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山川风土迥异塞外,水草丰美,宛如江南。曾先后是乌孙、大月氏、匈奴领地,二十多年前,霍去病领军西征,大败匈奴,始设张掖郡。
靳产进了城,先去府寺拜见郡守。他本来职位低微,但如今身负执金吾急命,郡守甚是礼遇,说接到驿报后,已将事情查明。随后命书吏带他去军营,找到校尉。
从校尉口中,靳产得知:死在金城楚致贺家中的那个男子名叫姜志。
姜志是冀州人,从军西征,因立了些战功,被升任为军中屯长,管领五百士卒。去年,汉军北进大漠与匈奴交锋,大胜,俘虏了几百匈奴,其中竟有数十个汉人,是被匈奴掳去为奴。姜志恰好受命监管囚犯,见其中一个汉人竟是自己伯父。这件稀奇事当时在军中广为传闻。
姜志见伯父受尽苦楚、身体病弱,还带着一个孩童,便在城中租赁了一院房舍,让伯父住下来将息调养。然而他伯父染了风寒,一病不起,拖了一个多月,撒手辞世。过了不多久,姜志和那孩童忽然一起离开,不知去向。
靳产问那校尉:“当时俘虏的那些匈奴现在哪里?”
“都在郡中铁坊里做工。”
“其中有没有当年掳走姜志伯父的匈奴?”
“这我就不清楚了……哦,对了——”校尉转头吩咐身边小卒,“你去唤蔡黎进来。”接着他又对靳产解释道,“蔡黎是姜志的同乡好友,他或许知道些东西。”
不一时,一个军吏走进帐中,跪地叩拜。
校尉道:“这位湟水督邮有些事要问你,你好生回答。”
靳产便问道:“那姜志的伯父叫什么?”
蔡黎答道:“姜志不曾说过,属下也未曾问过。”
“那孩童是姜老儿什么人 ?”
“据姜老伯言,是他在途中救的一个孤儿。”
“姜志原籍是冀州哪里?”
“常山元氏县槐阳乡。”
“常山?那里远离边关,怎么会被匈奴掳去?”
“姜老伯是在朔方,被一个匈奴百骑长所俘。”
“那个百骑长捉到没有?”
“捉到了,当时姜志还曾重重鞭打过那匈奴一顿。”
“姜志离开前可有什么异常?”
“嗯……好像没有。或许有,不过属下没有觉察。”
“他离开前两天,附近有没有出现古怪可疑的人物?”
“嗯……似乎没有。”
“比如几个身穿绣衣的人 ?”
“绣衣人 ?对了,记起来了!是有三个绣衣人!”蔡黎忽然道:“应该正是姜志离开前一两日,傍晚我正要回营,迎面看见三匹马走过来,马上三人都穿着苍色绣衣,各挂着一柄长斧。神色十分古怪,不住向营里张望,像是在搜寻什么。这边塞之地,除了平民、兵卒,只有往来客商,那三人服饰样貌态度格外惹眼,所以我才记得清。”
“汗血马被送回来了!”
刘敢急急来向杜周禀报。
“哦?”杜周正在查看案簿,闻言,头猛地抬起。
“今早西安门门吏刚开城门,看到一匹马被拴在护城河边的柳树下,四周却不见人影。门吏见那马身形不一般,跑过去看,见马颈缰绳上挂着一条白绢,上面写着一行字——就是这条——”刘敢取出一条白绢,双手呈给杜周。
杜周接过一看,上面写着:
汗血马奉回,执金吾安枕。
杜周心里既喜且怒,喜的是汗血马终于归还,怒的是绢上文字语气轻佻,显然是在嘲弄奚落他。不过,他面上毫不流露,只抬头问道:“马呢?”
“卑职已经牵了回来,现在府里马厩中。”
“好。”
刘敢接着道:“那门吏发现汗血马后,报给了门值,门值立即将马牵到门楼下,藏了起来,同时遣人急报给卑职。卑职闻讯立即赶到西安门,见果然是汗血马。卑职当即就想,汗血马虽然是盗马贼自己送回,但毕竟是由于大人一路严控急追,逼得他走投无路,为保性命,才送了回来。此事若让旁人知道,一旦传到天子耳中,天子虽不会怎样,但多少会抹杀大人功劳。幸好当时天色早,没人进出城,只有司值和几个门吏知道此事,卑职已经告诫了他们,此事不得向外透露半句。而后,卑职才调了十几匹马,将汗血马混在中间,牵到府里来了。”
“不错。”杜周嘴角微扯出些笑意。
这件事如同一团油抹布,一直塞在他心里,今天才终于一把掏了出来,心底顿时清爽。
司马迁日夜苦思兒宽、延广所留帛书上的后四句话。
“九河”、“九江”他一直认为是大江大河,但天下江河如此之多,究竟是哪九条江、哪九条河?他不断挑选、拼凑,拼出无数种“九江”和“九河”,每一种地域都太宽阔,且毫无意味,根本理不出头绪,更莫说关涉到《论语》。
谁知却被任安送来的枣花糕无意中点醒!
