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之下》第113章


那个叫萝珊的女孩赶着马高高的唱了会儿歌,她一回头,就见自己和阿爹救下的那个人居然走出了毡房!这会儿他立在毡房边,许是阳光有些刺目,狭长的眸子微微半眯着,抬头望向澄澈的天际。萝珊意外极了,连忙骑着马达达跑过来,惊讶道:“你怎么出来了?血止住了么?”
那人抿着唇,眸色淡淡的点了点头。
他的面色比前两日好了不少。那天萝珊真是要被他吓死了,以为这人死了呢没想到又活过来!这人如今站在融融的太阳底下,好看的眉眼镀上一层薄薄的暖意,显得没有那么凌厉。萝珊笑盈盈的看着他,问:“你是哑巴吗?怎么总不说话?”这人来了这么久,总是不开口。
默了默,那人终于开口道:“不是。”声音凉凉的,仿若草原上低低流过的溪水。
听到他说话,萝珊又是一阵惊讶,“你会说话啊!那你叫什么名字?”问题一股脑的抛出来,萝珊眼巴巴的望着。
停顿良久,那人仍旧简短回道:“傅铮。”
萝珊喜出望外,跳下马跑到傅铮面前笑道:“好啊,傅铮,我现在是你的救命恩人了,你要给我当夫婿呢。”
傅铮冷冷望过去,又冷冷回道:“我已经娶妻。”
“你有妻子?”萝珊吃惊。
傅铮“嗯”了一声,仍抬头看了看天,又打量远方。
萝珊在旁边着急道:“可是我是你的救命恩人啊,你们中原人不都要以身相许的么?”
像是听到个什么笑话,傅铮笑了。可是,他明明笑着,却根本没有暖意,眼底还是覆着淡漠的冷与刺骨的疏离。垂眸望着萝珊,他一字一顿道:“谁告诉你救人一命,就一定会有人以身相许了?”
萝珊被问的哑口无言。
四处打量完,傅铮只是问她:“外面不打仗了?”
“好像不了。”萝珊摇头,“听说还要在会辽河边议和呢。”
傅铮眉心略略一蹙,也不再说其他,只转身回毡房继续躺着。萝珊忽然觉得这个男人身上有股特别压迫人的气场,哪怕她是他的救命恩人,这人还这样硬梆梆的对她!萝珊有些生气。她走进毡房,就见那人已经躺下来,阖着眼,又是一副不理人的样子,萝珊不高兴的离开。
傅铮这才重新睁开眸子。
草原上的人就是热情,时不时又开始高歌了,有些吵。傅铮皱了皱眉,吃力的坐起来。他靠在那儿,从怀里摸出一粒珍珠。这粒珍珠靠在他心口的位置,冰冰凉凉。他受了重伤,现在这珍珠自然也破损了些。
傅铮拈在指尖,定定看着,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第 96 章 
萝珊放完牧回来,才知道自己救上来的那个男人走了,不仅骑走他们家最快的一匹马,还顺走了一匹当成备用,真是够无耻的!
萝珊骂完,又不服气,这人有这么着急么?
看到桌上留下来的几片金叶子,她哼了一声“谁稀罕”,有些埋怨,却又有些担心。傅铮那么重的伤,萝珊很怀疑他骑马随便受个颠簸,那骇人的伤口就会迸裂开,说不定他就那么死在茫茫草原上面,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皱了皱脸,她跺脚对阿爹说:“阿爹,他伤还没好呢,你怎么不留他啊?”
阿爹抽着水烟笑:“他说想要回去呢,怕家里人担心。”
“家里人?”萝珊摇了摇金叶子,小声嘟囔道,“肯定是他的夫人。”又不住好奇:“阿爹,你说,傅铮已经长得那么好看了,那他的夫人得多美啊,能让他这么心心念念,不顾身上的伤就赶着回去……”
这个问题她问过傅铮的,可傅铮当时什么都没答,只沉默的对着毡房顶,那双好看的眸子深深。
如今,这个答案再也没人知道了,萝珊忍不住叹气。
……
且说梅茹一行从京城出来,北上到了泗城遇到太子。这次辽军反扑,太子弃守关口而逃,一路逃到了这儿才停下来。
众人先去拜见太子。梅茹自然也要一齐去。她如今对那太子是恶心至极,一想到去年夏天半漪园中的那道龌龊身影,梅茹浑身就像有无数只小虫子在爬,恨不得捅他一刀。
幸好现在众目睽睽之下,那色太子做不了什么,不过是隔着众人打量了梅茹一眼。
只这猥琐一眼,都让梅茹觉得难受,垂在身侧的两条胳膊上俱是鸡皮疙瘩。一时间,她又庆幸太子这次不随他们一道去会辽河,否则这一路梅茹都要小心防备、提心吊胆。
这日夜里,使团一行还是要歇在泗城驿馆。
既然是歇在太子眼皮子底下,梅茹便将匕首压在枕头旁。已经夜深了,她却一点都睡不着,耳边但凡有个风吹草动,梅茹的心就会跟着紧紧一跳。她脑海里总是不自觉的浮现那道龌龊身影,挥之不去,简直成了她的噩梦!
