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第134章


卟撕透笔称返纳坛∫裁挥校⒆由涎А⒓沂艟鸵担汲闪死洗竽盐侍狻?br />
不久前,他派陈彬专程去了一趟,商量一下搬迁的事,怎么样了呢?他想,钱还没有最终落实,不好说得太明白了。掌握人类最尖端科学的人,恰恰远离现代文明,陪伴他们的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望不断的绿水悠悠”。
他这一走,真的是要留下太多的遗憾了。
其实,让人恼火的事情还远远不止这些。
国防工业过剩的生产力往哪里去?整个国民经济本来就机械加工业过剩,随着农村土地承包,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于是,一场争原料、争市场的商战开打了。面对国防工业特有的技术优势,地方保护主义筑起了强大的壁垒,国防工业原定的找米下锅方针遇到了阻力。生产民品,没有原材料;制造的产品没有市场准入。“国防工业原本就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现在又来抢饭碗”;“国防工业是包袱,砍掉算了”……当矛盾提交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又是一场舌剑唇枪。
第三世界的国防部长们又来讨要武器了。父亲这个从来不讲钱的人,突然一改常态,可以,但我可是要收钱的哟!父亲说:“他不干,在北京赖了一个星期,最后谈成付成本费。”
这又是轩然大波。外事口态度坚决地说:
“我们不做军火商,是毛主席的原话!再直接不过了嘛!难道还能有歧义吗?”父亲顽皮地说:“既然你想请客,那就掏你的口袋吧!”
“变无偿援助为有偿出口,这是挑战我国的基本国策。”父亲说:“扣帽子谁不会。你也不要忘了四个现代化才是本世纪的目标!”
“外事领域是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抓的,不存在‘左’的问题!”父亲说:“人民解放军难道就是‘四人帮’抓的不成?”
不过这次赵紫阳是站在父亲一边的。
凭父亲一贯的个性,不难想见,在为国防工业争取生存权的斗争中,他肯定又是剑拔弩张的。
惹不起的人——这顶桂冠终于戴到他的头上了。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定点于浙江海盐县东南的秦山山麓,故取名为“秦山核电站”。它东临杭州湾,地质构造稳定,冷却水取自海水。1983年破土动工。
父亲批示:“请转告核工业部的同志们,现在就要看他们的了。要像搞第一颗原子弹那样,埋头苦干,下决心干出样子来。”
秦山核电站。1991年并网发电,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10年累计发电168亿千瓦时。与燃煤相比,减少向大气排放硫氧化物14万吨,二氧化碳1800万吨。杭州湾依然秀美清新。中国成为世界第7个有能力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了。
大亚湾核电站同样辉煌。1993年并网发电,也是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它的建成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能源缺乏的广东省一直靠北煤南运,省内水系落差小,不具备发电条件,就从核电上找出路。可他们缺电也缺钱,于是利用比邻港澳的优势,“借钱买鸡、借鸡生蛋、卖蛋还钱。”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想法,透着商业运作的智慧。1983年,与香港合资,并与法国、英国签订了设备购置、技术服务和贷款协议。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彭湃烈士的儿子,中国的核反应堆专家彭士禄。彭湃是我父亲年轻时追随的革命偶像;彭士禄是我父亲欣赏的专家型领导干部。
两个项目,两条道路,两种办法,殊途同归。不管当时的争执如何激烈,矛盾如何复杂,也不管后人如何评价,这段小小的插曲,多少折射出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探索中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展现了那一代人特有的风采。
话虽如此,但我国核电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能源结构中核电所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仅有1%,远远低于美国21.9%、日本33.4%、法国77.4%。
20多年来,几乎很少有人对中国长期的能源需求有冷静、清晰的判断,自然对于核电的战略定位更是无从谈起。在80年代崇洋的风潮下,像我父亲这样的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土包子们,是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他们的。
直到2003年,捉襟见肘的窘相终于露出来了。2005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扬,能源供应全面趋紧。这些因素使得核电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一再攀升。
1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了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一周后,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透露,国家已经用“积极发展核电”代替了“十五”规划中的“适度发展核电”政策。
3月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正式宣布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至此,传扬了两年的中国核电战略调整,终于在国家层面上获得确认。各界发展核电热情高涨。不仅在沿海缺乏能源的省市,内地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广西等省市,也向发改委提出建设核电的强烈要求。
温家宝总理出行法国之前,向《费加罗报》重申了中国的核电发展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届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
我想,这大概是父亲最希望看到的了。
不久前,有一部关于秦山核电站的电视纪实片上映。秦山,从你并网发电算起,你应该是13岁了吧?如果你是个少年,你一定是虎虎生风;如果是个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在你还在母腹中时,我就曾关注过你,我的父亲,为了你的出生,甚至还曾付出过政治代价,开罪了一些政坛要人。我满怀期盼地等待着它的播出。这部片子记载了秦山人艰苦的创业,描绘出秦山美好的未来,铭记下许多为核电做出贡献的人物,但令我伤心的是,唯独没有我父亲的名字。
古记,东海有仙山。站在杭州湾旁的秦山山麓,遥望大海。随着岁月的流逝,今天,父亲他们这一代人,早已像这海面上的晨雾一样,消失在这茫茫的海天佛国之中了。
4 水头如箭破夔门
将近在一年前,中央和军委高层发生了一次变化。
1981年6月,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之职,胡耀邦和邓小平分别被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同年7月10日,中央军委任命杨尚昆为军委常委兼军委秘书长。
父亲忽然间从国务院领导层中消失了,这件事在党内高层引起了议论和疑惑。这如果仅仅是针对父亲个人,问题当然就简单得多了,但这恰恰涉及到国防工业领导体制的走向问题。
对这件事最着急的大概是杨尚昆了。就在父亲被免职的两天后,好像也是在吃晚饭的时候,杨尚昆从北京打来电话,他们在电话里谈了很长时间。电话打完,我们饭都吃完了,叫炊事员把饭菜再热热。我问父亲,有新情况?他点点头:“杨要我继续抓下去。”
还要继续干?
“他(杨)说他也是才知道。说这样大的事,事先连气都不通一下。他已经和小平同志说了,还是要我把这一摊继续抓下去,不能放。”
国务院搞机构改革,只知道是把主管各口子的副总理都改成国务委员,原以为不过是个名称变变,谁能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有人慢慢回过味来了。
我说,怎么抓啊?职务都没有了,以什么名义去抓?
“杨的意思是干脆过到军委这边来。具体怎么个搞法,他再协调一下。”
由杨尚昆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这件事在酝酿时,邓小平曾征询过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杨是太了解了,他们在中央苏区就很熟悉。他认为,杨离开军队时间是长了些,但他的协调能力还是很强的,出任军委秘书长,应该说是个合适的人选。
父亲说:“邓问我的意见,我说,这个人决断上弱些,但他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我赞成他到军委来,我会支持他的工作的。”
杨来军委之前和我父亲也有过一次长谈。他说,小平同志要他到军队来,他是有顾虑的,自己离开军队太久了,军队情况一点也不了解。小平同志说,有什么好怕的?有事就问爱萍嘛!军队的事他还不熟悉?我和他打过招呼了,他会支持你的。
父亲还回忆起年轻时他们在中央苏区组建中央直属机关篮球队的美好时光。看得出,他很动情。他身居高位,但心地单纯,他看重的是同志之间真诚的友谊。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今天都取得了这样显赫的地位,彼此之间还能像年轻时那样推心置腹的谈话,是难能可贵的。
他说:“同志间在一起工作,不可能都那么一致。但有一条,只要能交心,再有分歧都不怕,怕是怕在不能交心了。”
他接着说:“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