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强国之末代公主》第140章


若是换了谨之,唐大帅很清楚,他那个重情重义,外冷内热的儿子,决计做不出这种破釜沉舟,连妇人也一起算计在内的事情。
这样的性情对比,唐少帅或许能获得更多大势,但小人若要使绊子,却让人防不胜防。
唐大帅的心念电转,旋即忽然笑了一笑,将冯思平扶了起来,让他坐下,又喊了一声“贤侄”,方才温和的开口道:“冯小姐固然是佳丽,但我也不知那种不知怜香惜玉之人。要说我也是知天命的年纪了,要冯小姐下半生陪我这个老人,实在也是委屈了她。不若这般,就让我成全了冯小姐的感情,将冯小姐认作义女,送她一副嫁妆嫁给她合心可意之人,如何?”
冯思平一愕。
认义女?送嫁妆出嫁?
要说真为了冯思嫒好,这毫无疑问,是对她最好的方式。这么一来,冯思嫒一不必讨好夫主,二不必担心贞。操不在,三不必打胎伤及元气,甚至冯思平心里还有那么一刻动摇,想着“会不会她真的是和谁有了私情,不是因着唐家的算计”。
但想到方才冯思嫒绝望的神情,想到她在呼吸不畅的最后时刻还不忘的辩白和委屈,冯思平就打消了心里那个模糊的念头,反而一咬牙,噗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将头重重嗑在了地上:“求大帅收容,否则,天下无我兄妹葬身之地矣!”
他一边哭一边将冯家内部斗争的事情一连串的说出来,唐大帅仿佛一脸愕然的听他说着诸如“他五六岁的时候被人推进水塘,八岁的时候差点被人下毒,后院庶子女几许,他兄妹二人在冯家如何挣扎求生”等等。
“贤侄啊……”唐大帅仿佛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非是我不愿意纳姨太太,但我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冯小姐还是妙龄,日后我早早去世,徒留她在世上孤苦无依,我又于心何忍?”
他后头的话,冯思平都听不进去了。
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意思不必点破,自然彼此都心知肚明。
唐大帅这番话是什么意思?还用再说?
不想留她孤苦无依,笑话,她不是还有哥哥么?怎么可能孤苦?他的意思,分明就是若是纳了她,那他离世的时候,也要她一起陪葬!
冯思平简直就像拂袖而走,他根本想不到,就是因为他主动提起这件事,在决断上的狠辣,才让唐大帅下了必要冯思嫒陪葬的决心。
因为唐大帅十分明白,他剩下的日子,已经不满五年了。
再英明的主君,也可能在死前有糊涂的日子,而他日后的基业,都是要传给他的儿子的,万一他日后糊涂……被人钻了空子,这种事儿,他断断不能容得下!
冯思平几乎要咬碎了银牙。
他最后回话的声音都打着颤:“舍妹身体一贯不算好,怕是天年不久,她既愿意于大帅为妾,自也是因着一往情深的缘故。这日后得了比翼之症……也自然是情理之中……”
唐大帅这才哈哈一笑,两个人仿佛毫无芥蒂的坐下来,这才开始谈论正事。
哪怕是勉强允了纳冯思嫒,冯思平还是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让步………而他这时候终于知道了唐大帅在算计的是什么,他要的,是南北双方对他竞选大总统的支持!
