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帝国崛起》第183章


然不是他的梦想,但他也看到了张野的实力。
“我也干!”杜里埃同样点点头,毫不犹豫的说道。
张野一副奸商模样,兴高采烈的离开了拖拉机厂。毕竟他是见过坦克的人,而且也将具体的要求告诉了杜里埃两人。而他们的工作也不复杂,就是将拖拉机加宽,加长,然后增加护板等等。
如果之后他们两个拿出来的样品不能让张野满意,他也能直接提出修改的意见。至于这俩人,既然来了,就别想再回去了。不然的话,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把坦克的故事告诉美国政府。
离开了拖拉机厂,张野直接来到了不远处的飞机制造厂。有了张野的图纸,莱特兄弟很轻易的制造出了第一架飞机,并且在美国成功的进行了试飞。
虽然滞空时间还太短,但问题出在哪里他们却很清楚,那就是没有一个好的发动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让他们的滞空能力不足。
而前世,莱特兄弟虽然是第一个发明飞机的人,但飞机这个东西却并不是在他们手中发扬光大的。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参与,飞机将永远不可能进入历史的舞台。因为莱特兄弟在研究成功之后,并没有继续将精力投在研究飞机方面,而是不断的想尽办法去保护自己的专利。
当别人还在为了研究飞机而头疼的时候,他们两个却在为自己的专利不被人侵犯而头疼。所以,尽管莱特兄弟后来有不少的资产,但换句话说,他们的一生无疑是失败的。
这一次,张野将所有的东西都给了他们两个兄弟,其意思也很明确,你们只负责帮忙,我下命令你们干活,至于专利,那是我的事。
虽然莱特兄弟也有股份,但是张野更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他们两人的精力放在研究飞机上,而不是去想办法保护专利。
虽然不知道以后的效果会怎样,但是从目前来看,效果还算是不错。
再来山东的路上,莱特兄弟没少跟杜里埃以及福特两人探讨发动机的技术,而张野告诉他们必须要有发动机才行,之前的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
在与杜里埃跟福特的谈话中,他们两人更是受益匪浅,甚至在来到枣庄之后,就直接要求张野调拨一台发动机给他们两个进行研究。对此,张野也并没有拒绝,直接将美国带来的发动机调给他们两兄弟一台用以研究。
虽然拖拉机发动机跟飞机发动机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实原理都没差多少,莱特兄弟现在最困惑的地方就是不知道发动机该怎么搞,所以才会陷入僵局。
进入飞机场,莱特兄弟正在激烈的争吵着,他们在发动机的某项技术上产生了分歧,而两人又都不愿意让步。局面一时僵持不下,而旁边的人也掺和不进去,只能站在远处干瞪眼。
看到这里,张野又悄然无声的离开了飞机厂,关于发动机的技术,这个他也不懂,所以也不可能给他们两个提供什么更有价值的意见。
而且飞机在短期内也不一定会派上用场,倒是坦克方面可要抓紧了,到时候兴许还能大杀四方,给自己减小不少的麻烦。
“老大,你说这玩意儿真有用吗?我怎么看着几个外国货没一个好东西?”李三才一直跟在张野的身后,因为不懂外语,所以也听不懂他们都在说什么,只能暗暗的揣摩着双方之间的谈话。
反正不管过程怎么样吧,李三才就总结出了一句话,四个外国货都不是好东西,不是看见好处就两眼发光,就是自己人吵个不停,不让人安生。
这要是在部队里,李三才早就一个大耳刮子抽过去了,敢跟自己人吵架,不想混了?
“带你来是让你感受一下这种气氛的,你太让我失望了。”
听着李三才的话,张野没好气的瞥了眼李三才。本来是想让李三才过来看看,然后好有个心理准备,没想到这货竟然给出了这个评论。难道他不知道张野想把李三才的部队改编成装甲部队的吗?
