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积德造命法》第6章


‘根器陋劣’,是指“夙障深重之钝根众生”。这是过去世造的罪业太多、障碍太重,这一类的众生不容易入道。那怎么办呢?还是要自己努力认真去做。再举出一位前贤来做榜样,叫我们学他。他是宋朝人,姓‘赵’名挘牡馈撬暮拧K墓俳鬃龅接罚韵衷诘恼翁逯评此担嗟庇诩嗖煳薄K暗啦槐苋▊啠背铺嬗贰S位鲁啥迹砸磺僖缓鬃运妗N蛞祝峡り倘唬蕴由俦V率恕薄!爸率恕本褪窍衷谒档耐诵荩诵莸氖焙蛩墓俳资翘由俦#由俦>褪翘拥睦鲜Α!白溱智逑住保逑资勤趾拧N颐侵泄湃怂礁枪茁鄱ǎ懒艘院蠊撞陌甯窍氯ィ实鄹桓銎烙铮飧銎烙锸谴硭囊簧K飧鲒趾藕芎茫扒逑住本褪且簧甯摺K簧拔顺ず瘢嫜ι睢H占渌拢恳贡匾鹿诼断阋愿嬗谔臁!闭馐撬瞬黄鸬乃冢彩翘嬗匪艿玫降牡览怼U飧鋈瞬蛔隹餍氖拢刻彀滋熳龅氖虑椋酵砩暇痛┳抛龉偎┑囊屡勖弊樱髦胤傧愕桓嫣斓郏ǜ孀约航裉彀滋熳隽诵┦裁词虑椋刻於际侨绱恕N颐窍胍幌耄亲隽嘶凳拢筒桓业桓媪恕L焯烊绱耍焯觳桓易龌凳隆!巴砟暄У烙械茫僦沼牒笕司鞅穑裰虏宦遥沧狻S姓郧逑准杏谑馈!彼奈恼铝鞔胶笫溃墩郧逑准肥赵凇端目馊椤返募俊U馐亲媸μ峋偎颐亲鲆桓龊冒裱形颐茄?br /> ‘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他是焚香祷告天帝,我们做早晚课,是不是也将一天所作所为,在佛菩萨面前祷告回向呢?我们今天做了些什么事情,不敢告者就不敢为。这一个办法,对一个业障深重的人,很有效。可见得我们过去世的业障深重也不怕,怕的是自己不肯发愤,不肯立志;真正肯发愤立志,佛慈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管什么样根性的人,即使业障再重的,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有做不到的事情!成佛作祖,不是求人帮忙,这事要问自己。上面讲的这三重对治方法,上根当然容易,中下根性,乃至于业障深重的人也有办法。这一段,可以说把改过自新、超凡入圣的事理都说个大概了。
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
袁了凡先生的《四训》里,《立命》篇只是个引子而已,好像我们一般经书里面所讲的序分;《改过》、《积善》是属于正宗分;末后《谦德》等于是流通分。这三分最重要的是改过、积善两篇,就是佛法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四训》的宗旨所在。真能做到,命确确实实是自己建立的。
我们要扭转自己命运,改造自己的体质,只要如法的做,快的,三个月就能办到。再慢,就是讲业障深重,三年一定见效,可见得不难。我们愿不愿意改造自己的命运?这一种效果,说老实话,比佛讲的一切经典还有效。而这一部《四训》,所谓的理论与方法,给诸位同修说,完全是依据佛经说的。看起来虽然不是经论,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经论看。这也是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大力流通的道理。
‘福自我求’,那一个人不想求福呢?求得到求不到呢?答案是求得到。如果懂理论,懂方法,如理如法,便能自求多福。若不明道理,不懂方法,误以为初一、十五到庙里面去拜拜,烧几枝香,供养几根香蕉,福就来了,那有这种道理!做了恶事还敢求福,昧着良心做恶得来的财富,一百万拿了一万来供佛修福,以为这样就修了很多福报了。老实说,昧着良心得一百万,即使一百万都作了福,也抵不过罪业,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心地清净”就是最大的福报,这是福德的根基。心地不清净,做一天的善事,纵然有福,也是“有漏福报”,有漏的福报还是业障。可见心地清净,是多么重要!所以祖师一开口就提出‘诚明’,你看看多要紧!
