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抗日上海滩》第272章


他购买这些海岛可不仅仅是为了度假。从日本合法或者非法掠夺来的文物、古玩或者其他资源,不能运回几年后就会和日本关系大大改善的美国,也不能运回纷争不已的中国,即便是运回澳大利亚也不合适。毕竟澳大利亚和欧美基本上是穿一条裤子。只有找一个不归任何国家管理的地方,才能完好的保存这些东西。
法属波利尼西亚就是这样的一个所在,虽然此地冠以法国人的名号,但实际上天高皇帝远。在余生有了此地七八个岛屿的所有权后,法国人根本管不着。
协议达成后,余生带着陈天返回澳大利亚,并从澳大利亚回到日本。几颗浑圆的黑珍珠,两个人并没有变现。陈天的老婆喜欢,青小艺更喜欢。这一来一去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陈天这个人本就没什么存在感。偶尔消失一段时间。也少有人关注。几天后,陈天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仿佛从未离开过一般。
而此时,无论是东京的日本人。还是东京的美国人,都早已没有闲心关注陈天这个人。玛丽莲梦露和李香兰的日本巡回演唱会的东京第一场,即将开始。
在战败后的日本,由于对天皇和日本不败的信仰的崩塌,大部分久被洗脑的士兵和民众,人心浮动。此时。若不是面临饥荒,恐怕大部分日本人第一个思考的问题不是日本为什么战败,而是该如何发泄愤怒。
虽然后世的记载语焉不详。但是,在此时的日本,由于人心不稳而发生的暴乱并不少见。所以,美国人在驻扎日本后,除了要将日本的军工体系和军队拆解,还要安抚民众。
而安抚民众最常用的东西,就是文艺作品。特别是由明星演绎的文艺作品。除了被麦克阿瑟钦点、如今已经已经成为美国好莱坞一线明星、被众多美国大兵视为梦中情人的玛丽莲梦露之外,最受日本人期待的,还是出身于日本的李香兰。
越是现实残酷,人心越是需要抚慰。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与美国人的经济危机相伴而行,后世的网文大兴与草根阶层对抗现实的无力相互呼应。
所以,这场演唱会集中了美国人和日本人,好莱坞与上海滩,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而这场演唱会的选址,也并不是富丽堂皇,并没有受到美国空军轰炸的皇室屋宇,而是断壁残垣满目荒凉、已经被炸成废墟的东京市区。
这样的选址,是余生在和麦克阿瑟通电话后亲自定下的。余生将这场演唱会的主题,定位为反战,他告诉麦克阿瑟:“如果想让日本人认识到自己发动战争,掠夺别国的错误,那么就要让他们在有美好期望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损失。不知道疼的孩子,是教育不好的。”麦克阿瑟深以为然。
当然,为了演唱的效果出色,余生准备了大量的记录影像和大块的银幕。一九四五年,圣诞夜。日本东京,李香兰和玛丽莲梦露联袂主唱的演唱会开始。
虽然是在日本人的土地上,但是作为战胜国,美国人还是安排玛丽莲梦露先登台。玛丽莲梦露在真实历史上。虽然并不以多才多艺出名,但实际上,在开始拍电影后,对待演艺事业极为认真。虽然没有太好的歌唱天赋,但是。为了这场演唱会,余生找专门的歌唱家给玛丽莲梦露恶补了一个多月的课。
所以,玛丽莲梦露的歌喉,还算是能听得下去。并且,现场的观众,专业的音乐家并没有几个,大部分还是听个调子或者听个歌词而已。而这是余大才子的强项。后世反战歌曲,尤以欧美国家的为多。
玛丽莲梦露第一首歌,唱的是后世sarah的一首反战歌曲,《thewarisover》。开门见山的告诉众人。战争结束了!
