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的步伐》第43章


氖履鼗故呛苌俜⑸氖履兀俊笔郎厦挥惺裁淳缘氖拢魑桓錾朴谂行运嘉娜耍阋邢钙兰鬯龅降囊磺小?br /> 已成为你的思想的一部分的过度概括就是成见。这些成见可能成为你的思想的一部分,使你根本看不到他们的本来面目,只是一些无效的过度概括而已。成见会变成定义假设,因其本身无效,这些假设又会导致不加思考而接受一切的思维。你对自己赞同的人有成见,对自己不赞同的人也有成见:正统派基督教徒、政客、精神病学家、教师、大学生、快板乐手以及其他定义明确的组织无一例外。出于对地方的成见(如纽约、夏威夷、法国等地),你要么会去游览那些地方,要么坚决不去。有些事情(如结婚、离婚、乡村音乐、摩托车等)也会因为你是否赞同或了解而受到成见的影响。
作为一个善于批判性思维的人,如果你依赖过度概括和成见,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受限,因为你无法看到人们、地方和事情的个体差异。另外,批判性思维要求你在对信息的价值及你所赞同的和反对的人进行评价时使用同一标准。
⑵非批判性思维。
你是觉得是被鲨鱼咬痛呢,还是咬鳄鱼痛?你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不管被什么咬都会疼痛,甚至可能死亡。出现这种错误想法的主要原因在于你考虑问题时,错误地认为问题问的是你更希望被鲨鱼咬还是被鳄鱼咬。但实际上不是。这个问题问的是你希望鲨鱼咬你呢还是咬鳄鱼呢?因此,合乎逻辑的答案应该是你希望鲨鱼咬鳄鱼。这种逻辑错误主要是因为你无法质疑正常条件,受到思维限制以及同你说话的人的影响。你一定要警惕这种思维。
别人要控制你的思维的一种方法就是转移证据压力。假如有人告诉了你一些你不太相信的信息,在面对你的反应时,他们不给你提供证据资料,相反,他们让你证明你的反对意见,这种做法就是转移证据压力。当有人说了什么话之后,他应该予以证实。越是对人所共知的知识进行挑战,提供证据的压力越大。作为一个善于批判思维的人,你要用证据证明你发表的每一个观点。如果证据根本不存在,你只好放弃自己的观点。如果允许别人把提供证据的压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你就默许了他们的非辨证思维,从而遭人责备,人们会说你宣传虚假信息。
魔术师靠手头的小动作欺骗你的眼睛;别人可以用类似的谈话操纵你的思维。比如说,校报发表了一篇社论,认为请病假的学生可以参加补考。下一期的校报刊发了致编辑的一封信,反对上期的观点。写信的人说学生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借口,赢得他们不该得到的额外学习时间。到再下一期校报中,又有一人写信回应第一封信,宣称学生们都是骗子,生病的学生应该丢分。这些话就是一种掩人耳目的把戏,因为这里面加上了一些第二封信所没有说过的话。这样的把戏必然会产生根据不足的结论。要避免这种不加批判的思维,你要仔细地聆听,认真地阅读,以保证你能了解到真正所说的内容而不是暗示的内容。
当人们谈到不合理的比较时,人们会说就像把苹果和桔子放到一起比较一样。实际上是说不同的东西不能进行比较。这种说法是合乎情理的,即使属于同一类别的不同事物,像上面所说的苹果和桔子都属于水果,也不能比较。
用心辨认宣传和偏见。
控制你的思维的企图就是宣传。宣传只谈论事物的一方面,而让你相信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宣传力求使你按特定方式思维,接受特定观点,或渴望达到特定的目标。
早在18世纪之前,广告商们就开始利用宣传技巧劝诱你购买他们的产品。政客们总是利用宣传技巧让民众投他们的票。甚至连作家和演说家也会有意无意地歪曲或偏好自己的意思。同样,你周围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利用宣传手段,设法使你的观点同他们的保持一致。
宣传和偏见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了解了它们的实质,你就可以保持警觉。除宣传以外,作家和演说家还会通过措辞来影响别人的观点。
委婉的话语往往通过好的或令人愉快的话语来替代不好的和令人不愉快的话语。作家和演说家通过使用委婉语淡化负面影响,或者来掩盖事实真相。比如说,说某位老师“非常注重细节”就要比“非常挑剔”要好得多。
另一方面,含蓄词可以使人、事件和事物显得比实际情况要糟。因为你可能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为一个词下定义,你所认可的词可能会引起别人完全不同的情感反应。对那个人来说,这个词就是含蓄词。比如说,刑法课上的两个术语:杀人犯和判决的重犯。因为你对杀人犯比较了解而对重犯不太清楚,所以杀人犯和判决的重犯会给你带来不同的影响。但停下来想想,杀人犯只是受起诉的杀人犯,而重犯则是已经判决后的,这样看来,被判决的重犯实际上要比杀人犯糟糕得多。
因为作家和演说家会利用词汇影响你的所见所闻,你一定要对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东西进行批判性的评价。一定要学会辨认是非,不要让模糊视角、凭空假设以及含蓄词操纵自己的思维。
⑶发散性逻辑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已知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对于这种思维方法如何运用,请先来看一个故事。
A和B两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火箭飞行之后。C、D和E三国也联合拟订了月球旅行计划。火箭与太空舱都制造就绪,接下来就是挑选太空飞行员了。
工作人员问应征人员:“在什么待遇下你们才肯参加太空飞行。”
“给我3000美元,我就干。”C国应征者说,“1000美元留着自己用,1000美元给我的妻子,1000美元用做购房基金。”
接下来D国应征者说:“给我4000美元。1000美元归我自己,1000美元给我妻子,1000美元还购房的贷款,1000美元给我的情人。”
最后E国的应征者则说:“5000美元我才干,1000美元归你,1000美元归我,剩下3000美元用来雇C国人开太空船!”
工作人员笑了。
这看是一则笑话。可是去把一个人精明的展现的极为生动。这个E国人不须从事实务(开太空船)而只须摆弄数字,就可以自拿1000美元,还可以送工作人员1000美元的人情。这种精明的逻辑思维正是发散性思维最完美的演绎。
发散性思维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任何可以适合用这种思维的事物,都要从多角去思考引申,从而得到超常的发挥。
⑷换位思考,角色扮演。
俗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又有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人们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习惯于用主观的、单一的思路进行思考,跳不出自我的圈子,长久下去就会形成“舍我其谁”的态度,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阅历也千差万别,工作能力和经验也有高低之分,观察思考事物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都有所差异。因此,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降低姿态、转换角度、调整视角、变换位置,在求同中存异,在比较中反思,将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结合到本身工作岗位中去,其结果也会大不相同
关于这种思维的方式,其实是相当简单,但在事情发生时,许多人都难以做到。换位思考涉及到一个观察视角的问题。
一个人想辨认自己和他人想法中的假设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原因如下:第一,假设总是藏而不露。各种假设总是藏身于观点和想法之下。第二,各种假设都源于背景知识,因此它属于你的第二天性。你在潜意识里就会进行假设。第三,你的某些假设存在由来已久,以至于你已不再觉得那是假设,而是把它当作了事实。一旦你可以辨认假设,你就可以更客观并且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了。
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在任何场合,主动地抨击或维护另一个假设有助于你辨认潜在的假设。比如说,假定在讨论心理学的某章节时老师说“要消除病入膏肓的病人对家庭的负担,最好的办法就是安乐死。”你该怎样评价老师的假设呢?如果你能找到另一个假设并进行辩护,比如说收容所,你可能就会认识到老师的假设,即病人的死对病人的家庭是最有益的。
辨认别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