原本议员当中,南北席位几乎平均,但在京中有哪些人是倾向冯家的,冯思平自然一清二楚。他当然不可能将这批人全部交到唐大帅手里,但给了本来就略微摇摆,在唐家冯家中间心志不定两边讨好的那些,让唐大帅知道了这一批人之后,他就能拥有了大部分的选票。
而这,就是唐大帅现在所需要的所有了。
***
在东北那边,瞿凝和唐少帅自然不清楚京城的博弈和暗潮涌动。
唐少帅也不可能知道,他爹居然要逼着一个妙龄少女殉葬,就为着他想,日后要替他儿子铲平道路。
自打他们上回议了京城的事儿之后,瞿凝想了想,就给在京都的,退位下野的哥哥拍了封电报去,只说惟愿岁月静好云云。
其中意思,她哥自然一望便知………她是不希望他再在波云诡谲的政坛再参与进去了。
要说京城,没多久之后就要进行大总统的选举,末代皇帝手里还握着不大不小的一批中间派的力量,虽说他实际上没担着任何的职务,但却是精神上的领袖,一句话就可以左右一批人的政治倾向,不可小觑。
他和末代皇后自打出了宫就居住在京城王府之中,因当时是带着禁宫中的不少奇珍出的宫,所以日子竟能维持着奢侈的用度,甚至比在宫中每日提心吊胆,要小心弹劾等等来的更加逍遥自在。
末代皇帝本人倒是不太想再参与这些事情了,奈何当时与他一起出宫的妃嫔等人总是在他枕边吹风,再加上几个少年时候的伴读也常常长吁短叹……日子久了,若说他心里没个“雕栏玉砌应犹在”的感慨,那肯定是假的。
所以接了瞿凝的电报,他也只是放下来,废然一叹而已。
有些事情,还真不是他想放下就能放下的,她是个女人,只要男人能为她遮风挡雨,自然就能得一世安稳,但他到底是个男人,总得要撑起这个家。
到底要不要下注……他恐怕,还得再好好看一看,好好想一想。
皇帝很清楚,他心里依旧有不甘心,依旧有未曾熄灭的,还藏在里头细细燃着的火苗。
皇帝这边没信儿,瞿凝久等依旧得不到回复,她心里就大概知道了他的回应………没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这其实就是代表着,她哥哥还是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呐。
瞿凝细细想了想,当晚就跟唐少帅说了一件事:“我怕我哥哥出了宫之后跟日本人继续勾搭在一块儿,你最好提醒大帅注意着点儿……”
作者有话要说:补更……
☆、第114章 矛盾(1)
瞿凝这么一说;唐少帅原本在解大衣的手就停住了。
他很清楚,自己这位枕边人说话;从来不会是无的放矢。
她会说这样的话,一则是因为她已经越来越有了作为他们唐家人;不,是作为他妻子的觉悟,二则是因为她肯定已经注意到了某些他没注意到的蛛丝马迹;想给他提个醒。
他沉默着点了点头;看似手上没停,但心里却已经像是成了一团乱麻:皇帝若是跟日本人藕断丝连;那么必有卖国后续。
这其中,牵连甚多,所图甚大。
毕竟华夏数千年封建社会;如今虽帝制已废,但“受命于天”的思想,却依旧淫浸在四万万人民的心里。
帝制是废了,但据说皇帝在京中,偶尔出行之时,必遇遗民哭喊跪拜,尽管末帝死拽,依旧哭号不起,闹得他后来为了顾忌影响,几乎不敢轻易出王府半步。
民心如此,这末帝的威力,可见一斑。日本人若是得了人去,后头的事情,也的确难办的很。但如今正处於唐大帅想竞选大总统的关键时刻,唐少帅几乎敢肯定,他爹为了所谓的“大局”,必然不会对皇帝加以斥责,反倒会顺着皇帝毛去捋。甚至,哪怕是知道了末帝和日本人的盘算,他也不定会跟对方做交易,以换取他自己的总统位置能够板上钉钉。这一点觉悟,让唐少帅心底充斥着一片冰冷的清明。
但这事儿又不能不管……果然棘手的很。
他理清了自己的思绪,再抬起头来时,眼眸之中已经是一片清澈平静,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平和,反倒是瞿凝,在丢下了一个重磅炸弹之后,却发觉对方神色安稳,她反倒少了几分逗弄的快意,隐约眨了眨眼睛,瞬间收起了脸上的促狭之意………开玩笑,要是那货发觉她居然带着看好戏的眼神看他的反应,那人不反扑才是怪事:“谨之,这事儿我也就是模模糊糊猜的,到底准不准,还是两说,何况你也说过,咱们蜗居东北,鞭长莫及,京中事儿……看看就好,对吧?”
他不答反问:“你是从何得知的这事儿?”
瞿凝搅了搅手指:“好啦好啦,我也不瞒你。我的二妹妹身边,有我一个关系挺亲近的宫女,她有隔一段时间给我回一封信,据说我哥哥近来静极思动,二妹妹去找哥哥,常常扑空,但外头又没人发觉哥哥出门……我就在怀疑,他到底是去了哪儿。”
还有一头是因为东北这边的日本人动静诡异,他们近来倒是没怎么大动手,但是根据她这边的内线透露,有个军。官喝醉了表示,公主和少帅都不算什么,迟早有身份合适的会压得住他们。
再加上她自己写信去了京中,那人却是那种淡漠反应……
这么一来,事情就串成了线。
瞿凝暗暗叹了一口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