《thewarisover》这首歌,曲调悠扬清丽。以钢琴与吉他独特的伴奏声开始,紧接着,便是因婉转为主要质地的小提琴声。即便是去掉歌曲名称,和sarah的歌唱,仍旧是一首难得的好听的曲子。
“mystaturesarefalling,likefeathersofsnowtheirvoicesarecalling,inawhisperingworld,waitingforthemorningglow,heaveniscalling。fromrainyshores,countingwoundedlightsfalling,intotheirdreams,stillsearchingforanopendoor。inmorningdew,agloriousscenecamethrough,likewarisovernow,ifeeli"minghomeagain,puremomentsofthought,inthemeaningoflove。thiswarisovernow,ifeeli"minghomeagain,anarrowoffreedom,ispiercingmyheart……”
“我的身体在降落,像雪般的羽毛,他们在呼唤,在一个搬弄是非的世界里,等待早晨的阳光,天堂在召唤,来自雨中的海岸,数着受伤的心灵坠落,在他们的梦里,依然寻找那扇开敞的门,清晨的露珠里,经历了光荣的场面,如战争结束了般,我感到自己又回家了,纯洁的思念瞬间,在爱的意义中,这场战争已经结束,我感到自己又回家了,自由之箭,刺穿我的心……”
歌词中指向的意象纷繁,由于文化的差异,日本人根本听不懂。即便是懂英语的日本人,也很难理解这需要专业英语八级才能欣赏的歌词。倒是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美国大兵们,听得心有所感,眼眶发红。
歌词和曲调一样,是以一个等待丈夫回家的女子的口吻,对战争加以叙述。当然,叙述的大多是这个女子身在战争后方的思念与祈祷。与中国古代唐诗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相似的意趣。
而这些美国大兵,大多是有妻子或者女友的。即便没有妻子或女友,家人总是有的。这一首歌唱得凄婉,听来便如同妻子或者女友在他们耳边的倾诉。极有代入感,也极为煽情。
在玛丽莲梦露歌唱时,舞台背后的大屏幕上,还放映着余生从众多美国业余摄影师手中买来的胶片剪辑成的纪录片。纪录片中的主角,不是在前线征战的士兵,而是在后方工作的美国女子。她们平日的劳作,对家人平安归来的祈祷,和满怀情意的信件,是纪录片的主要内容。
这种影像和音乐的配搭,极有震撼力。无论是坐在观众席上的美国大兵,还是负责维持秩序的美国大兵,听到这首歌,看到这些影像后,有很多人都哭了一鼻子。而对歌曲的词曲作者和纪录片作者余生,都好感倍增。
玛丽莲梦露虽然漂亮,唱的歌也好听,但是和日本人的文化并不搭调。一曲歌罢,掌声虽然也算得上热烈,但是明显有些敷衍的意味。除了美国大兵是真心喝彩,其他日本人也不过是看个热闹而已。
第二首歌,是李香兰来唱。身着日本传统服饰的李香兰登台后,收到的掌声,明显热烈起来。李香兰在日本的人气极高。在二战结束前,甚至有为了抢票打破头的事情。在日本人看来,玛丽莲梦露顶多算是胜利者得意洋洋的夸耀,而李香兰,才是日本人的光荣与梦想。
李香兰唱的歌,并不是新歌。第一首,是在日本战败前,就在上海滩夜来香演唱会上唱过的《伤心太平洋》。
“离开真的残酷吗?或者温柔才是可耻的!或者孤独的人无所谓,无日无夜无条件!前面真的危险吗?或者背叛才是体贴的?或者逃避比较容易吧!风言风语风吹沙!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风不平,浪不静,心还不安稳。一个岛锁住一个人!”
“我等的船还不来,我等的人还不明白。寂寞默默沉没沉入海,未来不在我还在!如果潮去心也去,如果潮来你还不来!浮浮沉沉往事浮上来,回忆回来你已不在!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茫茫人海狂风暴雨!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就过去,一生一世如梦初醒!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第二百二十八章 揭露真实
如果说李香兰当年在上海滩唱的《伤心太平洋》还只能震撼日本上层的话,那么,自如今经历过对于日本人宛如噩梦一般的太平洋战争后,这首歌已经能刺痛日本人的灵魂!
且不说太平洋战争,在日本人占据先手的情况下,被美国人生生逆转战局,就连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海军,都在数次战役中,被美国人生生击溃。如果细查二战日本人战死人数最多的战场,不是日本人控制面积最广大的中国战场,也不是贸然出兵的俄国战场,而是太平洋战场。每一艘沉没的舰船,都是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的日本士兵的埋骨之地。
如今,在天皇无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