李三才这人性子有点问题,也不能说有问题吧,反正就不是正常人那一类。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张野发现李三才似乎不适合常规陆军。
他这种人倒是更适合装甲部队,然后在配上步兵。这时候万一他脑子发热,不顾一切的往前冲,好歹还有装甲车能帮他一把,不至于让部队损失的太严重。
同时,以李三才的这种性子,若是让他了解到坦克的厉害,恐怕会打的更凶。而这又是杨军威和赵克明所不具备的。
指挥装甲兵的都是疯子,正常人的话虽然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差错,但也绝不会出现什么奇迹。看看二战中的德国,若不是空军元帅戈林不断的阻挠,德军装甲部队早就把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打的找不着北了。
而战争或许也会因此而改变,张野并不想发生这种事情,所以,他认为装甲部队还是交给李三才这种愣头青比较好。自己只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叫停,或者给他划一个范围,只要不出界,在圈内随便怎么玩都行。
“嘿嘿,我知道,这玩意儿不就是刀枪不入嘛,我懂的!”李三才忽然呵呵一笑,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急忙补救道。rs
第一七二章:七国联军
1900年4月,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之中,张野不断的去增强自己的实力,但是一直到现在为止,还没能达到想象中的境界。
两个月前,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第一台国产拖拉机终于组成完成,并且成功下线运行。
一个月前,第一台经过改装之后的装甲车成功下线。张野所期待的37毫米步兵炮并没有被安装在装甲车上,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挺马克沁重机枪。
对于这些,张野虽有些失望,但也还算是满意。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现在,那也绝对是最强大的存在。
两个月的时间,在经过流水线的生产之后,拖拉机厂一共制造出不到一百台拖拉机,而这大多也要把问题放在工人既能不熟练的方面,相信到了日后,这个情况将会得到改观。
张野划分出了五十台拖拉机交给炮兵部队,剩余的五十台,则交给后勤辎重部队。而现下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火炮的移动问题,步兵虽然还需要走路,但他们却要比火炮快的多。
小口径的火炮战马就能拉着跑,但是大口径的,用战马拉的话,代价未免也太高了点。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磨合,部队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这种新玩意儿。
在这个内燃机还在烧煤油的时代,张野的拖拉机就已经开始烧起了柴油,至于为什么选柴油,这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因为他比汽油能产生更足的动力。
装甲车的生产速度比较慢,一个月的时间也只不过生产了十辆而已,除了一辆留在拖拉机厂继续改进,剩余的九辆则全部被张野拉到了李三才的部队,目前正在培训使用中。
早在二月份,张野便以磨合海军舰队为由,跟美国那边提出了申请,希望美国可以同意张野的舰队进入到菲律宾海域,并且配合美国海军作战。至于舰队一切的消耗,则由张野这边自己负责,也就是说,美国人负责补给,张野负责掏钱去买。
对于张野的做法,美国人很清楚其目的是什么。但考虑到他们与张野还有大量的生意往来,再者也可以加速菲律宾的稳定,所以美国人也就同意了。
至此,张野可以暂时不用担心舰队的安危了。虽然有八艘万吨级的战列舰,可是跟当年八国联军那五十多艘大小战舰比起来,这八艘战列舰也太不够看了点。
再者这八艘战列舰上的士兵也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跟西方列强那些老牌海军比起来,真到了实战中也未必会讨到便宜。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开战之前就将海军调走,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海军的实力。
临沂,新兵营内,张野正在视察这批刚刚入伍的新兵,在经过了半年的训练之后,他们即将进入一线部队。
在与一年前相比,现在部队的新兵比例被扩大了许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短期内没有战事,但部队又一直都在扩张。他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让那些有战场经验的老兵来训练这些新兵。
尽可能的将他们在战场上得到的经验,最大限度的传授给这些新兵们,不求他们可以在走出新兵营的那一刻就达到老兵们的那种程度,只希望日后他们上了战场,可以少死几个人。
复汉军,在经过两年的努力之后,张野终于才将这支部队发展到满编状态,三师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