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几日不见,如此消瘦,身体如何呀?”郭沫若十分关心同时也有点伤心地问。
“我很好,我很好,就是工作忙一些。”周恩来忙加解释,以便消除老朋友的担心。
“我是担心……”郭沫若还想说什么。
“没有事,没有事。现在主要是工作太紧,条件太困难。”
周恩来没有时间谈别的,立即向郭沫若介绍国共两党谈判情况。他一方面详细谈了国民党提出的方案,另一方面也谈了共产党方面的对案。然后对郭沫若说:
“郭先生,很明显,国民党方面根本没有谈判诚意,你们来促进和谈当然好,不过看来我们都在白费力气,白做工呀!”然后话锋一转,说:“虽然是白做工,也还是要做,可以教育人民嘛,可以让广大群众看清楚国民党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嘛!”
郭沫若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周恩来的话,不免带着疑虑同时也怀着沉重的心情对周恩来说:“做最好的争取吧!做最好的争取吧!”
好像国民党是特意为了教育郭沫若以及其他来南京促进和谈的和平民主人士,就在他们到达南京的第三天即6月23日晚,周恩来派专人到郭沫若下榻的中央饭店接郭沫若到梅园新村。一进门,郭沫若就看见周恩来满脸严肃并带几分气愤地坐在客厅里。几乎顾不上寒暄招呼,周恩来就立即告诉郭沫若:
“刚刚听得的消息,上海赴京请愿的人民代表还没有进到南京,在下关就被阻止,还挨了打!”
“……”
“马叙伦、阎宝航、雷洁琼、陈震中等人都被殴打致伤。”
“……”
“特务流氓很凶,对民主人士一点不手软。”
郭沫若一直是瞪大眼睛听周恩来介绍情况,插不上话,也不知说什么好。等周恩来说完,才迸出一句:
“唉,实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又是一场较场口事件,又是一场较场口事件!”
他立即同周恩来赶赴中央医院慰问被打受伤代表,并帮其他代表安顿好住处,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多才回到自己休息的饭店。
郭沫若躺在床上,感到很累很累,但他一点也睡不着,脑子里一直在想几个月前发生在重庆的流血事件,嘴里也不停地喃喃着:“较场口!较场口!……”
耳旁又回响起周恩来的话。他猛然觉得自己对周恩来的话似乎比原来更清楚,也更理解。
国内形势紧急下滑。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像是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任你怎么控制也控制不住。
下关暴行之后不久,接着是远在昆明的着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郭沫若也被特务盯梢,大名也被列上黑名单。但是,这丝毫没有吓倒郭沫若,他仍然照旧发表谈话,写文章。
国民党见不能吓倒郭沫若,可一时又不好下毒手,又用拉拢的办法,让郭沫若做“国大”(国民大会)代表。
郭沫若不吃这一套。他公开声称:国民党政府单方面指定“国大”代表不符合政协程序;国民党单方面宣布召开“国大”为非法;自己决不参加这样的“国大”。
围绕国民党召开“国大”事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当时,有些民主人士对国民党召开“国大”一事,一时还看不清楚,总以为开比不开好。这就要做更细的工作,甚至要一个人一个人地开导,劝说。此时,郭沫若的公开身份和他在文化界以及社会上层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使他更方便更合适出面做这样的工作。而郭沫若也确实是不负共产党和人民的期望,真是使出了全身的劲来做这一工作。当时周恩来常直接写信给他,对他提出要求和指导。如其中一信说:
……青年党混入混出,劢老(按指张君劢)动摇,均在意中,惟性质略有不同,故对劢老可暂持保留态度。民盟经此一番风波,阵营较稳,但问题仍多,尚望兄从旁鼓舞之。民主斗争艰难曲折,居中间者动摇到底,我们亦争取到底。“国大”既开,把戏正多,宪法、国府、行政院既可诱人,又可骗人,揭穿之端赖各方。政协阵营已散,今后要看前线,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必可分晓,到时如仍需和,党派会议、联合政府仍为不移之方针也。
后来周恩来撤离南京回到延安,仍有信给郭沫若。其中一封信有这样的话:
国内外形势正向孤立那反动独裁者的途程进展,明年(按指1947年)将是这一斗争艰巨而又转变的一年,……孤立那反动独裁者,需要里应外合的斗争,你正站在里应的那一面,需要民主爱国阵线的建立和扩大,你正站在阵线的前头。
这里,对于形势的分析不说,信中所说“尚望兄从旁鼓舞之”,“需要里应外合的斗争,你正站在里应的那一面”……不都有力地说明郭沫若是怎样在中共中央领导和指导下,在国民党统治区如何卓有成效地工作吗?
