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官夫》第39章


“这罐子是缠枝花卉的纹路,罐口有缺,罐身有炸,品相的确不是很好,一般人都会被这种表象蒙蔽,以为这就是罐子的缺陷,以一个自以为比较低的价格买进来还应该算值得。可是这些表象都是做出来的。”萧遥的话让辛蓉楞住了。
“不行!你得把话跟我说清楚了!什么表象是做出来的,难道这东西是个赝品不成?”辛蓉心里越发有些慌了,今天爷爷这考试可能又要考砸了。不过对自己的眼力还是比较自信的辛蓉很显然有些不信萧遥的判断。
“前面有喝茶的地方,我们坐下慢慢说吧!”萧遥没停步,径直往前走。他的样子对这里熟门熟路的,让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带他来长见识开眼界的辛蓉更觉得有些古怪了。
在茶馆里坐定之后,萧遥喝了口茶,指着辛蓉的元青花大罐说道:“现在元青花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还没炒起来,不过依我的判断也快了,毕竟这东西存世量太少,国内现在都没有几件成器,大器更是难寻。先问你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元青花吗?”
“这你考不到我!元青花,就是元代青花瓷器,距今已经有700多年了。宋代也有青花瓷,但很少,应该算是刚开始的试验阶段。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应该从元代算起,刚刚你说的不错,而且元青花很少也难有大器,现存的很多元青花都在中东一些国家的博物馆里,应该是当时中央政府赐给那几个汗国的下赐之物。”
“另外元青花采用进口料和国产料两种料,我这个应该是进口的苏麻离青,这种料到了明中期就绝了,明中期以后就采用平等青或者纯国产料了。”
“元青花是我国制瓷工艺划时代的标志,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使景德成了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辛蓉一口气将书本上关于元青花的资料全背了出来,这也使得附近歇脚喝茶的人开始注意到这里谈论着瓷器话题的一对青年男女,他们的目光都转向了这边,有几个甚至端着茶壶走过来站着旁听了。
“现在找一件元青花确实很难所以我说了,你这罐子好好保存还是很有价值的虽然这东西是民国时期的复烧拼接修复过的。不过这件东西从器型、做工、胎、釉、发色、绘画上来看问题还不是很大。”萧遥的话让周围的人都凑过来端详起桌上的大罐来了。
###第54章 清宫五供
“你是说这东西是修复过的?”辛蓉被萧遥这么一说立刻把罐子拿过来放在面前细细得端详起来了。其实任何东西都是经不起细细推敲的,等细看了一阵之后辛蓉的确发现了几处有些异样的地方。不过她还是有些不信。
“你说这是修复过的,细细检验之后会有定论,可你凭什么说是民国时候的工艺呢,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辛蓉追问道。
“是啊!是啊!这又是怎么看出来的?”旁边有人插话问道。
“能看出是修复器就很厉害了,还能看出是民国时期修复的,那这小伙子眼力可够厉害的。”旁边又有一个人说道,“说实话我现在还没看出来修复的破绽在哪里呢!”
