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遗梦》第272章


失去了扬北众的支持,上杉军内部主和的声音瞬间占据上风,身为扬北众的加地春纲在一连打击之下。改变了初衷,转而以主和派的身份劝谏上杉景胜,希望他能立即投降,为上杉氏保留些机会。
加地春纲此前镇守本丸,实力并未受损,六千上杉军中有两千五百人归他统领,可是说是目前家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在他的影响下,上杉景胜的信念再次动摇,可是继承了扬北众直江氏的直江兼续,却对生父樋口兼丰伤重不治耿耿于怀,坚决反对投降,他觉得只有打赢这仗赚取足够的筹码,丰臣方才会足够重视上杉氏,进而和上杉景胜议和,若是在现在这种窘境下舔着脸求和,只会让秀保和各大名瞧不起,根本不能为上杉家日后的安泰争取足够的保证。直江兼续希望上杉景胜坚守最后的义理和尊严,不能让上杉氏的荣耀遭受侮辱。
听到这话,加地春纲等人觉得直江兼续是在反讽自己,顿时上了火气,破口呵斥道:“山城守难道是说吾等乃苟且偷生之徒?以本家现在的能力,即便背水一战又有多少机会取胜?还说什么议和,老夫还是奉劝你看清局势,都到这份上了,切莫妄自尊大,一切以保存上杉氏为重!”
“妄自尊大?!”直江兼续嗤之一笑,“兼续为本家付出的辛劳诸位都看在眼里,何来妄自尊大一说,倒是安艺守你,此前一直是主战派,如今怎么主张议和了?反复无常,拥兵自重,照我看,你才是最符合‘妄自尊大’的吧!”
上杉谦信时代的七手组大将,除去身在外地本庄繁长,就只剩下加地春纲一人尚存于世,他手握上杉家近半兵力,是此战成败与否的关键,直江兼续在这个关键时刻与他针锋相对,着实让上杉景胜捏了一把冷汗。
“都给我住口!”战前的军议竟变成毫无意义的相互诋毁和咒骂,一直保持沉默的上杉景胜终于耐不住吼出声来。虽然争吵双方是家中最具实力的权臣,可上杉景胜毕竟是上杉氏的当主,他的愤怒还是让两派人马安静下来。
“如今议和与否可不是本家一方可以决定的。”上杉景胜的言外之意很清楚,做出这个决定至少要有田中吉政的参与,否认将是陷田中家于不顾,绝非仁义之士所为。
按照上杉景胜的指示,直江兼续派人传田中吉政前来商讨。直江兼续觉得,当初田中吉政反戈一击便已经表明了决心,此刻即便商讨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背弃了丰臣氏的田中吉政一定会孤注一掷,与上杉家并肩作战。
事实也是如此,田中吉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加地春纲的提议,坚决要和上杉景胜同舟共济,坚守义理,拼尽全力击败丰臣联军,以证明田中军的勇猛。
田中吉政的表率作用给了上杉景胜很大鼓舞,直江兼续在得到田中的支持后腰杆顿时硬了起来,最终,加地春纲不甘心地接受直江的提议,决定集中兵力与丰臣军展开决战。
准备投降的田中吉政此时为了会反对议和?其实这只是田中吉政的一招毒计,他明白,若是上杉军就此投降,自己作为倒戈的一方,定会受到严惩;可若是在战场上再次倒戈,幸运地击杀上杉景胜,结果就会大大不同,凭借此功完全可以获得秀保的赦免从而保留家名和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田中吉政篡夺上杉景胜出兵的原因,他不出兵,田中便没有翻身的机会,这一刻,上杉氏竟成为田中吉政的垫脚石,如此可悲而又讽刺,不知“战神”在天之灵做何感想?(未完待续。。)
第三一八章 平地惊雷
得到盟友田中吉政的支持后,上杉景胜终于鼓足勇气,决定与三倍于己的丰臣军展开对决。此时上杉军六千人,其中上杉景胜直属一千人,加地春纲两千五百人,直江兼续五百人,新津勝资、千坂景亲、岩井信能、吉江定仲四将合计一千八百人,另有各部残军两百人;而田中吉政手中有三千人,其中直属备队一千五百人,六名家老合计一千五百人。