这种感觉真让人难受,梅茹心里压抑,她徒然睁开眼。
夜幕沉沉,上回她这么无助,还是傅铮救的她。他将她死死抱着,拥在怀里,身上还有微凉的酒意。
想到那个人,梅茹忍不住叹了一声。
明明她厌他的,恨他的,还恨的咬牙切齿,却还是为他掉了泪。现在,梅茹已经不哭了,毕竟自己也曾经死过一回,她只是觉得莫名难受。
好像傅铮这么突然一死,她满腔的恨意、怨愤、敌视都不知道该去哪儿,又该往哪儿走。她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堵着,堵得有些疼,又像是被掏空了一般,空荡荡的,整个人飘忽而昏沉,很不好受。
这一世,梅茹原本不想和傅铮牵扯上关系,她躲着他,避着他,甚至还想撮合他和二姐姐,更不想欠下他任何情分,偏偏事与愿违,她欠了他很多。如今傅铮死了,而她却让他带着遗憾离开。
一想到傅铮离京那日,问她有没有什么话要交代,梅茹便愈发堵得慌。他是一个要征战沙场的人,他那么想听,就想听她说一句……如果她当时说了,梅茹现在也许不会这么自责。
这种遗憾,真的是天人永隔,永远都弥补不了。
光是这么一想,梅茹头又疼了,疼的像是有根银针刺穿太阳穴,还很钻心。
……
翌日,使团离开泗城前往会辽河。
众人向太子辞行时,太子忍不住又低低拂了眼梅茹。不过一年未见,梅茹自然长高了些,身段纤盈的站在那儿,举手投足间更是天姿自然。只是姑娘娇艳的眉宇间多了哀伤,也不知是替谁伤神,反正小模样是怪勾人的,让人恨不得搂过来亲一口。
被太子这么不要脸的打量着,遥想这人的龌龊心思,梅茹又要作呕了。好容易驶出泗城,她才松去一口气。只是一想到回来还要经过这个地方,梅茹便又有些犯愁。
继续往北走了数日,使团终于抵达会辽河边。
会辽河如今在辽军控制之下,他们一到,那些辽军就虎视眈眈,凶神恶煞,却又是满口嘲笑之语。
梅茹从马车上下来,面色凝重。
这儿是数万将士的葬身之地,是个彻头彻尾的地狱。
她仰着头,静静端详着这个地方。
河边的风迎面狠狠一刮,她的脸上好像被覆上了厚厚的一层血,全是冷的、没有温度的血。那是他们魏朝数万将士的血,里面还有傅铮的。
梅茹眼眶又红了。她望着这澄澈的天际。天上是大团大团的云压下来,压得人心里不舒服啊。
也许,傅铮临死前,就是看到的这一幕。
又或者,他的眼底满是嫣红的血,所以,傅铮最后看到的,是血的颜色。
梅茹鼻子发酸,她眨了眨眼,艰涩的别开眼。
她终于来了,来送他最后一程,也算亲手了断纠缠了两世的恩怨。
……
这次议和一共谈了三日。
因为有正副使在,所以梅茹就是个打下手的,落得轻松。只是她心里存着事,面上仍是凝重之色。
辽军对他们一举一动皆看管的极严,绝不允许他们随意走动,更不能脱离看守的视线。稍一不顺意,对方就吹鼻子瞪眼。直到谈完,签下满意的条件,那些辽军才对他们宽松了些。
当日夜里,北辽宴请一众使臣,略表客气。
梅茹没有去,只对这儿负责的将军央了一个条件。那将军见梅茹是个姑娘家,又千山万水过来,懒得在这种细枝末节的地方为难她,于是准了。梅茹客气道了谢,这才面色郑重的回了自己营帐。
她得去给傅铮祭一杯薄酒。
这件事放在心里,梅茹根本不会忘。
在营帐里,她换了身素色的衣裳,又摘了首饰。
酒是早就备好的。傅铮不嗜酒,他前世就饮得不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