被他们这么一打岔,萧遥和辛蓉才发现他们成了茶馆的焦点了。
萧遥可不想在这茶馆里给这些人上鉴定课,也不想就此成什么名。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要是今天的事情被传出去,那自己以后还怎么在这里淘宝拣漏啊。
辛蓉也知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其实刚刚如果不是她大惊小怪的高声说话,也引不起这些人的注意。两人都有了离开的意思就立刻结帐走人了,把那些好奇的看客留在了茶馆里。
“不行,今天这话你得给我说清楚了。”辛蓉有些这执拗地说道。她心里此刻就像被猫儿抓挠了一样,没个了断决不罢休。
“那好吧!我带你去个地方,到了哪儿再说好了。”萧遥就想到,来省城有些日子了,最近一直呆在学校里也该去看看恒老和韩竹青了。
两人来到了恒老住的地方,韩竹青给开的门。见到了萧遥这小丫头高兴地什么似的,也没在意他身后跟着的辛蓉。
恒老今天正在和庄虎聊天说话,见到萧遥到来自然都是熟悉的,对辛蓉也是打量了几眼,并没说什么。
“萧遥,那个事情……”辛蓉原本以为到了这里就能继续问那个罐子的事情了,没想到这里还有其他人,一通寒暄之后,萧遥似乎把来这里的目的忘了。
“呵呵!恒老,今天给您带来几件东西,您给看看吧?”萧遥没搭话反而是冲着恒老问道。
“先把东西拿出来再说。”恒老也没说看了会不会有啥说法,只是答应先看看。
萧遥把那青花大罐还有那五件一套的器物都一一在桌上放好。
“呵呵!你小子看来还是学艺未精啊!上次拿来几件东西我还以为你现在有些长进了呢!怎么又打眼了?”恒老说完笑眯眯地打趣道。
“您是说这件‘秦器’吧?”萧遥笑着说道。
“秦器?”庄虎眼睛一亮,也凑过来看到。
“辛蓉同学,你知道秦器吗?”萧遥回头问辛蓉道。
“秦器?”辛蓉委实是对这古玩行当的一些旧闻不甚了解,摇了摇头问道。
民国初年在沪城出现了一位古玩行里的制假大师,人称‘秦刀’。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一段时期沪城和燕京都出现了许多精制高仿的古玩,从瓷器到书画可以说包罗万象,但这些东西的确都是赝品或残破珍品修复之后的修复件,这些物件当时大多都是卖给了外国古董商人或藏家。
据说这位秦刀大师之所以做这些赝品假货都是为了保护国宝不至流逝还骗了外国文物贩子一大笔钱。为了能让国人有个辨别,他还在自己的器物上做上了标记。
“你看这里!”萧遥指着罐身上的一处炸纹说道,“细细看看是不是一个篆书的‘秦’字。”
“啊!”被萧遥这么一说,那处不是很明显的鸡爪炸的确就是一个变异了的篆体“秦”字。这下辛蓉傻眼了。
听到这里庄虎和恒老也都听出来了,这是辛蓉买的打眼货,而不是萧遥出的手。
“小姑娘多少钱买的?”恒老瞥了一眼辛蓉,端着茶盏慢条斯理的问道。
“三……三万二。”辛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呵呵!还不算亏,存着吧,这东西底儿是完整的元青花底儿,器物表面绝大部分是元青花瓷片拼接的,拼接技术很高明,复窑烧造的也很好。而且秦器现在也算得上一件珍品了。不亏的!”恒老安慰了她一句。
“萧遥,你这几件东西……”庄虎在一旁有些疑惑的问道。
“那是清宫五供,他这小子不知道又花了个什么价淘来的,在我这儿献宝呢!哼哼!”恒老插话说道。
“清宫五供?”辛蓉把那大罐放下又拿起一个香炉仔细端详着,“这也没有清御窑的款啊?”
“哈哈!”恒老被辛蓉这明显有些外行的话给逗笑了,“小姑娘你这本事又是跟谁学的啊。”
“我爷爷是……辛国荣,不过我不是跟他学的,我是自学的。”辛蓉怕给自己爷爷丢面子,随即又解释道。
“怪不得呢,国荣就是这脾气,自家和别家的孩子不管亲疏,要对了他的脾气才会传授真学问。”恒老明显是认识辛国荣教授的,“萧遥,你自己跟这小姑娘解释解释吧,这我就不说了。”
“呵呵!”萧遥先笑着说道,“辛蓉,皇帝的御用瓷器大多都是用年号来做款识的,有的还有特别的记号,比如康熙的双圈款,那么民窑的款呢?”
“民窑一般都没款,有些精品有斋堂款。”辛蓉回答道。
“那么后宫的款你知道吗?”萧遥随即抛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后宫?”辛蓉有些疑惑了,这方面知识是她欠缺的。
“慈禧太后知道吧?”萧遥问道。辛蓉点了点头。
“你看这里。”萧遥指着那香炉的口沿部位,辛蓉仔细一看那上面有“天地一家春”五个小字,“还有底款。”
辛蓉翻过来一看,是“大雅斋”的款识。
“大雅斋是慈禧画室的斋号。这天地一家春,据说是慈禧刚进宫时候住的地方,后来在那里受咸丰宠幸。所以这慈禧御窑基本上都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的标识,当然还有标体和殿、永庆升平、永庆长春等名号的。这可是正宗的光绪官窑。”萧遥接着说道。
“那摊主不知道吗?你这五件才花了四百八啊?”辛蓉觉得那摊主除非是傻子才会这么低的价钱卖给萧遥。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