降。
柳成兵败,高满再度召集众将商议,这一次,以高明为首的“投降派”控制了局面,很快,高满就“从善如流”,决定“归隋”。
乌骨城投降的消息报到北京,我自然“龙颜大悦”,下旨以千山山脉以南,鸭绿江以北包括乌骨、苍岩等城,直至今天辽宁的岫岩、庄河一带,设置“玄兔郡”,下置七县,以高明为玄兔郡太守、玄兔县公,加封高满为乐浪郡公。在高氏伯侄的“招抚下”,苍岩城也投降了。
此时,辽东城已经被困了二十余日,隋军虽未强攻,但每日均以强弩、抛石机这些“远程打击”武器袭扰,而辽东城则“秉承”了近二十年的“光荣传统”,坚守不降。
五月二十日,高满等出现在辽东城下,辽东守军的士气终于崩溃了!二十二日,在守军与隋军主帅来护儿达成“降者不杀,保全城池、财物”的承诺后,辽东城终于低下了它高昂了近二十年的“头颅”。
隋军遵守了承诺,辽东城自此更名辽阳县,连同岩县、横山县、盖县等,划归辽东郡。后来,大批高句丽人离开辽东,迁徙到玄兔和后来设置的乐浪,而一批高句丽大户则被朝廷内迁安置,所有人都被允许带走了他们的财产。大批由内地来的移民则涌进了辽东。
现在,鸭绿江北,就只剩下一座孤城………安市。
还在五月中,罗士信就统帅三万部众,企图乘势夺取安市城,可是一代名将,居然在小小的安市城下打了败仗。罗士信督部强攻十日,损兵近万,竟然不能取胜,而高满到安市城下劝降,也被守军反讥一番,怏怏而退。
来护儿见状,下令暂停强攻,以两万隋军,配合深壕,围困安市。命令李世民的水陆军三万,在高句丽西海岸登陆,秣海水师配合小股隋军,袭扰高句丽东海岸,靺鞨、黑水部在东侧渡过鸭绿江,“各自为战”。自己统率主力,在高氏伯侄的两万高句丽降军的配合下,在西路越过鸭绿江,直扑平壤。
面对来势汹汹的隋军,泉盖苏文急忙调集二十万高句丽军主力,防卫平壤。
六月十五日,隋军与高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