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酸楚,忙嘿嘿笑了两声,小心放下驩儿,牵着他的小手,慢慢往林子里穿行。
没有火,吃了几天山薯野果,硃安世心里寡燥,想另找些食物吃,问驩儿,驩儿却说很好。
硃安世笑起来:“你这孩子,问什么都说好。小孩子家,要常说说‘不好’才对嘛。”
但这山里,能有什么?找了许久,依然只有山薯野果。
两人穿出树丛,来到一处山坳,忽然听见前面传来小兽啼闹之声。拨开草丛一看,下面一个山洞,洞口一只猛虎!身边两只小虎仔。
硃安世忙一把护住驩儿,躲在草丛后,一动不敢动。过了半晌,不见动静,只听见小虎仔仍在啼叫,声气竟十分哀惶。硃安世轻轻拨开乱草,偷偷望去,那只大虎躺在地下,一动不动,嘴大张着,口中卡着一块圆石。
居然是那天那只老虎!它竟没能吐出那石头!
看来真如驩儿所言,它因此而饿死。再一看,它的肚腹露出乳头,是只母虎。两只小虎仔围着它,不断挨擦抓拨,含着母虎乳头吸吮两下,接着又哀啼起来。看来是饿极了,而母虎乳汁已干。
硃安世看在眼里,心底不由得有些歉疚。
“它是两只小虎的娘……”身边驩儿忽然小声说道,语气有些伤怜。
硃安世知道他是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娘,忙伸手轻轻揽住,低声说:“我去捉几只野兔喂他们。”
“不好……”驩儿小声道。
“嗯?怎么不好?”
“野兔也有娘,也有儿女。”
硃安世一听,先觉好笑,但略一想,又一阵感慨:这孩子心太善了。小儿天性都顽劣,不懂什么善恶。自己的儿子当年还专门捉了虫子弄死取乐,被郦袖责骂了几次才不敢了。驩儿小小年纪,却能处处替人着想,善心竟及禽兽。若不是自幼就身遭过大难,哪里能有这片善感之心?
他温声问道:“你觉着该怎么做才好?”
驩儿望着小虎仔想了半晌,小声道:“我也不知道。”说完,眼中竟闪出泪来。
硃安世从未细想过这些事,一直以为,一物降一物,本来是自然之理。然而,此时以父母子女之心去看,忽然觉得,这自然之理竟是如此无情!他不由得记起赵王孙似曾说过一句话:“天地不仁”。当时听了,混不介意。此时猛然想起,看着驩儿满眼伤心,听着两只小虎仔哀哀而啼,再想起自己的妻儿,相隔千里,不知能否顺利重聚,就算重聚,自己和郦袖有朝一日总得死。倘若死时,儿子已经成人还好,若不幸死的早,留下儿子孤零零在这世上,又得像自己幼时一样孤苦无助……这样一而二、二而三,心绪蔓延,无边无际,竟至一片空茫灰冷。
他眼中一热,落下大滴泪来。
脸上一凉,他才惊觉,忙抬手擦掉,幸好驩儿一直望着老虎,没有发觉。
他万分诧异,自己竟像妇人一样愁感起来,不由得自嘲而笑。但脸上虽然笑着,心里却始终不是滋味。
良久,等心绪平复,他才蹲下身子,揽住驩儿双肩,温声道:“我们不是有意要害死那只母虎,我们只是自保。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有好运,也有坏运,不论好坏,碰上了,都得自己承当。我看那两只小虎仔不算太小,也该断奶,学着自己寻食了。就像你,小小年纪就没了爹娘,你就得比别的小孩子多吃些苦,早点学会如何活命。其实硃叔叔也和你一样,很早就孤单一个人,凡事只能靠自己。你看硃叔叔现在活得不是好好的?既然你不愿我去捉野兔,那就让它们自己求活吧。你呢,也得尽力好好活下去。这世上虽说太多不公,但至少这一条很公平——你尽力,才能得活;不尽力,只好去死。”
驩儿默默听着,不住点头,等硃安世说完,他抬起头,望着硃安世,满眼感激:“我命好,还有硃叔叔。”
硃安世咧嘴一笑,回头望了望,那两只小虎仔似乎也啼累了,或者明白母虎已经死了,竟也不再哀啼,呜咽几声,转身离开,低头嗅着,一先一后,向草丛里钻去,不久,便不见了踪影。
硃安世笑道:“看,它们自己寻食去了。”
“嗯。”驩儿也微微笑了一下。
“我们自己也该寻食去了。”
又过了两天,驩儿身体完全复原。
硃安世决计还是去成都,便带着驩儿离开树棚,穿林越谷、走走停停,依着日影,一路向南,在林莽中慢慢跋涉。
一路上,不论硃安世脚步多快,驩儿都始终紧紧跟随,从未落后,也没叫过一声苦。硃安世要背他,他抵死不肯,问他累不累,他总是摇头。硃安世说休息,他才休息。
三个多月后,两人才终于走出群山。
远远望见山下一条江水蜿蜒,江湾处小小一座县城,是涪县'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这时已是暮冬,两人早已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硃安世脖子上还套着铁圈,双腕铁扣各拖着一截铁链。他用丝锯锯断手脚上的镣铐,脖颈上的铁圈和双腕的铁扣,却使不上力,只能由它。
“嘿嘿,走出来啦!”硃安世和驩儿相视一笑,都格外开心。
两人穿过密林,走下山坡,前面现出山间小径。久隔人世,双脚踏上人间小径,硃安世头一回发觉:路竟也会如此亲切。
正走得畅快,转弯处忽然走过来一个人,面目黧黑、身形佝偻,是个农家老汉。
见到两人,那老人登时站住,眼中惊疑,手不由得握紧腰间一把镰刀。
硃安世忙牵住驩儿也停住脚,温声道:“老人家,我不是坏人。”
那老汉上下打量硃安世,扭头看看驩儿,又盯住硃安世手腕上的铁扣铁链,小心问道:“你是逃犯?”
