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王宝藏》第99章


想起刚才董商儒问他“用过救生圈吗”。他心头闪了一下。看来,董商儒早已知道张耳东要将一姝扔进海里,也算准萧邦会下海营救,因此放下了救生圈救他们。
无论如何,一姝可暂保平安。
此时的海风似乎没那么猛烈了,海浪也小了许多。随着夜色渐渐笼罩过来,”银星号”已不见了踪影。
“一姝,你没事吧?”萧邦问。
“没事……谢谢你,萧大哥……”一姝惊魂初定。她从小就会游泳,就是没有救生圈,也能坚持下去。但毕竟海上难测,若是遇到鲨鱼,二人性命堪忧。
偏偏此时下起了大雨。风浪虽然小了,但在这黑夜里,逃生希望越加渺茫。
但此时的一姝,心头反而安祥了。
有萧邦在身边,她什么都不怕。
在船上时,她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她。
那是刘素筠的眼睛。
一姝知道,刘素筠自阮凌霄死后,一直有回到萧邦身边的强烈愿望……虽然,她抛弃过萧邦,但有女儿豆豆这条纽带,就有希望!
所以一姝在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强迫自己不与萧邦单独相处,但这种愿望越强烈,她就越痛苦。
现在,张耳东突然将她推下海里,她反而不恨张耳东。
是张耳东创造了一个机会,让她与萧邦能够单独相处。
——只要单独相处,遇险又算得了什么?也许,自从在岑师院子里遇到萧邦的那一刻起,她就逐渐习惯了与萧邦单独相处吧。
况且,萧邦肯为她跳海,这是何种情义?!
她觉得自己此时无比幸福——有哪位女人不喜欢自己的意中人肯为自己奋不顾身呢?因而,此时的萧邦焦灼万分,一姝的心头却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
黑夜沉沉,海波翻涌,生死未卜。但一姝不害怕。
她甚至希望这种磨难持续下去。
当她沉浸在这种奇妙的感动里时,却听到了萧邦惊呼的声音。
她昂起头,放眼望去。只见前方的海面上,隐隐出现了亮光。
是轮船?还是陆地?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她要与萧邦在一起——无论寻宝,还是做任何萧邦愿意做的事。
第六十二章 诡异渔村
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充满斗志。
萧邦看见了海上的光亮,顿时来了精神,鼓动一姝奋力划水,向光亮处游去。
大雨淋得他们睁不开眼睛,但随着距离的缩短,萧邦还是看见了,那是一座灯塔。
灯塔通常建在陆地上。
然而萧邦和一姝没想到的是,这座灯塔的下方,居然是一座岛屿。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二人筋疲力竭之时,终于游上了岸。
雨中的海岛,看上去有些神秘,但从岸边系泊的上百艘渔船来看,这是一个渔村。
萧林二人浑身湿透。不过此处是南国,又值仲春时季,所以丝毫感觉不到冷。
萧邦抖了抖身上的水,同一姝上了沙滩。
此时雨小了些。透过重重雨幕,萧邦见岛上隐隐有灯火。而那灯塔,处于岛的一侧,册立在山峰之上。站在沙滩上,那灯塔竟似在半空一般。
“一姝,我们先找户人家,休息一下再说。”
“好。”一姝抹了抹脸上的水。
沿着一条通往小码头的道路,萧邦和林一姝向岛上走去。
泊船处是海岛的低洼处。越往上走,越是开阔。终于,房舍出现在眼前,几声狗叫传来,使雨中的海岛顿时有了生气。
再前行片刻,便到了村头。当头的是一座尖顶石墙的老式房子,在雨中显得格外沉静。房前的石墙上装了个小灯箱,上写:东南茶馆。
在如此偏僻的渔村居然有茶馆,萧邦倒是颇感意外。
此时二人浑身湿透,须寻地方歇脚。于是,他领着一姝,推开木门走了进去。
茶室并不大,约有四十平方米,摆着清一色的木头桌椅。桌椅均为实木,并未上漆,但被擦得油光锃亮,似是浸上了一层石蜡。
茶室没有客人。小吧台后面站着一位面色腊黄的中年妇女。她很瘦,脸上似有风霜之色,但眼神很亮,动作也很灵敏。见萧林二人进屋,便操着沙哑的潮汕口音道:“二位请坐。”说罢走出吧台,拿了两张干净毛巾,让二人擦拭身上的雨水。
“喝点儿什么?”那女人递过一张手写的茶单。
一姝接过一看,上面写了十几种茶。一姝不太懂,随意点了“铁观音”。
老板娘便进后屋去了。
萧邦定了定神,问一姝:“张耳东叫你到船尾干什么?”
