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遗梦》第223章


欢寄烟臃ㄑ郏ご艘酝峙抡嬉蛔サ桨驯 !?br />
本多正信赞同地点了点头,感慨道:“如今东国二十万石以上的大名,除了本家、伊达家以及堀家,剩下的全都或多或少倾向右府,就连主公的两个女婿,也都…”本多正信顿了一下,自觉有些失礼,深深一拜,继续道:“总之,本家的处境不容乐观,主公还要早作打算啊。”
“你是我老夫已经是落得众叛亲离了?”德川家康面无表情地问道。
“臣失言了,恳请主公恕罪。”本多正信赶忙叩首谢罪,可德川家康却乐呵呵地笑道:“若是因为这点小事,老夫便惊慌失措,那岂不是和汝等一样了?所谓处境不容乐观,老夫又怎会想不到,不过倒也没你们这般惊慌失措罢了。”
大久保和本多一听,顿时抬起头,惊讶而又满怀期待地望向德川家康,亟亟追问道:“难道主公早已成竹在胸?”
德川家康莞尔一笑,回答道:“老夫在关东经营了这么多年。岂是他右府可以随意击垮的?你们仔细想想,这些倒向右府的大名,有几个是诚心诚意追随他的。就拿老夫的两个女婿来说,蒲生秀行表面上和右府称兄道弟,可实际怎么想的,我却能猜得**不离十,无非就是想攀上右府的高枝,恢复以往的九十万石领地罢了,若是老夫向他允诺。一旦夺取天下,将上杉的领地转交给他,你觉得他会怎么做呢?至于池田殿下。说到底不过是受奸人挑拨,一时气昏了头脑,过一段时间,正信你代我前去劝劝他。应该不成问题。实在不行,就等拿下蒲生家,让秀行殿下出马,这俩人如今穿一条裤子,肯定能妥善处理。”
“至于浅野和最上,说是右府的岳父,可本质上就是利用他罢了,凭借这层关系。一个重新进入了五奉行的核心,一个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领地。这才是他们所关心的,所谓的‘忠诚’并不存在于他们和右府之间,但凡是权力和土地利益能解决的问题,在我家康看来都不算是问题,按照这一理念,北上野的福岛正则,信浓的真田昌幸都可以化敌为友。家康觉得,这些人可以利用,但是不能深交,可以许诺权力和领地,但绝不能触及统治的核心,唯有对本家心怀感恩,饱含忠诚的大名和家臣,才能与家康分享权力和荣耀,而你们两位,就是这样的人。”
说罢,德川家康微微躬身施礼,这让大久保忠邻和本多正信受宠若惊,两人赶忙拜伏下去,感激涕零道:“微臣诚惶诚恐,何德何能得到您这般信任,请主公放心,不论将来天下大势如何变化,臣都将对本家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你们言重了,”家康爽朗地笑道:“这些话家康一直藏在心里,只是担心你们骄纵才不敢轻易道出,如今这般处境,让你们了解家康所想也未尝不可啊,正信说得对,是时候为将来做打算了,趁着这些大名尚未死心塌地跟随右府,本家必须提先下手为强,不然真是要变成右府的盘中餐啦。”
听德川家康这么一说,大久保忠邻顿时头皮发麻,冷汗顺着脸颊滴落在衣领上,这位老者用难以置信地口气询问道:“主公,难道您要对右府发难了?!”
德川家康点了点头,无奈道:“本以为利用大阪这件事可以削弱以北政所和淀夫人为首的闺阀,扳倒前田利家,从樱洛到北陆实现对右府的全面优势,没想到事情竟会发展到这种地步,现如今想通过五奉行和五大老体系压制右府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只能采取其他手段,解决这一心头大患。”
“其他手段?您难道是想起兵?!”本多正信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啊,您方才也说了,现在本家四面受敌,此时发兵恐怕胜算寥寥啊。”
“正信你说得没错,本家的确处境不堪,因此,老夫才决定将这个带头起兵的使命交给处境尚佳的大名。”德川家康微笑道。
“您是想煽动其他大名起兵?”本多正信有点面带疑虑,质疑道:“除了本家,谁还有这般威望和实力挑战右府,即便是有,恐怕也会被右府和他的党羽消灭吧?”