这支总共九千人的联军,以上杉景胜为总大将,田中吉政为先锋,沿汤川北岸布阵。与其相对的,是紧追过来的小西行长、中川秀成两部六千人,这两支部队跟随岛津义弘攻入本丸,并在攻克天守阁的战斗中立下战功,但是他们并不满足,在得知岛清兴被突破后,立即向岛津义弘请命作为先锋追击上杉军。得知上杉军退无可退只好在川畔布阵后,两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在其对面百米处布阵,等待后续援军的到来。
上杉景胜明白,川北的丰臣军中,以岛津、黑田、大谷、岛四家最为善战,相对的,小西、中川、新庄、生驹等则是泛泛之辈,如今摆在自己面前的两支军势正好都是容易对付的角色,而且兵力在己方之下,若是能在援军抵达之前将其击溃,定能给自己争取足够的筹码。
直江兼续对此设想表示赞同,他将加地春纲和田中吉政召至本阵,要求田中吉政乘丰臣军尚未站稳脚跟发起进攻,加地春纲率领两千五百军势作为中军准备增援。最后是新津勝资、千坂景亲率领一千人巩固战线,力图一战溃敌,之后再派遣使者与丰臣军议和。
在田中吉政看来,自己已经被直江兼续当作上杉氏的家臣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此前的决定。回到阵地后,田中吉政立即派人前往对面小西行长本阵,告诉他自己决定临阵倒戈,希望丰臣方能给自己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生擒上杉景胜戴罪立功。
小西行长乃是商人出身,心思缜密。对于田中吉政所谓的临阵倒戈很是怀疑。
“该不会是诈降。待接近我军时突然发起攻击吧?”小西行长思忖道。
同为九州大名的中川秀成微微颔首:“不能排除这个可能……不过毕竟是三千人的军势,若真能倒戈,我军将在兵力上占据优势,这样一来。不用等待援军抵达便能击败上杉军。到那时。战功全都是你我的啦。”
“听起来不错,可是……”小西行长思考良久,最终想出了一个较为妥当的计谋:“信中说担任进攻中军的是加地春纲。不如就让田中军在冲锋至一半时反戈一击,直接进攻加地春纲的军势,若是他照此做了,那便可以信任,我军也可立即出兵支援;可若是没有,那便是有意诈降,你我也好有个准备。”
“此计甚妙,”中川秀成点了点头,“可是冲锋至一半反戈,难度未免大了点…”
“这倒无妨,”小西行长微笑道,“我只是让其反戈,不一定要成功击败加地春纲,只要他能与加地春纲开战,并且伤亡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就能证明他的忠诚,其他的就交给吾等好了;况且若是早有准备,中途倒戈绝非难事,”
见中川秀成没有反对,小西行长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使臣,让其立即返回田中本阵,告诉田中吉政按计行事。
田中吉政也不是傻瓜,他深知此前的反水已经让自己失去了丰臣方的信任,此番小西行长做出这般决断也是情理之中。作为回应,田中吉政将印有花押和血手印的誓书密送给小西行长以表忠诚,同时为了倒戈顺利,他以商讨军务为由,在出战前将上杉氏安插的监军全部召集到本阵,用迷药将其迷倒之后全部斩杀,一举扫清了倒戈的最大障碍。
事不宜迟,为防止上杉军发现端倪,田中吉政命令家臣镰田半兵卫和福原长泰率先出阵,自己则是和弟弟田中清政率领剩余的一千人压轴。就在此时,也许是被田中吉政的诚心打动,小西行长特派密使来到田中本阵,告知其反戈的信号。
“一旦摄津守向天鸣炮,大人便可起事,一旦您和安艺守交战,摄津守便会发兵来援,到那时,大人便可算是将功赎罪了。”
得到小西行长的承诺后,田中吉政大喜过望,立即向密使保证,一定会按照机会行事,决不辜负小西的重托。
三千大军,因为小西行长的保证群情激昂,在诸将的率领下煞有介事地向对面的丰臣军展开冲锋。在其身后的加地春纲见状频频点头,直夸田中军作战勇猛,甚至号召麾下的上杉军向其学习,身处险境也要保持武家应有的威武。
作为中军的加地春纲不愿战功被他家大名所夺,在田中吉政出兵后不久也率军出阵,两千五百军势多以足轻为主,而田中军中却有八百骑兵,不一阵功夫便和上杉军拉开距离。
战场另一边的小西行长,通过南蛮镜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面的一举一动,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