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986章


拼喝说氖虑椋褪堑湫偷姆笱堋?br />
大清国面临困境,虽然尚未大规模的爆发出来,可睿智的皇太极提前发现了,提前想到了应对的办法,这对于大清国来说是好事情,可想要真正解决大清国存在的问题,可不是嘴上随便说说那么简单的,这需要皇太极想到真正的应对办法。
在范文程看来,皇太极应该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遣代善前去与大明朝廷商谈,期盼大清国与大明朝廷能够在辽东或者辽南互市,同时也做好商谈破裂的准备,派遣八旗军从宣府或者是大同的方向入关劫掠,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耗费气力整治大清国目前不稳定的局面,告诫诸多的满人,务必从大清国的未来考虑,善待汉人和朝鲜人,同时尽可能的让这些汉人心甘情愿的为大清国做事情。
这恐怕是解决困境的最好办法。
皇太极只想到了第一个方面,忽略了第二个方面。
或许是皇太极的年纪大了,想法不一样了,为了能够稳住满人权贵,皇太极选择了牺牲汉人和朝鲜人的利益,毕竟大清国是满人权贵的大清国,皇太极所有的依靠,也是来自于满人权贵以及草原上的部落的,汉人和朝鲜人,一直都是被压制在最底层的,就是为大清国做牛做马的,没有什么实际地位的。
皇太极不想折腾,不想满人权贵出现什么不满。
说到底,皇太极相信的还是满人权贵,骨子里还是排斥汉人的。
范文程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故而感觉到异常的沮丧,若是皇太极一直都秉持如此的态度,那么身在大清国的汉人,就真的没有多少的活路了,身在大清国的汉人造反基本是不可能的,八旗军的骁勇,让这些汉人根本就不敢也没有机会反抗。
皇太极怕也是看透了这一点,认为汉人没有能力反抗,只能够乖乖的做事情。
极度的沮丧占据了范文程整个的脑海,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面,不准任何人打扰,哪怕是他深爱的夫人也不准打扰。
范文程仔细的思索在今日大政殿的每一幕,思索皇太极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反复的加以分析,他希望自身的判断是错误的,或许皇太极会真的出手,制止满人权贵的很多不妥当的做法,可是思来想去,范文程愈发坚定了自身的判断,那就是皇太极会在一段时间之内放弃汉人和朝鲜人,满足满人权贵的利益。
一直思索到最后,范文程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
皇太极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与他范文程单独的交谈,偏偏今日的交谈,说出来了那么多重要的话语和事情,难道仅仅是因为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倾诉的,他范文程在皇太极身边数十年,从未见过皇太极如此的说话。
皇太极为什么说那么多重要的话语,不仅仅关乎到大清国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还关乎到大清国下一步的行动事宜,难道他范文程这个汉人就如此的值得信任吗。
范文程越想越害怕,他感觉大自身陷入到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漩涡之内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他的能力可以扭转和抵御的,有朝一日,这个巨大的漩涡会将他范文程彻底的吞没,让他没有反抗的能力。
思索良久,范文程提笔开始写东西了,这倒不是他刻意所为,而是一种习惯,将所思所想都写下来,接着仔细分析,弄懂事情之中的奥妙。
写出来的这些东西,范文程全部都是在事后销毁了。
第九百五十章做好狗急跳墙的准备
代善再次来到辽东,商谈大清国与大明朝廷在辽东互市的事情。
驻守辽东的郑家军副总兵、都督府都督刘泽清,专门将此事禀报给皇上和朝廷。
朝廷不可能同意与大清国在辽东互市,辽南也不可能,现如今朝廷的政策,就是要彻底封锁大清国,让大清国逐渐衰落下去,故而内阁毫不犹豫的否定了代善提出来的建议。
经过了万国来朝的事情之后,大明王朝的威信已经广为传播,这让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有着强烈的自信,尽管说目前暂时没有对大清国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可谁都相信,大明朝廷不要多长的时间,就要彻底灭掉大清国了。
文武大臣对皇上的崇敬已经形成了习惯性的氛围,不管多么困难的事情,皇上都是能够想到解决办法的,朝廷也是能够顺利执行皇上旨意的。
郑勋睿的看法却没有那么简单。
