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传》第10章


宜璧卦褚樯艿牟拍堋N颐谴铀募蚵允址ň湍芗涿飨缘乜闯稣獾恪@仙闲T歉鲎骷遥行鹗绿迨睹商乩字А贰⒕绫尽妒サ淖晔泛褪砍て∷担ㄊ顾笳竦摹睹戏扑沟陌酌倒濉贰5窃谛矶嘟ㄊ髦嗖懦闪俗骷业模骷沂撬谠薪ㄊ髦獾男鲁删汀T谒簧淖詈蠹父鲈轮校谂υ级俗┤伺纳懔苏障嗪螅约憾ㄖ埔蛔鸨日嫒嘶勾蟮牡裣瘛<胰税阉渖?4 英尺的基座。这尊8 英尺的雕像至今矗立在他的坟头,使我们联想到,不仅在他后裔眼中,也在他自己眼中,他是个巨人。就我们所知,只有一个曾孙只提他当作家一事。
无法接受父亲是一大包袱,他需要一个有成功和独立之望的楷模,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作出这种更改是必要的。威廉知道,他的曾祖父曾“作为一股生命力驰骋全国”。只提老上校是个作家,是把他曲解得面目全非了。
如果时间久远可以允许家人画蛇添足大加发挥,肯定也可以允许他按照他的需要进行提炼。对一个眼望着巨人而又需要全面把握他的小男孩来说,这样做情有可原。创业者拥有的许多条件,后代子孙享受不到。他的家族历史可能还会有别的教训,但这一个教训几乎是大声嚷嚷出来的。他父亲的失败极惨,但是,即连有时还令人念及始祖的祖父也只是一个缩影。他也是式微过程的一个象征,几乎和其他后裔一样,做的事虽多而成就不大,难以鼓舞一个小男孩。如果在跨出叨光祖宗余泽的第一步时,能重新塑造这位巨人,那么,也许以他现在的身份——作为一个爱好读书、观察人生、听故事和写诗的人来说,他能造就自己成为一个有威力的生灵。
第一章注
(1) 三地都在密西西比州北部,相距甚近。他家先往北迁至里普利,再南迁牛津。
(2)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有“新英格兰农民诗人”
之称,多次获得普利策奖。
(3) 弗兰西斯·帕克曼(1823~1893),美国历史学家,以研究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的历史著称,著作甚丰,包括历史著作7 部,尤以《俄勒冈小道》一书闻名,另有园艺学著作和小说各一部。
(4) 纳奇兹系印第安人的部族,分布于密州西南部。他们开拓的小道由现今的纳奇兹县向东北延伸,是美国最早的道路之一。现沿此小道筑有风景优美的国家公园系统。
(5) 这里的史前时期指密西西比1817 年加入联邦之前的时期。
(6) 语出《去吧,摩西》,及《书信选》。——原注(7) 埃兹拉·庞德(1885
~1973),美国诗人、评论家,曾出版中国古诗英译集《华夏》。
(8)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美国小说家,代表作《红字》等均有中译本。
(9) 福克纳的人物大多分见于几部作品中,此处提到的萨家主要见同名长篇小说——“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第一部,康家主要见《喧哗与骚动》,麦家见于《坟墓的闯入者》和《掠夺者》,以及中篇《熊》中。
(10)三人均为南方邦联军将领:博雷加德(1818~1893)在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中任约翰斯顿的副司令,后由准将升为上将。约翰斯顿(1807~1891)曾驱军救援博雷加德部队获胜,斯图尔特(1833~1864)为邦联军的骑兵司令,在第一次战役中战绩辉煌,最后阵亡。(11)弗吉尼亚东北一小镇,近布尔河。内战中南军在两次史称“马纳萨斯战役”或“布尔河战役”(1861 年7 月和次年8 月)中取得大胜。
(12)这个团因密西西比州州花为木兰花而得名。
(13)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美国小说家。在他帮助下,福克纳出版
了第一部小说。
(14)威廉的呢称。
(15)约瑟·康拉德(1857~1924),英国小说家,原籍波兰。早年以航海为生,后在英国商船队当水手,20 岁开始学英语,以后用英语进行创作,1884 年入英国籍。
著名作品《吉姆爷》《黑暗深处》等均有中文译本。
(16)照料白人孩子的黑人佣妇的称呼。
(17)道格拉斯·索撒·弗里曼(1886~1953),美国记者,著有南方将领《李将军传》等关于南方邦联的事。