在这场特殊的“里应外合”的斗争上,郭沫若确实是站在民主爱国阵线的最前沿的。他团结广大爱国民主人士,支持、声援工人和学生的斗争,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在各种不同场合,不停顿地和蒋介石国民党以及支持它们的美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由于国民党加紧大规模进行内战,同时加强对国统区的控管和镇压,形势越来越恶劣,中国共产党从整个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为确保一些文化精英和社会贤达的安全,决定组织一批民主人士撤离国民党统治区,转移到香港。郭沫若就被安排在这一批人士之列。
1947年11月14日,也就是解放战争正在十分激烈地进行之时,郭沫若在文化界另一位共产党人叶以群陪同和护送下,又一次开始了阵地转移。当庞大的海轮缓缓驰离黄浦江码头的时候,他自然地想到10年前自己冒死由日本返回祖国投入神圣的抗战,就是在这里登岸踏上祖国的土地的,那时刻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啊!但是,谁能料到10年之后,自己又要乘船从这里离去!他不禁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他清楚记得,10年前他舍弃在日本的妻儿返回祖国时,曾用鲁迅诗韵作过一首诗,表现了当时抛妇别雏为国效命的复杂心情。这一回,心情虽有所不同,但复杂之情仍旧。所以他又作了一首《再用鲁迅韵书怀》。诗曰:
成仁有志此其时,效死犹欣鬓有丝。
五十六年余鲠骨,八千里路赴云旗。
讴歌土地翻身日,创造工农革命诗。
北极不移先导在,长风浩荡送征衣。
显然,这首诗的情调比十年前的那一首要显得明快些,高昂些。因为10年前写那首诗时,抗战刚刚爆发,前途如何不可能看得很清楚。现在,写这一首诗时,虽然眼前形势还很严酷,但是天际已经露出黎明的曙光,情绪总的说来和十年前是不一样的。不过,他还是觉得诗兴未尽,似乎有些话还可以说得更明白些。于是,又一首诗猛然闪进他的脑中:
十载一来复,于今又毁家。
毁家为何者,为建新中华。
这首诗五言诗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但是郭沫若觉得意思是表达得很清楚了。是的,“于今又毁家”,“为建新中华”,即使是再在海上飘荡颠簸一次,也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呀!
在郭沫若来到香港之前,已有一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先期到达香港。郭沫若的到来,使在港文化界特别是文艺界人士,感到更有依托,更有主心骨。
郭沫若在香港的住所是在九龙山林道的一栋小楼上。这里很快又成了昔日的“天官府”(即郭沫若在重庆的住所)。他经常在这里和朋友们谈论国家大事,议论时局发展,讨论革命文艺问题特别是热烈讨论解放区大量涌现的人民文艺。小小的香港,由于有一大批民主人士和进步文化人的到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郭沫若在香港时,对于解放区的情况,对于解放区文艺,对于毛泽东,表现了特别的关心。他对解放区的一些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李季的诗《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等的新歌剧《白毛女》表现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认为这些作品真正表现出了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风,显示了从人民翻身到文艺翻身的新气象,是一种崭新的人民的文艺。也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他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小说推荐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
-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121章
-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 决定中国命运的棋赛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场波澜壮阔、跌宕曲折的棋赛,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执蓝子者,光溜溜的脑袋,长袍马褂,讲起话来喜欢拖腔拉调,一口浙江“官话。平时他不苟言笑,着急时,会骂“娘希匹。执红子者,长长的头发朝后梳,一身中山装,讲起话来不紧不慢,一口湖南腔。平日喜欢说说笑笑,富有幽默感,发脾气时
- 最新章:第129章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再现第一代领袖的真实生活(选载)
- 作者:未知 第一章 美丽的中南海(1 干涸的京城竟有泱泱七百亩的“大海子。为什么人工湖泊要称为“海?历史向你细细道来 走进中南海,很多人困惑不解,中南海为什么称为“海,明明是湖嘛 这就要从中南海的历史说起。中南海这片宫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辽代以前,这里 曾是一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辽国曾在这群自
- 最新章:第26章
- 毛泽东传
- 《毛泽东传》作者:佚名第01节出乡关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五千年前,舜帝南下巡视,来到湘江流域。在一座山上,他让人演奏起动听的“韶乐,竟引来凤凰起舞。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韶山,被它环抱的一块狭长的谷地便是湖南省湘潭县的韶山冲。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
- 最新章:第201章
- 毛泽东诗词集
- ,毛泽东诗词集七古 咏蛙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
- 最新章: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