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嬉想要它,那就送给韩嬉?”
“韩嬉也只是说说而已,这马现在不是汗血马,倒是块大火炭,沾到谁,就烧谁。这两天就暂且藏在这里,等韩嬉救了那孩子出来,再商议。”
“好,不过还有一事要拜托你。”硃安世忽然想起心事。
“那孩子?”
“嗯,那孩子不能再跟着我了,等救他出来,赵大哥能否替我将他送到长安?”
“好,我也正是这样想。”
成信回去,一肚子怒火无处释放,想起当初自己缉拿盗贼罪臣,南杀北讨、东追西逐,不管贵戚豪富,还是强犯大盗,见了自己莫不惊惶逃窜,何等的威风?现在却因这盗马贼,屡屡挫败,受尽责骂。
百般想不过,成信便命人把昨夜当值的所有卫卒全都吊在庭院里,亲自执鞭,一个一个拷打,打得手累臂软,才唤手下继续。那些卫卒已经受过拷问,这时痛上加痛,更加鬼哭狼嚎、声震庭宇,拷问了半日,却没有一个知道绳索是如何断的,更不知道那白锦带从何而来。
成信无可奈何,只得到东市街口,又亲自细搜小儿身上,衣缝都查遍了,也没找到什么东西,命人仍捆绑结实。自己来到街边一家酒楼上,选了间窗口正对着街心的房,亲自坐镇看守。
仆妇送饭时,成信又下楼到街口,亲眼监督那仆妇给小儿喂饭饮水。到了木桩前,却见那小儿又闭着眼,嘴里急速念念叨叨,仍听不清楚在念什么。仆妇拿汤匙舀了粥,唤小儿张嘴,小儿却继续念叨着,成信大声喝他,他也不理。过了半晌,他才睁开眼,张开嘴,一口一口吃了。成信盯看着他吃完,才又回到楼上。
坐守一整天,并没有看出任何异样。
黄昏时分,信使忽然来报,命成信即刻去见减宣。成信吩咐卫卒继续当心监看小儿,自己忙赶到减宣宅中,只见宅外卒吏密密围定,进到宅里,四处一片扰攘。到了中堂,见减宣正在咆哮,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心里慌恐,低头躬身小心进去。
减宣见成信进来,并不说话,怒气冲冲将一件东西扔到地下。
成信忙捡起来看,又是一条锦带,不过湿答答,浸透了水,上面仍是用朱砂写了几个红字:
再饶你一命硃
成信闻到锦条上散出汤羹味道,大惊:“这锦带在大人汤饭中?”
减宣身边侍丞道:“刚才大人用饭,喝莲子羹时,吃出一颗蜡丸,剖开一看,里面藏了这锦带。”
成信小心道:“当是厨灶及侍餐婢女所为。”
那侍臣答道:“相关人等已经全部拘押拷问,目前还无头绪。”
“或是外贼潜入?”
“今早自发现了那门梁上锦带,宅内外皆布置了重兵把守,外贼如何能进来?”
成信不敢再言,低垂下头,躬身听候吩咐。
减宣这时气愤稍平:“这定是那盗马贼为劫走那小儿,故造声势,街口可有动静?”
成信忙答:“卑职亲自监看了一整日,丝毫不见异常。”
“我这里自有人来查办,你快回街口,片刻不能离开,睁大眼睛看着,不要中了那盗贼诡计!”
“是!卑职告退!”
成信火急赶回街口,那里一切照常,仍无动静。
这时夜暮渐起,成信命人在木桩上悬挂一只灯笼,光照着小儿,顾不得困倦,上了楼,到窗边,继续亲自监看。
夜色渐浓,街头寂寂,除了偶尔飘过几片落叶,爬过一只老鼠,没看到丝毫动静。
熬到后半夜,成信实在熬不起,便吩咐卫卒严密监视,自己躺下歇息。睡了不一会儿,就被卫卒急急唤醒:“大人,那绳索又断了!”
成信慌忙起身,到窗边一看:小儿坐在木桩下,绳索散在地上。
他急忙跑下楼去,奔到街口,见那小儿圆圆黑眼睛露着笑意。士卒捡起断绳呈过来,成信接过来查看,仍是齐齐割断。
身边侍卫小声说:“街市上人们都纷传这小儿会巫术,恐怕是真的。只要到饭时,他就闭起眼,嘴里念念叨叨,莫非是在念咒语。”
成信心里也狐疑,却不答,只吩咐另拿一条绳索,重新将小儿捆绑起来。那小儿听之任之,眼里始终露着得意。成信看着恼火,却又没有办法。呆看了半晌,看不出什么,只得又回楼上监看。
监守到天亮,再无异常。
柳夫人亲手置办了些精致小菜,温了一壶酒,端上来摆好,让司马迁将那事暂放一放,先宽怀畅饮几杯。
司马迁笑着道声谢,坐下来,举杯要饮,忽又放下,另满斟了一杯酒,让妻子也坐下同饮。
夫妻两个很久没有这样对饮过,举起杯,相视一笑,虽然日夜相伴,此刻却像是分别多年、忽然重逢一般,心中都感慨万千。
司马迁望着妻子郑重道:“此杯敬谢上天,赐我一位贤妻。”
柳夫人也笑道:“愿我能陪夫君白头一起到老,有朝一日父母子女能重新团聚……”话未说完,眼泪已滚了下来,忙放下杯,举袖拭泪。
司马迁温声安慰道:“你我难得这样清闲同坐,今天就把心事都放下,好好痛饮几杯才是。”
柳夫人点头举杯,两人一饮而尽,柳夫人拿壶添酒,司马迁伸手要过壶:“今天我来斟酒。”
两人连饮了几杯,想说些什么,却都不知从何说起,竟有些尴尬,互相看着,忍不住一起笑起来。
窗外秋意萧瑟,这一笑,座间却忽地荡起一阵春风,暖意融融。
司马迁伸臂揽住妻子:“你可记得?当年我们初见时,便是这样笑了一场。”
柳夫人闭起眼,笑着回忆:“那时,你连胡须都没长出,一个呆后生,愣头愣脑盯着我,眼睛也不回避一下,像是从没见过女子一样。”
“哈哈,我自小一直在夏阳耕读,见的都是些村姑农妇,十九岁才到了长安,看什么都眼晕,何况见了你?”