一姝眼里闪过一丝幽怨:“当时我也跟着大家在船舱里看电影……萧大哥,你也知道,自从素筠姐出现之后,我就不便与你在一起了……”
萧邦伸手止住她:“我想知道张耳东是怎么对你说的。”
“张耳东私下对我说,他已经发现了我妈妈的行踪。”一姝道,“萧大哥知道,我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了……”
“原来是这样。”萧邦皱了下眉头。看来,张耳东只是故意在萧邦刚出舱时,将一姝推下海。他算定萧邦会舍身相救,也算定萧林二人不会被淹死,因为事发海域与当前这个落脚的岛屿并不远。
那么,张耳东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安排”他们到这个岛上来。
可是,这个岛到底有什么秘密?张耳东这么安排的用意何在?
萧邦想不透。
正在这时,老板娘从屋后出来,端了一个托盘,其上是精美的茶具。老板娘先用开水涮了茶具,再将墨绿色的茶放进壶中,倒入少许开水。待浸泡后,再倒掉,再行加水浸泡。不一会儿,茶香四溢。那倒入小茶杯的茶,色泽金黄,清澈明亮。一姝呷了一口,立即感觉花香入喉,舌上生津。
萧邦微微一笑:“一姝,你真会选茶,一上来就选了‘铁观音’。”
“我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好。”一姝微笑道。一杯清茶,已将刚刚还在心头的惊恐冲淡了。
“铁观音是福建名茶。咱们现在喝的铁观音,产自福建安溪县,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系世界十大名茶。此茶卷曲肥壮、紧结沉重,含果、花、奶三香,兼有蜜果之甜,余味高长,回甘无穷,被誉为茶中的‘香槟’。我看这茶,一定是今春新茶,不可多得哟。”萧邦轻轻啜了一口,闭上眼睛似在细品。
那老板娘闻听,眼睛一亮:“这位大哥真是高人。这茶是刚刚进的。小店虽然偏僻,但这岛上的人,喝茶也挺讲究,所以对客人,用的都是好茶。”
“我猜,你这开水也不是普通锅或是电磁炉烧的。”萧邦道。
“你怎么知道?”那老板娘如遇知音,惊奇地看着这个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客人。
“我想,一定是用‘风炉’烧的。”萧邦微笑道。“因为我尝出来了。铁器沸水,味道不同啊。”
一姝奇道:“什么是风炉?”
萧邦道:“以前读过茶圣陆羽的《茶经》,对风炉有记载: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杇墁……”
一姝笑道:“萧大哥,你别当老夫子了,我像听天书一样。”
萧邦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就是说,这个炉子,壁厚三分,边缘宽九分,炉壁和炉腔中间空了六分,用泥填满。”
“中国人还有这些讲究呀。”一姝道,“光一个炉子就这么麻烦,那喝一次茶,费的工夫可就大了。”
“当然了,”萧邦道,“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啊。”
他正说着,却见那老板娘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姝看。
“这位……小姐,你说‘中国人讲究’……难道你不是中国炫?”那老板娘终于试探性地问道。
“我也算是中国人,不过是从美国来的中国人。”一姝向她微笑道。
“你……你叫一姝?那么,你姓林?”那老板娘的手有些颤抖了。
“是啊。”一姝突然觉得不对。
萧邦也觉得不对。突然,他脑子里电闪过枯荣在天后宫前的话:“在水之滨,人母安在;相逢不识,春暖花开。”现在正是春暖花开时季,而这岛,自然是“在水之滨”了。莫非,这个女人就是一姝的生母?
“你真的是林一姝?”那老板娘抖动着嘴唇,伸出了有些枯瘦的手,“那你姥姥叫什么?”
“林东珠……”一姝见老板娘这个表情,也不自觉地站了起来。以她的聪明,她大概也想到了什么。
“孩子……可找到你了……”老板娘眼泪一下流出来,紧紧地抓住了一姝的手。
“你是……”一姝大概猜到了,只是这事突出其来,让她激动得无法言语。
“我是……”那老板娘刚说出这两个字,突然双目一瞪,表情凝结在脸上。
萧邦突然像猎鹰般蹿起,从后门追了出去。
一姝的手还被握在老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