‘诚明’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基础。如果没有前面诚与明两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是世间有漏福报;纵然是做,所得到的很有限。我们想一想序文开端两句,用意就很深了。这两句话就是佛教大意里的“自净其意”。千经万论,十方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总纲领就是这三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心地要清净,要做到一尘不染,要做到如如不动,才能谈得上光明磊落。而后断恶修善,这才是成佛作祖的根基。
仔细看看序文,看看袁了凡居士的修持,与赵阅道的办法相类似。赵阅道是将一天所作所为,焚香报告天帝。袁了凡是将一天所为,无论做的善事恶事,都把它记在功过格上。了凡一生就是做这个功夫,以此来检点自己身心,改造自己的命运。读了《立命》这一篇,我们就可以看到袁了凡是一个业障深重的凡夫,他能改造,我们为什么不能改造?我们当然能改造,而且要比他更殊胜,我们这一生的成就,应当要超过他才对,因为我们的机缘比他好。
受持功过格。
‘受持功过格’,‘受持’,依法受持也;‘受’是接受,‘持’就是依教奉行、保持不失掉的意思。现在有许多人把这两个字错解了,比如说,有人‘受持’《金刚经》,误以为只要每天早晚念一遍,就是‘受持’《金刚经》。如果我们要‘受持’《了凡四训》,打开书本,把《了凡四训》念一遍,而一天的所作所为与《四训》的道理全不相干,这就错了,既没有‘受’,也没有‘持’。
千万不要说早晨把《金刚经》在佛菩萨面前念一遍——我今天交了差,这是自己骗自己。受持《金刚经》最低限度,要认真去破四相,照《金刚经》的道理、方法来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运用这个道理、方法时时起观照,于一切境缘中,学习不住相布施,这才叫‘受持’。天天不断,年年不断,这是‘持’的意思。希望我们自己,大经大论有机缘要多听,阿赖耶识里面多落一些善根种子,能依教奉行实在不容易;我们应该从受持《了凡四训》做起,这个比较不难。‘受持’两个字是真正做到的意思。真做到就有效果了,所以说快则三个月,命运就能改变,业障深重的,三年一定见效。
尤注说:“功过格一书,规定一切善恶行为,应得功过数量。”须有能力辨别善恶,大的善事功就多,几十功、百功;小的善事一功、二功,自己记。大的恶事有百过、十过;小的恶事一过、两过,自己要天天记。要有恒心,不要记三两天,把功过格一丢,算了!太麻烦了!那就不能成功。了凡居士有耐心,天天记,读后面《四训》就明白了。不但他自己记,他的夫人也是如此。她不识字,用鹅毛管点朱砂,功点红的,过点黑的,她用这个办法去记。我们想想看,不识字的人,她也能修,也能改造命运。
“先贤如周濂溪、朱晦菴、邵尧夫及韩魏公、苏文忠公、俱受持此格,信受奉行。”这几位都是过去的大儒,韩魏公是韩琦(宋朝的宰相),苏文忠公是苏东坡,这些人都是这样来受持功过格,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我们现在要真正发心来受持的话,可以参考几种过去的功过格,如莲池大师的《自知录》、《感应篇》、《德育古鉴》等书以为依据。着重它的精神,配合现代的潮流,自己可以修定一册适合自己用功的功过格来受持。不能完全依照古代的格式内容,那会增加许多无谓的烦恼,反而不好了,因为现代生活意识和古代不同。
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
只要‘起心动念’,随时随地都要记载。‘所言所行’,‘言’是言语,言语有善有恶(功过格里记得详细,而《戒经》里只说纲领),不妄语是善,妄语是过。十善里将妄语开为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四条——这是善,反过来就是恶,但是都没有功过格上记得详细。这是教我们要依照功过格来修行,目标很明显,希望善日增而恶日减。自己记载自己知道,是不是善功天天增加,过恶天天减少呢?如果是这样,就有进步,就值得欢喜了。假如我们的善天天少,过天天增加,那就不是福了,倒过来就是灾难不远了。《太上感应篇》说得好,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是福是祸都是我们做出来的。福是我们自己修的,祸也是我们自己召的。自己召的恶,怎么可以怨天尤人呢?一有怨天尤人的念头又是过——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