“你说的没错,一旦有反对势力出现,右府定会发兵以展示他作为后见的权威,若是还没掀起大浪便被打压下去,那这些替罪羊的起兵就没有任何意义,可你想一想,若是这一仗打成了持久战,拉锯战,甚至是不分胜负,那当初支持右府的大名还会坚持在他周围么,他的威信还会如开展前那般稳固么?”德川家康反问道。
本多正信似乎并不看好这些潜在的替罪羊:“照现在这种情况,能和右府打持久战的大名除了本家,似乎没有第二家吧,微臣相信,就连中国的毛利家,会津的上杉家都不能抵挡右府超过一个月的猛攻。”
德川家康微微颔首:“没错,这两家是没有能力独挑大梁,可老夫也并不奢望他们能和右府打成平手啊,不用一个月,只要他们能坚持十天,老夫便能以‘清君侧’或者‘调停’的名义起兵,迅速突袭右府后方,与他们前后夹击,到那时,还愁不能逼退右府,让他妥协?一旦他妥协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威严扫地,由此带来的影响你们应该能想象得到吧。”
“以中间人的身份介入战斗,即便是战败了,右府也无话可说;若是战胜了,那就顺理成章地取代他占据天下啦!”本多正信激动喊出声来,“主公的聪明才智,正信实在是不及万一啊!”(未完待续。。)
ps: 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熊仔感动拜谢!
第二五六章 一触即发
虽说这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甚是巧妙,可大久保忠邻还是从中嗅出了些许不足:“主公可曾想好如何煽动这两家出手?毛利中纳言虽不如其祖父元就宫擅长谋略,可依照其小心谨慎的性格,还是很难打动的,况且中纳言与右府也没什么根本上的冲突,让他出头,着实不易吧?至于会津中纳言,那更是无从谈起了,本家和上杉家自信长公时起便多有间隙,甚至是刀兵相向,况且上杉家的权臣直江山城守乃是石田治部的挚交,而本家和治部又素来不和,如此看来,实在是很难挑动啊。”
有关毛利辉元的分析,德川家康不置可否,可是说到上杉景胜,他却有些坐不住了:“忠邻你用‘挚交’来形容治部和山城守着实有些不妥啊,十四年前的越水城,太阁和会津殿定下了从属关系,也就是在那时起,治部才和山城守有了联络,虽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可两人的关系却未有你说得那么亲密。山城守何许人也?能获得‘天下第一陪臣’美名,且坐拥米泽三十万石知行的权臣,他会简简单单因为所谓的‘友情’而偏向治部么?当初之所以结交治部,依老夫看来,无非就是想借他接近太阁,保住上杉家的地位罢了,如今太阁殡天,樱洛上层勾心斗角四分五裂,治部早就丧失了一言九鼎的权力和地位,甚至是连北政所的闺阀都抵挡不过,反倒是右府这样一个毛头小子占据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他再和治部联合还有好处可拿么?因此,老夫觉得相较于毛利家,无所适从的上杉家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会津中纳言有什么理由和右府作对呢。没有大的利益冲突,恐怕很难让他铤而走险吧?”虽说德川家康分析得很是在理,可大久保忠邻还是有些担忧。
“有些怨恨不是一次性爆发,而是慢慢积累的。”德川家康笑道:“三年前,太阁决定将会津殿转封到会津时,曾想将庄内三郡一并划归他,没想到右府从中作梗,硬是将包括酒田凑在内的北庄内划拨给了自己的岳父最上义光,这件事让会津殿大为光火,不但对右府产生了怨恨。而且还讽刺了治部的无能,说他没能尽到保护上杉家的职责,从那时起,上杉家就和治部产生了距离,这件事可谓是影响深远。
不仅如此。由于会津、米泽和庄内地方不相连,由会津去庄内和佐渡需要经过最上家的村山地方。每每派军势和家臣前往庄内都要事先向最上家通报。这让一向自大的会津殿很是难堪,长此以往,上杉家在庄内岂不是没有秘密可言?因此,听安插在会津的细作说,太阁去世后没多久,山城守便在会津殿的默许下。偷偷安排人手,试图在连接两地的朝日连峰上铺设一条军道,当然,山城守并不打算让最上家知晓。可如此浩大的工程。且是在最上家的领内进行,不让最上家知道可能么?刚开工不到半个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