河间地处冀州,因有徒骇河、大史河、马颊河、覆釜河、胡苏河、简河、絜河、钩盘河、鬲津河等九条河环绕,故而名叫河间。日华宫则是由河间献王刘德'参见《史记·五宗世家·刘德》及《汉书·景十三王传·刘德》。'所筑,几十年前,曾是儒者云集之所。
刘德是景帝二子,当今天子之兄,五十多年前被封河间王。
其他诸侯王或骄、或奢、或贪、或佞,唯有刘德性情诚朴、崇儒好古。
他精通典籍,尤爱搜藏古籍秘本。为求先秦古书,遍访天下,凡闻有善本,必定亲自前往,重金求购,并抄写副本赠与书主。若书主不愿出让,则好言求之,丝毫不敢强横。因此贤名远扬,怀书者纷纷前往,主动献书。数年之后,藏书满楼,数量堪与宫中国库相比。而且,书品之精,犹有胜之。
为整理古籍,他筑造日华宫,设客馆二十余区,广招天下名儒,云集上百学士。校对编辑,夜以继日;讲诵之声,数里可闻。他为人清俭,奉行仁义,日用饮食从不超过宾客。
山东诸儒,闻名而至,如水之就海,源源不绝,河间因此成为一时儒学中心。
刘德又曾多次车载典籍,献书宫中,天子十分欢悦,每次均要特设迎书之仪,并亲自把盏赐酒,奖赏金帛。
三十年多前,刘德最后一次来长安朝拜,天子诏问治国之策三十余事,刘德对答如流,天子却怫然不悦,对刘德道:“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参见《史记集解》(裴骃)。'
刘德听了此言,又惊又惧,回到河间后,遣散了诸儒,不敢再讲学论文,日夜纵酒听乐,不久便郁郁而终。死后天子赐谥为“献”。
柳夫人疑惑道:“天子那句话是在勉励河间献王,他为什么怕呢?”
司马迁道:“天子这句话听似温和,实则严厉无比。他是认定刘德施行仁义,是在收聚人心,日后必将有篡逆之心。正如商汤和周文王,商汤封地最初只有七十里地,周文王也只有百里,最终却覆灭桀、纣,建立商、周。”
“刘德在对策中究竟说了些什么,竟让天子这样恼怒、说出这种狠话?”
“我也不知道,明日我去天禄阁查找当年记录。不过延广帛书所言‘九河枯,日华熄’,说的定是河间献王。这几十年,自天子至庶人,举世纷纷推崇儒学,谁能想到,刘德却因儒学而亡?世道错乱荒唐,竟至于此!”司马迁一阵愤慨,不小心一把捏碎了手中的枣花糕。
柳夫人边取抹布收拾糕渣,边叹道:“别人学儒,只是嘴上学学而已,用来谋些利禄。刘德却是心里真信,要以此安身立命。这就像金子的成色,起初都是真金,后来你加些铜,我加些铜,到最后遍天下都是镀金的铜块,他却偏要执意用真金,别人岂能容他?”
司马迁叹口气道:“刘德如此酷好古籍,当年孔壁发现古文《论语》等古书,他自然不会不知,知道之后,定然渴慕之极。孔安国当年将那批古书上交宫中,刘德得不到原本,我猜也必定会抄写一份副本。”
“不是说好不再管这事?你怎么就是不听劝告呢?”
司马迁指着枣花糕,笑道:“这次可不能怨我,都是这枣花糕招致的。”
柳夫人也被逗笑,但随即望着丈夫叹息道:“你这性子恐怕到死都改不了,我也不必劝你了,只盼你能在惹火烧身之前,完成你的史记,这样至少不算枉费你一身才学。唉……”
司马迁温声安慰道:“你放心,我自会小心。我本也要丢开此事不再去管,但又一想,我写史记,不但记古,更要述今;不但要写世人所知,更要写世人所不知。延广所留帛书,前两句已经应验,现在第三句又已猜出。看来此事不止事关《论语》,背后牵连极大。兒宽留书于延广,延广又寄
小说推荐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情敌组西皮的可能性
- 书名:论情敌组西皮的可能性作者:大碗小米粥文案梵猫:我不接受圣上做主役攻圣上:对,因为我们有一些私♂人问题=纸浆:嘤嘤婴圣上我是你的脑残粉圣上:给脑残粉么么哒^_=林梵:你干嘛,我们是情敌!盛上:白痴,我们是情人^_^总而言之,就是一见钟情却仍在温水煮青蛙最后抱得美人归的网配大神攻X死认为两人是情敌
- 最新章:第39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说论语
- 作者:贾志刚】前言《论语》该怎么读?关于《论语》的解读,有史以来成百上千的版本,但是解读来解读去,无外乎“说文解字”四个大字《论语》当然是经典,经典的著作意味着其中所展现的虽然是特定的时代,但是道理所适用的是所有的时代,特别是现代。许多人口吐莲花,将《论语》说得天花乱坠。仔细看看,不过是东拉西扯,牵
- 最新章:第83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