(18)布鲁斯·卡顿(1899~1976),美国记者、历史学家,撰有论述国内战争著作多种。
(19)大开本的《圣经》,附有空页,可供记录一家人的生死、婚姻等。
(20)威廉·克里斯托弗·汉迪(1873~1958),美国黑人作曲家。
(21)莫德的公公的妹妹,全名为阿拉巴玛。
(22)默里的妹妹。
(23)《熊》的主人公艾萨克·麦卡斯林的昵称。他自幼以森林为家,成了打猎的好手。20 岁时放弃了遗产,只身租居一间小屋内,以批判邪恶和可耻行为为己任。
(24)一个性格软弱的老处女。她讲述的家世和塞德潘一家的历史,构成《押沙龙,押沙龙!》全书的题材。
(25)昆丁的父亲是一个律师,不务正业,成天酗酒,怨天尤人,悲观失望。
(26)穷苦白人妇女艾迪·本德伦弥留之际嘱咐子女要把她归葬故土。在扶柩还乡途中,儿子达尔为了想火化母亲的遗体而放火焚烧一家人带着棺材留宿的牲口棚,尔后被送进疯人院。
(27)托玛斯·塞德潘14 岁离家出走,远去海地,在当地和尤拉莉亚·邦结婚,生下儿子查尔斯·邦。后因她有黑人血统而遗弃母子二人,回到密西西比。(28)班吉是凯蒂的弟弟,一个钟情于姐姐的白痴。小昆丁是放荡的凯蒂的私生女。均见《喧哗与骚动》。
(29)康普生家的黑女仆。
(30)福克纳一姓原来的拼写为Falkner ,作家把它拼作Faulkner,多加出一个字母u 。
(31)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1837~1909),英国诗人,有唯美主义倾向。
(32)托玛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国诗人,批评家。代表作《荒原》(1922)象征和暗示第一次大战后的欧洲文明。
(33)克林斯·布鲁克斯(1906~)当代美国文学评论家,“新批评派”的奠基人之一。曾与另一评论家合编《南方评论》杂志(1935~1941),撰有评威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专著二部。
(34)指英国诗人济慈(1795~1821)的著名颂诗《希腊古瓮》。
(35)艾米莉·狄更生(1830~1886)美国女诗人,意象派诗歌的先驱,系出名门,毕生极少外出,埋头写作,留下诗稿1700 余首,均于身后由他人编辑出版。
诗作大多以爱情、死亡以及人生无常为题材。上述诗篇和《我为美而死》是她的代表作。
(36)《八月之光》里,杰斐逊镇上一个长老会牧师。由于他祖父的行为不端和妻子的自杀,盖尔被解除神职。
(37)在密西西比州从事法律工作多年后,进入出版界,曾为福克纳删改《坟墓
里的旗帜》一书。参看本书第四章。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18~1924)
福克纳不满于仅仅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讨厌旁观的局限,时而求摆脱、时而又陷入。到九年级时,终于挣脱自我意识的枷锁,打起棒球、踢起足球来了。又过两年后,恢复打猎。虽然他仍然听人说话的时候居多,自己说话不多,他重新喜欢喝酒、喜欢同人交流打猎的经验。踢上足球以后,他不再跳舞,老是坐在一边或站在一边看埃斯特尔同别人跳舞,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他打定主意不求告人,任凭他们给自己起绰号——“蛇唇”、“伯爵”等等,他只当没听见。
他没有念完中学,在银行里工作过一阵,在密西西比大学里荡来荡去,参加几项喜欢的活动,结交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1916 年秋,开始了同本·沃森的终生友谊。第二年春,学校年鉴《老密西》刊登了他的一幅画,是他发表的第一件作品。
创作只是逢场作戏。腻烦了看书,作诗、听故事、画画,便同菲尔·斯通或埃斯特尔·奥尔德姆一起散步聊天。尽管力求超脱,装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他内心深深感到孤独的威胁。虽然奉行清静无为的生活原则,还是需要人际往来,听人家说话、谈论作诗绘画或者闲聊。在考利奶妈的给人安全感的火炉前,或者同默特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