大清国很多的事情,调查署都获取到了情报,情报的来源已经开始朝着大清国朝廷之中的汉人高层转移,那些受尽满人权贵欺凌的汉人,对大清国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能够在这个时候为大明朝廷提供情报,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情。
郑勋睿已经知道,身在大清国的汉人,身处绝境之中,基本没有什么活路,满人权贵对汉人的排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只不过汉人在大清国历来都是处于最底层的,没有反抗的能力,更没有反抗的勇气,只能够默默忍受欺凌,希望能够在如此严重的灾难前面活下去。
大清国不可能出现李自成这类的人物,因为皇太极异常的骁勇。因为八旗军过于的厉害。
不过人世间的规矩,和大自然的生物链是一样的,处于最底层的汉人,其实是大清国支撑下去的柱石,由于汉人的勤劳耕作,让满人能够享受到很好的生活。一旦这些汉人被压榨的活不下去了,或者是没有能力继续做事情了,不知道那些满人的享受从何而来。
所以从诸多的情报之中,郑勋睿敏锐的发现,大清国已经在急速的衰落下去,只是皇太极可能都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代善到辽东来商谈互市的事情,让郑勋睿猛的惊醒了,他发现自己再一次的低估了皇太极,其实皇太极已经发现了问题。而且也知道满人权贵欺凌汉人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可能是皇太极从其他方面考虑了,认为满人权贵欺凌汉人,尚未达到动摇大清国根基的后果,所以放任了这种事情的出现。
皇太极必定是要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仅仅依靠代善前来和谈,那是不可能的,皇太极可不是傻子。知道大明朝廷多半会反对的。
既然知道大明朝廷反对互市的事情,皇太极何必派遣代善前来。
唯一的解释。就是代善前来和谈,就是一个幌子,在和谈的背后,皇太极有着其他的目的,而且皇太极相信自身的目的一定是能够实现的。
郑勋睿开始分析情报署送来的所有关于大清国的情报。
足足一天的时间。
内阁已经做出拒绝互市的决定,就等着皇上的旨意了。让众人想不到的是,皇上居然没有马上下旨,而是独自在乾清宫思考。
同样在思考的还有内阁首辅徐望华。
徐望华早就养成了思索每一件事情来龙去脉的习惯,这都是跟着皇上学习的,代善前往辽东商议互市的事情。引发了徐望华的怀疑,明知不可行的事情,皇太极为什么要做,大明朝廷保定的办法就是彻底封锁大清国,这一点皇太极肯定是清楚的,也就是说代善此次前来商谈互市的事情,其实就是做无用功,大明朝廷是绝不会答应的。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里面一定有蹊跷。
徐望华感觉到奇怪,不过内阁商议此事的时候,他没有提出来,因为他也没有想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不知道皇太极究竟会采用什么其他应对的办法,再说内阁商议的是否展开互市的事宜,暂时不需要分析其他方面的事宜。
午时之后,徐望华求见皇上。
进入到乾清宫,徐望华看见了正在沉思的皇上,更是看见了皇上脸上若有若无的笑容。
“徐爱卿有何事。”
“皇上,臣以为大清国的皇太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皇上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紧接着开口了。
“徐爱卿所料不错,只是这皇太极的注意力究竟在什么地方,你可有分析。”
“臣苦思苦想,没有想到皇太极有什么其他应对的办法,臣还是有些佩服皇太极的,大清国尚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皇太极能够提早发现其中的问题,也是不简单了。”
后面的话语,徐望华没有说,他的本意是想着提醒皇上,再说时间很是急促,万一皇太极突然出手做什么事情,让朝廷猝不及防,那就不划算了。
徐望华估计皇上也想到了这一点,可作为内阁首辅,他必须要尽到自身的职责,不管皇上是不是预计到其中的问题,他都是需要提醒的。
“徐爱卿是想着提醒朕,皇太极此番突然的作为,很不简单,朕思索了好一会,想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狗急跳墙,皇太极是朕认为的最为强悍的对手,大清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崛起,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功不可没,现如今大清国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