“你是因为见了我才这样呢,还是只因为见了长安的女子?”
“当然是因为你,见你之前,我已见到过了许多长安女子,见了你之后,眼里再见不到其他女子了。”
“看你平时木木讷讷,今天喝了点酒,舌头居然转得这么甜巧了。”
司马迁哈哈笑着,将妻子揽得更紧:“你是我父亲给我挑的,他临终还告诫我,要仔细珍重你,不可负心。”
柳夫人笑着叹息:“是我命好,嫁个好丈夫,更遇到好公婆,二老当年——”
“对了!我怎么居然就忘了!”司马迁忽然想起一事。
柳夫人吓了一跳,忙坐直身子:“你想起什么了?”
“父亲当年留下的书札!他曾经说起过天禄阁丢失古书的事情,他在书札中应该记有这事!”
司马迁忙叫了卫真,去书屋翻检父亲所留书札。
司马谈做事谨细,书札都是按年月整齐排列,司马迁只扫视片刻,就找到建元六年的书札,打开书简,一条条细细查看,读到当年八月,果然看到一条记录:
天禄阁古书遗失九十五卷,其中孔壁古文《尚书》、《论语》、《礼记》、《孝经》七十二卷,鲁地古文《春秋》二十三卷。
“果然!果然!可惜!可惜!”司马迁连声感叹。
柳夫人道:“看来那句‘高陵上,文学燔’所言非虚,只是这条记录是八月份,而窦太后驾崩在五月。”
司马迁道:“可能父亲当时并未发觉,或者那几个月并未去天禄阁,所以晚了几个月才察觉古经丢失。”
卫真道:“这些古经若真是窦太后所焚,为何不在后宫悄悄烧掉,跑到长陵便殿,闹哄哄弄出一场火灾来?”
司马迁道:“窦太后当年虽然威势无比,却也怕留下焚书恶名。近百卷古经,在后宫焚烧,必定有人看见,借祭拜高祖,燔祭柴牲,在便殿里烧掉,则人不会起疑。至于火灾,恐怕是黄门宫女不小心所致。”
卫真道:“她烧这几十卷古经有何用?难道就能阻断儒学?”
司马迁又深叹一声,道:“你哪里知道?秦以后,经籍散亡,虽然民间还有一些私藏,大多残缺不全,更有一些是后人篡改伪作。这孔壁古文是孔子家族代代亲传,秦代禁民藏书,孔子第八代孙孔鲋将其家传古经藏于故宅墙壁中,才得以保留下来。直到景帝末年,鲁恭王毁坏孔子古宅,这些古经才复现于世。孔安国将这些古经献于宫中,藏在天禄阁里。这些孔壁古经是当世唯一真本全本。就以《论语》来说,孔子亡后,众弟子为其守孝三年,为纪念老师,教导后人,众弟子追忆孔子生平言论教诲,合编成《论语》。后来弟子们四散各国,各主一说,儒学开始分裂,知名的就有八家,各家传人不断添减自家《论语》。所以,今日我们所见《论语》中杂有孔子弟子及再传弟
小说推荐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情敌组西皮的可能性
- 书名:论情敌组西皮的可能性作者:大碗小米粥文案梵猫:我不接受圣上做主役攻圣上:对,因为我们有一些私♂人问题=纸浆:嘤嘤婴圣上我是你的脑残粉圣上:给脑残粉么么哒^_=林梵:你干嘛,我们是情敌!盛上:白痴,我们是情人^_^总而言之,就是一见钟情却仍在温水煮青蛙最后抱得美人归的网配大神攻X死认为两人是情敌
- 最新章:第39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说论语
- 作者:贾志刚】前言《论语》该怎么读?关于《论语》的解读,有史以来成百上千的版本,但是解读来解读去,无外乎“说文解字”四个大字《论语》当然是经典,经典的著作意味着其中所展现的虽然是特定的时代,但是道理所适用的是所有的时代,特别是现代。许多人口吐莲花,将《论语》说得天花乱坠。仔细看看,不过是东拉西扯,牵
- 最新章:第83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