硃安世点点头,正要解释,老人看看驩儿又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 ?”
“是我儿子。”硃安世脱口而出。
这三个月跋涉,两人朝夕相处,共渡饥寒艰险,早已与父子无异。
“孩子这么小,你就带他一起逃亡?”
“唉,我也是没法子。”
“你犯了什么事?给你戴上钳钛?”老汉神色缓和下来。
“我被发往边地从军,这孩子娘又没了,在家里无人照看,我才逃回家去,想带他去投靠亲戚,途中又被逮住,幸好有山贼劫路,我趁乱带孩子逃了出来。”
老汉忽然叹口气道:“我儿子因为自己铸了几件农具,亭长说是私铸铁器,将我儿子连两个孙子一起,全都关进牢狱,又被强征从军,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去北地攻打匈奴了。”
“我前年也是随那李广利西征大宛。”
“听说李广利远远赶不上当年的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连连失利。只可怜我那两个孙子,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唉,不说这些了,说起来伤心——”老汉擦掉老泪,望望驩儿说:“这孩子吃了不少苦吧,前面转过去就是村子了,小心被人看到。这样吧,我带你们走小路,从村后绕过去。”
“谢谢老人家。”
老汉慢慢引着硃安世、驩儿穿过一片竹林,沿一条僻静小路,走了一阵,树林后隐隐现出一片农舍。老汉停住脚,正要指路道别,眼见硃安世身上的铁圈、铁链,迟疑了良久,又道:“你身上戴着这东西,走不多远就会被人察觉,干脆你先到我家,我帮你去掉它。”
藏匿逃犯是死罪,老汉是担着性命救助他们。硃安世连声道谢,老汉却摆摆手,又引着他们避开眼目,从村后偷偷绕到自家后院,推开柴门,让两人躲进柴房中。随后去拿了铁锤铁凿进来。原来老汉是个老铁匠,没用多久,便帮硃安世卸下铁圈和铁扣。硃安世被箍了几个月,终于一身轻松,忙又连声道谢。
老汉道:“这算得上什么?我只盼能多帮帮别人,我那儿孙在外也能有人相帮。你们还没吃饭吧,我已经让浑家置办了,你们稍躲一会儿,马上就好。”
不多时,一位婆婆端着一个木托盘进来,盘上一盆米饭、一钵菜汤、两碟腌菜。那婆婆手脚利落、性子爽快,不等硃安世道谢,就已经摆放到木墩上,连声催着他们快吃。
硃安世和驩儿这几个月,全都是生吃野菜、野果、山薯,勉强疗饥,维持不死而已,肚肠里早已寡得冒烟。突然见到这热饭热汤,眼放光、口流涎,端起碗来就往嘴里刨。驩儿忘了饭前的诵读,硃安世吃的太猛,几乎噎死,只觉得这顿饭比平生所吃过的任何珍脍都要美味百倍。
看他们狼吞虎咽,两位老人又是笑、又是叹气。
吃饱后,老人找来儿孙的旧衣服让两人换上。硃安世又讨要了一把匕首,一小段铁丝。
躲到日暮,等人们各自归家,路上看不到人影时,老汉才?
小说推荐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情敌组西皮的可能性
- 书名:论情敌组西皮的可能性作者:大碗小米粥文案梵猫:我不接受圣上做主役攻圣上:对,因为我们有一些私♂人问题=纸浆:嘤嘤婴圣上我是你的脑残粉圣上:给脑残粉么么哒^_=林梵:你干嘛,我们是情敌!盛上:白痴,我们是情人^_^总而言之,就是一见钟情却仍在温水煮青蛙最后抱得美人归的网配大神攻X死认为两人是情敌
- 最新章:第39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说论语
- 作者:贾志刚】前言《论语》该怎么读?关于《论语》的解读,有史以来成百上千的版本,但是解读来解读去,无外乎“说文解字”四个大字《论语》当然是经典,经典的著作意味着其中所展现的虽然是特定的时代,但是道理所适用的是所有的时代,特别是现代。许多人口吐莲花,将《论语》说得天花乱坠。仔细看看,不过是东拉西扯,牵
- 最新章:第83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